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微粒的性质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掌握微粒的性质: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与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微粒的质量与体积都很小。
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微粒的性质探究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慢慢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见图a)。
结论: 。
【实验2】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两烧杯罩在一起(图b),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
结论: 。
实验结论: 。
(2)讨论: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②水结冰后,构成水的微粒还运动吗?
③微粒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吗?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2.微粒之间有空隙
(1)实验: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
【实验1】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1/2,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2】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 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现象:
结论:
(2)讨论:
①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为什么水银柱会上升?
②影响微粒间空隙的外因有哪些?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微粒种类: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与 。
2.实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氧气、氢气、水、 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铁、 、 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氯化镁等。
【例1】(2022秋·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
一。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宏观现象 | 微观解释 |
A |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 | 水分子体积增大 |
B | 水在时结冰不能流动 | 水分子不再运动 |
C |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液氧中都能复燃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D | 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 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
A.A B.B C.C D.D
【变式1-1】(2023·河北衡水·统考模拟预测)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和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变式1-2】(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 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
【变式1-3】(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南阳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的更快。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
A组
1.(2022秋·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中)氧气加压时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这说明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分成原子
2.(2022秋·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 D.硅
3.(2022秋·四川成都·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4.(2023·安徽安庆·统考一模)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制成气凝胶冰,其中的水分子由运动变静止
B.气凝胶冰是混合物
C.由水制成气凝胶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D.气凝胶冰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5.(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6.(2022秋·江苏淮安·九年级统考期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A.1滴水大约有个分子——分子很小
B.水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7.(2023春·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糖块在水中自动溶解
C.校园内到处可嗅到桂花香 D.今年春季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8.(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电解等
9.(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重要的化学科学思维。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中山公园里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B.酒精温度计液柱上升—酒精分子变大了
C.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间隔变小
10.(2023秋·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明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大小不同
D.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11.(2023春·辽宁沈阳·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C.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2.(2023·河北石家庄·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事实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B.海绵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水从液态凝固后,说明分子运动停止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说明分子体积变大
B组
13.(2020春·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 分子中原子结构不同 |
B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变大 |
C | 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较软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 | 液氧是淡蓝色的 | 此时的氧分子是淡蓝色的 |
A.A B.B C.C D.D
14.(2022秋·山东威海·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高低——原子之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
15.(2020春·湖南长沙·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6.(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7.(2023·河北邯郸·校考模拟预测)对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绵吸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B.矿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分子很小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质量增大
D.金桂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18.(2023·河北邯郸·校考二模)下列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间有引力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公园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食盐水比蒸馏水的凝固点低:水分子的结构改变了
19.(2022秋·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期中)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返回舱成功着陆,创造了在轨183天的航天记录。水和空气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饮用的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相比,具有水溶性强,密度高,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是静止的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2)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分子筛”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中 的操作。
(3)舱外服中废气处理系统工作时,先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 的滤网,这一过程利用了这种物质的吸附性。
(4)尿处理子系统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蒸汽压缩蒸馏,再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①尿处理子系统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蒸汽压缩蒸馏,蒸馏能除去水中的 杂质。
②天宫空间站尿处理子系统具备从6升尿液中提取5升纯水的能力,此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经过水处理子系统净化的水可以用于电解制取氧气,写出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20.(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校考期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
(2)一壶水被烧开后,壶盖被顶开: 。
(3)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7个水分子: 。
21.(2022秋·河南新乡·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挤出浓氨水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2)设计A、B实验的目的是 。
22.(2022秋·陕西咸阳·九年级统考期中)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3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1和图2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mL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10℃冷水和40℃热水中。
(1)观察到两个塑料瓶中的小纸花 ,且放入 (填“热水”或“冷水”)中的塑料瓶中的小纸花变色速率更快。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
(2)从微观角度看,与“瘪掉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B.温度升高后,水银温度计中汞柱上升
C.1g水中约含3.34×10²²个水分子 D.走近花园,闻到花香
23.(2023春·安徽宿州·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冬奥会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有助于打造出最快、最环保的冰面。常温常压下的二氧化碳是气态,施加一定压力后,可以液化成液体甚至凝华为固体(也就是我们说的干冰),压力降低后,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又能快速汽化(或升华)为气体,并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降压达到至,再由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以往使用的氟利昂等制冷剂,对于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而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具有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优点,而且,用二氧化碳直冷系统制出的冰面质量更好,能精准控制冰温和软硬度。满足不同项目对冰面的要求,被誉为是“最快的冰”。
(1)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2)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冷循环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B.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23自然界中的水-固本强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沪教版·全国解析版docx、23自然界中的水-固本强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沪教版·全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精品精练,文件包含22奇妙的二氧化碳1-固本强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沪教版·全国解析版docx、22奇妙的二氧化碳1-固本强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沪教版·全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21性质活泼的氧气2-固本强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沪教版·全国解析版docx、21性质活泼的氧气2-固本强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沪教版·全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