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6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液化空气 C.酒精燃烧 D.玻璃破碎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香油 C.味精 D.白醋
     
    3.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4.二氧化钛(Ti02 )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5.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火焰 B.
    氧气验满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 B.颜色、状态
    C.可燃性、稳定性 D.密度、硬度
     
    7.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植树造林
    C.焚烧垃圾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8.2014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10.化学反应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雾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用途反映物质性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B.“洗洁精”常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脂
    C.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
     
    12.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13.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2中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Mg4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14.下列关干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通过蒸发水或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15.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C.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
    D.镁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S
     
    16.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一种物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不再有利用价值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8.下列关于硬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硬水中的Ca2+、Mg2+,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漂白粉【Ca(ClO)2与CaCl2的混合物】对自来水消毒不会增加水的硬度
    C.生活中煮涕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还有杀菌的作用
    D.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可以软化硬水
     
    19.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B.氯化钠晶体不纯(杂质难溶干水)
    C.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20.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原子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2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类
    分类标准
    A
    类别一:空气、海水
    类别二:水、氧气,五氧化二磷
    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把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
    B
    类别一:硅、氧气、铁 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C
    类别一:铁、铜、镁
    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
    类别三:氯化钠
    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
    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 类别二:集气瓶、量筒
    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
    A.A B.B C.C D.D
     
    2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的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5分,第25题3分,第26题10分,共26分)
    2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氮气、氧气、铁四中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③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④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反应: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
     
    24.化学是研究物质转化的学问,是变化之学.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合成各种新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在面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区分羊毛与涤纶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选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
    (2)请列举合成橡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用途:      .
    (3)塑料常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膜及方便袋等,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5.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图为金属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化合物氢氧化钠(NaOH),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6.通过两个月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物质,体会到人们对物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研究会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请认真仔细阅读林料,根据材料填写下列空格:
    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20世纪才发展起来,它呈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放大量热.镁在氮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亮,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淡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放大量热.镁在二氧化碳可以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和黑色颗粒碳(C),放大量热.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由于镁燃烧热值高,燃烧使发出耀眼的火焰,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此外,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得到氯化镁晶体;最后将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氯气(Cl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Cl2Mg+Cl2
    (1)镁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①      ②      
    (2)镁是化学性质      (填写“很活泼”或“很不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      、      发生化学反应.
    (3)镁的用途有(填写两条)①      ②      
    (4)工业制镁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反应: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5)某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请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分析原因:      )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道小题,第27题9分,第28题6分,第29题4分,共19分)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上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3)实验室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收集装置应选用      .
     
    2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填写空格: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a管产生的气体是      ;
    (2)用图B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得到的结论是      ;
    (3)进行C图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      .
    (4)利用D图所示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原因:      ;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实验事实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      .
     
    29.甲同学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观察,他发现团体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于是他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情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探究课题】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甲同学假设】1.温度; 2.搅拌;3.颗粒大小
    【探究准备】烧杯、铁架台、托盘天平、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药匙、石棉网、颗粒大小不同的硝酸钾固体、蒸馏水.
    【探究过程】
    探究内容
    探究方法
    探究现象
    温度对硝酸钾固体溶解快慢的影响
    ①取两个烧杯,分別加入l0mL等溫的水
    ②再分别加入lg同样颗粒大小的硝酸钾固体
    ③给其中一个烧杯加热
    被加热的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搅拌对硝酸钾固体溶解快慢的影响
    ①取两个烧杯,分別加入l0mL等溫的水
    ②再分别加入lg同样颗粒大小的硝酸钾固体
    ③搅拌其中一个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
    搅拌的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颗粒大小对硝酸钾固体溶解快慢的影响
    ①取两个烧杯,分別加入l0mL等溫的水
    ②向其中一个烧杯加入lg颗粒大的硝酸钾固体,再向其中另一个烧杯加入lg颗粒小的硝酸钾固体
    颗粒小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探究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探究应用】如何使方糖比较快的溶解在水中?      .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3道小题,第30题2分,第31题3分,第32题2分,共7分)
    30.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于2011年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1)青蒿素由       种元素构成.
    (2)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质量的简整数比为      .
     
    31.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Ca%)=      (书写解题步骤).
    (2)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书写解题步骤).

