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3单元(作业设计3)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3单元(作业设计3)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3单元(作业设计3)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3单元(作业设计3)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上第3单元(作业设计3),共24页。
    紧扣单元主题 提升观察素养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一体化设计


    【单元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古诗三首》
    2
    《爬山虎的脚》
    2
    《蟋蟀的住宅》
    2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
    习作
    《写观察日记》
    2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 住宅》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 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 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 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体相关的“资料袋”和 “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体 会 文 章 准确生动的表 达,感受作者连 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
    能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以及观察 的不同角度。
    《爬山虎的脚》
    能找出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 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蟋蟀的住宅》
    能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 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二学段 (3~4 年级) 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 的收获。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会了写日记的方法”、“把观察到事物和 事物的变化过程写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的“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的学习。 本次一体化作业设计紧紧围绕这个主旨,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以观察为主线, 以学生观察能力提升与成果展示为目标,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选定观察对象, 调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进行连续性细致观察;并且通过观察记录表、观察日 记等形式进行结果呈现,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并从观察中提高实践与思维能力。

    【单元作业目标】


    认知目标
    1.能正确工整书写 38 个生字和 32 个词语,认读 22 个生字。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暮江吟》《雪梅》和《题西 林壁》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
    4.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如何连续细致地观察,并用多 种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5.能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6.了解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眼睛。
    情感目标
    7.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爱观察。


    【设计思路】
    1.注重单元一体化设计。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每一课时作业的设计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群体;既要有自己独特的作业特点,又要有整体的相互关联 与一致,所以每一课时作业的设计都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以外,还 都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为最后学生写观察日记夯实 基础。教学本单元时,正值桂花开放时期,因此,设计了“观察桂花”的连续 性实践作业。首先从不同角度观察桂花的枝干、树叶及花朵,形成思维导图;再 连续观察桂花从孕育花苞—开放—盛开—掉落这一过程中“花”的形态与颜色等 的变化,做观察记录表;然后练习准确描写“花朵”片段;最后形成完整的观察 日记。
    2.由易到难的梯级模式。
    本次作业设计主要针对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两大块进行设计。
    课时作业是对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强化和巩固,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
    况,包括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三种类型,既有对基础的强化与 训练,又有适宜的拓展提升,还有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呈现由易到难的梯级模 式。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旨在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通过 作业反馈进行分析总结,以改进教学。

    3.作业形式设计多样化。
    作业设计突破单一的书面形式,力求形式多样化,如:绘画、表演、朗诵等, 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通过扫二维码方式让学生观看视频、听录音辅助完成听 力练习,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达到 复习巩固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还设计了贯穿整个单元的实 践性作业。
    4.作业评价方式多元性。
    (1) 作业完成后,有教师的“双轨评价”,即指对学生作业质量和作业态度 进行评价,作业质量用 A、B 、C、D 四个等级呈现,作业态度用传统星级模式展 开。作业评价中也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 对作业量、作业难易程度、作业完成状况写上自己的感受,分为:满意、比较满 意、一般、有待提高,以便于教师在后期的作业布置上适量调整。作业评价的多 元性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 观察实践部分作评价标准表设计,分别设置于《古诗三首》《爬山虎的 脚》《蟋蟀的住宅》和《观察日记》之后。观察要素作梯度设计,精读课文分步 呈现三个观察要素:多角度、多感官、连续性,最后在《观察日记》部分综合呈 现。评价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技巧,并为自评、互评提供依据,降低 了观察的难度,让学生有法可循,感受观察的乐趣。


    【课时作业】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gù
    shū
    shān fēng



    2.选择搭配正确的字。
    ( ) 色降临 A 幕 B 暮
    问 ( ) A 题 B 提

    3.看图猜诗句。
    A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xùn sè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 )

    ( )

    ( )


