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届浙江省宁波至诚高级中学选考模拟卷(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浙江省宁波至诚高级中学选考模拟卷(一)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非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浙江省宁波至诚高级中学选考模拟卷(一)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蛋白酶是催化水解蛋白质肽链的一类酶的总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在生产实践中,蛋白酶的应用非常广,下列关于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中可以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B.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最适pH不同,但在最适宜pH时酶活性相同
C.加蛋白酶的洗衣粉能很好地去除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但不宜用来洗涤纯棉类的衣料
D.利用蛋白块为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不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2.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萤火虫只在细胞质基质合成ATP, 细胞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B.ATP可使荧光素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所以荧光素发荧光是一种吸能反应
C.荧光素酶为荧光素的氧化提供能量,荧光素释放的光能用于合成ATP
D.荧光素激活的过程发生了ATP水解,ATP的水解可以降低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下列关于生物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只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病毒增殖必须在活细胞内进行且可直接作为外源基因的运载体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催化核DNA复制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
D.核膜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膜结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4.2021年10月,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栖息地的碎片化有利于维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
B.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构成物种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措施
D.维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SARS-CoV-2是单链RNA病毒,具有多种变异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加入抗生素的合成培养基研究病毒的抗药性
B.注射疫苗通过改变种群基因库以降低病毒传播能力
C.SARS-CoV-2相对于双链DNA病毒具有较低的变异率
D.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更容易持续传播
6.哺乳动物的克隆和人工受精动物的培育均需要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来实现,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克隆动物与人工受精动物培育过程都涉及超数排卵
B.核移植重组细胞或受精卵需移植到受体的子宫内
C.培育克隆动物时,需将卵母细胞注入去核的体细胞
D.胚胎移植受体需要与人工受精动物的基因型一致
7.研究者发现某些啮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解剖未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但尸体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低血糖、肝脏萎缩、淋巴组织退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种群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下降有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
B.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
C.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内外环境压力加速种群的进化
D.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共同影响着种群密度
8.胃壁细胞内的囊泡膜上镶嵌有H+载体,当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的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且由无活性状态变为有活性状态,持续向胃内运输H+,使得胃内pH小于胃壁细胞的pH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产生和运输过程,会导致胃内的pH有所上升
B.H+载体向胃内运输的过程不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C.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D.H+载体由囊泡膜转移到细胞膜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9.血液中乳酸浓度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液中乳酸浓度急剧增加的拐点表示机体从有氧运动向无氧运动转变。为探究斑马鱼的有氧运动能力,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由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随运动速度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B.8月龄斑马鱼的有氧运动能力最强
C.相对运动速度低于0.8时斑马鱼进行有氧运动
D.不同月龄斑马鱼运动速度相同时有氧呼吸强度相同
10.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星射线对染色体附着的连续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心体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B.图1发生在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C.图2发生在后期,染色体在星射线牵引下移动
D.图1~3过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
11.细胞内某物质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KFERQ)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由L基因控制合成)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是一种目标蛋白,增强以上过程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能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基因的表达增强有利于胚胎干细胞分化
