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置——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2. 如图表示某生物体中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②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减半 B. 过程③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过程③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D. 该生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3.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校园植物时做了以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 月季,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
B. 银杏,叶扇形,银杏果成熟后,果皮黄色
C. 葫芦藓,植株矮小,有根、茎、叶的分化
D. 草莓,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
4. 以下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禾本科”包括的生物种类比“禾本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
B. 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可以知道不同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D. 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5.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以下所列行为均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大雁南飞、鱼类洄游、蜻蜓点水 B. 蚂蚁搬家、婴儿吮吸奶水、螳螂捕蝉
C. 蜘蛛结网、雄鸡报晓、惊弓之鸟 D. 黑猩猩钓取白蚁、鹦鹉学舌、老马识途
6.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相对于植物细胞,甲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C. 乙为自我复制,丙为分裂生殖 D. 丁肉眼可观察到
7. 同学们上体育课时,都需要做一系列的运动。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同学们做引体向上的动作时,图一中结构1收缩,结构2舒张
B. 如果图二是肘关节示意图,则肘关节由图中的3、4、5共同组成
C. 图二中能防止出现脱臼现象的是结构3
D. 图三中A、B表示骨骼肌两端的肌腱,B应连接在10上面
8.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的是( )
A.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众多的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内壁面积,这种特征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
C. 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四肢静脉中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 皮肤真皮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汗腺,利于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
9.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吃苦瓜时感受苦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B. 人眼中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分别指的是眼球中膜的虹膜和外膜的巩膜
C. 若有意识的控制,膝跳反射则会失败,说明脊髓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
D. 非处方药简称OTC,不需凭医师的处方便可购买,应按说明安全服药
10. 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鸟卵结构实验过程中进行的操作和所画出的鸟卵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所示,去除卵壳、卵壳膜后看到的空腔是气室
B. 图二所示,卵黄中央的小白点为胚盘,内含遗传物质
C. 图四中的结构①③为②的发育提供营养
D. 图三表示用解剖针戳破卵黄膜,可导致卵黄流出,说明卵黄膜具有保护作用
11. 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居民积极接种疫苗以预防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免疫学的角度上看,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B. 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病毒属于传染源
D. 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2. 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B. 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左心房
C. 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 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3. 营养均衡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激素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缺乏症状与物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A 夜盲症 B. 维生素B1 脚气病
C. 生长激素儿童患呆小症 D. 含碘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
14. 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后,某同学绘制了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嫁接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的
B. 图丙中的②种子是由图乙中的⑥发育而来的
C. 种子中的胚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⑤构成的
D. 图戊中,嫁接成功的关键是1接穗和2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15. 如图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 收缩、缩小、升高
B. 舒张、扩大、降低
C. 舒张、扩大、升高
D. 收缩、扩大、降低
16. 玉米是章丘的主要农作物,下列有关玉米种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育种时用地膜覆盖,可以保持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
B. 移栽的玉米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是保护根毛,更好地吸收水分
C. 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为了避免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D. 玉米缺少磷元素,叶片会出现褐色焦枯现象
17. 如图为枝条和枝芽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
B. 甲图的c可由乙图的③芽原基发育而成
C. 如果摘除a,b、c受到抑制
D. 乙图的②将来发育成甲图的d
18. 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不完全变态发育:苍蝇、蜜蜂、蝗虫 B. 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蝼蛄、螳螂
C. 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蟋蟀、蜻蜓 D. 完全变态发育:家蚕、蚊子、蜻蜓
19. 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
B. 基因是①上的任意片段,所以一个①上有若干个基因
C. 一条③上通常有1个①
D. 若该图为一女孩的X染色体,则它可能来自于父亲
20. 2021年,我国出台了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三个孩子。如图为人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②所需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B. 自然状态下受精卵在输卵管形成