    (设计意图:第 1、2 小题是加深学生对最基础字词的掌握,第 3 小题是结合图片形式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4.选词填空。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从 ( ) 角度
    描写的?
    A 视觉 B 听觉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5.选做题(任选其一 )
    选做题 A:如果你爱画画,请根据《暮江吟》一诗中描绘的情景, 想象画面,然后用笔画下来或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
    选做题 B:如果你爱吟诵,请在《古诗三首》里任选其一,或朗 诵或吟唱,拍成视频发班级群,供同学们欣赏。(提交视频,可配音 乐)
    (设计意图:第 4 小题是学生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延 伸。第 5 小题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兴趣自主选择的作业,通过绘画、 朗读、写作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5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我来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2.我来选。
    (1) 对号入座。
    A 题西林壁 B 雪梅 C 唐代 D 宋代
    E 白居易 F 苏轼
    作品
    朝代
    作家
    《暮江吟》


    《 》
    宋代

    《 》

    卢钺

    (2)《雪梅》的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面句子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B.我们应该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发现别人长处时,我们应该努力发掘自己的长处,以获得心 理平衡。
    D.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短处时,要告诉自己,我们也有别人没有 的长处。
    (设计意图:第 1 题是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熟练程度,第 2 题考察 学生的细致观察,不要陷进题目所设置的陷阱。)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3.我来填。
    (1)《暮江吟》一诗中,诗人细致观察了 、 、 露珠等景物,江面因夕阳斜射呈现 、 两种颜色
    (2)《题西林壁》一诗中,诗人从 、 、 、 、 、 等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告诉我们 的道理。
    (3)《雪梅》一诗中,诗人抓住事物特征写出梅不如雪的 , 雪不具备梅的 。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4.我来说。
    通过上一题的练习,你发现并掌握了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第 3 题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用填空的方式抓住信 息点让学生体会多角度观察的妙处。第 4 题是在第3 题的基础上让 学生再次观察并从中提炼出不同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再观察的能 力。)


    实 践 性 作 业
    小小观察家
    5.观察熟悉的事物:小区里的桂花树。
    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桂花树,如它的枝干、叶片、花朵等, 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观察到的样子简单记录下来。(也可通过拍 照、绘画进行辅助记录)
    范例:


    能得几颗☆ ,请你涂一涂。(附: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结果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小小
    观察家
    A
    多角度观察
    ☆☆☆☆☆
    ☆☆☆☆☆
    ☆☆☆☆☆
    B
    细致、有特点
    ☆☆☆☆☆
    ☆☆☆☆☆
    ☆☆☆☆☆

    (设计意图:本题是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多角度观 察,并学会把观察的现象用思维导图模式记录下来,为推向后面的 观察日记打下最基础的一步。)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5






    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书写本课生字。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5


    图 B
    2.对号入座,再读一读。








    图A

    ( )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
    ( )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
    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 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设计意图:“对号入座”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3.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圈一圈关键的词语,在下图中 画出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我们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结合语文要素阅读 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读文画出爬山虎的脚”, 训练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



    提 升 性 作 业
    快乐读书吧
    4.推荐阅读李天芳作品《种一片太阳花》,体会作者连续细致 的观察。
    (设计意图:“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种一片太阳花》,是符 合单元主题的类文,在学生感受优秀文学作品语言魅力的同时,对 “长期细致观察”“生动形象的表达”有更深的认识。)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5


    10《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础性作业

    课内练兵场
    1.读句子,完成练习。
    (1)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 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这里将 ( ) 比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丝
    的 ( )。

    (2)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 子。


    这里将 (
    ) 比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
    虎的脚的 (
    )。


    2.照样子写一写。
    很像 。 如 果 你 仔 细 看 , 你 会 想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 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如何准确表达。由课中的学到课后的练, 从理解到运用,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3.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观看爬山虎攀爬的视频,和家长说一说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扫二维码,观看爬山虎攀爬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说说爬山 虎是怎样爬的,可以内化文本语言,训练学生叙述要有顺序,用词 要准确,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家长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家长评价团