B.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有利于胚胎干细胞分化
C.抑制L基因表达可升高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
D.胚胎干细胞可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12.某动物(2n=6)的一性原细胞核DNA全部被3H标记,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一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结构变异和片段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
C.若该细胞有3条3H标记的染色体,则该性原细胞至少经历两次胞质分裂
D.若该细胞有4条3H标记的染色体,则该性原细胞未经历过有丝分裂
13.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DNA上。为了研究转化是否需要S型菌和R型菌的直接接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先将两种类型菌株分别加入U型管左、右两臂内,U型管中间隔有微孔滤板。实验过程中在U型管右臂端口将培养液缓慢地吸过来压过去,让两菌株共享一种培养液,吸压过程也会导致少量菌体破裂。一段时间后取U型管两臂菌液涂布培养,左臂菌液只出现S型菌落,右臂菌液同时出现S型、R型两种类型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孔滤板不允许肺炎双球菌通过 B.微孔滤板允许DNA分子通过
C.左侧的透气塞允许肺炎双球菌通过 D.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不需要两者直接接触
14.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或)2,4-D对即将成熟的柑橘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B.赤霉素和2,4-D都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C.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D.赤霉素、2,4-D与脱落酸对柑橘脱落的作用相反
15.大达夫尼岛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鸟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下图为大达夫尼岛干旱发生前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的变化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75-1979年间每只中地雀干旱前后喙的大小基本无变化
B.岛上的浆果减少导致中地雀产生喙深度变大的变异
C.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变大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图示结果表明中地雀喙大小的进化是生物群体的进化
16.老年人睡眠欠佳,表现为睡眠时间短,易觉醒。推测这与Hcrt神经元上K+通透性降低,K+外流减少,导致神经元易被激活有关。利用年轻鼠和老年鼠进行相关研究,下列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推测的是( )
A.与年轻鼠相比,睡眠阶段老年鼠Hcrt神经元激活次数相对较多
B.与年轻鼠相比,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小
C.向年轻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Na+通道激活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
D.向老年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易觉醒症状得以改善
17.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4)的正常浓度范围是:52-127ng/mL,可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浓度,其过程和方法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管别
S0
S50
S100
S200
S400
待测样品管
T4标准样品(ml)
50
50
50
50
50
-
待测血清(ml)
-
-
-
-
-
50
125I-T4(ml)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抗T4血清(ml)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摇匀37℃温育60分钟(抗原—抗体反应)
离心15分钟(抗原—抗体复合物位于沉淀中),测量沉淀的放射性强度
(注:125I-T4是放射性标记的甲状腺激素;T4标准样品(S)的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ng/ml)
A.125I-T4和样品管中的T4与抗T4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
B.抗T4血清中抗T4抗体的物质的量应低于加入的125I-T4的物质的量
C.通过T4标准样品(S0~S400)浓度与沉淀放射性强度大小建立标准曲线
D.若待测样品组的放射性明显低于S50,说明提供待测血清的患者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18.研究表明,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大量存在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ecDNA),ecDNA没有着丝粒。下图为ecDNA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增强子能增强基因的表达,绝缘子能阻断某些基因增强子的作用
A.环状结构加强了ecDNA上致癌基因的表达
B.ecDNA可能存在于细胞核中,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1个或2个磷酸基团相连
D.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可能不同
19.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所有F1个体构成一个新种群
B.过程①可以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或秋水仙素处理F1的子代幼苗获得甲
C.丙体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4条
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2
20.下图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及将各家庭成员DNA用限制酶MstII处理后的电泳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1和I2均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
C.正常基因上不含有MstII的酶切位点
D.推测II4患该病的概率为25%
二、综合题
21.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____________降低甚至丧失。
(2)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在每块湿地____________选取3~5个取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下图。