C. 胎儿与母体的血型可能相同 D. 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b
21. 研究者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B. 转基因棉花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
C. 该研究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D. 这段DNA,不能遗传给子代
22. 从海洋化学起源说的观点分析,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
B. 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C. 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环境下可以产生原始生命
D.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23. 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进化的历程是:单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
B.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 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
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昆虫特别多是由于有翅昆虫大量迁出
24. 我国培育的菊花品种繁多,如花色有黄、白、红、紫等,这体现的是( )
A. 细胞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25. 下列都是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一组产品是( )
A. 酸奶、果汁 B. 醋、葡萄酒 C. 豆腐乳、香肠 D. 馒头、蜜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0分)
26. 三年疫情,不能阻断同学们探寻世界的热情,为了一窥显微世界的奥妙,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一。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图三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图四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______ ] ______ ;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______ ] ______ 。
(2)在进行观察时,首先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的结构是 ______ 。目镜为5×,物镜为4×观察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四,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 ______ 个。此时视野发生改变,除调节视野亮度外,还应该调节 ______ 使物像更清晰。
(3)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三中步骤 ______ (填序号)操作不当容易产生细胞重叠现象。滴加碘液后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 。
(4)清水洗菠菜时,水不会变绿.用开水煮菠菜时,水会变成绿色,是因为破坏了细胞的 ______ 从而不能控制物质的流出。使叶片呈现绿色的物质存在于 ______ 。
27. 五月风暖,瓜果飘香,又到了吃西瓜的季节,如图一所标为密闭西瓜大棚内某气体一天中的含量变化,图二a、b、c表示生理过程,A、B为生理活动相关物质,图三为叶片的表皮示意图,图四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草莓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中,曲线代表的气体为 ______ ,据图可知24:00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较0:00时有所下降,据此可推断经过24小时,该大棚内西瓜的有机物积累量 ______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西瓜植株在6:00~18:00时间段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______ (用图二的字母表示)。c过程中的水蒸气是通过图三中的[ ______ ] ______ 散失的。图三中2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较的不同点是 ______ 。
(3)图二中A为 ______ 。据图可知a、b两项生理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生理活动a为生理活动b提供了贮存能量的 ______ 。生理活动b为生理活动a提供了原料A。
(4)图四中D点和E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 ______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8. 血液循环作为人体内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将人体的八大系统紧密联系到一起。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路径,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1~11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若一个人摄入的食物是牛肉干,则经过 ______ (填场所)的消化才能被吸收到循环系统,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再通过 ______ 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紧张的时候,人们可以做个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可用图中 ______ 过程表示,当一个人深吸气时,氧气经过[ ______ ] ______ 过程进入血液,然后和 ______ 结合,首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 ] ______ 。然后运输到组织细胞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 ______ (填数字)。
(4)图中肺循环的途径表示为 ______ (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29. 人体的排尿,是通过神经调节来控制的。阅读下面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如图一为肾单位结构及尿液形成示意图,1234分别代表不同的结构,图二为反射的过程示意图。
(1)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______ (用图中数字作答),2内的液体与3内的液体相比,主要是不含 ______ 。
(2)某人近来多饮、多尿、多食,且渐消瘦、四肢无力,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血糖浓度偏高,尿中含糖,其症状的形成可能与[ ______ ] ______ 的功能异常有关,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因为胰岛素的作用是 ______ 。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在神经系统中,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 ______ 。
(4)写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膀胱牵张感受器→ ______ →膀胱逼尿肌(效应器)(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成年人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 ______ 反射,说明位于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能够控制位于 ______ 的低级神经中枢。
30. 豚鼠的毛色有棕色和黑色之分,现有棕毛雄性豚鼠与黑毛雌性豚鼠交配,它们产出的子一代全是黑毛豚鼠(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用D、d表示控制毛色的显、隐性基因)
(1)遗传学家把豚鼠的黑毛和棕毛称为 ______ ,其中 ______ 为显性性状。
(2)写出子一代豚鼠的基因组成 ______ 。若子一代雌雄豚鼠相互交配,则产出雄性棕毛豚鼠的概率为 ______ 。
(3)豚鼠的体细胞内有32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同,则雄性豚鼠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______ 。
(4)现有一只黑毛雄性豚鼠,若想测得其基因组成,可选用毛色为棕色的雌性豚鼠与之交配:
①若后代出现棕色豚鼠,则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②若只产出2只幼鼠且都是黑毛豚鼠,则 ______ (能/不能)判断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具体的理由是 ______ 。
