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1. 古代诗词谚语富载化学知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花香四溢 B. 滴水成冰 C. 木已成舟 D. 火上浇油
2. 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双氧水保存在细口瓶中 B. 浓硫酸保存在细口瓶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广口瓶中 D. 胆矾保存在广口瓶中
3. 下列物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 亚硝酸钠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 生石灰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4. 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
A. KClO B. KClO2 C. KClO3 D. KClO4
5.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Cu+2AgNO3=2Ag+Cu(NO3)2
B. 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C. 铁粉与稀硫酸的反应2Fe+3H2SO4=Fe2(SO4)3+3H2↑
D. 制取氨气的反应NH4Cl+Ca(OH)2=CaCl+NH3↑+H2O
6.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 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 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g
D. 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7. 常温下,X和Y反应生成Z和W,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C. 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3种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H3+2Cl2=N2+6HCl
8. 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 Ca(OH)2→CaCO3→Ca(HCO3)2
B. CuO→Cu(OH)2→CuSO4
C. H2→H2O→O2
D. NaOH→Na2SO4→NaCl
9. 甲、乙两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两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2+、Ag+、NO3−、OH−、Cl−六种离子,两厂分别含有其中不同的三种离子。如果在a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pH大于7;两厂发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这样处理后c处的废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处废水中含有K+、OH−、Cl−
B. b处废水中一定含有Cu2+,可能含有Cl−、NO3−
C. b处废水显蓝色
D. c处废水中溶解的溶质可用作肥料
10.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试验(所需的夹持仪器已省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制备气体
试剂a
试剂b
A
CO2
稀盐酸
碳酸钠
B
O2
双氧水
二氧化锰
C
H2
稀硫酸
锌粒
D
O2
稀硫酸
高锰酸钾
A. A
B. B
C. C
D. D
11. 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两个碳原子 ______ 。
(2)写出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金属元素 ______ ;
(3)写出空气中含量最高气体的分子式 ______ ;
(4)写出硝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 ______ 。
12. 身边处处有化学,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新房装修后总会有些气味存在,可以采用活性炭去除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 。
(2)厨房所用的燃料多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每天食用的蔬菜、鸡蛋、大米、植物油中,富含糖类的是 ______ 。
13. 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锂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
(1)锂原子核中有 ______ 个质子;
(2)锂金属活动性与镁相近,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4. 某一工厂的金属废料中含有铜、铁、金等金属单质,为回收铜和金并得到氧化铁。工作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
(1)滤液A的溶质为 ______ 。(写化学式)
(2)固体A与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反应后的生成物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操作1和操作2为同一操作,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______ 。
(4)往滤液B中加入的物质X是 ______ 。
15.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______ (写化学式);
(2)由②③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______ (写化学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______ 种物质的混合。
16. 某兴趣小组为证明CO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询资料】
Ⅰ.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为HCOOHCO↑+H2O。
Ⅱ.HCOOH:熔点8.6℃,沸点100.8℃。
【实验装置】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 ;
(2)该兴趣小组方框A中需选择 ______ (填“A1”、“A2”或“A3”)装置生成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写出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 ,从C装置中出现 ______ 现象同样可以证明CO具有还原性;
(5)该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得出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是 ______ 。
17.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溶液。他查阅资料得知: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加水稀释后可以得到稀硫酸。请回答:
(1)通过计算,需量取5.4mL浓硫酸,选择量筒 ______ (填“A”或“B”)量取;
(2)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除如图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 ______ 中(填“a”或“b”);
a.水注入浓硫酸
b.浓硫酸注入水
(3)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9.8%(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 有机玻璃具有透光性能好、耐热、耐寒、耐腐蚀,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常用于飞机、汽车挡风玻璃。工业上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式为C5H8O2)来合成有机玻璃。请回答:
(1)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 。
(2)甲基丙烯酸甲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19. 某抗酸药如图1所示,成分为CaCO3、Mg(OH)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2装置测定抗酸药片中两种成分的质量,取10片抗酸药称量,质量共为6.2g,然后加入到A装置的烧瓶中。滴加稀盐酸,反应停止时装置C中质量增加2.2g。
请回答: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
(2)每片抗酸药中含CaCO3的质量为 ______ g,其中Mg(OH)2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不要求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撤除装置D,对Mg(OH)2质量的测量产生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花香四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火上浇油,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双氧水是一种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说法正确;
B、浓硫酸是一种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说法错误;
D、胆矾是一种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说法正确。
故选:C。
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
此题是药品储存的有关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所储存物质的特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3.【答案】B
【解析】解:A、亚硝酸钠可以杀死细菌,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说法正确;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因此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能与氧气反应,因此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说法错误;
C、小苏打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项错误。
B、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K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2=0,则y=+3价,故选项错误。
C、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故选项正确。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K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w+(−2)×4=0,则w=+7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氯化钙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答案】D
【解析】解: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结合图1可知,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该选项正确。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该选项正确。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是50g×25g100g+25g=10g,溶剂质量是50g−10g=40g)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质量是10g÷5%−50g=150g,该选项正确。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还有剩余固体,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7.【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NH3+3Cl2=N2+6HCl。
