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案及反思,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1)聚焦部分,通过金属勺浸在热汤中变热的现象聚焦本课问题:怎样解释这种变化?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2)探索部分主要包括3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用箭头把想法画出来。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活动三:分别从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会意识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3)研讨部分,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研讨交流以下问题“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
    (4)拓展部分,通过手绘图拓展诠释三种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让学生熟悉热传递的方式。
    【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也具有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的生活经验。
    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通过综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热传导过程的特点,理解“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的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3.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
    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探究“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难点:通过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实验,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和特点。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涂有感温油墨的)、火柴、凡士林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昨天我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我发现勺柄也热起来了,你能解释勺柄为什么变热吗?
    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试着做出解释可以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学生也很容易想到是汤的热量传递给了金属勺,为下一环节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具体过程和方向做铺垫。
    二、探索
    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
    教师: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呢?请你用箭头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教师:热是这样传递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教师:怎样让金属条上的热传递可以被我们“看到”呢?哪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蜡烛、凡士林、感温油墨、温度传感器
    (2)教师:有了这些材料的帮助,我们可以怎么设计实验呢?
    师生交流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教师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3)教师: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开展实验探究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3.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金属片,热在金属片圆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学生做出猜测并在记录单上画出或者写出自己的猜测。
    (2)教师提问: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师生交流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教师再次强调注意安全。
    (3)教师: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开展实验探究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测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方便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条上的热传递可以被我们“看到”呢?激发学生思考哪些材料受热时会有变化,找出适合本实验的材料后,再根据实验材料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了解实验设计后再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启发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的思考。
    三、研讨
    教师提问: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交流。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比较和归纳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相同点,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四、拓展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
    师生小结: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进一步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板书是学生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的课堂生成,表示的是热金属条和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学生记录单设计】
    第四单元 热
    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验“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再次引用上一节课加热牛奶的例子,引入问题“喝汤时金属勺变热现象中,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的实验,直观观察一根金属条上热量的传递;接着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从而对热传导过程和方向产生新的认识。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分别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第四部分——拓展,通过一张综合的图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口部分,然后又从勺口部分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热传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对热传导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还不能理解抽象的热传导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3.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
    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教科书 65 页图片
    问题一: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
    问题二:你们还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2.聚焦问题: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金属勺变烫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二、探索
    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
    (1)出示记录单,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2)小组交流,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
    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出示实验材料、装置图,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或在金属条上涂上感温油墨,加热金属条,观察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
    (2)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引导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记录,师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3.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金属片,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
    (2)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按照教科书 66 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变化情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变化情况。
    (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过程,希望学生能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化,对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有一定的铺垫。其次,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希望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一定的启发。
    三、研讨
    1.全班进行交流研讨:
    (1)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
    (3)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热点?
    2.整理、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和梳理,进一步比较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四、拓展
    出示图片或课件,学生进一步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
    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板书设计】
    【记录单】
    日期:
    推测热在金属条、金属片中的传递路径,并用示意图或文字记录。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推测热在金属条、金属片中的传递路径,并用示意图或文字记录。
    观察金属条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用示意图或文字记录出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观察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根据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画出热的传递过程。
    1.在金属圆片的边缘上一个点加热。
    2.在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
    填写我的发现时,可以参考教科书第 67 页拓展部分三种热传递方式的手绘图。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
    我的发现: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验“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再次引用上一节课加热牛奶的例子,引入问题“喝汤时金属勺变热现象中,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的实验,直观观察一根金属条上热量的传递;接着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从而对热传导过程和方向产生新的认识。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分别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第四部分——拓展,通过一张综合的图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口部分,然后又从勺口部分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热传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对热传导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还不能理解抽象的热传导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3.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
    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火柴、蜡烛、涂有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金属架、铜棒(涂感温油墨)、火柴、蜡烛。
    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教科书 65 页图片
    问题一: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
    问题二:你们还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2.聚焦问题: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金属勺变烫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二、探索
    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
    (1)出示记录单,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2)小组交流,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
    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出示实验材料、装置图,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在金属条上涂上感温油墨,加热金属条,观察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
    (2)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引导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记录,师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3.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金属片,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
    (2)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按照教科书 66 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变化情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变化情况。
    (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过程,希望学生能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化,对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有一定的铺垫。其次,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希望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一定的启发。
    三、研讨
    1.全班进行交流研讨:
    (1)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
    (3)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热点?
