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第1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第2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共20页。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课标要求] 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3.举例说明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将赋予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4.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5.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6.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7.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组成
    (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证据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



    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主要观点
    —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意义: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易错辨析】
    (1)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2)较晚形成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3)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4)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5)不同生物之间的DNA序列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生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6)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7)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8)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
    【长句应答】
    1.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生物
    名称
    黑猩猩
    猕猴


    响尾蛇
    金枪鱼
    果蝇
    天蚕蛾
    链孢霉
    酵母菌
    氨基酸
    差异数
    0
    1
    11
    13
    14
    21
    27
    31
    43
    44
    (1)根据上表分析可得出: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最远的是酵母菌。
    (2)本实验说明氨基酸的差异越小,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越近,氨基酸的差异越大,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3)这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这些生物有着共同原始祖先。
    2.拉马克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什么?达尔文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拉马克观点:长颈鹿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用”它的脖子,久而久之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观点: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

    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考向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
    1.(2022·日照质检)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鲸的鳍和蝙蝠的翼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
    解析:选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直接说明了古代生物的结构或行为等,A正确;鲸的鳍和蝙蝠的翼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B错误;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正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D正确。
    2.下列有关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
    C.人与猩猩、恒河猴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D.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性
    解析:选D 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属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A正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这属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B正确;人与猩猩、恒河猴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属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C正确;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不能说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D错误。
    考向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3.(2023·青岛模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性的,但这种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地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下面体现生物适应相对性的是(  )
    A.狐假虎威 B.莺歌燕舞
    C.作茧自缚 D.螳螂捕蝉
    解析:选C 作茧自缚指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在里面,在一定情况下保护自己,但在一定情况下造成自我束缚,体现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4.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
    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
    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
    解析:选C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干旱时,乙与甲相比,个体数目最大时,甲对应的叶面积更小,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更强,A错误;结合乙、丙曲线可知,长期干旱,叶面积较小时,乙的个体数目相对较多,因此乙的适应能力比丙强,B错误;结合甲、乙曲线,甲曲线峰值靠左,叶面积小时,曲线整体偏左,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比乙强,C正确,D错误。
    考点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
    概念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计算
    基因频率=×100%
    影响因素
    突变、选择、迁移等
    (4)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②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原因
    形成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特点
    随机性、不定向性
    作用
    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2.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2)方法步骤
    第1步: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2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为①~④。
    第2步:取少量细菌的培养液,用无菌的涂布器(或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
    第3步: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抗生素纸片放在②~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第4步:将培养皿倒置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_h。
    第5步: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状况。若纸片附近出现了抑菌圈,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组中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
    第6步: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重复步骤2~5。如此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
    (3)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隔离

    (3)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

    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提醒]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二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植株,两者是不同的物种。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具有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易错辨析】
    (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2)所有变异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5)细菌在抗生素的诱导作用下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6)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7)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长句应答】
    1.四倍体西瓜植株是不同于二倍体西瓜植株的新物种,理由是与二倍体植株产生了生殖隔离,四倍体西瓜植株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经自然(杀虫剂)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

    1.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比较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二者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考向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1.(2021·海南卷)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概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概率下降
    解析:选B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能丰富种群基因库,A正确;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受体CCR5能够与HIV­1特异性结合,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C正确;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HIV­1与受体CCR5结合的概率下降,进而导致人群感染HIV­1的概率下降,D正确。
    2.(2023·济南模拟)褐家鼠种群中的一种突变体对华法林(一种鼠药)不敏感而具有抗药性,但其维生素K合成能力下降。某地区施用华法林后抗药性个体比例显著上升,停施后比例下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褐家鼠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施用华法林后褐家鼠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施用华法林后褐家鼠种群数量及抗性基因频率均会显著增加
    D.停施华法林后抗药性个体比例下降,说明突变是否有利是相对的
    解析:选C 施用华法林后,由于不抗药家鼠数量下降,褐家鼠种群数量总体下降,抗性基因频率会显著增加,C错误。
    考向二 隔离与物种形成
    3.(2021·湖南卷)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B 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二者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鲫鱼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并不是人工选择使之发生变异,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人类的喜好决定了人工选择的方向,所以也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
    4.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选B 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同理,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
    考点三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协同进化的实例
    协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实例
    不同物种
    之间
    种间互助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种间
    斗争
    捕食
    猎豹和斑马
    寄生
    黏液瘤病毒和兔子
    种间
    竞争
    作物与杂草
    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4)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间的关系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易错辨析】
    (1)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4)对生物进化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5)浅色桦尺蛾与黑色桦尺蛾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长句应答】
    1.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理由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2.分析生物进化历程,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异养→自养,厌氧→好氧,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考向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22·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期中)下列属于生物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
    ①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羚羊跑得也越来越快
    ②某种兰花和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③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A.1个 B.2个
    C.3个 D.都不是
    解析:选C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①②③均属于协同进化的实例。
    2.(2022·广东联考)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其幼虫称桦尺蠖)种群中,与从前浅色个体占多数相比,黑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桦尺蛾体色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B.黑色桦尺蛾是通过进化产生的新物种
    C.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
    D.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协同进化
    解析:选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桦尺蛾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进化,但黑色桦尺蛾并未与浅色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并未产生新物种,B错误;黑色桦尺蛾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作为获得性遗传的证据,C错误;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环境与生物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D正确。
    3.(2022·临沂期中)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地区(t1、t2表示不同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留居在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B.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C.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
    D.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甲、乙、丙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选D 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也可能会发生改变,A正确;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正确;由题可知,乙、丙两地环境不同,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C正确;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鸡嗉子榕果实与妃延腹榕小蜂的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认为协同进化的物种双方的性状在种群间会出现适应性变异,且性状变异常呈现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在鸡嗉子榕与非传粉榕小蜂——妃延腹榕小蜂相互作用过程中,榕果(隐头花序)可能通过加厚果壁来降低种子和传粉榕小蜂幼虫被非传粉榕小蜂寄生的机会,而非传粉榕小蜂可能通过增长产卵器适应果壁加厚。分别对榕果果壁厚度和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与其他生物因子和环境异质性因子(榕果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总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榕果果壁厚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是环境异质性,具体为平均降水量和最低气温;然而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来自协同进化关系选择,即榕果果壁的加厚。

