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1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考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气象灾害考点1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展开第二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______、生物、______及地貌等。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干扰(1)响应原理
(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_____的,各要素变化也______。(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______。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______。
【名师提醒】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关联性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研析考题 · 明方向
(2021·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大题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热融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其对岩石、水圏、大气圏、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回答。结合材料可知,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易成片出现,因为是热融作用,形成后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导致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进一步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其次,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水分对土壤的性质影响大,会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热融湖蓄水成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径流分布,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同时,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答案] 热融湖易成片出现,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加速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形态;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生态系统。
1.明确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统一的整体。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一个要素发生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以森林面积的减小为例: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以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为例: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植被破坏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知识拓展】 解释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向北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河岸形成带状绿洲。历史上克里雅河流域气候冷暖交替,气候转冷时期风沙活动增强,流动沙丘侵占河道。河岸至今保留着羊粪层遗迹和胡杨残根。下图示意克里雅河下游某古河道剖面(38°41′N,81°35′E),读图完成(1)~(2)题。
(1)羊粪层遗迹堆积时期,推测该地( )A.气候湿润,降水丰沛B.森林茂密,物种多样C.沙丘侵袭,风力较强D.有河流流经,水草丰美(2)目前该河段河水矿化度普遍偏高,其原因主要有( )①植被覆盖率低 ②流域内蒸发旺盛 ③汛期洪水对河床侵蚀严重 ④城镇污水排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粪层的存在说明该地当时适合畜牧业发展,有河流流经,水草丰美,D正确。克里雅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纵然气候有所变化,也是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体的气候特征,不会出现气候湿润,降水丰沛,羊粪层遗迹堆积说明当地是草原,A错误。当地植被以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为主,生物种类少,B错误。该时期适合生物生存,说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不是气候转冷时期,风沙活动少,沙丘侵袭现象少,C错误。故选D。第(2)题,流域内蒸发旺盛,导致水分减少,水中矿物质和盐分比重上升,②正确;夏季冰川融水增加,汛期洪水对河床侵蚀严重,河水中溶解了更多的矿物质,③正确;植被覆盖率低不直接影响矿化度,城镇污水会使水质变差,但不会增加矿化度,①④错误。故选C。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青海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面积不断发生变化。下图为青海湖平均水位的变化。
材料二 青海湖区大型鱼类很少,广泛为当地利用的经济鱼类是青海湖湟鱼。湟鱼被称为高原生灵,以刚毛藻为食,又是很多候鸟的饵料,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描述青海湖面积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原因。(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湟鱼数量减少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特征:大致以2004年为界,2004年之前面积波动减小,2004年之后面积波动增大。波动减小原因:人口增加,沿湖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交通线建设、不合理的农事活动等使植被遭到破坏,气候变干。波动增加原因:全球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当地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湖区水位上升起到了积极作用。(2)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湟鱼减少导致刚毛藻大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湖泊水质变差;鸟类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生态系统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看出,青海湖面积2004年前波动减小,2004年后面积波动增大。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波动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及生态保护等。第(2)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指的是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为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体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由此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023·广东惠州惠东高中月考)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对大坝下游河道冲淤、洪枯水位等产生重大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体淤积,是长江干流同流量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大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床下切,但同流量洪水位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河床粗化、岸滩植被、人类活动是使得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1~3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粗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细颗粒物质来源减少B.上游粗颗粒物质来源增多C.下游细颗粒物质侵蚀增加D.下游粗颗粒物质堆积增多2.岸滩植被使得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过程是( )A.植被减少,下渗减弱 B.植被增加,流速减慢C.植被减少,蒸腾减弱 D.植被增加,截留降水
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 )①港区和码头建设 ②桥梁架设 ③人工裁弯取直 ④围湖造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三峡水库蓄水后,大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下游河床细颗粒物质侵蚀增加,留下粗颗粒物质,河床粗化,C正确;上游粗、细颗粒物质来源都减少,A、B错误;大坝下游在放水时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第2题,三峡水库蓄水后,大坝下游河道岸滩植被增加,会增加水流行进阻力,流速减小,洪水位抬高,B正确;岸滩的植被蒸腾、下渗对河流洪水位的影响较小,A、C错误;岸滩植被截留降水,会降低河流洪水位,D错误。第3题,港区和码头建设缩窄了河宽,桥梁架设中桥墩对河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围湖造田占用了部分的长江防洪水域,都会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位提升,①②④正确;人工裁弯取直,有利于洪水下泄,会导致洪水位下降,③错误。故选B。
(2023·河南联考)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北依长城,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主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19和32为耕地。据此完成4~6题。
4.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气候年内变化轻微,多旱少洪B.降水年际变化小且集中C.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D.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重5.六道沟流域坡顶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 )①东坡的水蚀较小 ②西北坡植被较差 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 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东坡中上部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 )A.19、20 B.21、24C.22、23 D.28、29[解析] 第4题,材料信息显示,六道沟流域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A项不符合题意。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年际变化大,B项不符合题意。当地位于气候过渡地带,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的地表景观,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流域位于沙漠边缘,应以草原植被为主,D项不符合题意。
第5题,东坡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稍多,因此水蚀相对较大,①不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西北坡植被较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东风最弱,因此东坡具有风积作用,使得侵蚀较弱,③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因此西北坡风蚀作用强,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第6题,东坡中上部沉积物由于重力作用,大颗粒沉积物会向低处移动,且移动速度快于小颗粒物。图中显示,19、20、21、24、28、29等采样点,坡度较陡,大颗粒物容易移走,沉积颗粒物较小,排除A、B、D项。22、23两采样点位于沟谷谷底,大颗粒物容易移到此处沉积,因此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22、23,C项符合题意。
7.(2023·重庆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米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和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灾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
(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规范练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规范练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17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水循环,相互制约,有机物,二氧化碳,植物体,统一的,自然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有机物,叶绿素,植物体,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