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普通水稻和野生水稻多次杂交可以培育出产量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染色体多样性
2.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吞咽式小型设备,它可以捕捉到消化道内的图像,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下列有关胶囊内窥镜及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囊内窥镜可依次经过①②③④
B. ①是胃,可彻底消化蛋白质
C. 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 ⑤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3. 如图甲是人体呼吸运动模拟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压变化,图丙是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结构应处于收缩状态
B. 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C. 图乙CD过程中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
D. 若图丙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F表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4. 图中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人的肺循环过程中①~⑤各段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总面积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循环始于右心室收缩,①②为动脉
B. 流经①②③④⑤后,血液最终流回左心房
C. ③的总面积最大、血流速度最慢,表示是毛细血管
D. ①和②中流动脉血,④和⑤中流静脉血
5. 如图表示某抗原侵入人体后,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淋巴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 乙为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 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也随即消失 D. 此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6.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永恒的主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野外被毒蛇咬伤,要迅速扎住伤口的远心端
B. 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为伴随着吹气,伤者胸廓略有隆起,稍后气体能够从口排出
C. 带有“OTC”标识的药物是非处方药,安全性高,可以随意服用
D. 过量饮酒会导致红细胞增多,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7. 下列病症及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B.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 缺乏维生素D——夜盲症 D. 缺乏维生素C——佝偻病
8. 下列传染病与预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 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属于传染源
C. 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
D. 传染病在发病中期传染性最强
9.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很多措施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正其行,通其风”的做法可以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
B. 无土栽培时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瓜类与豆类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氮肥,提高土壤肥力
D.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光能的措施
10. 下列对于生物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B. 植物进化的过程:原始的藻类植物→原始的苔藓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C. 白酒酿制步骤:制曲→糖化→发酵→蒸馏
D. 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11. 如图表示某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层次,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a过程为细胞分裂,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一样
B. b过程为细胞分化,分化后的大部分细胞不再继续分裂
C. 此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
D. 与植物相比,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系统
12. 下列是与人体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一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⑥以及③中的滑液
B. 图一中的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关节
C. 屈肘时,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⑨活动
D. 图二是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骨骼肌模式图,a正确
13. 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杨树、国槐、桫椤、柳树等种子植物是很好的绿化树种
B. 葫芦藓等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 海带、裙带菜等藻类植物提供了大气中大部分的氧气
14.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5. 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蠕虫动物无附肢,能蠕动,例如蜗牛、绦虫
B. 蝗虫的足和触角分节,呼吸器官是气门
C. 海豚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D. 鸟类通过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16.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常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甲生物
B. 与图丙相比,图乙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图丙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由甲引起的疾病
D. 由图丁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可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17. 青春期是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图甲表示女性生殖系统,图乙表示人体脑部、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①是受精卵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的场所
B. 图甲中②既能产生卵细胞,也能分泌雌性激素
C. 图甲中④是形成月经的场所
D. 图乙中,表示生殖器官的相对生长速率的是曲线Ⅱ
18. 下列是种子、枝芽、枝条、桃花和桃子结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1]将来发育成图三中的[6]
B. 图一中[3]和图二中的[5]主要是由分生组织构成
C. 图四到图五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过程
D. 图五中[10]是由图四中的[8]发育而来的
19.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与昆虫的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B. 花卉市场的一棵月季开了好几种颜色的花,其繁殖方式可能是嫁接
C. 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蚕蛹期
D. 鸟的生殖过程都具有求偶、交配和育雏的行为
20. 人类的秃顶(B)对不秃顶(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男性在基因型为bb时才不秃顶,女性在基因型为BB时才秃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基因型为Bb时,男性和女性的表现型相同
B. 秃顶男性和秃顶女性结婚,生育的女孩均会秃顶
C. 秃顶男性和不秃顶女性结婚,生育的男孩均会秃顶
D. 一对均不秃顶的夫妇生了一个会秃顶的孩子,该孩子为男孩
21. 下列对生活事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酸奶前先加热煮沸牛奶——杀死其他细菌
B. 蒸馒头发面——酵母菌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C. 产生清洁能源甲烷——甲烷菌无氧时分解有机物
D. 把茶叶放入密封的陶瓷罐中——降低茶叶的呼吸作用
22. 科研工作人员将横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各项与该项研究成果原理相同的是( )
A.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B. 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
C. 蝙蝠蛾幼虫被真菌感染后长成冬虫夏草 D. 利用苏云金杆菌制作杀虫剂
