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训练(29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共8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A.先秦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答案B解析先秦时期的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可知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说明贸易时间有严格规定,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故D项错误。2.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初到南宋赋税征收从实物、货币并收到以货币为主的变化,反映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地位与作用的提升,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制度的冲击与影响,这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背景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3.2007年,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有人曾撰写了《“南海一号”: 的荣光》的文章,你认为标题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朝贡贸易 D.中华文明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陆上的东西交通要道,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市舶贸易兴盛,而不是朝贡贸易,排除C项;中华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很广,“南海一号”沉船无法代表其全部,排除D项。4.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二年的33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23件,约占70%,货币借贷10件,约占30%。在乾隆十七年至道光三十年的131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24件,约占18%,货币借贷107件,约占82%。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B.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C.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D.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和前期相比,货币借贷的比例逐渐上升,而谷物借贷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说明了货币借贷和谷物借贷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地租征收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借贷结构的变化,这并不能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不同借贷形式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农民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5.1905年,清政府向晋商提出设立大清银行(户部银行),大体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地位,要求晋商出钱出人,但为晋商所拒;清政府于是转而提出,由政府出资,票号出人,晋商再次拒绝;大清银行建立后,再要求票号入股,又遭拒绝。大清银行转而请浙江绸缎商筹办,结果浙江财阀最终掌握了中国金融业,晋商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晋商( )A.依附封建政治势力B.竞争压力巨大C.无法适应近代剧变D.经营管理失误答案C解析晋商被淘汰出局是由于他们多次拒绝近代化的机会,即晋商无法适应近代剧变,C项符合题意。6.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轮台、渠犁一带有屯田兵卒数百人,设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反映了汉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和保护,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7.宋明以前,在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下,一般借钱或办事都以诚相待,不打借条,不立契约,但宋明以后,按契约办事已成为习尚。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以农为本观念发生了变化B.经营业务扩大和商品意识增强C.家庭投资方向与经营手段发生变化D.政府政策转向务工经商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但宋明以后,按契约办事已成为习尚”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B项正确;“以农为本”的观念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家庭投资,排除C项;中国古代政府一直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8.15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5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生,世界贸易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和物种的交流频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指物价上涨,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9.导致右图中世界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开辟新航路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D.垄断组织在世界上的普遍建立答案C10.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图1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标志图2 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图3 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铜币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答案C11.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非洲酋长的参与,整船整船的非洲人就不可能被运到美洲的奴隶种植园去。由此可知 ( )A.该观点在为奴隶贸易作辩护B.奴隶贸易促进了奴隶制的产生C.奴隶贸易促进了非洲与美洲的人口迁徙D.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非洲酋长参与掳掠黑人是推动奴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为奴隶贸易作辩护,排除A项;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人口迁徙,排除C项。12.右面为海地独立前夕的1789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 )A.奴隶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B.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D.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地是美洲国家,根据题干时间“1789年”,可知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与奴隶贸易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提及种植园经济,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故D项错误。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的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项。14.1615年,法国人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源泉。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 )A.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答案A解析孟克列钦主张发展商业,保护和扩大对外贸易,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欧洲诸国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出欧洲诸国倡导重商主义而不是自由贸易,排除B项;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D项。1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依赖于整个世界”,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D项符合题意。16.列宁在1922年初指出:“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这表明( )A.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错误的B.新经济政策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C.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导致苏俄(联)的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项正确。17.1933年,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B.经济危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经济危机范围广且破坏性强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答案C18.2008年,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在应对这场危机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B.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自为政答案C19.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A.已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可知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A项以偏概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项错误。20.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以看出,金融全球化( )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D.具有“双刃剑”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可知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金融监管”,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只反映了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没有从“双刃剑”的角度分析,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7年12月,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一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南海一号”在前期考古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一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8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一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摘编自《探索自然丛书》编委会《探索自然丛书:探秘海洋》材料二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道:“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 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摘编自《中国海洋文化·广东卷》材料三 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 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摘编自卞洪登《丝绸之路考》(1)同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突出特点?(6分)(2)分析“南海一号”沉没前所处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突出特点: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高;便于运载瓷器、金属等硬质货物;贸易范围广;组织管理性较强,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的市舶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对技术要求高,涉及造船、指南针等当时的先进技术;风险较高,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如“南海一号”的事故;还可能遇到海盗袭扰等风险。(2)原因:北方时有战乱,南宋政治统治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等科技用于航海;政府提倡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等机构;西夏兴起,传统的丝绸之路受阻;与周边国家有相对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等。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亚当·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继承先辈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人们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观念。——摘编自韩忠富《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二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许多流派……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西方国家采取和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主要有: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学”、美国的“里根经济学”。——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主流经济思想的背景。结合材料一,说明两种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8分)参考答案(1)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推动了西方政治上的自由改革运动。(2)背景: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显现;资本主义国家摆脱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的需要。共同之处:都注重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发明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和不断扩大的国家资本流动的需要。1821 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 7.32238 克纯金。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1931 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 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金本位制,黄金退出了国内货币流通领域。此后,英联邦集团、美元集团、金(本位)集团、德国集团、日元集团等不同货币集团逐步形成。1944 年,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来,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以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形式保留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20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由于美国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1971 年 8 月,美国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暂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汇兑本位宣告解体。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以后,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摘编自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以“黄金货币与世界经济”为视角,对材料进行解读。(12分)参考答案示例19世纪,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发展,以英国为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金本位制,确立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有利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放弃金本位制,并建立不同的货币集团,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重建国际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以美元为中介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不再是世界货币,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选择,反映了不同时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深刻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