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48分)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 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C. 麻雀看到游人,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2.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能够保护和支持细胞 B. 图中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
C. 图中③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甲乙所示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3. 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是( )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衰老 D. 细胞死亡
4. 我国有许多描写植物的优美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了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B.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植物都能开花结果
C. 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中的蕨类植物能产生孢子
D.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中的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
5. 如图,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C. ①所需的a物质都是由生理活动②提供的 D. ②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6. 下列动物结构和功能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 家鸽——肺和气囊——气体交换
B. 蚯蚓——湿润的体壁——呼吸
C. 乌龟——角质的甲——保护、防止水分散失
D. 鲫鱼——侧线——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
7. 如图为四种不同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都是分裂生殖
B. 乙和丁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相同的
C. 丙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结构明显不同,它没有细胞结构
D. 甲、丙、丁都不能制造有机物,营腐生生活
8. 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所示。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科目
蔷薇目
科
禾本科目
豆科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A. 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 B. 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C. 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少 D. 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
9. 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B.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
C. 神经炎-缺乏铁 D. 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
10. 如图是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呼吸过程,肋间肌舒张
B. BC段表示吸气过程,胸腔容积扩大
C. B点、C点时,膈肌所处的位置相同
D. B点、C点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11. 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 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C. ②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12. 如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大于汗液分泌量
B. 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代谢废物积累
C. 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增多,可以调节体温
D. 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13. 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 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D.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
14. 如图是人的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②后,在④上形成视觉
B. 通常说的黑眼睛和蓝眼睛,是因为①的颜色不同
C. 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a
D. 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d
15. 有些人注射青霉素制剂后会出现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休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过敏反应中,青霉素制剂相当于抗原 B. 过敏反应不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D. 预防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16. 农业谚语中常常包含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对相应谚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有收无收在于水”——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B. “收多收少在于肥”——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
C. “大树底下好乘凉”——凉爽感主要来自于枝叶的遮光作用
D. “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可用扦插的方式进行营养繁殖
17. 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18. 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名称
部分操作
A
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
直接用低倍镜观察细菌
B
观察叶片结构
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用稀碘液染色,制成临时切片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用37℃的温水处理装有馒头碎屑和清水的试管
D
观察血液的流动
用高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A. A B. B C. C D. D
19. 如图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昆虫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B. 乙为受精鸡卵结构图,结构a胚盘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C. 丙图中表示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为①
D. 丁图嫁接方式是枝接,④是砧木,⑤是接穗
20. 如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
B. 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
C. 人的肝脏细胞中①有23对
D. 若该图为一女孩X染色体,则这个染色体一定来自她的母亲
21. 如图是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示意图和进化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甲表示鱼类的心脏 B. 图一乙表示图二e类动物的心脏
C. 图一丙的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 D. 图一丁表示图二a,c类动物的心脏
22.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 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C.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
D. 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23. “人类从何而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着。下列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起源于生理特征与现代人最接近的类人猿
B. 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
C. 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D. 人类不同种族的差异是在不同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24.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在继续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某些危害
B. 试管婴儿的培育应用了转基因技术
C. “巨型小鼠”(超级鼠)的培育没有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D. 克隆羊“多莉”与代孕母羊最相似
二、多选题(本题共1小题,共3分)
25. 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伤病,下列面对危及健康的情况而采取的处理措施,合理的是( )
A. 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AB型血
B. 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救助溺水病人时,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正常呼吸频率一样
C. 受伤时若出现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要用止血带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D. 发现有人心肌梗死,应将被救者移到通风处,同时拨打“120”
三、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9分)
