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4176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4176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4176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
展开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5——文言文阅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一)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将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人/专心致志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惟弈秋之为/听 D.一人/虽/听之
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
①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非然也( )
5.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A.指弈秋的教导
B.指鸿鹄
C.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①一人虽听之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
②弗若之______矣。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属于______(选填:设问句 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是:______。
7.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 )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D.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二) 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有学问的人。
8.根据全文意思猜一猜,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
9.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写出两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写出两句你积累的与勤学苦读有关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完成文后习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盛物的器皿(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2.本文选自《______》。
13.根据文中画“ ”部分的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古词语。
14.对下列重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离开。)
B.“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为热水,今义为菜的汁水。)
C.“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15.翻译句子。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叶公好龙
叶公好( )龙,室中雕文尽( )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 )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 )龙而非龙也。
16.给文中画横线的字注音。
17.文中哪一句是作者对《叶公好龙》的看法,用“ ”画出来。
18.“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从原文中找到和本句话意思一致的句子,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理解。
李贺呕心作诗
贺为人纤瘦①,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②,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幕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注释】①纤瘦:瘦弱。纤,细。②锦囊:用锦缎制成的袋。
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能疾书( )
(2)书置囊里( )
(3)及暮归( )
2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李贺善于作诗,除了他天资聪明外,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理解。
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饥知食( ) (2)惟不知读书( )
2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理解。
终身食鱼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①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②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③,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②子:您,对人的尊称。③禄:做官的俸禄。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昔者_________
(2)或谓郑相曰______
(3)对曰_________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嗜鱼,何故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完这则文言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①之民,以正月元旦②献鸠③于简子④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鸠:野鸡。④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客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
(2)竞而捕之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如欲生之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则故事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人怎样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理解。
外科医生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将阵回①,中流矢,深入膜②,延使治③。乃持并州④剪,剪去矢管,跪而请酬。将曰:“镞⑤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将曰:“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有改动)
【注释】①阵回:从阵地回来。②膜:皮肉。③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④并州:地名。⑤镞:箭头。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自称善外科_______________
(2)乃持并州剪________________
(3)跪而请酬_________________
3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你觉得文中的医生是一名好医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曲鉴赏
(十)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5.《送元二使安西》这个题目的正确朗读节奏是哪一项?( )
A.送元二使/安西 B.送元/二使/安西 C.送/元二使安西 D.送/元二/使安西
36.关于诗的前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点明了送元二的时间和地点 B.写到的景物有客舍、朝雨、轻尘。
C.朝雨映照出客舍的青和柳色的新。 D.构成了色调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
37.诗中写临别饮酒为什么是“更尽”而不写“更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古诗文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8.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 )
3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任( ) 尔 ( )
40.下面与《竹石》写法相似的一首诗是( )
A.《寒食》 B.《送元二使安西》 C.《石灰吟》 D.《十五夜望月》
41.诗中首句“咬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附加题。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2.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____,号“______”,这首词的题目“浣溪沙”是词牌名,我还能再写两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
43.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5.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______。
46.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十四) 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8.请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______ 歇:______
49.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他的诗作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诗中有画,_____。”这首山水诗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____生活的向往。
50.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主要写景,而颈联主要写__;两联把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其中____、____等动词的使用不是为了突出场景的热闹,而是反衬场景的幽静。
51.动态和静态描写除了以动衬静,还有动静对比的手法。比如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学过的《____》。
(十五) 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2.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5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54.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55.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虽与之俱学 2.C 3.①zhuó
②yǔ 4. 擅长 下棋 引,拉 这样 5. A B C 6. 设问句 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7.B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背诵。
根据原文默写,注意“俱”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C.句意为:只听弈秋的教导。应改为:惟弈秋/之为听。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生字正确读音。
①缴,[jiǎo]1.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2.迫使交出(多指武器)。3.姓。[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这里读“zhuó”。
②与:[yǔ]1.同类、朋党。2.给予。3.推举、选拔。4.选贤与能。5.介词。[yù]参加。这里读“yǔ”。
4.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善”的意思是擅长。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的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弈”的意思是下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的意思是引,拉。
④“非然也”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的意思是这样。
5.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了解“之”所指代的内容,可以先理解各个句子的意思。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因此,第一个“之”指弈秋的教导,第二个“之”指鸿鹄。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因此,这句话的“之”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理解。