    5


    实 践 性 作 业
    小小观察家
    4.连续观察桂花,可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好观察桂花的记 录。

    观察对象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桂 花
    形态




    颜色




    香气




    味道





    能得几颗☆ ,请你涂一涂。(附: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结果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小小
    观察家
    A
    多角度观察
    ☆☆☆☆☆
    ☆☆☆☆☆
    ☆☆☆☆☆
    B
    观察的连续性
    ☆☆☆☆☆
    ☆☆☆☆☆
    ☆☆☆☆☆
    C
    细致、有特点
    ☆☆☆☆☆
    ☆☆☆☆☆
    ☆☆☆☆☆

    (设计意图:“仔细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的作业,让学 生学以致用,学习独立地长期有序地从不同角度观察身边事物,并 在表格中以图文方式记录观察所得,清晰地展现事物的特点和变 化。这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5


    9


    11《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小小书法家。

    xuǎn zé lín shí
    蟋蟀不是( ) ( )的洞穴藏身,而是慎重地寻找地
    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它的住宅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qián tīng wò shì cùn bǐ jiào
    从 ( ) 到 ( ),尺 ( ) 合理,( ) 干燥、
    卫生。

    2.对号入座,再读一读。


    优良 伟大 隐蔽 倾斜 向阳 清洁 卫生 平坦

    我是一只 ( )的蟋蟀,我在( )的堤岸,选择排水( )
    的地址,顺着弯弯曲曲的地势,挖一条 ( ) 的隧道。我的住
    宅出口前总有一丛半掩的草,就像座 ( ) 的门, 门前还有一
    个 ( ) 的大平台。参观完住宅外部,随我一起进入住宅内部,
    内部没有什么装饰很简朴,我把它收拾得 ( )、(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单元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巩固生字词并要求规范书写,检测学生对蟋蟀住宅特点的掌握情 况。)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3.能画会道。
    (1) 画一画:用简笔画画一下蟋蟀住宅的样子。



    学生画住宅简笔画

    (2) 说一说:结合蟋蟀图片,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及修建过 程。

    (3) 填一填:在挖掘过程中,遇到大土块它就 ( ) ;遇
    到小石头它 ( ) ;遇到粗树根它 ( ) ;遇到细草根它就
    ( ) ……这真是一只 ( )的蟋蟀。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住宅的过程中,加深对住宅诸多优点的 理解;利用图片练习说话,强化认知蟋蟀工具的柔弱;拓展填空, 体会蟋蟀住宅被称为“伟大工程”的原因。)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0


    实 践 性 作 业
    快乐读书吧 (二选一)
    4.推荐阅读法布尔《昆虫记》相关蝉和斑纹蜂章节,圈画蝉和 斑纹蜂的住宅特点,体会作者长时间连续细致的观察和拟人手法表 达的好处。
    (设计意图:推荐阅读《昆虫记》,学生在感受优秀文学作品 语言魅力的同时,对“长期连续观察”“生动形象的表达”有了更 深的认识。)

    5.扫二维码看视频,完成作业。亲子互读探讨,《昆虫记》中黄 蜂筑巢和舍腰蜂筑巢的相关内容。)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家长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家长评价团







    10













    (扫二维码,观看黄蜂、舍腰蜂 筑巢视频)


    (设计意图: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利用网络平 台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通过观 看视频,学生了解昆虫世界的奇妙,同时深入感受法布尔连续、细 致观察的不易。)
    11《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辨观察,巧填空。
    (1)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句话中,( ) 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隐蔽安全,
    这样表达更 ( ),这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2) 不大一会儿,他又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 得有些不耐烦了。
    这句话中的 ( ) 是为了衬托蟋蟀的耐心,小小蟋蟀建房
    如此坚持。作者在荒石园 30 年 ( ) 观察也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不仅观察出彩,表达更是生动。作者用了大量的拟人句, 让文章妙趣横生,请你试写一句。
    试写: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练习”,进一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 的表达”,学习如何准确表达。由课中的学到课后的练,从理解到 运用,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3.比较阅读《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和 家长说说,观察记录与观察日记有何不同?能说清《蟋蟀的住宅》 与《燕子窝》相同的表达特点。
    (设计意图:知道区别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的不同,锻炼学生 口头表达的能力, 内化连续观察和生动表达方法的运用,为写作片 段降低了难度。)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5