26. 如图一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二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显微镜使用的对光这一操作步骤中,需要转动它,但是图一中没有标示出来的结构是 ______ ,图一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______ 。
(2)图二中的视野甲转化成图二中的乙图,首先应将装片向 ______ 方移动,然后转动[ ______ ] ______ 换成高倍物镜,通过观察图乙得知,叶片由表皮、[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______ 部分组成。
(3)丙图中8是指气孔,是由成对的[ ______ ] ______ 构成,这种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比,多了 ______ 这一结构。从结构层次上看,丙图属于 ______ 。
27.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古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哲学,请据图分析:
(1)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图一是柳树枝芽模式图,在生长季节,环境条件适宜时,芽逐步生长发育成相应的器官,其中[ ______ ]是 ______ 发育成茎。
(2)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时节气温转暖,降雨量增多,适合播种,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 。春播时,还需要通过耕和粑使土壤变得松软,这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 ______ 。
(3)芒种,是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图二是小麦或水稻的受精过程示意图,子房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大米,小麦种子的主要部分,就是由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的是 ______ 。
(4)立冬拔萝卜,小雪砍白菜,白菜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小雪节气白菜基本停止生长,图三表示现代化大棚内白菜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光照强度只有大于 ______ (填A或B)点,植物才能生长(指有机物积累)。从曲线中可以看出C点之前,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 。请结合D和E差别的原因,提出白菜增产的一条措施: ______ 。
28. 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部分结构和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序号①~⑦代表结构名称,字母a~h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淀粉进入消化道内,经过e过程最终被分解成 ______ ,经过f过程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消化系统中能进行f过程的器官有 ______
(2)当肋间肌和膈肌 ______ 时,外界气体中的氧气通过b过程进入肺泡,cd表示的过程是 ______ ,通过该过程,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葡萄糖进入循环系统,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心脏中的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是因为有 ______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4)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 ______ ] ______ 的作用是有限的,导致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如图⑤发现病变,通透性增大,尿检后,尿液中异常的成分可能有 ______ 。
29.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图一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额相对数量关系,图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一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鹭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若要图一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生物类群是图三中[ ______ ] ______ 。
(2)图二中的C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
(3)进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图三种的生产者通过[ ______ ] ______ 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食物链中鹭的数量明显少于虾和蟹,用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解释原因: ______ 。
(4)如果该湿地受到有毒物质污染,鹭体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蟹和鱼,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
(5)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会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一定限度的。
30. 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整体,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关于神经调节,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三所示),请分析图一、图二、图三回答问题。
(1)在神经系统中,图二中的A、B、C属于 ______ 神经系统,组成A、B、C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 ;图二中B所示的结构色泽灰暗,主要是图一中的[ ______ ] ______ 构成。
(2)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完成此反射的途径是 ______ (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三中A表示狗吃东西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类型属于 ______ 。反复经过B训练后,图三中的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位于狗耳的 ______ 内,该反射的完成必须有 ______ 的参与,一段时间总是只要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将消退。
31.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如图一为正常和患者的红细胞示意图,图二为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红细胞形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的 ______ 为患者的红细胞,其运输 ______ 的面积减少,导致患者部分组织损伤,坏死。
(2)图二中Ⅰ1、Ⅰ2正常,Ⅱ5患病,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由此推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 ______ (选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3)Ⅱ4个体的红细胞形态正常,其体细胞中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______ 。
(4)根据图二的遗传规律,Ⅱ6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Ⅲ9患病的概率为 ______ 。
(5)Ⅱ4个图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岸边柳枝发出嫩芽,并有新叶长出,表明生物能够生长,A错误。
B.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这说明大熊猫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B正确。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错误。
故选:A。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掌握生物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图中①是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A错误;
B.图中②是细胞质,其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故B错误;
C.图中③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故C正确;
D.图中甲为动物细胞,乙为植物细胞,两者都有线粒体,乙有叶绿体而甲没有,故D错误。
故选:C。
图中甲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中结构分别为: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液泡。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3.【答案】B
【解析】解: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所以,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故选:B。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识记并理解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是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湖水中富含有机物,春天又温度适宜,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A正确。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包含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诗句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是牡丹是被子植物可以开花结果,而诗句里的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不能开花结果,B错误。
C.箭茁跪甘欺雪菌,厥芽珍压春疏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是蕨类植物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C正确。
D.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俗称白果,D正确。
故选:B。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①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②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B.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如叶肉细胞在有光的条件下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需要的a二氧化碳来自空气或②呼吸作用释放的,C错误。