    2.整理、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和梳理,进一步比较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四、拓展
    出示图片或课件,学生进一步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
    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板书设计】
    第4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教材P65~67)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知道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3.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通过交流,能够对一个研究问题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
    4.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
    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能够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难点: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片、蜡烛(或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将牛奶包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这是因为热水把热量传给了牛奶。我们把热量在物质系统内转移的过程叫作热传递,又称“传热”。
    2.提问:生活中,大家肯定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境: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也热了起来,甚至会烫手。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呢?(预设:金属勺浸在热汤中,热汤将热量传给金属勺,再慢慢传递到勺柄,使勺柄的温度升高,所以会烫手。)
    3.揭题:这么说来,热量会在金属中传递。那么到底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板书: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设计意图】通过金属勺浸在热汤中变烫的生活现象,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热在同一个物体内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
    1.提问: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呢?(预设:从勺口一端向勺柄传递。)
    2.活动:引导学生用箭头将自己的想法画在教材P65图中。
    活动帮助卡
    3.交流:引导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
    探索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过渡:大家通过交流讨论,现在基本一致认为热是从汤传到勺口再传到勺柄的。事实究竟是否和大家猜测的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就用金属条模拟金属勺来探究一下。
    2.提问:热量看不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观察热量的传递呢?(预设:可以在金属条上涂蜡,然后观察蜡的熔化情况;也可以在金属条上涂感温油墨,观察油墨的颜色变化;还可以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按照一定距离固定在金属条上,直接测量温度。)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用涂蜡的方式进行观察。
    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小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条中是沿着一条线的方向从中间向两端传递的,因此可推知热在金属勺中是从勺口传到勺柄的。热在固体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又称“导热”。
    探索三: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金属片。)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大家猜想一下。(预设:由加热位置向四周传递。)你们打算怎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预设:在金属片上均匀涂蜡,然后在金属片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金属片上蜡的变化情况。)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小结:热在金属片中是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传递的。
    【设计意图】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使学生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化,再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的观察实验,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从而加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的理解。
    研讨汇报
    热传导:当物体内或物体间温度不均匀时,热量通过固体中的大量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相互撞击,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的现象。
    拓展与小结
    1.拓展: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67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除热传导外,热传递还有哪些方式?(预设:热对流和热辐射。)
    2.小结: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3.布置任务:大家知道生活中哪些不同方式的热传递现象?(预设:铁锅炒菜;烧水时水逐渐变热;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热对流和热辐射。
    【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使热量从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又称“对流”。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按照猜想—实验验证—猜想—实验验证的结构展开,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相关前认知提出猜想,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从加热金属条实验转换到加热金属片实验,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再做一个相似的实验,而是力图体现思维的递进性,让学生从热在金属条中的线形传递现象推测热在金属片中的面形传递,加深学生对热传递的理解。在实验完成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热在金属球中如何传递,使学生形成对热传递的相对完整的认识。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验“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教科书再次引用上一节课加热牛奶的例子,引入问题“喝汤时,金属勺变热现象中,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二部分——探索, 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的实验,直观观察一根金属条上热量的传递;接着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从而对热传导过程和方向产生新的认识。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分别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第四部分——拓展, 通过一张综合的图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口部分,然后又从勺口部分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热传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对热传导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还不能理解抽象的热传导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3.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
    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
    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教科书65页图片。
    问题一: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
    问题二:你们还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2.聚焦问题: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金属勺变烫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二、探索
    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
    (1)出示记录单,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2)小组交流,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
    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出示实验材料、装置图,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或在金属条上涂上感温油墨,加热金属条,观察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
    (2)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引导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记录,师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3.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金属片,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
    (2)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按照教科书66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变化情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变化情况。
    (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过程,希望学生能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化,对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有一定的铺垫。其次,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希望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一定的启发。]
    三、研讨
    1.全班进行交流研讨:
    (1)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
    (3)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热点?
    2.整理、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
    [设计意围:通过归纳和梳理,进一步比较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溫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四、拓展
    出示图片或课件,学生进- -步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
    [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板书设计】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相关教案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