如图显示____________,该结果可以说明互花米草受水盐波动影响较小,推测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3)植物可以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对同种或异种植物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制备了不同植物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植物黑麦草的种子,结果如下图。结果表明芦苇释放的化学物质____________。
(4)若采用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浇灌芦苇浸提液的方法,帮助入侵地的群落恢复,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 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2.图a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叶绿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光反应过程的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图a中的______结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过程将水分解成O2、H+和e-,光能转化成电能,最终转化为______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若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叶绿体中电子受体NADP+减少,则图b中电子传递速率会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2)为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反应的关系,研究人员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4种结构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用Fecy或DCIP替代NADP+为电子受体,以相对放氧量表示光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叶绿体A:双层膜结构完整
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类囊体略有损伤
叶绿体C:双层膜瓦解,类囊体松散但未断裂
叶绿体D:所有膜结构解体破裂成颗粒或片段
实验一:以Fecy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
100
167.0
425.1
281.3
实验二:以DCIP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
100
106.7
471.1
109.6
注:Fecy具有亲水性,DCIP具有亲脂性。
据此分析:
①叶绿体A和叶绿体B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双层膜对以_________(填“Fecy”或“DCIP”)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有明显阻碍作用,得出该结论的推理过程是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光反应速率最高的是叶绿体C,表明在无双层膜阻碍、类囊体又松散的条件下,更有利于_________,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
③以DCIP为电子受体进行实验,发现叶绿体A、B、C和D的ATP产生效率的相对值分别为1、0.66、0.58和0.41。结合图b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_________。
23.植物叶片颜色变黄会影响光合速率。叶片颜色变黄的机制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
(1)叶片变黄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__________,导致色素代谢系统中关键酶活性改变,光合色素合成受阻。
(2)中国农科院在培育的黄瓜(雌雄同株,单性花)中发现一叶色突变体甲,表现为“苗期黄”。甲与野生型黄瓜正反交的F,均为野生型,F1自交,F2植株表现苗期黄的比例为1/4,仅从实验结果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该研究设计正反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发现另一叶色黄化的单基因隐性突变体乙,表现为“心叶黄”。杂交实验证明这两种黄叶突变性状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请用遗传图解阐释该杂交过程及结果(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
(4)SSR是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异性短核苷酸序列,可作为基因定位的遗传标记。取(2)中F2代绿、黄植株各100株,提取DNA并将表现型一致的植株DNA混合。PCR扩增不同样本的SSR遗传标记,电泳结果如图1
据F2苗期黄植株混合DNA未检测出SSR-B判断:苗期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其理由是__________。
(5)为进一步验证(3)的结论,选择6号染色体上的另一SSR设计引物。对(2)中F2突变体100株进行SSR扩增,结果如图2;用突变体乙重复(2)的操作,对获得的F2突变体100株进行SSR扩增,结果如图3。图2和图3结果是否支持(3)的结论?请阐述理由。
三、非选择题组
24.回答
(一)科研人员从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芽孢杆菌B3菌株,检测表明,该菌株能分泌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抑菌作用,该抗菌肽生产的基本流程如下。
(1)制备粗提物:取土壤样品,加适量______制成悬液,经涂布分离并鉴定,再挑选相应菌落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48h后离心,收集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2)分离提纯抗菌肽:①选择一种与抗菌肽具有______(填“较弱”或“较强”)结合力的介质制备层析柱;②将粗提物溶液滴流过柱;③再用某种盐溶液洗涤层析柱,获得含抗菌肽的洗脱液,其中影响盐溶液洗脱效果的因素有盐浓度,还有______。
(3)抑菌效果检测:①在培养基尚未凝固时加入适量的大肠杆菌菌液,制成试验平板备用;②制备无菌滤纸小圆片,浸泡于经______灭菌的抗菌肽溶液;③取出小纸片置于试验平板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的大小,判定抑菌效果。试验进一步观察发现,小纸片周围的细菌出现破裂、内容物流出的情况,说明抗菌肽会导致细菌______结构被破损。由于抗菌肽对真核细胞无毒性,可将其替代______使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二)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病毒的S蛋白是决定病毒入侵易感细胞的关键蛋白。新冠肺炎暴发后,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和药物的研制。回答下列问题:
(4)腺病毒载体疫苗:以新冠病毒RNA为模板经_____________酶合成DNA,加入引物后经_____________筛选并扩增S蛋白基因,与腺病毒形成重组病毒后,加入人胚胎肾细胞悬液中实现_____________。腺病毒是绝大多数人容易接触到的病毒,部分人群使用该疫苗效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连翘是治疗新冠肺炎中药配方中的重要植物。生产中常选取_____________(A .硬枝带芽茎段B.绿枝带芽茎段C.嫩叶D.带侧根的硬根)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培实现优质连翘的快速繁殖。组培时,除培养基成分与性质外,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强度_____________等条件。外植体先后经_____________过程形成试管苗,将试管苗移植到蛭石或草炭土前,应除去_____________以防止微生物感染。