D.光合作用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的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因此,②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来源于b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图示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②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6.【答案】A
【解析】解:A.鸟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A符合题意。
B.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一方面可以保护身体,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如乌龟的角质甲,C不符合题意。
D.从鱼体的外面可以看到,这就是在鱼体两侧的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侧线。鱼类可通过侧线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此题要掌握鸟类、爬行动物、鱼类、蚯蚓的主要特征。
7.【答案】C
【解析】解:A.甲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乙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甲靠分裂的方式生殖,乙通过出芽或者孢子生殖,A错误。
B.乙酵母菌属于分解者;丁变形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
C.丙是艾滋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C正确。
D.图甲、丙、丁都不能制造有机物,甲、丙营寄生生活,D错误。
故选:C。
甲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乙酵母菌属于真菌、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丁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
掌握细菌、真菌、病毒、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A正确。
B、水稻和小麦同科,水稻和大豆同门,所以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门大于科,所以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多,C错误。
D、目大于属,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D正确。
故选:C。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查知识点,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形式。
9.【答案】A
【解析】解:A、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A正确;
B、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B错误;
C、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C错误;
D、缺乏维生素D和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成人会得骨质疏松症等,D错误。
故选:A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
10.【答案】D
【解析】解:A.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A错误。
B.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错误。
C.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终了的瞬间,膈肌处于最下端,C点表示呼气终了的瞬间,膈肌处于最上端,C错误。
D.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D正确。
故选:D。
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正确。
B、图中①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①是毛细血管,正确。
C、②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为小动脉,正确。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②③①,错误。
故选:D。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毛细血管,②是动脉,③是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12.【答案】BC
【解析】解:A.由图可知,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A正确。
B.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因为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无机盐等废物,B错误。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C错误。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BC。
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尿液分泌量减少,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只要熟练掌握了排泄的概念、途径及意义,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外分泌腺有导管,错误;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不是呆小症,错误;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不是侏儒症,错误;
D.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而性发育和性成熟需要性激素的激发和维持,因此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正确。
故选:D。
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熟记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及激素导致的病症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错误。
B.虹膜不透光,内有色素,黄种人虹膜内通常含有黑色素,虹膜呈黑色,俗称黑眼睛;白种人虹膜内含有蓝色素,虹膜呈蓝色,俗称蓝眼睛。因此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其区别的关键在虹膜所含色素不同,B错误。
C.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强烈的声波刺激会损伤a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正常形成,C正确。
D.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d耳蜗,但是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D错误。
故选:C。
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眼球、耳的结构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15.【答案】A
【解析】解:A、青霉素进入人体后,刺激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即过敏。在过敏反应中,青霉素相当于一种抗原,A正确。
B、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所以过敏反应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B错误。
C、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不是免疫防御功能低下,C错误。
D、预防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过敏原,避免下次再次遇到过敏原,D错误。
故选:A。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本题以常见的青霉素过敏为背景,综合考查人体免疫相关知识,涉及过敏反应的原因、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的区别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6.【答案】C
【解析】解:A、“有收无收在于水”,说的是植物生活需要水分。A正确。
B、“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B正确。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的是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增加环境湿度。C错误。
D,“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柳树能够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D正确。
故选:C。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和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2)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能够有效散热、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17.【答案】D
【解析】解:A、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切度过休眠期的。A正确;
B、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甲、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乙、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正确;
C、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变量是光,该试验没有体现,所以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C正确;
D、丁装置中,种子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所以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而不是水分。D错误。
故选:D。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惟一的原则。
掌握对照试验的设计要求及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有些细菌比较小,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制作植物叶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时,不需要染色就可看清叶片的结构,B错误。