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共含4个原子,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涉及到两种单质、两种化合物,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l2=N2+6HCl,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选项正确。
B、氧化铜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正确。
故选:B。
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B、氧化铜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B
【解析】解:如果在a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pH大于7,说明甲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则不能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的铜离子、银离子存在于乙厂废水中,不能与银离子共存的氯离子存在甲厂废水中。两厂的废水中既含有阳离子,又含有阴离子,则甲厂废水中含有钾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乙厂废水中含有银离子、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A、由以上分析可知,a处废水中含有K+、OH−、Cl−,说法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b处废水中一定含有Cu2+、Ag+、NO3−,一定不含Cl−,说法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处废水中一定含有Cu2+,因此b处废水显蓝色,说法正确;
D、c处废水中含有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组成硝酸钾,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钾元素与氮元素,可用作化肥,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离子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时,结合常见的离子不能共存在溶液中,则可判断两废水中的离子。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离子的共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但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B.过氧化氯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但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C.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氧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即可制取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故选:C。
本题根据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选择。
11.【答案】2CCaN2 NH4+
【解析】解:(1)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两个碳原子表示为2C;故答案为:2C;
(2)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故答案为:Ca;
(3)空气中含量最高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分子式为N2;故答案为:N2;
(4)硝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答案为:NH4+。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吸附性 CH4+2O2CO2+2H2O大米
【解析】解:(1)新房装修后总会有些气味存在,可以采用活性炭去除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吸附异味。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植物油中富含油脂。
故答案为:
(1)吸附性;
(2)CH4+2O2CO2+2H2O;
(3)大米。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与食物来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3 失去 2Li+2HCl=2LiCl+H2↑
【解析】解:(1)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锂原子核中有3个质子。
(2)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
锂金属活动性与镁相近,锂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2HCl=2LiCl+H2↑。
故答案为:
(1)3;
(2)失去;2Li+2HCl=2LiCl+H2↑。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FeSO4 CuO+H2SO4=CuSO4+H2O漏斗 铁
【解析】解:(1)滤液A的溶质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FeSO4。
(2)固体A中的铜和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3)操作1和操作2为同一操作,即过滤,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故答案为:漏斗。
(4)往滤液B中加入的物质X是铁,用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故答案为:铁。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FeCl3 Na2SO4 2
【解析】解:(1)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于氯化铁在溶液中呈黄色,铁离子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所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FeCl3),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故答案为:FeCl3;
(2)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无色澄清溶液A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氯化钡;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故可判断百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钠(Na2SO4),故填:Na2SO4;
(3)由上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和硫酸钠,则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CaCO3、NaOH、Ba(OH)2、BaCl2)的混合,最少是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钡两种物质的混合,故答案为: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FeCl3在溶液中呈黄色,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推断,涉及碱和盐的化学性质。
16.【答案】分液漏斗 锥形瓶 A2 CO+CuOCu+CO2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装置后面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解:(1)根据所学常见的化学仪器,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为锥形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锥形瓶;
(2)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反应物有液体,并且反应条件是加热,故选A2装置,
故答案为:A2;
(3)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故答案为:CO+CuOCu+CO2;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所以B中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该装置存在的缺陷为C装置后面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C装置后面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根据所学常见的化学仪器进行回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反应装置的选择;
(3)根据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固体的颜色和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涉及到制取装置和仪器名称等问题,综合性很强,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17.【答案】A 玻璃棒 b 小于
【解析】解:(1)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则需量取5.4mL浓硫酸,选择10mL量筒量取,故选:A;
(2)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溶液,所需玻璃仪器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则除如图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选:b;
(3)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所取的浓硫酸质量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9.8%。
故答案为:(1)A;
(2)玻璃棒;b;
(3)小于。
(1)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和量取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
(2)根据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所需玻璃仪器来分析解答;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来分析解答;
(3)根据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所取的浓硫酸质量偏小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18.【答案】5:8:2 15:2:8
【解析】解:(1)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5:8:2。
(2)甲基丙烯酸甲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
故答案为:
(1)5:8:2;
(2)15:2:8。
(1)根据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 519.4%偏小
【解析】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
(2)抗酸药中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钡溶液全部吸收,则装置C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2.2g
10044=x2.2g
x=5g
其中Mg(OH)2的质量分数为6.2g−5g6.2g×100%≈19.4%
故答案为:5;19.4%;
(3)装置D的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其进入装置C中;若撤除装置D,则装置C增重的质量偏大,那么对Mg(OH)2质量的测量产生偏小的影响;故答案为:偏小。
(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3)根据碱石灰的性质与作用来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掌握浓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等是解题的关键。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