     
    32.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生命体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有一瓶葡萄糖(C6H12O6)溶液,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请计算:
    (1)配制这瓶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的质量为:      g.
    (3)要把这瓶葡萄糖溶液加水稀释为2%的葡萄糖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g.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6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液化空气 C.酒精燃烧 D.玻璃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液化空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香油 C.味精 D.白醋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香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二氧化钛(Ti02 )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来源:学#科#网]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火焰 B.
    氧气验满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大气压强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应该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的验满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应伸入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 B.颜色、状态
    C.可燃性、稳定性 D.密度、硬度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7.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植树造林
    C.焚烧垃圾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
    【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
    【解答】解: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地面上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故A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B、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C、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垃圾,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不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减少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
     
    8.2014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除去不溶物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
    答案: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自来水中所含杂质的成分,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即可.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分析;
    B、根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所以,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故A正确;
    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化学反应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雾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铜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用途反映物质性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B.“洗洁精”常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脂
    C.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考虑;
    B、根据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分析;[来源:Z&xx&k.Com]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解答】解:A、因为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
    B、“洗洁精”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故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使灯泡耐用,故说法正确;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12.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碳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②氧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③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故不需要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2中的“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Mg4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C、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O2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Mg4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为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下列关干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通过蒸发水或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
    B、根据溶质分散形式进行解答;
    C、从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去分析解答;
    D、根据不饱和到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说法错误;
    B、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故说法正确;
    C、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硝酸铵晶体溶解会吸热等,故说法正确;
    D、一般物质的不饱和到饱和溶液的方法:蒸发溶剂,降温,加入溶质,通过蒸发水或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定义,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及溶解度的含义,题目较简单,做题时要仔细.
     
    15.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C.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
    D.镁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S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容易得到电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镁元素和硫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故正确;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错误;
    C、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正确;
    D、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为+2价,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为﹣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S,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一种物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说明这种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是一定不是化合物.
    【解答】解:A、该物质可能不是一种物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故错误.
    B、该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故错误.
    C、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D、该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但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地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的类别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不再有利用价值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海洋中的资源.
    【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新能源的特点分析;
    B、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来分析;
    C、根据海水淡化后的母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进行分析;
    D、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举出反例即可.
    【解答】解: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并且污染严重,现在正在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故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为2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含量约为78%,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错误;
    C、海水淡化后的母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故错误;
    D、不完全是,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能源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能源知识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8.下列关于硬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硬水中的Ca2+、Mg2+,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漂白粉【Ca(ClO)2与CaCl2的混合物】对自来水消毒不会增加水的硬度
    C.生活中煮涕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还有杀菌的作用
    D.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可以软化硬水
    【考点】硬水与软水.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漂白粉对自来水消毒,引入Ca2+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煮涕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还有杀菌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明矾只能净化水,而不能使硬水软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遇软水产生的泡沫多,所以正确;
    B、用漂白粉对自来水消毒,引入Ca2+,则增加水的总硬度,所以错误;
    C、生活中煮涕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正确;
    D、明矾只能净化水,而不能使硬水软化,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或煮沸,所以错误.
    故选B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9.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B.氯化钠晶体不纯(杂质难溶干水)
    C.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晶体不纯(杂质难溶干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的因素(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原子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解答.
    B.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C.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根据原子构成以及质量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离子、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它们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且按一定规律构成,故正确;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故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D.因为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涵义和微粒性;了解一些常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及其应用.
     
    2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类
    分类标准
    A
    类别一:空气、海水
    类别二:水、氧气,五氧化二磷
    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把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
    B
    类别一:硅、氧气、铁 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C
    类别一:铁、铜、镁
    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
    类别三:氯化钠
    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
    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 类别二:集气瓶、量筒
    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用于加热的仪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物质的状态及分类标准分析;
    D、根据仪器的分类及用途分析;
    【解答】解:A、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海水属于混合物,水、氧气,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分类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硅、氧气、铁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分类正确;
    C、物质一般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变化,铁、铜、镁、氯化钠一般状态下是固体;水是液体;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故分类错误;
    D、实验仪器可分为能用于加热的仪器和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属于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仪器,分类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及仪器的分类知识,根据已有知识解答即可.
     