31. 如图一表示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 ,蟾蜍占第 ______ 营养级。蟾蜍和蜘蛛是 ______ 关系。
(2)生理活动①~⑥中,属于微生物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是 ______ 。在藻类→线虫→沼蟹这条食物链中,若沼蟹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最多消耗藻类 ______ 千焦。
(3)据检测该生态系统土壤中含超标的镉,镉进入人体会使维生素D的活性受到抑制,引起骨痛——“痛痛病”,痛痛病患者体内镉的含量一般比水稻 ______ (填“高”“低”或“相同”)。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水稻去镉技术获得新突破,大大降低了大米中的镉含量,利用水稻进行科学研究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使用价值。
(4)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蜘蛛灭绝,一段时间内,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错误。
B、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错误。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A.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前后,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③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
C.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故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生物体是动物,所以“该生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说法错误,D错误。
故选:C。
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解答此题要掌握细胞分裂、分化,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解:A、月季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正确。
B、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果属于种子,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错误。
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植株矮小,错误。
D、草莓的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错误。
故选:A。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4.【答案】A
【解析】解:AB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禾本科”包括的生物种类比“禾本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多,A错误,BC正确。
D.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性状比较稳定,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D正确。
故选:A。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解析】解:A、大雁南飞、鱼类洄游、蜻蜓点水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蚂蚁搬家、婴儿吮吸奶水、螳螂捕蝉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蜘蛛结网、雄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钓取白蚁、鹦鹉学舌、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A.甲酵母菌、乙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丙病毒的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丁青霉是多细胞生物,A错误。
B.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甲酵母菌和丁青霉都属于真菌,可以进行孢子生殖;乙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丙进行自我复制,C错误。
D.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因此丁肉眼可观察到,D正确。
故选:D。
甲属于酵母菌,乙是细菌,丙是病毒,丁是青霉。
解答此题要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及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A.当同学们在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处于屈肘过程,此时结构1肱二头肌收缩,结构2肱三头肌舒张,A正确。
B.如果图二是肘关节示意图,关节的基本结构有3关节囊、4关节腔和8关节面三部分组成,B错误。
C.图二中3关节囊致密坚韧,将相邻两骨牢固地包绕起来,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脱臼现象的发生,C正确。
D.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图三中肌肉两端的肌腱B应连接在10上面,D正确。
故选:B。
图一中1表示肱二头肌、2表示肱三头肌;图二中3表示关节囊、4表示关节腔、5表示关节软骨、6表示关节头、7表示关节窝、8表示关节面;图三中A、B是肌腱、9、10是骨。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
8.【答案】A
【解析】解: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而不是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错误。
B、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内壁面积,也就是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B正确。
C、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四肢静脉中的静脉瓣保证血液只能向着心脏流动,而不会倒流,C正确。
D、皮肤附属物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其中皮脂腺能够分泌皮脂来滋润皮肤和毛发,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汗液中含有水、尿素等代谢废物)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总之,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D正确。
故选: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肺、小肠、心脏、皮肤的结构特点。
9.【答案】A
【解析】解:A、吃苦瓜时感受苦味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舌,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A错误;
B、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就是它的颜色,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所说的白眼球;B正确;
C、人能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表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也是受大脑控制的。因此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膝跳反射现象不会出现,这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是非处方药,D正确。
故选: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概念。
10.【答案】C
【解析】解:A.图一所示,去除鸡卵钝端的卵壳、卵壳膜后看到的空腔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A正确。
B.图二所示,卵黄中央的小白点为胚盘,内含遗传物质,未受精的胚盘颜色较浅而小,受精的胚盘,色浓而略大,B正确。
C.图四中②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③卵白为①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C错误。
D.卵黄膜作用是保护卵黄,破裂后卵黄会流出,用解剖针戳破卵黄膜,可导致卵黄流出,可以说明卵黄膜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1、鸟卵的结构包括:卵壳、气室、卵壳膜、卵白、卵黄、卵黄膜、胚盘和系带。