四、综合题
25.乳腺癌细胞在肺部增殖形成肿瘤的过程称乳腺癌肺转移。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某些乳腺癌患者癌细胞中高表达的Lin28B特异性影响乳腺癌肺转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1)在乳腺癌肺转移前,乳腺癌细胞脱落的碎片携带癌细胞特异性抗原。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在_________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___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进一步识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实现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2)为研究Lin28B高表达对乳腺处肿瘤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乳腺癌细胞和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注入甲、乙两组正常小鼠的乳腺中,35天后检测小鼠乳腺中肿瘤的体积和重量,90天后检测小鼠中乳腺癌肺转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肿瘤体积(mm3)
肿瘤重量(g)
肺转移率(%)
甲组
273
1.80
0
乙组
265
1.74
60%
实验结果表明在乳腺肿瘤处高表达Lin28B对乳腺处肿瘤的生长及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乙组小鼠在移植乳腺癌细胞21天后,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增多。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 ,抗体B特异性结合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可清除中性粒细胞。选用小鼠做如下①②③④四组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实验中选用的抗体A不能与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实验结果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环境中,中性粒细胞可转化为抗肿瘤 N1表型或促肿瘤 N2表型。研究发现乳腺肿瘤处Lin28B高表达时,肺部的中性粒细胞向N2表型转化,使中性粒细胞表面的PD-L2表达增加,PD-L2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使得免疫系统不能清除乳腺癌细胞,癌细胞在肺部大量增殖。基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人体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有很多种,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在它们的作用下,当人们摄入蛋白的时候,就会被分解成小分子或者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中要选择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不能用胃蛋白酶,A错误;
B、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最适pH时酶活性不同,B错误;
C、能去除奶渍和血渍的洗衣粉加了蛋白酶,不宜用来洗涤全毛、真丝类衣料,纯棉类的衣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错误;
D、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所以不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该实验结果。蛋白块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分解会变小或消失,可以直接观察该现象来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1、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2、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A、萤火虫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可以合成ATP,细胞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
B、荧光素激活的过程发生了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荧光素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活性改变,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
C、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荧光素激活的过程发生了ATP水解,不能降低降低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且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增殖必须在活细胞内进行;用作外源基因载体的病毒是经过人工改造的,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催化核DNA复制的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核膜是双层膜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核孔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结构,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异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详解】A、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A错误;
B、每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不同的物种构成了物种多样性,B正确;
C、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D正确。
故选A。
5.D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依靠活细胞而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另外,抗生素具有灭菌作用,主要是破坏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壁,A错误;
B、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注射疫苗并未改变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C、SARS-CoV-2属于单链RNA病毒,不稳定,相对于双链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C错误;
D、从进化的角度分析,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由于宿主的低死亡率,更容易持续传播,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核移植时,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详解】A、克隆动物与人工受精动物培育过程都涉及超数排卵,一般用促性腺激素处理,A正确;
