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教并行,文学艺术,陶渊明,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吴道子,云冈石窟,祖冲之,赵州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 592 6~3.141 592 7 之间;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已经有了__________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家__________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知识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的原
【制表明史】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领先世界的古代中国科技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
前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 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
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史料三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古代中国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问题: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
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3)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
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
(5)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能
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
(6)科学家本身: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
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唯物史观】15—18 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出现差异的
【对点提升】1.(2021 年广东揭阳一模)唐德宗规定在中和节这天除“内外官司休假一日”之外,还要求百官们进献农书。全唐文》中有多篇记载百官进献农书的诗文,如《进农书状》
《代百寮进农书表》等,这反映了唐朝(
A.文化包容开放C.君主专制加强
B.重视农业科技D.抑商成为共识
解析:选 B。唐德宗要求百官们在中和节这天“进献农书”,“《全唐文》中有多篇记载百官进献农书的诗文”,体现了唐朝政府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故 B 项正确。
2.《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解析:选 B。材料“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强调医者应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故 B 项正确。
3.1944 年,成都一唐墓中发现雕印单页《陀罗尼经咒》,其右边一行汉字可识别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1966 年,韩国庆州发现一卷雕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其中使用了武则天称帝时所制的新字。这说明
A.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B.雕版印刷技术源于成都地区C.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D.佛教文化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解析:选 C。根据材料“成都一唐墓中发现雕印单页《陀罗尼经咒》,其右边一行汉字”“韩国庆州发现一卷雕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其中使用了武则天称帝时所制的新字”可知,唐代雕印佛经在民间得到传播,而且雕印佛经还传播到了朝鲜半岛,这表明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故 C 项正确。
1.(2020 年天津卷)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
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解析:选 C。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做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故C 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方式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故 A 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故 B 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 D 项错误。
2.(2020 年江苏卷)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解析:选 A。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处于繁荣强盛时期,“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趋向衰落,唐诗“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这说明唐朝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故 A 项正确;材料说明社会变迁推动唐诗风格的演变,而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故 B 项错误;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但不能“全景再现社会真实”,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安史之乱影响了唐诗风格的演变,而不是“导致唐诗衰微”,且“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3.(2020 年全国Ⅲ卷)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
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解析:选 B。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其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神韵,这说明张旭书法呈现出书写气象的灵动性,故 B 项正确;书写结构的严整性是楷书的特征,故 A 项错误;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而非内敛性,故 D 项错误。
4.(2020 年全国Ⅰ卷)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教并行,文学艺术,陶渊明,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吴道子,云冈石窟,祖冲之,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教并行,文学艺术,陶渊明,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吴道子,云冈石窟,祖冲之,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