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2节地质灾害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83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2节地质灾害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83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时练习
展开第二节 地质灾害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下列关于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震源越浅,破坏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所以排除②③,应选择C项。
2.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答案B
解析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4.下列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答案3.D 4.D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5~7题。
5.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暴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6.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降水分配不均,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答案5.A 6.D 7.B
解析第5题,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的分布,在地域上多分布于山区,并且集中于地壳活动剧烈的西南地区,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第6题,温差较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7题,植被破坏后,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9.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8.B 9.B
解析第8题,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分别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第9题,四处房屋中,b位于阳坡(南坡),阳光射入时间长,同时位于山脊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a、c、d三处房屋位于山谷处,易受滑坡、泥石流威胁。
10.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发生,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季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秋季消融,同时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等级考素养提升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1~3题。
1.9月7日前后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武夷山区 D.东北山区
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A.天气状况 B.地质地形条件
C.大型施工活动 D.水系特征
3.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
A.4—9月 B.10月到次年3月
C.6—11月 D.12月到次年5月
答案1.A 2.A 3.A
解析第1题,根据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并结合我国地形分析,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第2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第3题,从全国看4—9月是我国多雨月份,也是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月份。
下图为某年我国某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4~5题。
4.该类灾害主要是( )
A.地震 B.滑坡、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崩塌
5.该年该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脉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该类地质灾害在云、贵、陕、青、冀、川等省级行政区出现次数最多,主要是滑坡、泥石流灾害。第5题,该年该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横断山脉和秦岭,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6.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
材料二 华北某山区A—B剖面示意图(按2∶1编制)。
材料三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率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2)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第(1)题,该地地处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率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第(2)题,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率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所以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随堂练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复习练习题,共8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