23. 人体皮肤大约每28天更新一次,对物理性损伤、化学性刺激、微生物侵染等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下列有关皮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皮肤属于组织
B. 肤色与真皮中生发层的黑色素细胞有关
C. 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效应器
D. 排汗既能排出代谢废物也能调节体温
24. 表中实验目的及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将同一只水蚤置于不同浓度的酒精中
B
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用放大镜观察孢蒴里的孢子
C
观察水螅捕食
使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
D
观察玉米胚乳
将碘液滴加在玉米胚乳的纵剖面上
A. A B. B C. C D. D
25.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多种氨基酸和核酸
B. 在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阶段是直立人
C. 某些水生生物比陆生生物结构复杂,违背了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观点
D.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
26. 小琪同学为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从水池中捞到一尾小鱼,连同池水一起带到学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她看到的一些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观察小鱼尾鳍前,应使用图一中的 ______ 倍物镜(填倍数)进行对光。
(2)实验中应按照图二中的 ______ (填字母)方式,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图三视野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方向,由此可知e是 ______ 血管。若进一步放大观察,使视野由图c转为图d,下列操作顺序为 ______ (填序号)。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换用高倍镜;
③移动玻片。
(3)小琪另取一滴池塘水进行观察,看到图四视野,内有草履虫和衣藻。与后者相比,前者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此时想要观察草履虫,应向 ______ 方移动装片。
(4)为观察到较多数量的草履虫,图五中目镜和物镜最合适的组合是 ______ (填序号)。若此时视野中草履虫体长15mm,则其实际长度为 ______ mm。
27. 图一为人体部分结构和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序号①~⑦代表结构名称,字母a~h代表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
水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甲
97
0.1
微量
0.9
0.03
乙
95
0
0
1.1
1
丙
92
0.1
7.5
0.9
0.03
(1)为保证体育比赛时充足的能量供应,运动员早餐会食用富含营养的白粥、鸡蛋等食物。图一中,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 ______ ,小肠内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 ______ ,进行e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
(2)比赛时,运动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图一中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b过程进入肺泡,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再经d过程进入血液,其原理是 ______ ,最后经血液循环送达组织细胞被利用。
(3)图一中⑥内的液体是表中的 ______ 。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进入肾单位后,表中液体乙和液体甲相比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原因是[ ______ ] ______ 作用。
(4)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二中A、B、C所示。推测 ______ (填字母)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5)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当图一心脏中的②、④同时舒张时,此时动脉瓣的状态是 ______ 。
(6)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 ______ →毛细血管(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8. 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图二牵牛花叶片e、f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表示)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结束后,图一中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a、c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的是 ______ 叶。根据本组实验,请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______ 。本实验中a叶和b叶 ______ (填“能”或“不能”)形成一组对照。
(3)图二中,如果e、f较长时间处在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 ______ (填e或f)叶片。A点的光照强度下e的光合作用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的光合作用。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没有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X、Y、Z,分别称其干重。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由图三可知,叶圆片Z在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______ (填选项)。
A.(x-y)g
B.(z+x-y)g
C.(z+x-2y)g
D.(z-y)g
29. 果蝇是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图一为果蝇体色的遗传图解(甲)和子代的数量关系(乙);图二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图三为果蝇染色体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可知,亲代果蝇均为灰体,子代出现黑体果蝇,这种生物学现象称之为 ______ ,可以推断亲代灰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______ (用H、h表示)。
(2)如图二所示,此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时,需要测 ______ 条染色体。
(3)在图三中,[ ______ ] ______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在体细胞中是 ______ 存在的,果蝇体色是由图中数字 ______ 所示结构控制的。
(4)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已知图四中亲代果蝇基因组成为XBXB和XbY,子二代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30. “济南三月春光好,明湖绿静明如扫。”济南大明湖湖水澄碧,满目苍翠,物种丰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表表示大明湖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一表示大明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二表示表一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藻类
水蚤
沼虾
田螺
水蚤
√
沼虾
√
√
田螺
√
鲤鱼
√
√
野鸭
√
√
√
(1)按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进行划分,大明湖属于 ______ 生态系统。根据表格写出鲤鱼作为三级消费者的食物链 ______ 。野鸭和沼虾的关系可以用图二中的 ______ (填字母)来表示。
(2)大明湖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一中的 ______ (填字母);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还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图一中的 ______ (填字母)。
(3)数年前曾有市民在大明湖中放生外来生物巴西龟。巴西龟抢夺食物能力强,存活率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由此可见, ______ 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
(4)由图一可知,碳循环具有 ______ 的特点。作为济南市民,我们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随手关灯,实行低碳生活,以减弱图一中的 ______ (填数字)过程;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促进图一中的 ______ (填数字)过程,吸收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
31. 2021年4月,济南市表决通过了增选玫瑰为济南市市花的决定,增选后济南市市花为荷花和玫瑰,寓意“荷谐玫好”。玫瑰花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第1、2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这组对照实验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______ 。
(2)比较 ______ 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______ 。
