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4下-第1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4941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4下-第1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4941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4下-第1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4941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合集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种子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种子的传播教案及反思,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特点,推测出种子的传播方式,在这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观察描述生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本课围绕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这一概念目标共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4个探究活动都是观察并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在研讨部分,本课在学生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特点基础上,共同总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问题“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什么意义呢”的讨论更是引领了学生对于植物生长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的思考,认识到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就是为了种群的繁衍。拓展部分,学生根据果实和种子特点制作果实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从前几课的学习已经认识到了种子对于植物繁殖的重要意义,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了解不多,特别是处在城市当中的孩子们大多认为果实掉落在地后,种子才得以传播。本课通过提供多种具有不同种子传播方式的果实给学生观察,在这过程中认识到了果实的多样化以及种子传播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2.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有关。
3.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动物传播、水流传播、风力传播和弹射传播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
2.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对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生存、种群的延续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主要有动物传播、水流传播、风力传播和弹射传播等。
难点: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
【材料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各种果实种子传播的视频
小组材料:苍耳,罗摩和木蝴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果实成熟后会将种子传播出去,那我们种植的凤仙花的果实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不同果实传播种子的方式一样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种子的传播(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我们先来观察下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是如何传播果实的。(播放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描述记录凤仙花果实特点及其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小结凤仙花果实传播方式为弹射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凤仙花果实传播种子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在观察植物果实结构特点时如何就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为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做基础。)
2.观察不同果实种子的传播方式
(1)观察苍耳,罗摩和木蝴蝶的结构特点
教师活动:刚刚我们观察了凤仙花果实的种子传播,那其他植物是如何传播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苍耳,罗摩和木蝴蝶的结构特点并做好记录,对其种子传播方式进行推测。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苍耳,罗摩和木蝴蝶的特点,推测其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享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做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植物的果实,让学生建立起不同植物果实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可能不同的认识。)
(2)观看更多其他果实传播种子的视频(莲蓬等)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植物传播种子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播放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做记录。
3.研讨与拓展
教师提问: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何意义呢?
学生活动:思考种子传播出去的意义。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了解了种子传播的多种方式,请同学们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设计一个果实模型方案,模拟种子的传播。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种子传播对于植物的繁衍具有重要意义,此环节能够引领学生关注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其生存的联系。果实模型方案的设计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板书设计(生成)】
【学生记录单设计】
7 种子的传播
班级: 姓名: 记录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
探究
目标
观察果实或种子的结构特点,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探究过程
植物名称
果实/种子的特点
种子的传播方式
凤仙花
苍耳
罗摩
木蝴蝶
蒲公英
莲蓬
樱桃
我的发现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的 有关。
第7课 种子的传播
(教材P17~1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种子的传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2.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有关。
3.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动物传播、水力传播、风力传播和弹力传播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2.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对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生存、种群的延续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掌握常见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难点:根据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凤仙花、苍耳、蒲公英、莲蓬、樱桃等植物的果实,活动记录单、长条形薄纸片、橡皮泥、长条状粘扣、纸团。
教师准备:凤仙花果实爆裂的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这段时间,你们的凤仙花果实有什么新的变化吗?(预设:变黄了;越来越成熟了;有些果实裂开了。)那你们观察到了果实裂开的过程了吗?(预设:没看到;看到了。)大多数同学没有看到凤仙花果实裂开的过程,那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观察一下。