B、单细胞动物的核移植重组细胞不需要移植到受体的子宫内,B错误;
C、培育克隆动物时,需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内,C错误;
D、胚胎移植受体不需要与人工受精动物的基因型一致,保证是同一物种、健康、能正常繁殖即可,D错误。
故选A。
7.B
【分析】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可以猎捕一定数量该生物资源,且获得量最大。过度猎取时,种群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资源总量减少。
【详解】A、由题干知种群数量是先爆发式增加,再减少的,所以有利于种群恢复正常水平,使其可持续发展,A正确。
B、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种内竞争加剧不利于个体稳态的有序调节,B正确;
C、自然选择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起作用,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内外环境压力加速种群的进化,C正确;
D、一般来说,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分析题图:“在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且由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有活性状态,向胃内分泌H+”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胃内为酸性环境,H+载体向胃内分泌H+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详解】A、因为囊泡膜上H+载体持续向胃内运输H+,导致胃内H+浓度变高,所以胃内的pH有所下降,A错误;
B、根据题干可知,最终胃内的pH值小于胃壁细胞的pH值,则H+载体向胃内运输H+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故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在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向胃内分泌H+,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H+载体由囊泡膜向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1. 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
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A、随运动速度增加乳酸含量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增强,A正确;
B、血液中乳酸浓度急剧增加的拐点表示机体从有氧运动向无氧运动转变。当乳酸含量急剧增加时,8月龄斑马鱼产生的乳酸比3月龄和14月龄产生的乳酸少,说明8月龄的有氧运动能力最强,B正确;
C、血液中乳酸浓度急剧增加的拐点表示机体从有氧运动向无氧运动转变。相对运动速度低于0.8时乳酸没有急剧增加,说明斑马鱼进行有氧运动,C正确;
D、不同月龄斑马鱼当运动速度相同且都大于0.6时产生的乳酸并不相同,所以有氧呼吸强度不相同 ,D错误。
故选D。
10.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此时期也会发生中心体复制而倍增,A正确;
B、图1中染色体复制,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
C、据图可知,图2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图1~3过程中,在中心体和星射线的作用下,保证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两极,实现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D正确。
故选C。
11.B
【分析】胚胎干细胞(ES细胞):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产生胚胎中的各种结构,故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解决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
【详解】A、L基因控制受体L的合成,L基因的表达增强,则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增多,α-酮戊二酸合成酶作为一种目标蛋白被降解,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进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A正确;
B、由题意“增强目标蛋白(α-酮戊二酸合成酶)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来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能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可知,a-酮戊二酸含量降低有利于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由L基因控制合成)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可知,如果抑制L基因表达,则复合体不能与受体L结合,不利于降解a-酮戊二酸合成酶,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C正确;
D、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的细胞,可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细胞两组染色体向两级移动,可判断为细胞分裂的后期,且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进一步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且将要进入同一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彼此不同,说明这四条染色体是两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进一步推测该细胞的产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导致的,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或四条染色体,A错误;
B、结合A项分析可知,与图中细胞同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或四条染色体,其中的染色体不能组成染色体组,因为缺少性染色体,B错误;
C、若该细胞有3条3H标记的染色体,则该性原细胞至少经历两次胞质分裂,即可能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C正确;
D、若该细胞有4条3H标记的染色体,则该性原细胞也可能经历过有丝分裂,只不过在经历有丝分裂后,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所有标记的染色体DNA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D错误。
故选C。
13.C
【分析】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RNA、脂质等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组,即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AB、为了研究转化是否需要S型菌和R型菌的直接接触,则微孔滤板不允许肺炎双球菌通过,允许DNA分子通过,AB正确;
