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蓄电池放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火箭点火升空
2.科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D.电解水时,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亊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氮分子
氮分子很小
C
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D
50毫升水与50奄毫升酒精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C.液氯用于自来水消毒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6.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O2:“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2C:“2”表示两个碳元索
C.:“+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O2﹣:“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间,那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纯净物一定由冋种物质组成
C.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
B.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牛奶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11.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只能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此变化为分解反应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14.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 )
A.NO HN03 NH3 B.NH3 NO HNO3 C.NO NH3 HNO3 D.HNO3 NH3 NO
15.对比法指的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探讨该条件对实验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16.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症状.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是C12H22O14Z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匍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9
C.葡萄糖酸转的化学式量为455
D.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
二、选择题:
1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氦气、水、空气 B.氢气、二裝化碳、硫酸铜
C.铁、氢氧化钠、干冰 D.铜、二氧化氮、石蜡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硫酸(H2SO4)和磷酸(H3P0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20.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氮5”是一种化合物
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
2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水的电解
C.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
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颗,第23题5分,第24題4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共20分)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格:
(1)2个氢原子 ;
(2)3个碳酸根离子 ;
(3)2个二氧化硫分子 ;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5)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 .
24.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可能发生改变的分子的 ;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一种),其离子符号是 .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26.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的实验掲示了水的组成.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甲图中检验a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
(2)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3)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4)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100g水中最多
可溶解/g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5g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lOO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
②只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四、实验与探究(本題共4道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9分,第29题3分,第30睡7分.共23分)
27.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 (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写出一条即可).
2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B、E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猛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为了便于观察氧气是否收集满,应从图1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 .
(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选择B装置来制取氧气. 实验过程中,发现得不到平稳的氧气流.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实验加以改进:
①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
②将20%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该小组计划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具体步骤如下:
I.计算:需加水的质量为 g.
Ⅱ.量取、搅匀:用量筒分别量取所需的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 (填仪器名称)搜伴.
Ⅲ.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貼好标签.请在如图3所示的标签内填入所要填写的内容.
29.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 ;
② ;
③ .
30.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用铜粉而不用木炭粉的原因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利用装置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完成表内空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7mL
(4)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5)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一条) .
(6)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3分.第32题6分.共9分)
31.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也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
(1)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烧烤时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0)的强致癌物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该物质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元素.
(2)近期某报报道《街边随机买油条,一测含铝均超标》.油条中超标的铝元素来自过量加入的食品添加剂明矾[KAl(SO4)2•2H2O].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含铝超标的油条,会损伤脑细胞.在明矾中,铝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2.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菅养液中含有5%的硝酸钾(KN03).
(1)某营养液需要用5000g硝酸钾来配制,则含氮元素 g(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 )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kg.
(3 )要使这150kg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需要加入多少千克硝酸钾(写出计算过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蓄电池放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火箭点火升空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获得能量.
B、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获得能量.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获得能量.
D、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获得能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科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D.电解水时,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以及电解水时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错误;
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促进其沉降,正确;
C、部分工业污水可以直接排放,正确;
D、电解水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亊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氮分子
氮分子很小
C
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D
50毫升水与50奄毫升酒精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于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
B、由于氮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氮分子,故B解释正确;
C、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整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C解释错误;
D、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C.液氯用于自来水消毒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故只有判断出该用途与哪种性质相关即可完成解答.
【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该性质可以用来除去异味,而物质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液氯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6.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
【解答】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A错误;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故B错误;
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
7.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铈原子的电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O2:“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2C:“2”表示两个碳元索
C.:“+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O2﹣:“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C表示2个碳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O2﹣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数字的意义,考查全面.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间,那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纯净物一定由冋种物质组成
C.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一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
B、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A、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与H2O,若为原子则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B、纯净物一定由同种物质组成,故B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说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元素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
B.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牛奶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错误;
B、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错误;
C、将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故溶液温度会降低,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去分析解答;
B、从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
C、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
D、废电池含有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
【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会,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故A错误;
B、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故C正确;
D、废电池含有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将废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只能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此变化为分解反应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同种物质的性质相同解答;
C、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也可以选用氧化铁等作催化剂解答;
D、根据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故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故正确;
C、过氧化氢制氧气也可以选用氧化铁等作催化剂,故错误;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 )
A.NO HN03 NH3 B.NH3 NO HNO3 C.NO NH3 HNO3 D.HNO3 NH3 NO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
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3=0,则y=+5.
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1)×3=0,则z=﹣3.