2.活动:播放凤仙花果实爆裂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3.提问:凤仙花果实是怎样裂开的?(预设:是突然爆裂的。)果实爆裂后种子到哪里去了?(预设:种子被弹出去,落到远处的土地里了。)
4.揭题:果实成熟后,就把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萌发长出新的植物。那么,植物的种子会以怎样的方式传播?又能传播到哪里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植物种子的传播过程。(板书:种子的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看到的凤仙花果实爆裂的过程,将话题聚焦到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
1.过渡:刚刚我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凤仙花果实裂开的过程,大家推测一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预设:通过果皮裂开时的弹力将种子弹出去。)接下来,我们亲自体验一下。(教学提示:给学生分发成熟且未开裂的凤仙花果实和小托盘。)
2.活动:指导学生先观察凤仙花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然后在小托盘中用手捏开果皮,体会果皮爆裂种子被弹出的过程。
3.提问:凤仙花果实的外部形态是怎样的?(预设:果实呈椭圆形,果皮上有裂缝。)这样的形态特征与种子的传播有什么关系呢?(预设:这样的形状使果实变干后富有弹性,能将种子弹射出去。)
4.小结:(教学提示:出示各种豆类的果实。)凤仙花和许多豆类植物果实的果皮都具有富有弹性的弓形结构,果实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瞬间产生的强大弹力将种子弹射到远处。这种传播种子的方式叫弹力传播。
探索二: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过渡:通过探究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我们发现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的形态特征密切相关。那么,其他植物的果实有怎样的形态特征?它们的种子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接下来,请大家进行观察和推测。
2.活动:分发苍耳、蒲公英、莲蓬、樱桃的果实和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分组观察不同植物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推测其种子的传播方式。
3.讲解:苍耳果实的果皮上有带钩的倒刺等结构,很容易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传播出去,这种依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叫动物传播;蒲公英的种子很轻,种子上有一些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悬浮在空中,随风飘到各处,这种传播方式叫风力传播;莲蓬的内部有蜂窝状的孔洞,可以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这种传播方式叫水力传播;樱桃的果实颜色鲜艳,果皮肉质、多汁,味道鲜美,可以吸引动物采食从而将种子传播出去。
4.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柳树、槭树、鬼针草、蒺藜的果实以及绿豆、豆角、桃、葡萄、椰子的图片。)这些植物分别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呢?(预设:柳树、槭树靠风力传播,绿豆、豆角靠弹力传播,鬼针草、蒺藜、桃、葡萄靠动物传播,椰子靠水力传播。)
5.小结: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常见的传播方式有弹力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和水力传播。
【设计意图】以凤仙花果实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根据外部形态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植物果实的特点及种子的传播方式,使学生理解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建立种子传播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的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了解了植物种子的各种传播方式,现在让我们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
2.活动: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制作果实模型。
3.讲解:种子的传播不仅使植物的种群得以延续、壮大,一些种子的传播方式还启发了人们设计出方便的生活用品,比如衣服上的粘扣就是受苍耳传播种子的启发而发明设计的。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果实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种子的传播
凤仙花、豆类植物等→果实能够爆裂→弹力传播
苍耳、樱桃等→果皮有倒刺或肉质、多汁→动物传播
蒲公英、柳树等→种子很轻且有绒毛→风力传播
睡莲、椰子树等→果实能浮在水面上→水力传播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观察了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基础之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引导学生连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使学生有机会观察到凤仙花果实开裂将种子传播出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外形特征,推测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对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建构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14第二题。
二、判断题。
1.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弹力传播。( )
2.芝麻的种子又小又轻,它是依靠风力传播的。( )
3.[易错题]利用动物来传播的植物果实或种子一定带钩或者带刺。( )
4.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外部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
5.把种子传播到远方,可以扩大这种植物的分布范围。( )
参考答案
二、1.√ 2.× 3.× 4.√ 5.√
1.7.种子的传播
【教材简析】
凤仙花的果实完全成熟后果皮会爆裂,并将里面的种子弹出去,种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就会萌发发育成新的植株。不同的植物果皮的形态结构不同,传播种子的方式也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和弹力传播。凤仙花和许多豆类植物果实的果皮都是富有弹性的弓性结构,借用破裂时的强大弹力将种子弹出,这种传播种子的方式叫弹力传播。苹果、樱桃、葡萄等植物果皮肉质、多汁,味道鲜美,通过动物采食将种子传播出去。苍耳、鬼针草、蒺藜等植物的果实果皮上有带钩的倒刺等结构,很容易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传播出去。依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叫动物传播。蒲公英、柳树、槭树等植物的种子很轻,种子上会有一些特殊结构使其悬浮在空中,随风飘到各处,这种传播方式叫风力传播。椰子树、睡莲等生活在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通常会借助水力传播种子。椰子树的果实成熟后,外壳坚硬像一艘小船随水漂到远方,这种传播方式叫水力传播。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有利于植物种群的延续。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本课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植物种子比较熟悉,并能根据常见植物种子的特征分析其传播方式,但对部分不常见的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比较陌生,例如蓟、莲蓬、樱桃等。此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利用事物的特征进行规律分析,且能运用原理进行生活中种子传播的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2.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关,包括动物传播、水力传播、风力传播和弹力传播等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
2.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3.能够有依据地表达自己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后代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难点: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 PPT。
小组:苍耳果实、枫杨果实、葡萄果实(自备)、魔术贴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回忆内容:凤仙花种子成熟后爆裂的现象。
3.提问:果实爆裂后,凤仙花的种子去哪里啦?