C、左侧的透气塞是为了过滤微生物,防止污染所以透气塞不允许肺炎双球菌通过,C错误;
D、据实验结果可知,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不需要两者直接接触,D正确。
故选C。
14.C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类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
【详解】A、由图可知,喷施赤霉素和2,4-D脱落酸含量均下降,所以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A正确;
B、喷施赤霉素和2,4-D脱落酸含量均下降,两者都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B正确;
C、喷施赤霉素比喷施2,4-D脱落酸含量下降得更少,2,4-D比赤霉素更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C错误;
D、赤霉素、2,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与脱落酸对柑橘脱落的作用相反,D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存斗争产生适者生存的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此题的关键是在于通过图形的信息来解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问题。
【详解】AD、由于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故图示结果表明中地雀喙大小的进化是生物群体的进化,而1975-1979年间每只中地雀干旱前后喙的大小基本无变化,AD正确;
B、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岛上的浆果减少只是选择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喙深度而非导致其发生变异,B错误;
C、结合题意“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鸟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可知,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变大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C正确。
故选B。
16.C
【分析】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
【详解】A、Hcrt神经元上K+通透性降低,K+外流减少,导致神经元易被激活,神经元更易兴奋,更容易觉醒,因此与年轻鼠相比,睡眠阶段老年鼠Hcrt神经元激活次数相对较多,A不符合题意;
B、与年轻鼠相比,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因此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小,B不符合题意;
C、分析题意可知睡眠时间短,易觉醒与K+外流有关,故向年轻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Na+通道激活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不能支持该推测,C符合题意;
D、向老年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使K+外流增加,增大静息电位,神经元不易被激活,神经元不易兴奋,因此易觉醒症状得以改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分析】放射免疫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方法,研究机体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 使放射性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待测物)与不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地结合,反应后分离并测量放射性而求得未标记抗原的量。用反应式表示为:*Ag为同位素标记的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Ag有相同的免疫活性,两者以竞争性的方式与抗体Ab结合,形成*Ag-Ab或Ag-Ab复合物,在一定反应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 至少有三件东西:第一、抗体,第二、有放射性的抗原,第三、无放射性的抗原。当这三样东西放在一起,在某一种特定的环境下,抗体便开始与抗原始合,根据质量定律,这种作用会达到平衡。平衡的时候,抗体上结合的有放射性的抗原与没有放射性的抗原的量成反比。换句话说,在一定的体积中,一定量的抗体和一定量的有放射性的抗原,加入无放射性的抗原愈多,结在抗体上的有放射性的抗原愈少。这样,若是能够把结合有抗原的抗体和无结合的抗原分开,然后以测定放射性的方法,测这些抗体的放射性,就可以推算出有多少不具放射性的抗原了。
【详解】A、放射免疫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方法,125I-T4和样品管中的T4与抗T4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A正确;
B、使放射性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待测物)与不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地结合,反应后分离并测量放射性而求得未标记抗原的量,故抗T4血清中抗T4抗体的物质的量应低于加入的125I-T4的物质的量,B正确;
C、通过T4标准样品(S0~S400)浓度与沉淀放射性强度大小建立标准曲线,C正确;
D、若待测样品组的放射性明显低于S50,说明该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多于50ng/mL,但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4)的正常浓度范围是:52-127ng/mL,而且应该与S100对比才能说明提供待测血清的患者是不是甲状腺功能减退,D错误。
故选D。
18.C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链状DNA上的绝缘子能阻断癌基因增强子的作用,但是癌细胞中的大量环状DNA(ecDNA)的出现,改变了不能发挥作用的增强子(被绝缘子阻断)与癌基因的位置,导致原本不能发挥作用的增强子能发挥作用,使癌基因大量表达。这种环状DNA存在染色体外,不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也不会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题可知,绝缘子能阻断某些基因增强子的作用,癌细胞中的大量环状DNA(ecDNA)的出现,改变了增强子与癌基因的位置,导致原本不能发挥作用的较远距离的增强子能发挥作用,从而增强癌基因的表达,即环状结构加强了ecDNA上致癌基因的表达,A正确;
B、ecDNA存在染色体外且没有着丝粒,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随染色体发生分离和自由组合,其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ecDNA可能存在于细胞核中,B正确;
C、因为ecDNA是环状DNA,因此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C错误;
D、因为肿瘤细胞分裂时,ecDNA是随机分配的,所以同一个肿瘤细胞群体中,不同细胞携带ecDNA的数量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19.C
【分析】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