    实 践 性 作 业
    小小观察家
    4.继续观察熟悉的事物:桂花树
    完成观察日记《桂花》的片段,要求:充分调用多重感官写出 桂花树的特点,你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 (桂花蜜、 桂花糕等) 。除完成文段外,也可以用拍照、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现 在桂花树的样子。
    提示:花苞-开放-盛放-掉落

    能得几颗☆ ,请你涂一涂。(附: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结果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小小
    观察家
    A
    多角度观察
    ☆☆☆☆☆
    ☆☆☆☆☆
    ☆☆☆☆☆
    B
    观察的连续性
    ☆☆☆☆☆
    ☆☆☆☆☆
    ☆☆☆☆☆
    C
    多重感官观察
    ☆☆☆☆☆
    ☆☆☆☆☆
    ☆☆☆☆☆
    D
    细致、有特点
    ☆☆☆☆☆
    ☆☆☆☆☆
    ☆☆☆☆☆

    (设计意图:此题是在本单元前两课所学观察作业基础上,结 合本课所学,学以致用,充分调用多重感官进行观察,丰富学生写 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降低习作难度,并以文段的 形式写下观察所获,为本单元作文打下基础,降低了习作难度,呈 现作业的连贯性和一体化。)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5







    《口语交际》(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课 前 预 习 作 业
    交际预习单
    1.你知道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吗?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一
    下,有多少同学戴眼镜?他们中近视度数最高的有多少度?

    2.你认为导致同学们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① ②
    3.你知道哪些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②

    (设计意图: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作业要求 学生调查班级视力情况,分析导致同学们近视的原因,提出保护视 力、预防近视的措施。学生通过预习为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做好充足 的准备。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同时逐 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5


    实 践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1.请以 “保护视力”为主题,写一则宣传标语。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家长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家长评价团












    20


    2.和朋友或家长分享保护视力的有效举措。 3.教会爸爸、妈妈做“新眼睛保健操”。(本周完成,自定时间。)





    (扫二维码,观看眼保健操视频)
    (设计意图:实践性作业是对整个课堂任务学习内容的强化与 巩固,作业的目的除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外,还在于让学生意识到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和周边的人一起保护视 力。此次作业难易适度,形式多样,包括分享经验、教眼保健操等 实践活动。)




    习作 3《写观察日记》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实 践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1.同学们近期连续观察了小区内的桂花树,并用思维导图、表 格、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记录了观察所得,结合课堂上老师引导的 写法,完成本次的观察日记。也可以选择你观察过的其他植物、动 物或自然现象,发现并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与变化。注意要写清楚 你观察中的发现、启示或者感受,注意日记格式。
    (设计意图:题 目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与格式方面的具体要 求。前期的观察记录为学生完成本次习作提供了支架,降低了习作 难度,利于学生顺利完成习作。)

    2.观察日记初稿完成后读给同学和家长听听,修改完成后再誊 写到作文本上。欢迎家长将学生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里展 示。
    能得几颗☆ ,请你涂一涂。(附: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结果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观察日记
    A
    日记格式
    准确规范
    ☆☆☆☆☆
    ☆☆☆☆☆
    ☆☆☆☆☆
    B
    语言表达
    准确生动
    ☆☆☆☆☆
    ☆☆☆☆☆
    ☆☆☆☆☆
    C
    观察细致
    连续真实
    ☆☆☆☆☆
    ☆☆☆☆☆
    ☆☆☆☆☆
    D
    字迹工整
    标点规范
    ☆☆☆☆☆
    ☆☆☆☆☆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观察能力转化为观察结果,并提供评 价标准表,对三篇精读课文的观察要素集中呈现,指导学生多角度、 连续性、多感官地去进行观察并表达,检验本单元学习成果。此外, 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评价、修改、展示,养成修改习作的良 好习惯。)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家长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家长评价团



















