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5658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5658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5658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1 轴对称现象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1 轴对称现象教案及反思,共6页。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丰富的文化价值.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3.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重点: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圆规、彩笔等.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视频引入新课
目标1:
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关注学生能否认真观看视频及进行思考,能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片段,视频欣赏完后,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从视频中发现了怎样的美呢?”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图案的设计,都有对称的身影。对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与和谐。今天我们就进入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学习,去探索轴对称的奥妙。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带给我们的美与和谐.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目标1:
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目标2:
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观看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以感知轴对称现象的特征.
关注学生能否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尝试通过折叠来进行说明.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实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1.直观感知
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例如:
而且在欣赏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2.形成概念—抽象美
接下来,我会找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没有急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同学们借助手中的蝴蝶,去观察它的对称情况。引导同学们通过折叠加以说明.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再给出准确的定义,并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强调,特别是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这个关键点,为下一步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奠定基础.
使学生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想一想、找一找、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的进行,把学生的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归纳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理解从感性逐步上升到了理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终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主动参与
探索新知
主动参与
探索新知
学以致用
巩固提升
目标3: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准确指出其对称轴。
目标2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初步感受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其对称轴并能够找全对称轴.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折一折、剪一剪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注学生对成轴对称图形是关于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关注学习能否积极思考,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并能体会到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3.动手操作—创作美
活动:动手做一做
要求:
①.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和剪刀;
②.第一组的同学将纸对折,在折痕中间剪出图形;
③.第二组的同学将纸对折两次,在第二个折痕中间剪出图形;(提示:可用笔先画出形状,再剪。看看谁剪的图形漂亮,有意思)
④.剪好后,将纸打开铺平,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在第一组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在第二组中选择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与第一组的图片有区别吗?那它们有没有联系呢?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得出:我们把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平面图形,叫做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有没有同学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呢?
根据学生说的,我再给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准确的定义。并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强调。
做一做:下列给出的每幅图形中两幅图形成轴对称吗?如果是,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对比归纳—探究美
通过刚才的环节,学生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作品到底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取决于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图形来看,还是当成两个图形来看,这其实就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来对比概念,从而找出其他的联系和区别.
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关系:
联系:都是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
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的特征;
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5、巩固练习:
该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反馈学情.同时,6个小题的设置,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该活动的进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指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并能准确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以及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通过巩固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升华
深化提高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本节课的感悟.
关注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通过团队合作做出具有轴对称美的班徽。
6、课堂小结—感悟美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先由学生进行总结,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7、小小设计师
通过欣赏具有对称美的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引出一代才女林徽因,让同学们对于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莫大贡献的人产生钦佩之情。鼓励同学们也争当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设计用轴对称思想制作班级班徽。为班级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8、作业布置:
(1)习题5.1第1,3,4题;
(2)思考题:问号处填什么?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
通过小结,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感受成轴对称图形与全等图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作业1,巩固学生双基。作业2,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进生活,引入课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动手实践,探究新知,综合应用,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感悟生活,变式训练,巩固提高,作业布置,课后促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5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