观察句子可知,在提出问题后,文章也回答了问题,因此,这个句子属于设问句。
翻译句子时,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为是:是因为。弗若:不如。与:通“欤”,语气词,吗。非:不,否定词。然:这样。
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寓意。
根据文中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可知,两个人取得的成就不同,不在于智力,而是在学习时的专心程度不同。这也告诉我们学习时要专心致志。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8. 得到,获得。 补偿,报酬。 9.匡衡于是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让光线从洞里透过来,在微弱的光线下认真读书。 10.囊萤映雪 秉烛夜读 1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句子意思是: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得”在这里的意思是得到、获得。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句子意思是:匡衡于是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求得到报酬。“偿”在这里的意思是补偿、报酬。
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乃”是“于是”的意思,“穿”是指打洞、打穿”,“其”这里代指“邻居家的”,“映”是“照映”的意思。
10.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题干要求写成语,主要题围绕“勤学”来写,这样的成语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等。
11.本题考查诗句积累。
题干要求写诗句,要围绕“勤学苦读”的主题来写。这样的诗句有: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点睛】参考译文:匡衡,他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线照不到他家,匡衡于是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让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于是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 成为了大学问家。
12.列子·汤问 13.盘盂 14.B 15.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说明观点的,另一儿是从触觉的角度来说明观点的。
【解析】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文章讲述了(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说明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1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盛物的器皿”的意思是: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个盘盂。故“万物的器皿”指的是“盘盂”。
1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B.“汤”的古义为热水,今义为食物煮熟后得到的汁水。“今义为蔬菜的汁水”说法错误。
故选B。
1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和文言文的理解。
曰:说;孰:谁;为:同“谓”,说;汝:你。故句子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结合“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两小儿的观点。
结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盛物的器皿,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一儿是以视觉的角度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结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一儿是以触觉的角度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谁对。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6.hào jìn xuán sì 17.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18.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19.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解析】16.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叶公好龙,好读hào,表示爱好,还有另外一个读音:hǎo,表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尽,jìn,全、都的意思,还有另外一个读音jǐn,力求达到极限。
弃而还(xuán)走,还同“旋”,转身;夫似(sì)龙而非龙也,似:好像,还有另外一个读音shì,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1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意思是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这句话是作者对《叶公好龙》的看法。
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室中雕文尽以为龙”意思是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说明叶公家里到处都有龙,与“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意思一致。
19.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意思是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恐惧而神色不定。结合短文,真龙来到了叶公家里,叶公却吓的失其魂魄,五神无主。可以看出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
【点睛】参考译文:叶公喜欢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恐惧而神色不定。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20. 写字。 放置,放在。 回来。 21.这孩子是要呕出心来才罢休啊! 22.随感随写的创作方式;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
【解析】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的意思是李贺外貌纤细瘦小,双眉相连,手指细长,字写起来很快。所以“书”的意思是写字。
(2)“书置囊里”的意思是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所以“置”的意思是放置,放在。
(3)“及暮归”的意思是到晚上回家后。所以“归”的意思是回来。
21.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写出语段中的关键词,然后整句话进行翻译。本句话中“耳”的意思是罢休。整句话的意思是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李贺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诗歌创作上。李贺作诗,并不先立题目,而是注意实地观察,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他经常骑一匹瘦弱的小毛驴,背一个织锦书囊外出游历。每次遇到好题材,吟得佳句,就赶紧记下来放进书囊,回家后再细细琢磨、整理成篇。李贺这种随时随地创作的创作方式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李贺外貌纤细瘦小,双眉相连,手指细长,字写起来很快。他白天出门,骑着瘦弱的马,后面跟着个剃着光头的小仆人,身背古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诗句,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李贺凡要作诗,都不先写出标题。到晚上回家后,李贺的母亲就让婢女掏袋子里面,见到写的诗句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23. 知道。 只。 24.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休息的场所。 25.人要多读书,否则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解析】23.本题考查字义解释。
(1)饥知食:饿了知道去吃,知的意思是知道。
(2)惟不知读书:只是不知道读书。惟,也写作“唯”。副词,这里相当于“只是”、“唯独”。
2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营:建造;所:场所。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意思是: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休息的场所。
2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概括。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思想,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就会更具有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差别。一个不读书的人,别人说什么就去做什么,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好比行尸走肉。所以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点睛】参考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是,它们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26. 曾经,从前。 有的人。 回答。 27. 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 你平时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28.我们不应该贪图小利,不要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西瓜,眼光要长远。
【解析】26.本题考查实词解释。
(1)阅读文言文“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可知,意思是: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不接受。故“昔”的意思是:从前。
(2)阅读文言文“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可知,意思是: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故“或”的意思是:有的人,有些人。
(3)阅读文言文“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可知,意思是: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力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央去官职,没有体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故“对”的意思是:回答。
2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
(1)阅读文言文“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可知,结合全文该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不接受。
(2)阅读文言文“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可知,结合上下文“子嗜鱼,何故不受?”意思是: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28.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阅读文言文可知,由郑相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因为贪图小利,可能会让自己丢失俸禄,得到的启发是不应该贪图小利,不要因小失大,眼光要长远。
【点睛】译文: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不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力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央去官职,没有体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29. 原因,缘故。 争抢。 放生。 30. 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野鸡)有恩德。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 31.揭露了赵简子这类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
解释文言实词要采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新词义。