2、图四中,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④卵壳膜、⑤气室。
掌握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A错误。
B.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病毒属于病原体,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们采取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戴口罩能有效阻止飞沫,防止飞溅,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2、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的相关知识。
12.【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A正确。
B、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B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正确。
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正确。
故选:B。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3.【答案】C
【解析】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会引起夜盲症,A正确。
B.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神经炎、脚气病等,B正确。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侏儒症,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造成的,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D正确。
故选:C。
维生素、无机盐和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少,作用却很大,一旦不正常就会患某些疾病。
掌握维生素、无机盐和激素的作用及缺乏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图甲中的①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A正确。
B、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丙中的②种子是由图乙中的⑥胚珠发育而来的,B正确。
C、丁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种子中的胚是由图丁中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四部分组成,C错误。
D、图戊中,1是接穗,2是砧木,嫁接成功的关键是1接穗和2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正确。
故选:C。
甲图中:①是叶、②是茎、③根。
乙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⑥是胚珠。
丙图中:①是果皮、②是种子。
丁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
图戊是植物无性繁殖中的嫁接,1是接穗、2是砧木。
掌握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
故选:D。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
16.【答案】D
【解析】解:A.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为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有利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有利于种子提早萌发,A正确。
B.移栽的玉米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正确。
C.玉米果穗出现缺粒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实率,避免果穗出现缺粒现象,C正确。
D.磷肥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玉米缺钾时,植株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D错误。
故选:D。
(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答此题要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无机盐的类型及作用等相关知识。
17.【答案】A
【解析】解:A.生长在主干顶端的芽叫顶芽,生长在侧枝顶端的芽也叫顶芽。生长主干侧面的芽叫侧芽,生长在侧枝侧面的芽也叫侧芽。可见,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A正确。
BD.将来发育成枝条的结构是枝芽,枝芽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芽原基,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甲图中的c是侧芽,是由乙图中的④芽原基发育成的;乙图中的②幼叶将来发育成植物的叶,B错误,D错误。
C.a顶芽的长势强于b、c等侧芽的长势,此现象叫顶端优势。如果摘除a顶芽后,b、c等侧芽的生长发育将会解除抑制,生长的更快,C错误。
故选:A。
(1)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枝条d不断伸长的原因是枝芽中2芽轴的不断伸长;着生在叶腋处的结构是侧芽,应该是b和c;枝条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即顶芽生长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2)图乙中:①是生长点,②是幼叶,③是芽轴,④是芽原基。
解答此题要掌握芽的结构和功能。
18.【答案】C
【解析】解:苍蝇、蜜蜂、家蚕、蚊子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蟋蟀、蜻蜓、蝼蛄、螳螂的生殖和发育:“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比较相似,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可见C正确。
故选:C。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等的发育同家蚕。
明确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图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③染色体是由①DNA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正确。
BC、①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一条③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①DNA分子,一个①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C正确。
D、女孩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D正确。
故选:B。
③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①DNA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熟记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过程①、②表示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卵黄提供,A正确。
B、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B正确。
C、胎儿的血型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胎儿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所以胎儿与母体的血型可能相同,C正确。
D、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a胎盘,D错误。
故选:D。
1、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266天),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2、图中①、②表示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胚胎,a胎盘,b脐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1.【答案】D
【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某些遗传基因、性状,从而改良动植物品种,A正确。
B.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见,转基因棉花也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B正确。