B、因为F1为不育不,过程①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不能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乙中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M,因此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为0~7M,丙体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4条,C正确;
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错误。
故选C。
20.B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Ⅰ1和Ⅰ2正常,Ⅱ3患病,Ⅱ4正常,可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由电泳结果可知,Ⅰ1、Ⅰ2与Ⅱ3含有相同的基因,说明Ⅰ1、Ⅰ2为杂合子;Ⅱ4与Ⅰ1、Ⅰ2含有相同基因,说明Ⅱ4体内不携带致病基因。
【详解】A、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患病,则Ⅰ1也应该患病,与题意不符,A错误;
B、由分析可知, Ⅰ1、Ⅰ2为杂合子,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
C、由电泳结果可知,Ⅰ1、Ⅰ2与Ⅱ3含有相同的基因,Ⅱ4与Ⅰ1、Ⅰ2含有相同基因,说明正常基因、致病基因都含有有MstⅡ的酶切位点,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Ⅱ4患病概率为0,D错误。
故选B。
21.(1)生物多样性
(2) 竞争关系 随机等距取样 随土壤盐度的波动,互花米草叶面积变化不大,但对芦苇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对二者叶面积均有较大影响
(3)可缓解互花米草对黑麦种子的萌发的抑制作用
(4)浇灌前后物种丰富度
【分析】由图可知,互花米草对土壤盐度波动不敏感而对土壤含水量波动敏感。芦苇为二者波动均敏感。
由柱状图可知,互花米草的浸提液对黑麦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芦苇对这种抑制具有缓解作用。
【详解】(1)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
(2)芦苇是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说明二者为竞争关系。进行调查时,对取样点的选择要求要做到随机性,由于海岸城长条形,取样时采用等距取样法。由图可知,随土壤盐度的波动,互花米草叶面积变化不大,但对芦苇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对二者叶面积均有较大影响。
(3)较对照组可知,互花米草的浸提液组黑麦种子的萌发率降低,说明互花米草的浸提液对黑麦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互花米草+芦苇浸提液组黑麦种子萌发率有所上升,说明芦苇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缓解互花米草对黑麦种子萌发的抑制。
(4)若采用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浇灌芦苇浸提液的方法,帮助入侵地的群落恢复,可通过研究浇灌前后物种丰富度,进行判断芦苇浸提液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物种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常见的物种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
22. 类囊体膜 NADPH 减慢 Fecy 实验一中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Fecy为电子受体的放氧量明显大于双层膜完整时,实验二中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DCIP为电子受体的放氧量与双层膜完整时无明显差异;结合所给信息:“Fecy具有亲水性,而DCIP具有亲脂性”,可推知叶绿体双层膜对以Fecy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有明显阻碍作用 类囊体上的色素吸收光能、转化光能 ATP的合成依赖于水光解的电子传递和氢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囊体薄膜上的ATP合酶,叶绿体A、B、C、D类囊体薄膜的受损程度依次增大,因此ATP的产生效率逐渐降低
【分析】图a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图b中有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详解】(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即图b表示图a的类囊体膜,光反应过程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最终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若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叶绿体中电子受体NADP+减少,则图b中的电子去路受阻,电子传递速率会减慢。
(2)①比较叶绿体A和叶绿体B的实验结果,实验一中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Fecy为电子受体的放氧量明显大于双层膜完整时,实验二中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DCIP为电子受体的放氧量与双层膜完整时无明显差异;结合所给信息:“Fecy具有亲水性,而DCIP具有亲脂性”,可推知叶绿体双层膜对以Fecy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有明显阻碍作用
②在无双层膜阻碍、类囊体松散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类囊体上的色素吸收、转化光能,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所以该实验中,光反应速率最高的是叶绿体C。
③根据图b可知,ATP的合成依赖于水光解的电子传递和氢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囊体薄膜上的ATP合酶,叶绿体A、B、C、D类囊体薄膜的受损程度依次增大,因此ATP的产生效率逐渐降低。
【点睛】解答本题可结合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有最大的膜面积,有利于色素分布和吸收光能,类囊体松散时避免了相互的遮挡,更有利于色素吸收光能。
23.(1)染色体结构变异
(2) 突变体甲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苗期黄是隐性基因控制的,该突变为隐性突变 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且与性别无关。
(3)
(4)因为检测结果中凡是检测出SSR-B的个体均表现为野生性状,没有检测出SSR-B的个体表现为苗期黄性状,说明控制苗期黄的隐性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5)图2和图3结果不同,说明对控制幼苗黄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控制心叶黄的基因位于另外的染色体上,二者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图示的结果对上述结论是支持的。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叶片变黄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色素代谢系统中关键酶活性改变,光合色素合成受阻,进而表现性状的改变。
(2)中国农科院在培育的黄瓜(雌雄同株,单性花)中发现一叶色突变体甲,表现为“苗期黄”。甲与野生型黄瓜正反交的F,均为野生型,F1自交,F2植株表现苗期黄的比例为1/4,从实验结果可分析出突变体甲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苗期黄是隐性基因控制的,该突变为隐性突变。该研究设计正反交实验的目的是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且与性别无关。