故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NH3、NO、HNO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5.对比法指的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探讨该条件对实验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解答】解:A、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量是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然后分别向两集气瓶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对比变浑浊的程度,由实验可知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几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能否迅速生成氧气大量氧气,并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量;两试管中放入的是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变量是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试管中未加入二氧化锰;未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现象的对比说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所以属于对比实验;
C、区分硬水和软水,试管中水的量、加入的肥皂水等量,变量是试管中的水不同;由实验可知: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
D、配制氯化钠溶液是向两烧杯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氯化钠,且溶剂的质量不同,是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不存在对比实验.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16.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症状.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是C12H22O14Z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匍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9
C.葡萄糖酸转的化学式量为455
D.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有葡萄糖酸锌和水,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4)=9:14,故说法错误;
C.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量为12×12+1×22+16×14+65=455,故说法正确;
D.1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1个锌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4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
1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氦气、水、空气 B.氢气、二裝化碳、硫酸铜
C.铁、氢氧化钠、干冰 D.铜、二氧化氮、石蜡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指含有多种物质的物质,可以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氦气是由氦元素组成的单质,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氢气是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硫酸铜中只有一种物质,故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单质,氢氧化钠和干冰都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D、铜是铜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氮是由氮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石蜡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混合物;故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电解水实验;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进行解答;
B、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进行解答;
C、根据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正确;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有可能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而不是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错误;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也不显电性,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掌握知识一定要全面、系统,并充分理解常见的概念,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硫酸(H2SO4)和磷酸(H3P0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液稀释时溶质和溶剂的变化情况判断.
B、根据原子中质子、电子、中子的数目关系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判断.
D、依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解决;
【解答】解:A、溶液稀释前后,只是溶剂水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
C、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即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故C正确.
D、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对于硫酸(H2SO4)和磷酸(H3PO4)来说计算式中分子相同分母也相同,所以计算所得数值也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关于归纳和总结,这样即可训练能力,又能透彻领会知识.
20.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氮5”是一种化合物
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题意,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每个N5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根据题意,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则可推断“氮5”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B、每个N5分子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真空条件下“氮5”是盐粒状的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单质与化合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水的电解
C.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
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是增加的,不正确.
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是质量比,不正确.
C、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还能溶解一部分硝酸钾,当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硝酸钾,正确.
D、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不加二氧化锰产生氧气较慢,不会从零开始,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正确;
B、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错误;
D、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是甲烷和水,是两种,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颗,第23题5分,第24題4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共20分)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格:
(1)2个氢原子 2H ;
(2)3个碳酸根离子 3CO32﹣ ;
(3)2个二氧化硫分子 2SO2 ;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O3 ;
(5)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 NaOH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2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H;
(2)3个碳酸根离子就是在碳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CO32﹣,故填:3CO32﹣;
(3)2个二氧化硫分子就是在二氧化硫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SO2 ;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填: 2O3 ;
(5)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4.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原子 ,可能发生改变的分子的 数目 ;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特点结合分子的结构变化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可以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过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的过程分析;
(4)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微观或宏观的信息.
【解答】解:(1)图②表示一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单质,是电解水的过程,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图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而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如图②的分子数目增加、图③的分子数目不变;故答案为:原子;数目;
(4)图③还可以看出该变化是两种分子变成一种分子,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考查了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硼的元素符号为B .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钠 (填一种),其离子符号是 Na+ .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Cl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离子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bd (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分析;
(2)通过金属元素一般都带“金”字旁解决此题;
(3)根据元素周期表结合化学式的写法以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
(4)根据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为硼的元素符号为B;
故答案为:硼的元素符号为B;
(2)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得知第3周期(横行)的金属元素有钠、镁、铝;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
故答案为:钠;Na+;
(3)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为氯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离子;
故答案为:NaCl;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C和Ne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b、Be和Mg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
c、Al和Si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d、F和Cl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应用到实际中解题的能力和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较小.
26.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的实验掲示了水的组成.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H2↑+O2↑ ;甲图中检验a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
(2)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吸附 .
(3)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4)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100g水中最多
可溶解/g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5g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lOO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硝酸钾 溶液;
②只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结论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3)根据汽油能溶解油脂分析回答;
(4)①根据20℃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考虑;
②根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实验掲示了水的组成.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H2↑+O2↑;由装置可知,a玻璃管内产生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2)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3)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4)①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NH4Cl的溶解度是氯化铵37.2g,所以向两个分别盛有35g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lOO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硝酸钾溶液;
②A、剩余固体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知道,若要升高温度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B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增加,溶液质量一定增加,故C说法错误;
D、要使溶液中的溶质继续溶解,可采取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方法,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2H2O2H2↑+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证明是氧气;(2)吸附;(3)溶解;(4)①硝酸钾;②BD.