    30





    提 升 性 作 业
    快乐读书吧
    3.推荐阅读《昆虫记》《森林报》等课外读物,进一步掌握观 察日记的写作特点。
    (设计意图:“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昆虫记》《森林报》,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利于提升习作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周 读 本 外 物
    每 阅 一 课 读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送动物回家 (不能重复)。

    舍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潭 洞

    (1) 牛 ( ) 龙 ( ) 鸟 ( ) 鱼 ( ) 马 ( ) 鸡 ( )

    (2) 不入虎 ( ),焉得虎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 ( )。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通过搭 配动物和它的“家”,复习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又通过语 境填空,多方位有层次地唤醒学生体验,达到积累运用的教学效 果。)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 变成嫩绿的。”我发现叶圣陶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还连续观察了一
    段时间。 ( )

    (2)“蝉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这句话体现了观察时
    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心想。 ( )

    (3) “不识庐山真面日,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以后观察事
    物不能在近处。 ( )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0






    (设计意图:此题带领学生回顾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的方法, 巩固本单元交流平台所学。学生通过仔细判断,明白只有细致、连 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0


    3.我是讲解员。








    说一说上图小动物“家”的名称,并简要介绍某一种动物“家” 的样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讲解中练习有顺序地表达,用词尽量形 象准确,在基础性作业上适当提高难度。)
    《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作业
    评价
    完成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课内练兵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中,用词更准确的一句是 ( )

    A 天太热了,我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B 天太热了,我急忙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C 天太热了,我慢慢地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2.比较句子,说说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A.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形片变成灰色。
    B.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形片逐渐变成灰色。
    我觉得 句子好,因为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我觉得 句子好,因为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10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落实“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 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这作业承接交流平台,在 梳理观察方法之后,学习如何关注表达。)


    提 升 性 作 业
    表达成长营
    3.用你积累的谚语填一填,再说给家长听一听。

    (1)古人的经典语言里,蕴含着许多道理与智慧,如 “八月暖, 九月温, 。”体现了先民善于观察、善 于总结。
    (2)寒假结束后,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来到学校,有的同学 脱下了厚厚的棉衣,穿上了薄薄的外套;有的同学还是裹着羽绒服, 这真是 。
    (3)秋天来了,接二连三地下了几场雨。奶奶边给小华加衣服, 边叮嘱着: “ !”
    (4)(国庆节,小妹妹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把羽毛扇,轻轻地给
    自己扇风,妈妈走过去,对她说:“ 这样下去,你会感冒的。”
    我还积累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 。 ( 至 少写一句)
    (设计意图: 旨在让学生在理解积累谚语的同时,对谚语进行 分层次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学习先民智慧的结晶,积累谚语,养成 留心观察的习惯。)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团
    家长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团 家长评价团















    5


    实 践 性 作 业
    快乐读书吧
    4.读书时注意收集一些与观察有关的名言,积累在摘抄本上, 并学着创作一句。
    (设计意图: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 动。 以收集名句、创作“观察”句子,鼓励学生保持连续观察,更 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团 生生互评团 教师评价团

    时 间 不 限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设计

    作业
    层次
    作业内容
    基 础 知 识 检 测
    第一部分 听力检测
    一、请先认真读题,再听两遍录音,完成以下答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鸵鸟有翅膀,它会飞。
    B 鸵鸟有两条粗壮有力的腿。
    C 鸵鸟身材高大。
    D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2.鸵鸟身材 ,在望不到边的沙漠里它能飞快地跑来跑去,每小时可以跑 公里,比 还快。
    第二部分 积累运用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jūn yún xì
    3.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 ( ),没有一点儿空 ( )。
    zhái tīng wò
    4.蟋蟀的住 ( ) 从大 ( ) 一直到 ( ) 室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三、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痕迹 临时 B 空隙 叶炳 C 操厂 卧室 D 干躁 驾驶