(3)发现另一叶色黄化的单基因隐性突变体乙,表现为“心叶黄”。杂交实验证明这两种黄叶突变性状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根据题意可知,突变体甲的基因型可用×表示,突变体乙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让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野生型,让F1自交,F2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A_B_(野生型)∶A_bbb(“心叶黄)∶aaB_(苗期黄)∶aabb(苗期黄、心叶黄),相关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
(4)据F2苗期黄植株混合DNA未检测出SSR-B判断:苗期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因为检测结果中凡是检测出SSR-B的个体均表现为野生性状,没有检测出SSR-B的个体表现为苗期黄性状,说明控制苗期黄的隐性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5)为进一步验证(3)的结论,选择6号染色体上的另一SSR设计引物。对(2)中F2突变体100株进行SSR扩增,结果如图2;用突变体乙重复(2)的操作,对获得的F2突变体100株进行SSR扩增,结果如图3。图2和图3结果不同,说明对控制幼苗黄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控制心叶黄的基因位于另外的染色体上,二者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图示的结果对上述结论是支持的。
【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验证的基本思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4.(1) 无菌水 沉淀物
(2) 较强 盐溶液用量
(3) 高压蒸汽 透明圈 细胞膜 抗生素
(4) 逆转录 PCR 扩增 人体内可能存在能攻击腺病毒载体的抗体
(5) B 光照时间(光周期) 发芽和生根 根部培养基
【分析】1、凝胶色谱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洗脱剂的种类、浓度和用量等因素对洗脱效果有一定影响。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详解】(1)取土壤样品,为了避免引入其他的杂菌,加适量无菌水制成悬液。菌株重量较大,经培养振荡离心后,菌株一般分布于沉淀物中。
(2)应选择一种与抗菌肽具有较强结合力的介质制备层析柱,以便更好洗脱其他杂蛋白。影响盐液洗脱效果的因素有盐浓度,还有盐溶液用量,如果盐浓度过高,会引起凝胶柱床体积的变化。
(3)为避免杂菌污染,抗菌肽溶液应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含有抗菌肽的小纸片周围菌落不能正常生长,从而出现透明圈,通过测定透明圈的大小判定抑菌效果,小纸片周围的细菌出现破裂、内容物流出的情况,说明抗菌肽会导致细菌细胞膜结构被破损。抗生素针对性杀伤原核细胞,而对真核细胞无影响,抗菌肽对真核细胞无毒性,故抗菌肽可替代抗生素使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4)新冠病毒遗传物质为RNA,以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合成DNA,根据S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序列,加入引物等后经PCR技术筛选并特异性扩增S蛋白基因,与腺病毒形成重组病毒后,加入人胚胎肾细胞悬液中实现扩增;腺病毒是绝大多数人容易接触到的病毒,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会对重组病毒的载体进行攻击,降低疫苗效果,因此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
(5)用植物的绿枝带芽茎段进行组培是因为芽具有顶端分生组织,组培时,除培养基成分与性质外,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等条件,不同条件下组培进程受影响;在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上不经过愈伤组织(没有脱分化过程)就能分化出试管苗,为防止微生物感染,需要去除根部的培养基。
25.(1) 细胞因子 增殖分化 免疫监视
(2)对乳腺肿瘤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提高了乳腺癌肺转移率
(3) )中性粒细胞(乳腺癌细胞) ②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显著低于①组,④和③组肺部癌细胞位点无显著差异
(4)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发生N2转化的分子机制或细胞水平的变化(合理即可)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详解】(1)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同时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在两者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杀死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2)甲组的乳腺中注入了乳腺癌细胞,乙组的乳腺中注入了高表达Lin28B的乳腺癌细胞,结合表格可知,甲乙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差别不大(或比甲小),但是乙组的肺转移率很高,因此高表达Lin28B不影响肿瘤的生长,但是能促进乳腺癌肺转移。
(3)抗体A为正常小鼠体内的抗体 ,结合题干及图2结果(①③组注射抗体A的中性粒细胞没有变化)可知,抗体A不能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结合图2结果可知,②组在第14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肺部癌细胞位点数明显少,而④组是第35天注射抗体B,中性粒细胞被抗体B结合,其癌细胞肺部癌细胞位点数与①③两组一样,说明在Lin28B高表达条件下,中性粒细胞只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具有促进乳腺癌肺转移。
(4)基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新的研究方向为:乳腺肿瘤处高表达的Lin28B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发生N2转化的分子机制或细胞水平的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相关试卷
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1月选考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1月选考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深研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深研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考试(宁波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考试(宁波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生物卷-2311宁波一模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选考模拟(二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选考模拟(二模)生物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