C、37℃是消化酶最适宜的温度,因此用37℃的温水处理馒头碎屑和清水的试管,C正确。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低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D错误。
故选:C。
(1)观察细菌菌,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观察叶片结构,制成临时切片,不用碘液染色。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学有关的实验。
19.【答案】D
【解析】解:A.甲图所示的昆虫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甲图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正确。
B.乙为受精的鸡卵结构图,a胚盘含有遗传物质,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B正确。
C.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示意图,①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正确。
D.丁图所示的植物繁殖方式是嫁接,④是接穗,⑤是砧木,D错误。
故选:D。
(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2)图乙中,a胚盘,b卵壳,c气室,d卵白,e卵黄。
(3)图丙中,①是胎盘、②是脐带、③是胎儿;
(4)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叫做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叫做无性生殖。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的无性生殖。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④是接穗、⑤是砧木。
掌握生物的生殖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A正确。
B.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
C.人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无关叫常染色体,1对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并且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C正确。
D.决定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单从形态结构上看,无法确定哪一条来自母亲,D错误。
故选:D。
1.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2.图中①染色体、②蛋白质、③DNA。
掌握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图一甲表示鱼类的心脏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心室心房流动的都是静脉血(只有背部大动脉内流动脉血),这种心脏输送氧的能力低,A正确。
B.图一乙表示两栖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对应图二e两栖类动物的心脏,B正确。
C.图一丙表示爬行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C正确。
D.图一丁表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两心房两心室,左右心室完全分开,动脉血、静脉血也完全分开不在混合的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图二中,a爬行类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D错误。
故选:D。
1、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
2、图二中,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d原始鱼类→e原始两栖类→a原始爬行类→b原始的鸟类和c原始的哺乳类。
3、图一甲表示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图一乙表示两栖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图一丙表示爬行类的心脏为两心房—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图一丁表示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22.【答案】D
【解析】解: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A错误;
B、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C错误;
D、因为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D正确。
故选:D。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D
【解析】解: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B错误。
C、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C错误。
D、变异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如人类不同种族的差异是在不同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正确。
故选:D。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和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24.【答案】A
【解析】解: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有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伦理问题: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自身,人类新成员就可以被人为地创造,成为实验室中的高科技产物,他们不是来自合乎法律与道德标准的传统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人伦关系必将发生混乱。人们很难想象和接受这种对人类社会基本组织--家庭的巨大冲击。这对人类社会现有法律、伦理、道德产生威胁,对人类的观念是严峻的挑战,A正确;
B、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巨型小鼠的出世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C错误;
D、克隆羊“多莉”的细胞核来源于供核母羊,因此克隆羊“多莉”的性状与供核母羊最相似,不是与代孕母羊最相似,D错误。
故选:A。
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
25.【答案】B
【解析】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血型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错误。
B、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救助溺水病人时,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正常呼吸频率一样。B正确。
C、受伤时若出现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要用止血带压迫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止血。C错误。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随意搬动病人。D错误。
故选:B。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26.【答案】遮光器 160倍 左 ④ 转换器 2 叶肉 3 叶脉 7 保卫细胞 叶绿体 组织
【解析】解:(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④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⑥反光镜,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可见,在显微镜使用的对光这一操作步骤中,需要转动它,但是图一中没有标示出来的结构是遮光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图一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6×10=160倍。
(2)图甲中细胞物像在视野中央的左侧,如将其移动到中央,则细胞物像在视野中需要向右移动,而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向左移动装片。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所以,图二中的视野甲转化成图二中的乙图,首先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然后转动[④]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通过观察图乙,结合分析得知:叶片由表皮、2叶肉和3叶脉部分组成。
(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丙图中:8是指气孔,是由成对的7保卫细胞构成,这种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比,多了叶绿体这一结构。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从结构层次上看,丙图属于组织。
故答案为:(1)遮光器;160倍;
(2)左;④转换器;2 叶肉;3 叶脉;
(3)7保卫细胞;叶绿体;组织。
1.图一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
2.图二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叶脉、4是下表皮、5是气孔、6是表皮细胞、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3.叶片的表皮是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形状不规则,相互嵌合。保卫细胞呈半月形,能控制气孔的开闭,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叶片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④ 芽轴 环境影响生物 充足的空气 ⑧ 胚珠 胚乳 B 光照强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解:(1)枝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芽轴、叶原基和幼叶,其中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④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时节气温转暖,降雨量增多,适合播种。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春播时,还需要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得松软,这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3)子房的发育如下: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呈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4)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即图三中在光照强度大于B点,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从曲线中可以看出C点之前,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共同影响。当光照强度大于D点时,植物不在受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而是受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因此想让白菜增产,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为:(1)④芽轴;