    6.对下列诗句中划线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题西林壁 (题写、书写) B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发抖)
    C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D 梅须逊雪三分白 (比不上)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 夸张 B 拟人 C 比喻 D 反问

    8.为动物找到家。





    ( A 穴
    )
    (
    B 塘
    )
    ( )
    C 巢
    (
    D 圈
    )
    ( )
    E 厩






    9.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 ) 有骤雨,这里 ( ) 立刻就会干的。
    A 因为……所以…… B 如果……就……
    C 即使……也…… D 不但……而且……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的道理,与下面 (
    ) 意思相近。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1.昨夜下了一场秋雨,今天一早小亮还穿着短裤,爷爷想提醒他多穿点,那么最有可 能使用的一句俗语是 ( )
    A 立了秋,把扇丢。 B 一场秋雨一场寒。
    C 下雨少,秋霜早。 D 二八月,乱穿衣。

    1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小院外的灌木丛里有许多数不清的昆虫。
    B 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C 夏夜在院子里乘凉时,爷爷跟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D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13.下面的句子中,( ) 最能够体现作者观察特别仔细。
    A 我家也有爬山虎,房顶上有一大片。
    B 爬山虎的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很舒服。
    C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D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14.芳芳的观察日记忘记写日期了,请你帮他按时间整理日记。豆芽生长先后顺序应该 是 ( ) ( ) ( ) ( )
    A 豆子把肚皮都撑破了,长出了小芽,像小女孩的辫子.
    B 豆子的颜色变浅了,像喝饱了水的小娃娃挺着小肚子。
    C 用尺子量了量,豆芽已经十公分那么长了,终于成熟了。
    D 我将一大把泡好的豆子放在装满水的碗里。
    拓 展 运 用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
    (一)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5.诗中“可怜”的意思是( )。
    A 怜悯 B 可爱 C 值得怜悯 D 不值得一提

    16.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 一道/残阳/铺水中 B 半江/瑟瑟/半/江红
    C 可怜九月/初三夜 D 露似真珠/月似弓

    17.判断正误。(对的打“ √ ”错的打“ × ”)
    “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新月初升时露珠的圆润和光 泽 。 ( )
    18.阅读并理解全诗,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诗人选取了两组景象进行描写,这两组景象是红日西沉和新月初升。
    B 诗中的“铺”字形象又准确地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写出了秋天夕阳的 柔和。
    C 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夜晚月升,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D 诗人所见风景是残阳西沉,秋风瑟瑟,月色冰冷,表达他悲伤失意的情绪。

    (二)
    蜂的巢穴的形状和一个圆筒子差不多。它的口稍微有点儿大,底部又稍小一些。大的 有一寸多长,半寸多宽,蜂巢有一个非常别致的表面,它是经过了非常仔细地粉饰而形成 的。在这个表面上,有一列线状的凸起围绕在它的四周,就好像金线带子上的线一样。每 一条线,就是建筑物上的一层。这些线的形状,是由于用泥土盖起每--层已经造好的巢穴 而显露出来的。数一数它们,就可以知道,黄蜂在建巢的时候,来回旅行了一共有多少次。 它们通常有十五到二十层之间。
    蜂巢的口当然是朝着上面的。黄蜂的巢穴也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不过就像一个罐 子而已,其中预备盛储的食物便是一堆小蜘蛛。
    这些巢穴,建造好了以后,黄蜂便往里面塞满了蜘蛛。等它们自己产下卵以后,便把 它们全部封闭好,把整个巢穴的四周,再堆上一层泥土,以便使它能够更加 一些, 从而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黄蜂能带回多少泥土,就往上面堆积多少泥土。只要能够堆积 得上去就可以了,再没有更多的修补、装潢(huáng) 的动作了。这一层包裹物质,一下子 把建筑物的美观统统都掩盖住了。这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以后,蜂巢的最后形状就形成了。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共 453 字, 有删改)