C.该研究是从拟南芥的DNA分子上切取一段,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因此使用了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具有抗旱耐盐性状的棉花植株,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C正确。
D.含有拟南芥DNA分子片段的棉花受精卵,会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因此,这段DNA会存在于棉花的体细胞中,也能遗传给子代,D错误。
故选:D。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解答此题要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22.【答案】C
【解析】解:A.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A正确。
B.原始大气成分包括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没有氧气,B正确。
C.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没有证明原始生命的诞生,C错误。
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D正确。
故选:C。
生命由来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生成多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演变,终于出现了原始生命。生命由来的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间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落入地球,从而使地球上有了初始的生命。
本题考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难度适中。
23.【答案】C
【解析】解:A.植物进化历程为:
A错误。
B.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为:
B错误。
C.从总体上看,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C正确。
D.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
24.【答案】B
【解析】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因此,我国目前培育的菊花的品种繁多,同一种生物存在多种多样的品种,这体现了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可见B正确。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5.【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腐乳是一种二次加工的豆制食品,通常腐乳主要是用毛霉菌发酵制作的;而果汁是用水果压榨出的汁液,香肠属于熟肉制品,蜜饯是用过多的糖渗出食物中的水分制造出的,不是发酵食品。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26.【答案】4 物镜 7 粗准焦螺旋 物镜 5 细准焦螺旋 ③ 细胞核 细胞膜 叶绿体
【解析】解:(1)显微镜的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4物镜;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大幅度升降镜筒,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的7粗准焦螺旋。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4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避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题干中的组合A(目镜为5×,物镜为4×) 即20倍观察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四,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显微镜放大了60倍,后者放大倍数是前者的3倍,即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9除以3等于3,每行3个,中间一个重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5个;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擦: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①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取: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③展:用解剖针展平;④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染色是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使染色均匀,因此图三中步骤③展操作不当容易产生细胞重叠现象;经过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4)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将新鲜绿叶蔬菜煮沸后,水变成绿色是由于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的原因。
故答案为:
(1)4物镜;7粗准焦螺旋。
(2)物镜;5;细准焦螺旋。
(3)③;细胞核。
(4)细胞膜;叶绿体。
(1)图二中,1是目镜、2是镜筒、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遮光器、6是反光镜、7是粗准焦螺旋、8细准焦螺旋;图三中,①是滴清水,②是取材,③是展平,④是盖片。
(2)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是解题关键。
27.【答案】二氧化碳 大于 abc 1 气孔 小且形状不一样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解:(1)观图一曲线变化可知,0点到6点,18点到24点气体的浓度升高,因此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6:00和18:00,在6:00之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释放的二氧化碳多,所以积累达到最高。在18:00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一天中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也达到最高。根据图一的曲线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24:00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00的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该大棚内西瓜的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
(2)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在图一中6:00~18:00时间段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气孔。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时发现2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扁平;叶肉细胞细胞壁薄、体积大、间隙发达。2细胞的结构与叶肉细胞相比要小且形状不一样。
(3)呼吸作用是指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图二中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贮存能量的有机物。
(4)D点和E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大于;
(2)abc;1气孔;小且形状不一样;
(3)二氧化碳;有机物;
(4)二氧化碳浓度。
图一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中曲线上升时,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曲线下降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图二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光合作用;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表示呼吸作用;c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
图三中1是气孔,2是表皮细胞。
图四中的D点和E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
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胃和小肠 呼吸 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 b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C 左心房 1、2、3 B→3→11→5→C