(2)环境影响生物;充足的空气;
(3)⑧胚珠;胚乳;
(4)B;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观图可知:①生长点、②叶原基、③幼叶、④芽轴、⑤芽原基、⑥花粉管、⑦子房、⑧胚珠、⑨两个极核、⑩卵细胞。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8.【答案】葡萄糖 胃、大肠、小肠 收缩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①②③④ 瓣膜 h 肾小管的重吸收 血细胞、蛋白质
【解析】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⑤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经过f吸收过程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消化系统中能进行f吸收过程的器官有胃、大肠、小肠。
(2)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力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中的氧气透过 肺泡壁及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是各处。cd表示的过程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该过程,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葡萄糖吸收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即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随体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心脏中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是因为在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使血液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h肾小管的重吸收的作用是有限的,导致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如图⑤发现病变,通透性增大,尿检后,尿液中异常的成分可能有血细胞、蛋白质。
故答案为:(1)葡萄糖;胃、大肠、小肠;
(2)收缩;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①②③④;瓣膜;
(4)h肾小管的重吸收;血细胞、蛋白质。
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小肠、⑥肾小囊、⑦肾小管;ab表示肺的通气、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e表示消化、f表示吸收、g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h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水生生物→蟹→鹭 三、四、五 乙 分解者 鱼 ② 光合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物富集 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一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生植物→蟹→鹭,鹭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鹭在这两条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鹭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第五营养级,故鹭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三、四、五营养级。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若要图一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生物类群是图三中乙分解者。
(2)图二中的C按数量的多少可以看出,属于第四营养级,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因此对应的生物是鱼。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通过②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在食物链中鹭的数量明显少于虾和蟹。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如果该湿地受到有毒物质污染,鹭体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蟹和鱼,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实验结果表明:甲,乙,丙三组同学都出现了反射活动,从反射类型上分析,甲组同学让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会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水生生物→蟹→鹭;三、四、五;乙分解者;
(2)鱼;
(3)②光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物富集;
(5)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图中①③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甲生产者、乙分解者、丙消费者。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中枢 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① 细胞体 反射弧 ⑨→⑦→B→⑥→⑧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耳蜗 大脑皮层
【解析】解:(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胞体密集的地方,色泽灰暗,叫灰质。可见,图二中的A脑、B脊髓灰质、C脊髓白质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A、B、C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图二中B所示的结构色泽灰暗,主要是图一中的①细胞体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见,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结合图二可知,完成膝跳反射的途径是:⑨→⑦→B→⑥→⑧。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图三中A表示狗吃东西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是小狗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复经过B训练后,图三中的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位于狗耳的耳蜗(含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内,该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但是,一段时间总是只要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将消退。
故答案为:(1)中枢;神经元(或神经细胞);①细胞体;
(2)反射弧;⑨→⑦→B→⑥→⑧;
(3)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耳蜗;大脑皮层。
图一和图二中:①细胞体、②神经纤维、③神经末梢、④上行传导束、⑤下行传导束、⑥传出神经、⑦传入神经、⑧效应器、⑨感受器;A脑、B脊髓灰质、C、脊髓白质。
图三中:A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B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C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D一段时间总是只要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将消退。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乙 氧气 变异 隐性 100% Aa 50% 22条常染色体+X 37.5%
【解析】解:(1)正常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可见图一中甲是正常的红细胞,乙是患者的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镰刀状的红细胞比圆饼状的红细胞表面积小,其运输氧气的面积减少,导致患者部分组织损伤、坏死。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图二中Ⅰ1、Ⅰ2正常,它们的孩子Ⅱ5患病,这种现象称为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2中,亲代Ⅰ1、Ⅰ2个体都表现正常,子代Ⅱ5个体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因此镰刀型贫血为隐性性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遗传病。
(3)若用字母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8号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Ⅱ3父方,另一个a基因来自Ⅱ4母方,而Ⅱ3和Ⅱ4都表现正常,因此都有一个正常的显性基因A,因此,Ⅱ3和Ⅱ4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下:
,
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Ⅱ4个体体细胞中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00%。
(4)Ⅲ9患病,基因组成为aa,一个a基因来自Ⅱ6父方,另一个a基因来自Ⅱ7母方,Ⅱ6父方表现正常,则有一个正常的显性基因A,因此Ⅱ6父方的基因组成为Aa,Ⅱ7母方患病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
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Ⅲ9患病的概率为50%。
(5)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卵细胞,因此,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图中Ⅱ4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中Ⅱ3、Ⅱ4正常,后代Ⅲ8患病,图中Ⅱ3、Ⅱ4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Ⅱ3和Ⅱ 4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5%,而生男生女的概率各是50%,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是75%×50%=37.5%。
故答案为:(1)乙;氧气;
(2)变异;隐性;
(3)100%;
(4)Aa;50%;
(5)22条常染色体+X;37.5%。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