    19.蜂的巢穴是用 ( ) 建造起来的?
    A 草叶 B 金线 C 泥土 D 沙石

    20.从第一 自然段画线句子可以看出,黄蜂 ( ) 的特点?
    A 聪明 B 勇敢 C 勤劳 D 机灵

    21.文章第三自然段画线空白处的内容可能是( )。
    A 美观 B 坚固 C 隐蔽 D 松软




    22.文中提到的黄蜂筑巢工序不包括的是( )。
    A 盛储食物 B 封闭巢穴 C 堆积泥土 D 修补装潢

    23.给这篇短文取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
    A 蜂巢的位置 B 蜂巢的材料 C 蜂巢的建造 D 蜂巢的装饰


    第四部分 语文与生活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





    24.填空。
    (1)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材料一告诉我们,造成中小学生近视的主 要原因是 、 、 。
    (2) 小学生每天线上学习不宜超过 2.5 小时,每次不超过 。
    (3) 疫情期间家长应保证孩子 、 、 。小学生每天睡 眠时间应达到 。
    25.判断。
    (1) 明明将网课集中在一起上,他说:“学就要学个痛快!” ( )
    (2) 居家学习的晓东刚结束线上学习就看电视,实在太开心了! ( )
    (3) 小敏上完线上语文课到阳台上眺望远方,放松眼睛。 ( )

    26.亲戚家孩子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沉迷电子游戏,经常夜里偷偷玩手机,你会怎样打 电话从预防近视的角度劝说他?


    检测
    时间
    40 分钟
    评价
    主体
    教师 家长


    评价
    标准



    教师 “双轨”评价
    作业质量
    A
    B
    C
    D
    作业态度
    ★★★★
    ★★★
    ★★

    家长参与评价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有待提高

    作 业 分 析

    本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是依据合肥市绿色指标评价模式展开,包括听力检测、积累运 用、阅读与理解、语文与生活四个板块。作业内容是紧扣本单元学习目标进行适量设计, 特别是“积累运用”这一块既是检测孩子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检测孩子的语文功 底,作业类型较丰富,概括代表性强。题目来源有教师的原创题、书本课后的习题、改编 题。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中,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检测,每次检测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内。
    设 计 意 图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其实是一种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成果的重要手
    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的设计,可以了解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暴露了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应用上的不足。根据学生不同的 认知水平,本单元作业设计是紧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围绕语文学习要素设计的一些基础 性作业题目及延伸与运用,设计中不仅注重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还注重到对学生 学习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一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同时也可以很 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可以从此次学生的检测反馈中调 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3


    参 考 答 案
    听力原文。朗读:夏艳
    鸵鸟是沙漠中的“骏马”,它的身材高大。比一个大人还要高一头。它一般都有二百多 斤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鸵鸟有翅膀,但是不会飞。不过,它那两条粗壮有力的腿,却是其它鸟类比不上的。 它的长腿跨-步就有二到三米远。在望不到边的沙漠里它能飞快地跑来跑去,每小时可以跑 六七十公里,比火车还快。顺风的时候,鸵鸟把翅膀高高举起,活像扬起风帆的小船,跑起 来就更快了。

    1.A
    2.高大 六七十 火车
    3.均匀 隙
    4.宅 厅 卧
    5.A
    6.B
    7.B
    8.C A D B E
    9.C
    10.A
    11.B
    12.D
    13.D
    14.D B A D
    15.B
    16.B
    17. √
    18. D
    19.C
    20.C
    21.B
    22.D
    23.C
    24. (1) 户外运动时间不足、睡眠时间不足、不良用眼行为 (2) 20 分钟
    (3)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体力活动适量
    25. × × √
    26. 围绕以下两点说合理即可。
    ①小学生要健康用眼,少用电子移动产品。
    ②小学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达 10 小时。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