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朝兴亡,大运河,为唐高祖,贞观之治,2盛世,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北庭都护府,松赞干布,大祚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
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建立:618 年,李渊在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是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
(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___________加剧。(2)875 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后被镇压。
【制表明史】唐太宗的主要历史功绩
【核心概念】安史之乱的影响
(1)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2)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4)边防空虚,边疆地区频频告急。
(5)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
一步开发,加快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主题 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史料一 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送于郊。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
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贞观政要》
(1)史料一表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2)史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从
答案:(1)政策:采取了和亲政策。出发点:实现唐蕃
(2)基本观点:不以武力迫使少数民族顺从;依据:前秦的败亡。启示:应以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民族团结。
【历史解释】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唯物史观】民族交融的实质
【对点提升】1.(2021 年福建福州一模)图 1 为南朝萧绎的《职贡图》、图 2 为唐朝韦贵妃墓壁画《双人献马图》,它们分别记录了西域使臣向南朝梁武帝和唐太宗进贡的场景。作品反映了
A.西域风情同中土文化的融合B.西域政权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下C.朝贡成中外交往的特殊纽带D.边疆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
解析:选 D。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朝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职贡图》中西域多国使臣向南朝梁武帝进贡,《双人献马图》中西域使臣向唐太宗进贡,这反映了边疆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故 D 项正确。
2.(2021 年山东淄博期末)唐朝在川西北地区(指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区)实施羁縻政策,广设羁縻府并大量封授“首领”,同时辅以设立封堠和禁山、茶马互市、筑城及驻军,建立当地官员的任期制和遴选机制。唐
A.推动了国家统治区域的扩大B.体现了与内地一体化的治边思想C.缓和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选 D。唐朝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羁縻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但不能扩大国家的统治区域,故 A项错误;羁縻府的首领通常是原少数民族的首领,由朝廷任命,并世袭官位,这与内地不同,故 B 项错误;羁縻府是中央政府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统治机构,不属于少数民族政权,故 C 项错误。
3.(2021 年山东枣庄二模)以下为 1991 年从唐朝金乡县主(李渊的孙女)与其丈夫合葬墓中出土的彩绘作品,据此
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A.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宽松开明的政治氛围
骑马带猎豹狩猎胡人俑B.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D.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
解析:选 D。图片中的“胡人”代指少数民族,根据“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骑马带猎豹狩猎胡人俑”,可知这些彩绘作品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结果,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故 D 项正确。
1.(2021 年湖南卷)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的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
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解析:选 A。772—846 年,唐朝正处于藩镇割据时期,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载地方官吏的薪俸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这说明地方官员掌握了地方的财政权,地方势力膨胀,故 A 项正确;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相符,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且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官吏的收入与史籍所载不符,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断定中央财政紧张,故 C 项错误;地方官吏俸钱不属于贪腐所得,故 D 项错误。
2.(2019 年全国Ⅰ卷)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解析:选 C。材料中的“壮徒”指强壮的勇士,“贾勇”指鼓足勇气,“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说明在唐代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故 C项正确;仅凭荆楚民间存在的“拔河”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且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拔河”是一种游戏(体育运动),不是战争,故 B 项错误;“拔河”起源于民间,至唐代在民间“广为流传”,故 D 项错误。
3.(2020 年江苏卷)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
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
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
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
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答案:(1)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朝兴亡,大运河,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北庭都护府,大祚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朝兴亡,大运河,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北庭都护府,大祚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教并行,文学艺术,陶渊明,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吴道子,云冈石窟,祖冲之,赵州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