揭题:种子的传播
二、科学探索
1.思考:凤仙花为什么要把种子传播出去?
预设: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就可以发育成新植物。如果所有的种子都掉落在植物周边,受土壤中营养物质及生活空间的限制,这不利于种子萌发及植物的生长。
2.提问:不同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不同,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相同吗?
3.观察几种不同植物的特点,推测不同的传播方式。
(1)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外壳有什么特点?
①轻捏凤仙花果实,你发现了什么?推测一下:你觉得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②凤仙花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圆形,可以滚动。
③凤仙花果实的结构特点:干裂。
④跟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的植物还有哪些呢?预设:油菜、喷瓜
(2)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①苍耳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预设:跟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的植物还有鬼针草、蒺藜。
②葡萄种子的传播。它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预设:跟葡萄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的植物还有杏子、桃子、苹果。
(3)风力传播的方式
①观察枫杨种子的特点。预设:种子轻有翅。
②思考可以借助什么方式传播种子?
揭示:我们把这样的种子传播方式叫风力传播。
③生活中,跟枫杨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的植物还有哪些呢?预设:蒲公英、榆树、蓟jì(图片拓展并说说种子特点)
水力传播的方式
还有一些植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种子可以怎样传播到远处呢?
①观察莲蓬的果实和种子(图片),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预设:浮在水上果皮不易腐烂
②猜想莲蓬中莲子的传播方式。它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揭示:我们把这样的种子传播方式叫水力传播,也叫水流传播。
③生活中,跟莲蓬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的植物还有哪些呢?
预设:椰子
(5)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集体讨论:几种不同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弹力传播:像凤仙花果实那样,会爆裂靠弹力传播种子
动物传播:像苍耳那样,果实有倒钩靠,钩住动物皮毛
风力传播:像蒲公英那样,有毛,种子小靠风力传播种子
水力传播:像莲蓬那样,能浮在水面,随水流的流动而传播
课后拓展:
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
【板书设计】
7.种子的传播
水力传播
弹力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7.种子的传播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汪璐珊 徐孟琪
【教材简析】
植物为了种群的延续,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求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不同的植物果皮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不同,传播种子的方式也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一般可分为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和弹力传播。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特点来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密切相关,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凤仙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此外,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课外阅读或实际接触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些了解。但却很少将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联系起来,本课是在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旨在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等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关,包括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和弹力传播等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能够有依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后代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掌握植物传播种子的几种不同方式。
难点:能根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凤仙花、苍耳、枫杨、莲蓬、番茄等各种不同的果实和种子 ,活动记录单(4人组)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导入(预设1分钟)
[材料准备:武岭门图片]
出示图片:家乡武岭门房脊上长满了植物。
二、聚焦:种子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
1.讨论:这些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来的?(预设:风、动物)
2.揭示课题:哪些植物的种子能传播到这儿呢?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传播呢?今天咱们就当回生物学家,一起研究植物传播种子的奥秘。(板书课题)
三、探索:种子的传播方式(预设30分钟)
(一)探究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
[材料准备: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活动记录单二]
1.分组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用手轻捏它的果实,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推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为什么?
3.请在种植凤仙花过程中已经观察到凤仙花爆裂现象的学生讲一讲凤仙花种子如何弹力传播的?
4.播放有关视频。
5.PPT:了解油菜果荚和种子,在成熟时也是能够爆裂开,通过弹力传播种子。
(二)探究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
[材料准备:苍耳果实,活动记录单一]
1.分组观察苍耳果实,学生观察并描述、记录苍耳的形态特征:
(1)看一看:果实在外形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这样的结构对于种子传播有什么用处?
2.推测苍耳种子传播方式。
3.师生交流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得出结论:苍耳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三)探究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材料准备:其他几种传播方式的典型性果实,番茄、枫杨、莲蓬果实;放大镜、装水的水槽,活动记录单二]
1.分组观察记录:选择其中1-2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进行观察,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推测这种植物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种子的?
2.研讨交流:它们的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种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为什么?
3.播放有关视频验证推测。
4.研讨:PPT展示有关图片,了解这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5.总结: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莲蓬和莲子、椰子等通过水传播种子,番茄、樱桃等通过动物吃了后传播,枫杨、蒲公英等通过风传播,苍耳、牛蒡等有刺、钩的通过动物传播。
四、研讨:种子传播的意义(预设2分钟)
1.研讨: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什么意义?