(4)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______ 。
甲:打破玫瑰种子休眠的最佳温度为4℃
乙:如果第4组种子能萌发,说明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丙:如果第4组种子不萌发,说明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在培育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培养皿中的水分不能没过种子,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______ ,实验结果发现仍然有许多种子没有萌发,你认为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 。(只答一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如: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故选:B。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
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可见,胶囊内窥镜可依次经过①胃、③大肠、④小肠,A错误;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可见,①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B错误;
C、②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胰液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正确;
D、⑤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错误。
故选:C。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图中:①是胃、②是胰腺、③是大肠、④是小肠、⑤是肝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答案】B
【解析】解:A、图甲中中A表示呼气,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A错误;
B、图乙中D点是吸气终了的瞬间,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B正确;
C、图乙中CD表示吸气,人体在吸气过程中呼吸肌收缩,膈顶下降,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C错误;
D、若图丙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血液流经F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则F表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B。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图甲中中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图乙CD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DE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
牢记呼气和吸气过程、场所,注意吸气、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熟记吸气、呼气过程中肺内气体组成、含量和气压的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A、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循环始于右心室、图中①②血流速率大,为动脉血管”的说法A正确。
B、由血液循环示意图可知: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B正确。
C、由题图可知:③的总面积最大,但是血流速度最慢,应该是肺部的毛细血管,C正确。
D、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题图中:①和②中流动都是静脉血,④和⑤中流动都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2)分析图示可知,①-⑤各段血管分别是:①是肺动脉、②是各级动脉、③是肺部毛细血管、④是各级静脉、⑤是肺静脉。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对照图示、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A、甲为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正确。
B、乙为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然留在人体内。所以病愈后一段时间就不会再患该病了。C错误。
D、此图表示抗原侵入人体后产生抗体来抵抗该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图中的甲淋巴细胞、乙抗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6.【答案】B
【解析】解:A、被毒蛇咬伤后,不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A错误。
B、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B正确。
C、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按说明书要求或遵医嘱服用,C错误。
D、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D错误。
故选:B。
(1)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及吸烟的危害。
7.【答案】A
【解析】解: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A正确;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错误;
C、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C错误;
D、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D错误。
故选:A。
(1)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方法获得。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常见疾病的形成原因。
8.【答案】A
【解析】解:A、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用酒精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
B、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错误;
C、许多传染病通常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但蛔虫病等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C错误;
D、传染病在传染初期,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致病性极强,所以传染性最强,D错误。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本题考查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A、“正其行,通其风”,一方面保证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保证空气流通,为叶面补充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错误。
B、无土栽培植物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B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提高土壤的肥力,人们常利用根瘤菌的这一固氮作用进行瓜类与豆类轮作,C正确。
D、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能充分的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是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光能的措施,D正确。
故选:A。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注意。
10.【答案】B
【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A正确;
B、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可见,植物进化的过程:原始的藻类植物→原始的苔藓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B错误;
C、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白酒酿制步骤:制曲→糖化→发酵→蒸馏,C正确;
D、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正确。
故选:B。
1、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的进化进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的进化、发酵技术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a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A错误。
B、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表示细胞分化,分化后的大部分细胞不再继续分裂,B正确。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甲)→组织(丙)→器官(丁)→植物体(戊),C正确。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但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系统,如草履虫就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D。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图中: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c是组织构成器官,d是器官构成植物体。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同学们要记住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