【点评】本题关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主要考查了水的组成、净化和溶解度的含义,熟记溶解度的定义,并能灵活运用溶解度定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熟悉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四、实验与探究(本題共4道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9分,第29题3分,第30睡7分.共23分)
27.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集气瓶炸裂 ;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给固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进行分析;
(3)根据用量取液体时,读取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玻璃仪器连接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给试管内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停止加热生成的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应事先放入少量沙子或水,防止高温融熔物下落后炸裂集气瓶;
(3)量取液体读取数据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附视读数,量取的水要少与应取量,因此造成配制溶液的浓度会偏大;
(4)玻璃仪器连接时不能在桌面上平压,右手要握住橡皮塞而不能握住玻璃弯管,图示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2)集气瓶炸裂;(3)偏大;(4)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实验操作中注意的事项,要熟练掌握.
2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B、E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锥形瓶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猛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2H2O+O2↑ ;为了便于观察氧气是否收集满,应从图1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F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 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
(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选择B装置来制取氧气. 实验过程中,发现得不到平稳的氧气流.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实验加以改进:
①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
②将20%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该小组计划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具体步骤如下:
I.计算:需加水的质量为 150 g.
Ⅱ.量取、搅匀:用量筒分别量取所需的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 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搜伴.
Ⅲ.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貼好标签.请在如图3所示的标签内填入所要填写的内容.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仪器用途写出名称
(2)根据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分析
(3)根据仪器分析作用,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加水的质量,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
【解答】解:(1)根据仪器的用途写出名称:①为锥形瓶,②为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猛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2H2O+O2↑;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表明已经集满,所以为了便于观察氧气是否收集满,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故选装置F;氧气密谋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a端导入;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可重复利用.
(3)①C装置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
②Ⅰ、设:应加水的质量为x
50g×20%=(50g+x)×5%
x=150g
Ⅱ.配制溶液时应用 玻璃棒搅伴,加快溶解速度.
Ⅲ、配制好的溶液贴标签时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如图3
故答案为:(1)①为锥形瓶,②为集气瓶.
(2)2H2O22H2O+O2↑; F a 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3)①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I. 150.
Ⅱ. 玻璃棒.
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9.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 .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 无毒 ;
② 廉价 ;
③ 不与食品反应 .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本题考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及食品充气包装袋中气体的性质.
(1)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别来鉴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
(2)食品充气包装袋中的气体主要是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
【解答】解:(1)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故答案为: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
(2)要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首先气体本身应无毒,不能和食品发生反应,该气体易得,故答案为:无毒;廉价;不与食品反应.
【点评】本题利用物质的特性来鉴别物质,并注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30.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用铜粉而不用木炭粉的原因是 木炭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Cu+O22CuO .
(3)利用装置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完成表内空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7mL
(4)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装置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
(5)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一条) 铜粉不足或装置漏气 .
(6)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 .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反应产物的状态来分析.
(2)根据反应的原理和符号表达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的区别,来分析;
(5)如果反应物不足,或装置漏气等,都能够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6)根据上面的实验可知,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铜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固体,而木炭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所以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木炭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
(2)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填:2Cu+O22CuO;
(4)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故答案为: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5)如果铜粉不足,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如果装置漏气,则外面的气体会进入装置中,这些都能够导致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
故填:铜粉不足或装置漏气;
(6)根据上面的实验可知,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
故填: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
【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内容的考查.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3分.第32题6分.共9分)
31.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也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
(1)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烧烤时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0)的强致癌物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11 个原子;该物质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氮 元素.
(2)近期某报报道《街边随机买油条,一测含铝均超标》.油条中超标的铝元素来自过量加入的食品添加剂明矾[KAl(SO4)2•2H2O].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含铝超标的油条,会损伤脑细胞.在明矾中,铝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27:64 (填最简整数比).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元素质量最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考虑;
(2)根据元素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计算.
【解答】解:(1)1个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分子中有11个原子.由化学式C2H6N2O可知其中氮元素质量最大,所以氮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2)铝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7×1):(32×2)=27:64;
故答案为:(1)11;氮;(2)27:64;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知道烧烤食品、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所以要少吃或不吃.
32.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菅养液中含有5%的硝酸钾(KN03).
(1)某营养液需要用5000g硝酸钾来配制,则含氮元素 693.1 g(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 )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7.5 kg.
(3 )要使这150kg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需要加入多少千克硝酸钾(写出计算过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3)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5000g硝酸钾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00g×≈693.1g;故填:693.1;
(2)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150kg×5%=7.5kg;故填:7.5;
(3)设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x≈8.3kg
答:需要加入8.3kg的硝酸钾.
【点评】此题是对硝酸钾的相关知识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掌握有关硝酸钾化学式的计算,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即墨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