2.小结: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就是为了它的种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育成新的植株,有助于植物种群的延续。
五、拓展:做一个果实模型(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薄纸片、粘扣、橡皮泥、大小不同的圆球、胶带 ]
设计:出示材料,果实模型
制作: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
【板书设计】
7.种子的传播
凤仙花 弹力传播
苍耳、番茄 动物传播
枫杨 风传播
莲蓬 水传播
观察植物种子的观察记录表一
观察植物种子的观察记录表二
【作业设计】
1.下列植物用动物帮助传播种子的是( )。
A.槭树 B.凤仙花 C.鬼针草
2.以下三种植物中,和油菜果荚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是( )。
A.苍耳 B.豌豆 C.凤仙花
3.果实特点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以下果实和种子特点适合动物传播的是( )。
A.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种子轻并有翅或绒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植物果实或种子的特点、生长环境
传播方式
苍耳:苍耳自然生长在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喜生长在土质松软深厚、水源充足及肥沃的地块上。
果实和种子的特点:
四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设计
7.种子的传播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汪璐珊 徐孟琪
【教材简析】
植物为了种群的延续,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求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不同的植物果皮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不同,传播种子的方式也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一般可分为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和弹力传播。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特点来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密切相关,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凤仙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此外,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课外阅读或实际接触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些了解。但却很少将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联系起来,本课是在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旨在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等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关,包括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和弹力传播等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能够有依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后代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掌握植物传播种子的几种不同方式。
难点:能根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凤仙花、苍耳、枫杨、莲蓬、番茄等各种不同的果实和种子 ,活动记录单(4人组)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导入(预设1分钟)
[材料准备:武岭门图片]
出示图片:家乡武岭门房脊上长满了植物。
二、聚焦:种子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
1.讨论:这些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来的?(预设:风、动物)
2.揭示课题:哪些植物的种子能传播到这儿呢?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传播呢?今天咱们就当回生物学家,一起研究植物传播种子的奥秘。(板书课题)
三、探索:种子的传播方式(预设30分钟)
(一)探究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
[材料准备: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活动记录单二]
1.分组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用手轻捏它的果实,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推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为什么?
3.请在种植凤仙花过程中已经观察到凤仙花爆裂现象的学生讲一讲凤仙花种子如何弹力传播的?
4.播放有关视频。
5.PPT:了解油菜果荚和种子,在成熟时也是能够爆裂开,通过弹力传播种子。
(二)探究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
[材料准备:苍耳果实,活动记录单一]
1.分组观察苍耳果实,学生观察并描述、记录苍耳的形态特征:
(1)看一看:果实在外形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这样的结构对于种子传播有什么用处?
2.推测苍耳种子传播方式。
3.师生交流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得出结论:苍耳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三)探究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材料准备:其他几种传播方式的典型性果实,番茄、枫杨、莲蓬果实;放大镜、装水的水槽,活动记录单二]
1.分组观察记录:选择其中1-2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进行观察,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推测这种植物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种子的?
2.研讨交流:它们的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种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为什么?
3.播放有关视频验证推测。
4.研讨:PPT展示有关图片,了解这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5.总结: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莲蓬和莲子、椰子等通过水传播种子,番茄、樱桃等通过动物吃了后传播,枫杨、蒲公英等通过风传播,苍耳、牛蒡等有刺、钩的通过动物传播。
四、研讨:种子传播的意义(预设2分钟)
1.研讨: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什么意义?
2.小结: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就是为了它的种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育成新的植株,有助于植物种群的延续。
五、拓展:做一个果实模型(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薄纸片、粘扣、橡皮泥、大小不同的圆球、胶带 ]
设计:出示材料,果实模型
制作: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
【板书设计】
7.种子的传播
凤仙花 弹力传播
苍耳、番茄 动物传播
枫杨 风传播
莲蓬 水传播
观察植物种子的观察记录表一
观察植物种子的观察记录表二
【作业设计】
1.下列植物用动物帮助传播种子的是( )。
A.槭树 B.凤仙花 C.鬼针草
2.以下三种植物中,和油菜果荚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是( )。
A.苍耳 B.豌豆 C.凤仙花
3.果实特点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关系密切,以下果实和种子特点适合动物传播的是( )。
A.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种子轻并有翅或绒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植物果实或种子的特点、生长环境
传播方式
苍耳:苍耳自然生长在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喜生长在土质松软深厚、水源充足及肥沃的地块上。
果实和种子的特点: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种子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种子的传播教案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意图,教材简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