12.【答案】A
【解析】解:A.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一层⑤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减少振荡,③中的滑液也能减少摩擦,使关节更灵活。A不正确。
B.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软骨有弹性,还能减缓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可分泌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正常时只含有少许滑液,即图一中的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关节,B正确。
C.屈肘运动时,⑥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后收缩,牵动骨绕着⑨肘关节活动,⑦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D.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骨骼肌需要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才能拉动骨绕关节运动,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人体运动的产生及关节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⑥是肱二头肌,⑦是肱三头肌,⑧是骨,⑨是关节。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运动的实现。
13.【答案】A
【解析】解:A、杨树、国槐、柳树等种子植物是很好的绿化树种;而桫椤是蕨类植物,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葫芦藓等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C正确;
D、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而地球上70%以上是海洋,因此,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十分广泛,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可见,海带、裙带菜等藻类植物提供了大气中大部分的氧气,D正确。
故选:A。
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4.【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试管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了,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燃烧的蜡烛熄灭,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参与,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15.【答案】C
【解析】解:A、蠕虫动物无附肢,能蠕动,绦虫是扁形动物,属于蠕虫,而蜗牛是软体动物,不属于蠕虫动物,A错误;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分节。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气门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海豚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C正确;
D、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所以,气囊的存在提高了鸟类的气体交换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但气囊主要是存储气体,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C。
1、蠕虫是一类多细胞无脊椎的低等动物,能借皮肤肌肉而伸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都属于蠕虫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不属于蠕虫动物。
2、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16.【答案】C
【解析】解:A、图甲生物为病毒,是一类十分微小的生物,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正确。
B、丙是青霉,属于真核生物;乙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因此,与图丙相比,图乙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图丙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但不能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C错误。
D、图中的细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
图中:甲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乙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丙是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特点以及部分细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7.【答案】C
【解析】解:A、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可见,图甲中①输卵管是受精卵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的场所,A正确;
B、图甲中②是卵巢,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既能产生卵细胞,也能分泌雌性激素,B正确;
C、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育龄妇女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可见,图甲中③子宫是形成月经的场所,C错误;
D、青春期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图乙中,表示生殖器官的相对生长速率的是曲线Ⅱ,曲线Ⅰ是人体脑部的生长速率曲线,D正确。
故选:C。
图甲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阴道。
图乙中:Ⅰ是人体脑部的生长速率曲线,Ⅱ是人体生殖器官的相对生长速率的是曲线。
本题考查了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解:A、图一中的[1]胚轴将来发育成图三中根与茎连接的部分,不是[6]茎,A错误;B、图一中[3]子叶能够储存营养物质,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而图二中的[5]芽原基主要是由分生组织构成,B错误;
C、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因此,一朵花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C正确;
D、图五中[10]种子是由图四中的[9]胚珠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C。
题图中:1胚轴,2胚根,3子叶,4生长点,5芽原基,6茎,7侧芽,8子房,9胚珠,10种子。
本题考查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芽的结构和发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9.【答案】B
【解析】解:A、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它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无法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根本原因,A错误。
B、要使同一棵月季植株上开出几种颜色的花,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不同颜色花的月季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月季植株上即可,B正确。
C、蚕吐丝主要在幼虫期,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幼虫期,C错误。
D、鸟类的生殖一般具有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行为,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D错误。
故选:B。
(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0.【答案】D
【解析】解:A、当基因型为Bb时,男性和女性的表现型不相同,当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秃顶,女性表现为正常,A错误。
B、男性早秃的基因型为BB和Bb,女性早秃的基因型为BB,若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和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结婚,生育的女孩基因型为BB,会秃顶;若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和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结婚,则生育的女孩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不一定秃顶,B错误。
C、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和Bb,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Bb和bb。如果秃顶男性和不秃顶女性结婚,生育孩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Bb、bb,生育的男孩不一定会秃顶,C错误。