【解析】解:(1)牛肉干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成分,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在小肠内通过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图中a表示肺通气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呼吸,人们在做深呼吸时,就是这个过程;当人深吸气时,氧气会充满肺泡,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完成b肺的换气;当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首先进入心脏的C左心房。
(3)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1上腔静脉、2下腔静脉和3肺动脉。
(4)肺循环的途径是:B右心室→3肺动脉→11肺部毛细血管→5肺静脉→C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胃和小肠;呼吸;
(2)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C左心房;
(3)1、2、3;
(4)B→3→11→5→C。
图中,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肺动脉、4是肝静脉、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肝动脉、8是肝门静脉、9、10是体动脉、11是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1、2、4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4 肾小管 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反射弧 脊髓 5→B→6 条件(复杂) 脊髓
【解析】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4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1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2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原尿,3内的液体是血液。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2内的原尿与3内的血液相比,主要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分析题干可知,尿中含糖是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因为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导致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经肾动脉后进入肾小管,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或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反射功能,有传导功能。
(4)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排尿反射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膀胱牵张感受器→5传入神经→B脊髓灰质→6传出神经→膀胱逼尿肌(效应器);成年人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复杂(条件)反射;说明位于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能够控制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
故答案为:(1)1、2、4;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4肾小管;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3)反射弧;脊髓
(4)5→B→6;条件(复杂);脊髓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图一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出球小动脉,4是肾小管;图二中,5是传入神经,6是传出神经,7是上行传导束,8是下行传导束,A的大脑,B是脊髓灰质,C脊髓白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脏、脊髓及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30.【答案】相对性状 黑色 Dd 18 31条常染色体+X或31条常染色体+Y Dd 不能 数量少,具有偶然性
【解析】解:(1)豚鼠的黑毛和棕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家把豚鼠的黑毛和棕毛称为相对性状。棕毛雄性豚鼠与黑毛雌性豚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都是黑色豚鼠,即棕色性状在子一代中没有表现出来,这说明棕色是隐性性状,黑色是显性性状。
(2)棕色是隐性性状,所以亲本棕鼠的基因组成为dd。由于子代的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所以子代的基因中肯定有d,又因为子代全部为黑鼠,是显性性状,所以子一代基因组成为Dd。
若子一代雌雄豚鼠相互交配,遗传如图:
所以产出棕毛豚鼠的概率为14。又因为生出雌雄豚鼠的机会均等,所以产出雄性棕毛豚鼠的概率为14×12=18。
(3)雄性豚鼠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31对常染色体+XY,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成单存在,即31条常染色体+X或31条常染色体+Y。
(4)因为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那么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DD或Dd。要想鉴定其基因组成如何,只要用毛色为棕色的雄性豚鼠(基因为dd)与其交配。①若后代出现棕色(dd)个体,则此黑色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Dd。
②若只产出2只幼鼠且都是黑毛豚鼠,则不能判断该黑毛雌鼠的基因组成,因为数量少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黑色;
(2)Dd;18;
(3)31条常染色体+X或31条常染色体+Y;
(4)Dd;不能;数量少,具有偶然性。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31.【答案】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三、四 捕食和竞争 ⑥ 100 高 直接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一所示,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这个食物网中,蟾蜍占第三、四营养级,蟾蜍和蜘蛛是竞争关系,两者都以食草虫为食物来源,蟾蜍和蜘蛛为食是捕食关系,所以蟾蜍和蜘蛛是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图甲碳循环示意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其中ABC均有箭头指向D,则D可以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既能产生二氧化碳也能消耗二氧化碳,则A表示生产者。同时BA均有箭头指向C,则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是⑥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在“藻类→线虫→沼蟹”这条食物链中,若沼蟹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的能量,则线虫最多要增加1÷10%=10(千焦)的能量,依次类推,藻类最多要增加10÷10%=100(千焦)的能量。
(3)根据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有富集现象,患者属于人类位于食物链的末端,会因为富集现象,体内的镉的含量一般比较高,而水稻是生产者,在食物链的开端,一般含镉较少,因此,痛痛病患者体内镉的含量一般比水稻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分析题意可知,利用水稻进行科学研究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题干中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三、四;捕食和竞争
(2)⑥;100
(3)高;直接
(4)自动调节能力
(1)题图甲中:①取食、②光合作用;③⑤呼吸作用,⑥分解作用。D非生物成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消费者、C分解者、A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白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