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环境问题,水资源,水土流失,自然资源,2生态破坏,3自然资源枯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箭头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②代表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箭头④代表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演绎法学习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图所示: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与对策
命题点全训题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区域调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某城镇主要产业活动包括农牧生产、矿产开发、林木轮伐等,毗邻的湖泊是其主要水源地,近年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逐年增加。如图为该城镇所在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农牧业生产 B.矿山开采C.林区生产 D.高尔夫球场运营2.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时,能直接观察到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现象是( )A.生物种类减少 B.大量繁殖的藻类C.树木生长缓慢 D.土壤富含重金属
3.为满足城镇发展,该地计划在废弃运河边建设发电厂,从河流调水,这将影响( )A.工矿企业的生产 B.城镇居民的饮水C.农场畜牧业发展 D.河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水源来自林地,水污染物很难跨流域转移,因此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由林区产生;农场、矿厂、高尔夫球场均不在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流域内,污染物来自这些地区的可能性小。第2题,由图可知河口自然保护区上游为农场,农场中各种化肥残留物会导致水中藻类生物的大量爆发生长,生物种类减少、树木生长缓慢、土壤富含重金属等问题无法直接观察。故选B。第3题,废弃运河临近自然保护区,调水会影响其水资源,D正确。
题点(二) 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近岸海域赤潮高发,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给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下图示意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累计发现数量与面积的各月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福建近岸海域2000—2018年赤潮高发的时段主要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5.此时段,引起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主导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近岸海域气温升高 ②太阳辐射增强,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 ③降水强度增大,地表径流输入近岸海域的营养物增多 ④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大变小,近岸海域水生生物生长速度加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B 5.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处赤潮累计发现数量和累计发现面积在4~5月激增,随后减少,此时处于春末夏初,B正确。第5题,春末夏初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风向由偏北转向偏南,风从暖湿洋面吹来,近岸海域气温升高,水温升高,有利于赤潮的产生,①正确。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与赤潮产生关系不大,水温上升是影响赤潮产生的重要因素,②错。春末夏初该地降水强度增加,因此能够通过地表径流将更多的营养物质带到近岸海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大量产生,③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近岸海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信息,④错。B正确。
题点(三) 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的成因黑雷露天煤矿是世界十大煤矿之一,预计可以开采出14.6亿吨的煤。由于大面积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困难。如图示意黑雷煤矿位置。读图完成6~7题。
6.黑雷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导致当地(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质结构渐趋稳定C.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D.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7.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资金不足 B.人口密度较大C.交通不便 D.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露天煤矿开采会影响土地环境,使植被萎缩,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故选C。第7题,根据其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区,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
命题视角(二) 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演绎法学习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3.主要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1)环境污染
命题点全训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的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某科研小组在三峡库区某地选取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黑麦草和白三叶,通过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研究草本缓冲带的截污能力,为三峡库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下图示意不同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据此完成1~2题。
1.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染物能力强的原因可能是其( )A.阻止入渗流量大 B.抵抗冲刷能力弱C.吸收氮、磷能力强 D.抑制蒸腾作用强2.草本缓冲带宜布局在下图中的( )A.居民点 B.旱地 C.水田 D.消落区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白三叶比黑麦草对氮、磷的平均削减率高,说明它吸收氮、磷的能力强,C正确。第2题,草本缓冲带是为了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因此应布局在居民点、旱地、水田下方的消落区。选D。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湖泊危机愈演愈烈。其中西南高原湖泊——滇池的污染状况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作为昆明的母亲湖,其水质曾经严重恶化,一度达到劣V类。下图示意滇池流域人口增长与滇池水质变化的关系。注:劣V类水指水质已严重恶化,基本丧失水的使用功能。
(1)据图分析1950—2010年滇池流域人口增长与滇池水质变化的关系。(2)列举滇池水质曾经严重恶化的可能原因。解析:第(1)题,整体上随着人口增长,水质逐渐下降。滇池水质变化既与人类的排污有关,也与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密切相关;1950—1960年水质类型未变化,说明排污未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排污增加,超出了水体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水质下降。第(2)题,原因除人口增长污染加重外,还可从滇池本身自净能力和排污量两方面分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序开发,脆弱度,不平衡,城镇化,农产品,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主体功能区的建设,2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发展观念,同代人,承载力,共同性,公平性,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