(1)阅读文言文可知,有邮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野鸡进献给简子。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故:“客问其故”的故的意思是:原因,缘故。
(2)阅读文言文可知,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故:“竞而捕之”的竞的意思是:争抢。
(3)阅读文言文可知,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故:“君如欲生之”的生的意思是:放生。
3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阅读文言文可知,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 (对野鸡) 有恩德。”故“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野鸡) 有恩德。
(2)阅读文言文可知,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故“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的意思是: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
3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
阅读文言文可知,老百姓知道赵简子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赵简子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写出了赵简子这类人只讲形式主义,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行为。
【点睛】参考译文:有邮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野鸡进献给简子。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 (对野鸡) 有恩德。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犯下的过失。”“简子说:“你说的对。”
32. 擅长 拿着 酬劳 33. 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 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之人。 34.不是好医生,他治病不从实际出发,看问题只看表面,对病人不负责,因此不是一个好医生。
【解析】3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自称擅长外科。善:擅长,善于。
(2)句意:医生就拿并州剪。持:拿。
(3)句意:跪在地上讨要酬劳。酬:酬劳。
3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责:要求。句意为: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
(2)直:竟然。句意为: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之人。
3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作答此题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句,先了解文章含义,再进行分析。结合译文来看,这个医生爱财且推脱责任,不是一个好医生,如:我觉得他不是一位好医生。因为故事中的医者表面上严守职分,内外分明,实际上爱财无能。医生应有救死扶伤的医德,不能推诿责任。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有一位偏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腹内隔膜里,请这位医生给他医治。医生就拿并州剪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偏将说:“箭头还在肌肉里,请先抓紧医治。”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偏将说:“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的人。”
35.D 36.D 37.“更尽”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对饮的豪爽之情,更能表达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解析】35.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根据朗读诗句“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根据句意可划为:送/元二/使安西。
故选D。
3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根据分析阅读古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根据分析可知选项A、B、C正确。选项D有误,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故选D。
37.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及作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从中可知体会到“更尽”的意思是再喝一杯,“尽”字有喝完,干杯之意,一口喝尽有一种豪爽的感情,体现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而“更饮”只是再喝一杯,意思到了即可,一种只是礼节上的仪式之感。
【点睛】参考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38. 清 郑燮 39. 任凭 你 40.C 4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解析】38.考查作家作品。
出自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竹石》,全诗为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9.考查字词解释。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任:任凭。尔:你。
40.考查写作手法。
《竹石》的写法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A.《寒食》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B.《送元二使安西》 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寓情于景,将即将分离的忧伤不舍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C.《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D.《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
41.考查修辞手法和内容理解。
“咬定”意思是咬紧。”把竹子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表达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42. 苏轼 东坡居士 卜算子 渔歌子 43.这首词写的是春季,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 44.“门前流水尚能西”借溪水西流,表现词人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4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多数词都有词牌名和题目,词牌名在前,题目在后,用“·”隔开。平时要多积累常见的词牌名。如:采桑子、如梦令、清平乐。
4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传来子规的声声啼叫。
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描写的是春季,此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
4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词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展开感慨和议论,以富有情韵的语言,书写人生的哲理,这是词人不服衰老的宣言,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45.寒食节 46.黄昏时候,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7.C
【解析】45.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从题目《寒食》,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46.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翻译诗句时,要关注重点字词的意思。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翻译为:黄昏时候,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A.“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是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并不是市井街巷。说法错误。
B.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并不是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说法错误。
C.正确。
48. 空旷。 消散,消失。 49. 唐 王维 画中有诗 田园 50. 人 竹喧 莲动 51.鸟的天堂
【解析】48.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空山新雨后”这句诗的意思是: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空:空旷。“随意春芳歇”这句诗的意思是: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
歇:消散,消失。
4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的诗作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山水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0.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两联把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其中“竹喧”“莲动”等动词的使用不是为了突出场景的热闹,而是反衬场景的幽静。
51.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能力。
动态和静态描写除了以动衬静,还有动静对比的手法,比如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学过的《鸟的天堂》就采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
52. 泡在水中 形容雨声 53. 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54.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逆境中乐观奋发、旷达振作 5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解析】5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山下兰芽短浸溪”意思是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中。
“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萧萧:形容雨声。
5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是 一句反问句。
5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巧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化用乐天诗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出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55.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即可。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点睛】参考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3——句子训练(二):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3——句子训练(二),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写句子,按要求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2——句子训练(一):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2——句子训练(一),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写句子,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按要求完成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1——书面写作: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1——书面写作,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习作,写作,开心习作,习作表达,习作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