    2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的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氧化反应.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B、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解答】解:A、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
    B、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正确.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故正确.
    D、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选BC.
    【点评】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来源:学。科。网Z。X。X。K]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5分,第25题3分,第26题10分,共26分)
    2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氮气、氧气、铁四中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O2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H2O .
    ③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N2 .④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Fe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来源:学。科。网]
    ①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反应: 2H2O2H2↑+O2↑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3Fe+2O2Fe3O4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O2;
    ②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故填:H2O.
    ③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故填:N2;
    ④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故填:Fe;
    (2)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2H2O2H2↑+O2↑;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3Fe+2O2Fe3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4.化学是研究物质转化的学问,是变化之学.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合成各种新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在面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羊毛 ,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涤纶 .区分羊毛与涤纶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灼烧闻气味 (选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
    (2)请列举合成橡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用途: 汽车轮胎 .
    (3)塑料常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膜及方便袋等,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以及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解答即可.
    【解答】解:(1)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在面料中,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点燃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2)合成橡胶可以用于制成汽车的轮胎;
    (3)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能减少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羊毛,涤纶,灼烧闻气味;
    (2)汽车轮胎;
    (3)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图为金属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化合物氢氧化钠(NaOH),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NaCl+2H2O2NaOH+Cl2↑+H2↑ .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解答;
    (2)根据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解答.[来源:学科网]
    【解答】解:(1)元素的化学性质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两电极上分别产生氯气和氢气,并在溶液中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答案:
    (1)最外层电子数;钠离子和氯离子;
    (2)2NaCl+2H2O2NaOH+Cl2↑+H2↑;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以及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26.通过两个月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物质,体会到人们对物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研究会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请认真仔细阅读林料,根据材料填写下列空格:
    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20世纪才发展起来,它呈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放大量热.镁在氮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亮,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淡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放大量热.镁在二氧化碳可以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和黑色颗粒碳(C),放大量热.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由于镁燃烧热值高,燃烧使发出耀眼的火焰,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此外,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得到氯化镁晶体;最后将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氯气(Cl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Cl2Mg+Cl2
    (1)镁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① 银白色 ② 熔点649℃或质轻等 
    (2)镁是化学性质 很活泼 (填写“很活泼”或“很不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 氧气或氮气 、 二氧化碳或水 发生化学反应.
    (3)镁的用途有(填写两条)① 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 ② 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 
    (4)工业制镁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反应: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 
    (5)某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请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分析原因: 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镁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氧气或氮气等单质、二氧化碳或水等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镁的用途有: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镁粉的仓库起火,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因是: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
    【解答】解:(1)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故答案为:银白色,熔点649℃或质轻等;
    (2)镁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氧气或氮气等单质、二氧化碳或水等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很活泼;氧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或水;
    (3)镁的用途有: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故答案为: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
    (4)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5)镁粉的仓库起火,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因是: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故答案为: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物质的用途、反应类型和灭火的方法等,要记忆有关的知识点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道小题,第27题9分,第28题6分,第29题4分,共19分)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上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水+氧气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序号).
    (3)实验室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反应物的状态 和 反应的条件 .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A ,收集装置应选用 D或E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此甲烷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集气瓶;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B;
    (3)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此甲烷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D或E;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填写空格: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a管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2)用图B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得到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3)进行C图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 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
    (4)利用D图所示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原因: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实验事实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 速率加快 .
    【考点】电解水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等,根据特点进行验证;
    (2)根据实验的现象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1)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等,验证有水的生成时,看到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故答案为: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2)由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打开止水夹时,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等,验证有水的生成时,看到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温度很高,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需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实验事实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填: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速率加快.
    【点评】此题考查是初中化学的多个重要实验,体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因此要重视实验,掌握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
     
    29.甲同学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观察,他发现团体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于是他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情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探究课题】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甲同学假设】1.温度; 2.搅拌;3.颗粒大小
    【探究准备】烧杯、铁架台、托盘天平、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药匙、石棉网、颗粒大小不同的硝酸钾固体、蒸馏水.
    【探究过程】
    探究内容
    探究方法
    探究现象
    温度对硝酸钾固体溶解快慢的影响
    ①取两个烧杯,分別加入l0mL等溫的水
    ②再分别加入lg同样颗粒大小的硝酸钾固体
    ③给其中一个烧杯加热
    被加热的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搅拌对硝酸钾固体溶解快慢的影响
    ①取两个烧杯,分別加入l0mL等溫的水
    ②再分别加入lg同样颗粒大小的硝酸钾固体
    ③搅拌其中一个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
    搅拌的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颗粒大小对硝酸钾固体溶解快慢的影响
    ①取两个烧杯,分別加入l0mL等溫的水
    ②向其中一个烧杯加入lg颗粒大的硝酸钾固体,再向其中另一个烧杯加入lg颗粒小的硝酸钾固体
    颗粒小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探究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
    【探究应用】如何使方糖比较快的溶解在水中? 要使方糖较快地溶解在水中,可以将研成粉末状、放入热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
    【考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搅拌,水温的高低,溶质颗粒的大小等.
    【解答】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可知,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要使方糖较快地溶解在水中,可以将研成粉末状、放入热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故答案为: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要使方糖较快地溶解在水中,可以将研成粉末状、放入热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点评】熟记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知道它们的具体影响过程.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3道小题,第30题2分,第31题3分,第32题2分,共7分)
    30.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于2011年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1)青蒿素由 三  种元素构成.
    (2)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质量的简整数比为 90:11:40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故答案为:(1)三;(2)90:11: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Ca%)= ×100%=40% (书写解题步骤).
    (2)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2g×75%×40%=0.6g (书写解题步骤).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判断计算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标签中的成分可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利用钙元素在碳酸钙中的质量分数来计算.
    【解答】解:(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0%;
    (2)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2g×75%×40%=0.6g.
    故答为:(1)×100%=40%;(2)2g×75%×40%=0.6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标签中的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较好的训练学生抽取信息、利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的能力.
     
    32.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生命体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有一瓶葡萄糖(C6H12O6)溶液,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请计算:
    (1)配制这瓶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的质量为: 25 g.
    (3)要把这瓶葡萄糖溶液加水稀释为2%的葡萄糖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750 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根据题意,这瓶葡萄糖溶液的质量为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这瓶葡萄糖溶液的质量为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配制这瓶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5%=25g.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0g+x)×2%=25g x=750g
    故答案为:(1)25;(2)75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4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