-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考点3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件
展开第四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______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______。(3)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2.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______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______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_________等地质灾害。【名师提醒】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研析考题 · 明方向
(2022·湖南卷)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1)~(3)题。
图2(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 B.b处C.c处 D.d处(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年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易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第(2)题,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
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第(3)题,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图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上图所示)【特别提醒】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答案] (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第(1)题, 首先,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第(2)题, 本题主要注意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
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其次,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2021·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 B.9月、7月C.8月、6月 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M应为9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狭,①④正确,故选B。
(2023·福建联考)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称为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为祁连山北麓某覆瓦型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山麓带洪积扇之间地壳运动的反映是( )A.形成河流阶地 B.断层构造发育C.形成裂谷地貌 D.背斜构造发育4.洪积扇扇顶至扇缘地带土壤干湿状况是( )A.逐渐变干 B.先干后湿C.逐渐变湿 D.先湿后干5.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A.沉积物质减少 B.河流流速加快C.河流下蚀增强 D.发育时间缩短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多个洪积扇发育完整且呈叠瓦状排列,说明山麓地带洪积扇曾经历过多次地壳抬升,可判断山麓地带断层构造发育,B正确;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A错误;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背斜构造是岩层受挤压而向上隆起,都和覆瓦型洪积扇的形成不符,C、D错误。第4题,洪积扇扇顶多为大块砾石,土壤发育不良,厚度小,砾石间孔隙大,水易下渗,保水能力差,故较为干燥。洪积扇扇缘沉积物颗粒小,土壤发育良好,保水能力好且地下水埋藏浅,故较为湿润。
洪积扇由扇顶至扇缘地带土壤湿度逐渐增加,C正确。第5题,河流从山地挟带的砾石大部分沉积在最早形成的洪积扇,输送到下游地区的沉积物质逐渐减少,因此,洪积扇面积逐渐缩小,A正确;河流流经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下游水量减小,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B错误;洪积扇是河流沉积地貌,且河流下游下蚀作用弱,C错误;洪积扇面积受河流水量、沉积物及地壳抬升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发育时间难以确定,D错误。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示意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甲、乙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2)比较甲、乙两处采样点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形成了众多的江心洲。(2)甲处沉积物颗粒比乙处小。原因:甲处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乙处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因此泥沙沉积物颗粒粗。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该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沉积是形成江心洲的根本原因。结合该河段的地理位置,主要从地形平坦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两方面考虑,使得河流流速缓慢,泥沙沉积。第(2)题,本题考查对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以及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向下和向源头,深而窄,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考点3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考点3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山间盆地,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建设费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考点2板块运动与地貌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考点2板块运动与地貌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软流层,巨大山系,印度洋板块,海岸山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