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176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176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176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导学案
展开第二节 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 核心素养目标 | |
1.理解地震、震级、烈度等相关概念。 2.掌握地震灾害的分布和危害。 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4.掌握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 地理实践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人地协调观: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 |
本节要点 | 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 |
自主梳理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_断裂__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__能量__急剧释放,并以__地震波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__震源__、B为震中、BC为__震源深度__、AB为震中距。
(2)D位于__等震线__上,等震线是指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是__地震烈度__。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__震源深度__、震中距、__地质构造__、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__人员伤亡__和财产损失。
(2)诱发崩塌、__滑坡__、__泥石流__、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蔓延等灾害。
(3)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们的__心理__健康。
4.分布
(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__环太平洋__和__地中海—喜马拉雅__地震带。
(2)我国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有__台湾__、新疆、__西藏__、__青海__、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定义:山地__斜坡__上的岩体或土体,在__重力_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条件: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__人类活动__等。
(3)分布:岩体比较__破碎__、地势起伏较__大__、植被覆盖率较__差__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__堵塞__河道。
2.泥石流
(1)定义:__山区沟谷__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条件:地形__陡峻__、具有丰富的__松散物质__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合作探究
知识点 地震
┃┃问题探究__■
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7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害的比较
| 唐山地震 | 汶川地震 |
震级里氏 | 7.8级 | 8.0级 |
震源深度 | 12 km | 14 km |
震中烈度 | 11度 | 11度 |
死亡或失踪人数 | 24万多人 | 8.7万多人 |
直接经济损失 | 30亿元左右 | 8 000多亿元 |
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出发,探讨材料中两次地震灾害的损失差异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从而形成地震。
(2)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唐山地震,说明人们防震减灾能力提高;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密度增大。
┃┃归纳拓展__■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震级和烈度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能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级和烈度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 震级 | 烈度 |
定义 |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 |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
单位 | 级 | 度 |
影响 因素 |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等的影响 |
分类 依据 |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
(2)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
3.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原因如下:
┃┃典例剖析__■
例题1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8日10时20分左右,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5.8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都相同
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震级升高两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两倍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2)下列关于地震破坏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震级越大,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②震源越深,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面建筑结构等。震源越浅,地震破坏程度越大;震中距越小,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对点训练__■
1.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 A )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 ②发生在亚欧板块
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 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C )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
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
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
D.西部经济发达
[解析] 第(1)题,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第(2)题,台湾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聚落众多,经济活动频繁,这是导致灾情西部比东部严重的原因。
知识点 滑坡和泥石流
┃┃问题探究__■
材料一 “易贡藏布”也称“野共藏布”(藏语方言)、易贡河(汉语简称),即流经嘉黎县——波密县(八盖乡——易贡乡——道麦镇)的一条大河,通过易贡湖,由西北至东南,在通麦镇汇入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该流域在1902年和2000年分别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自2000年以来,每年发生滑坡泥石流多达10余次,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材料二 易贡地质灾害博物馆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易贡河流域频繁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可能形成哪些地质地貌景观?
(3)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虽然严重,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为什么?
(4)为什么对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景观进行保护?
提示:(1)位于板块边界,地震频繁,岩石破碎;地形陡峭;植被较少;冰川融水多;地下水丰富;受地形和西南季风影响,多暴雨。
(2)滑坡遗迹、泥石流沉积地貌、堰塞湖等。
(3)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4)进行地质灾害研究;发展旅游。
┃┃归纳拓展__■
1.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滑坡、泥石流都是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都具有突发性特点,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特点如下:
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 滑坡 | 泥石流 | |
不 同 点 | 发生部位 | 山地斜坡上 | 山区沟谷中 |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 较大 | 较小 | |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 可以无水的参与 | 必须有水的参与 | |
相同点 |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
3.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典例剖析__■
例题2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 分布特点侧重于读图描述,读图可知,总体上时间分布不均,具体定量来看,6月份最多;自然原因则需要分析福建省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主要从气象(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对点训练__■
2.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C )
A.京广线、京九线
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
D.包兰线、兰新线
(2)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A )
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解析] 第(1)题,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C项符合题意。第(2)题,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素养培优
策略指导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析
1.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及危害
地质多发区 | 西南地区;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严重的省区 |
因素 | 地质、地貌、气候等综合作用 |
危害 |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威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 |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考题展示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我国四川西部断裂带。2017年夏秋季节,该区域出现多次降雨。图中虚线所示范围为降雨过后某种地质灾害边界范围。
分析图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指出其对图中河流的危害。
[解析] 该地质灾害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应该是滑坡。成因结合图文中坡度、断裂带、多次降雨等信息回答即可。河流位于山坡位置,滑坡会造成河流水流中断,形成堰塞湖,在降雨多的情况下易出现洪水灾害。
[答案] 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陡;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雨水下渗和冲刷,诱发岩体下滑,形成滑坡。岩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洪水灾害的隐患增大。
课堂小结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学案,共19页。
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一节气象灾害docx、第二节地质灾害docx、第三节防灾减灾docx、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docx、章末整合docx等5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