    [典例] 依据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中,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不同种群的鸡嗉子榕果果壁厚度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榕果(隐头花序)可能通过加厚果壁传递信息,有利于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榕树和榕小蜂合则皆旺,分则皆亡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鸡嗉子榕开花季,榕小蜂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建模]
    题干
    信息
    信息1
    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认为协同进化的物种双方的性状在种群间会出现适应性变异,且性状变异常呈现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
    信息2
    榕果果壁厚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是环境异质性
    信息3
    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来自协同进化关系选择,即榕果果壁的加厚
    素养
    指引
    生命观念
    协同进化
    解析 (1)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中,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同种群的鸡嗉子榕果果壁厚度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榕果(隐头花序)可能通过加厚果壁传递信息,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榕树和榕小蜂合则皆旺,分则皆亡体现了协同进化的结果。(4)鸡嗉子榕开花季,榕小蜂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原因是榕小蜂的种群数量会受到食物、气候条件等的影响。
    答案 (1)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竞争 协同进化 (4)S 榕小蜂的种群数量会受到食物、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合理即可)

    1.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导致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B.鼠尾草不可以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协同进化
    解析:选B 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A、C正确;鼠尾草可通过蜜蜂和其他昆虫传粉,没有蜜蜂的地方也可以繁衍后代,B错误;协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
    2.某昆虫能以甲、乙两种植物的果实为食物,但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当地只有甲种植物时,统计昆虫喙长如图A所示;有人引进乙种植物,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若干年后统计以它为食的该昆虫的喙长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种植物与昆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B.乙种植物与甲种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引进乙种植物前昆虫内就存在不同喙长度的基因突变
    D.生活在甲种植物与乙种植物上的昆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
    解析:选D 乙种植物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昆虫喙短,便于取食乙种植物的果实,乙种植物与昆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乙种植物与甲种植物争夺阳光、空间等,它们存在竞争关系;生物的变异在先,环境的选择作用在后,引进乙种植物前昆虫内就存在不同喙长度的基因突变;生活在甲种植物和乙种植物上的昆虫间没有地理隔离。

    1.(2021·广东卷)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孔雀鱼雄鱼的斑点数量越多,越利于繁殖后代,但易被天敌捕食,故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的增减对孔雀鱼雄鱼既有利也有弊,在缺少天敌时,孔雀鱼雄鱼的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A、D推测正确;引入天敌后,斑点数量多的孔雀鱼雄鱼易被天敌捕食逐渐被淘汰,而斑点少的孔雀鱼雄鱼更易长期生存下去,孔雀鱼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推测正确;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孔雀鱼雄鱼的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与天敌存在与否无关,C推测错误。
    2.(2021·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共同进化的现象
    D.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解析:选B 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种群中个体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害虫抗药性在喷洒农药之前已经存在,喷洒农药只起选择作用,C错误;水葫芦大量生长降低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
    3.(2021·湖北卷)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解析:选D 分析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说明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不同齿形的丽鱼的生存环境不同,食物也存在差异,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是基因突变和重组的结果,C正确;两种齿形的丽鱼可以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者为同一物种,D错误。
    4.(2021·河北卷)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解析:选B 无论哪种求偶方式,都可使雄性缝蝇求偶成功,有利于缝蝇的交配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①向雌蝇提供食物可能是雄性缝蝇求偶方式中最原始的一种,随着生物的进化,由①单纯的提供食物,到②简单的“包装”,再到③“包装”变得复杂,最终演化出④仅送包裹食物的空丝球的求偶方式,④的出现对缝蝇繁殖仍具有进化意义,B错误;雄性缝蝇求偶方式的进化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可能是由③进化而来的,D正确。

    相关学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 (2):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学案(不定项) (2),共22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酶与ATP学案(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酶与ATP学案(不定项),共37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不定项),共2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