D、一对均不秃顶的夫妇,则男性的基因为bb,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Bb和bb,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如果孩子秃顶,则该孩子一定为男孩,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男性只有bb才会正常,则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和Bb;女性只有纯合子(BB)才出现秃顶,则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Bb和bb。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D
【解析】解:A、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A正确;
B、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可见蒸馒头发面是酵母菌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B正确;
C、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C正确;
D、将茶叶放入密封的陶瓷罐中可以防潮、隔氧、避光、保香,目的是避免发霉、腐败变质,而不是降低茶叶的呼吸作用,因为茶叶不是活细胞,已经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2.【答案】A
【解析】解: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横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也属于转基因技术,A正确;
B、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可见,“中中”“华华”利用了克隆技术,B错误;
C、蝙蝠蛾幼虫被真菌感染后长成冬虫夏草,属于寄生,C错误;
D、科学家们利用一些寄生性的细菌和病毒来治疗疾病或防治农林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可寄生在某些害虫体内,对害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体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本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生物防治等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3.【答案】D
【解析】解:A、皮肤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错误;
B、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位于皮肤表皮的最外面,该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该层内含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细胞,皮肤的颜色就是由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错误;
C、皮肤对冷热、触摸等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如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等,错误;
D、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正确。
故选:D。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内有血管和神经。
掌握皮肤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A
【解析】解:A、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酒精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将同一只水蚤置于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A错误。
B、观察葫芦藓和肾蕨需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棕褐色孢蒴里的孢子,B正确。
C、水螅身体微小,在观察水螅的内部结构时需要借助低倍显微镜观察;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用放大镜观察,C正确。
D、根据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将碘液滴加在玉米胚乳的纵剖面上,胚乳处变成蓝色,这说明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D正确。
故选:A。
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探究是生物课的基础,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实验过程和目的,同学们要熟记于心。
25.【答案】B
【解析】解:A、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如氨基酸或核苷酸等,A错误。
B、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相当于现在的人类,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的是直立人,B正确。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虽然有些水生生物比陆生生物结构复杂,也是由陆生生物进化而来的,并不违背生物进化的观点,C错误。
D、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没有得到实验证实,D错误。
故选:B。
(1)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生命的起源于进化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
26.【答案】10× b 动脉 ③②① 叶绿体 左下 ①④ 0.3
【解析】解:(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图中10×和40×的物镜,10×的物镜放大倍数更低,因此应使用10×倍物镜进行对光。
(2)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湿纱布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便于观察。因此,实验中应按照图二中的b方式。e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因此是动脉。若进一步放大观察,使视野由图c转为图d,既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正确操作顺序为:移动玻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故为③②①。
(3)草履虫属于动物,动物细胞只有一种能量转换器,衣藻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因此,与衣藻相比,履虫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草履虫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标本,物像会向右上方侧移动到视野中央。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变得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变得越亮。所以,为观察到较多数量的草履虫,应该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即图五中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①和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若选用5×目镜和10×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草履虫体长为15毫米,那么这个草履虫的实际体长为15÷(5×10)=0.3(mm)。
故答案为:
(1)10×
(2)b;动脉;③②①
(3)叶绿体;左下
(4)①④;0.3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
27.【答案】葡萄糖 肠液和胰液 小肠 收缩 气体扩散作用 甲 h 肾小管的重吸收 A 关闭 肾小囊→肾小管
【解析】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图一中,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小肠内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进行e消化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先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再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图一中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b吸气过程进入肺泡,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再经d气体扩散进入血液,其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最后经血液循环送达组织细胞被利用。
(3)血液、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液,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正处于肾小囊腔内;既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有不含葡萄糖的是尿液,出现在肾小管的末端。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上学期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一中⑥肾小囊内的液体是表中的甲原尿。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进入肾单位后,表中液体乙尿液和液体甲原尿相比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原因是h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4)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形成的部位是肾小管的末端,其重吸收功能主要在它的前半部分完成。图二中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由图示可知,肾小管的A区段,组成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向外凸出,形成许多微绒毛,大大增加了重吸收的表面积,因此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5)当图一心脏中的②右心室、④左心室同时舒张时,此时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动脉瓣会关闭。
(6)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上学期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时,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径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葡萄糖;肠液和胰液;小肠
(2)收缩;气体扩散作用
(3)甲;h 肾小管的重吸收
(4)B
(5)关闭
(6)肾小囊→肾小管
图一中的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消化道、⑥肾小囊、⑦肾小管、a呼气、b吸气、c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d氧气扩散进入血液、e消化、f吸收、g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h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二中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及尿液形成的过程。
28.【答案】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光和叶绿体 d 施加气肥 不能 e 大于 C
【解析】解:(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对照实验的干扰。
(2)实验结束后,图一中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形成了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a、c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形成了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d叶片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根据本组实验,请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施加气肥。本实验中a叶和b叶有两个变量,一个是光,一个是二氧化碳,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3)图甲e、f两种植物,f的呼吸较弱,更能适应低光照环境。如果e、f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阴雨的环境中生长,阴雨天光照强度低,f植物更能适应低光照环境,受到的影响较小,e植物受到的影响较显著。A点的光照强度下,e、f植物吸收CO2的速率相同,但e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f植物,因此e的光合作用大于f的光合作用。
(4)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g,置于黑暗环境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12时-14时经2小时的光照,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4小时后叶圆片Z重zg,前两小时的(x-y)g可表示2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后两小时的(z-y)g可表示这两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净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消耗的量=(z-y)+(x-y)=(z+x-2y)g,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光和叶绿体;d;施加气肥;不能;
(3)e;大于;
(4)C。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及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场所、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变异 Hh、Hh 3对常染色体+XY 5 7 DNA 成对 6 3:1
【解析】解:(1)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由图一可知,亲代果蝇均为灰体,子代出现黑体果蝇,这种生物学现象称之为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Hh,可以推断亲代灰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Hh、Hh。
(2)如图二所示,此果蝇是雄性,性染色体是XY,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由于X和Y染色体大小不同,所以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时要测定5条染色体。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果蝇体色是由图中6基因控制的。
(4)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已知图四中亲代果蝇基因组成为XBXB和XbY,子二代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 3:1。遗传图为:
故答案为:(1)变异;Hh、Hh;
(2)3 对常染色体+XY;5;
(3)7 DNA;成对;6;
(4)3:1。
图二中2、3、4表示常染色体。图三中5蛋白质、6基因、7DN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30.【答案】自然 藻类→水蚤→沼虾→鲤鱼 B和C A D 外来生物入侵 周而复始 ④ ①
【解析】解:(1)按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可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大明湖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根据表格列出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鲤鱼作为三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为:藻类 →水蚤→沼虾→鲤鱼。野鸭捕食河虾,野鸭和沼虾又都以水蚤为食,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图二中的B捕食和C竞争关系。
(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大明湖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一中的A生产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还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图一中的D分解者。
(3)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人类的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外来生物入侵等。数年前曾有市民在大明湖中放生外来生物巴西龟。巴西龟抢夺食物能力强,存活率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由此可见,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图一可知,碳循环具有周而复始的特点。作为济南市民,我们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随手关灯,实行低碳生活,以减弱图一中的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过程;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促进图一中的①光合作用过程,吸收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自然;藻类→水蚤→沼虾→鲤鱼;B、C
(2)A;D
(3)外来生物入侵
(4)周而复始;④;①
图一中的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图二中的A共生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31.【答案】温度 4℃ 2、3 与湿沙混合,室温保存60天 丙 充足的空气 胚不完整(或胚是死的、或没有度过休眠期)
【解析】解:(1)比较第1、2组可知,两者唯一的变量是温度。第1组实验种子均未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率是19%,说明4℃的温度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2)比较2、3组两组实验可知,唯一的变量是湿沙,有湿沙的萌发率比没有湿沙的要高,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要与第1组形成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湿沙,所以第4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室温保存60天。
(4)1和2对照只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4℃,但不能说明最佳温度为4℃,甲说法错误。
第4组与1组对照,变量是湿沙;第4组与3组对照,变量是温度。如果第4组种子不能萌发,才能说明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才能打破种子休眠,也就是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故乙说法错误、丙说法正确。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因此,在培育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培养皿中的水分不能没过种子,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如果发现仍然有许多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胚不完整、胚是死的、没有度过休眠期。
故答案为:
(1)温度;4℃
(2)2、3
(3)与湿沙混合,室温保存60 天
(4)丙;充足的空气;胚不完整(或胚是死的、或没有度过休眠期)
(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的相关知识。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如图所示,木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