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3
展开选考模拟测试卷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
得分)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B.蜜蜂跳舞向同伴传递蜜源
C.家猫舔舐皮毛清除体表杂物
D.海豚依赖超声波进行捕食
2.如图是实验狗颈部组织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其中甲、乙、丙属于内环境,丁是细胞内液。如果给实验狗的颈部动脉注射1.5%的NaCl溶液后,最先发生渗透压升高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生物技术实践中,无菌操作步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取样器的枪头放在专用塑料盒中用高压蒸汽灭菌
C.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无菌物品未用完,应立即放回
D.自然生长的茎进行组织培养时用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到培养基中
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
俄国科学家埃利·梅奇尼科夫发现了动物体内的“吞噬细胞”,建立了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吞噬学说”并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吞噬细胞”在识别到外来入侵者(如细菌)后会将其吞噬进细胞内形成吞噬泡,再通过某种细胞器将其“消灭”。
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消灭”外来入侵者的细胞器是( )
A.液泡 B.溶酶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 )
A.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细胞膜的面积会变大,是因为形成了吞噬泡
C.细胞发生了形变,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需要对吞噬对象进行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6.S1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S1蛋白异常表达会导致植物幼苗死亡。如图示突变体植株S1蛋白异常表达的分子机制,该突变属于( )
A.染色体异常 B.碱基增添
C.碱基缺失 D.碱基替换
7.植物体能对多种环境信号的变化作出反应。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光、重力等环境信号的一种生长反应
B.影响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是白天的时长而与夜长无关
C.叶片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感受光周期的重要物质
D.春化作用可帮助一些植物度过寒冷的冬季而使物种得以延续
8.近年来,多地的大米被查出镉含量超标,“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了土壤污染的警钟。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镉主要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生物造成伤害
B.利用某些植物能吸收重金属而对土壤进行修复,且成效明显,治理周期短
C.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控制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D.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继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
9.HIV感染人体后,会破坏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的病毒
B.HIV的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C.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时,需先识别细胞表面的受体
D.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逆转录时,需依赖于逆转录酶且发生在细胞核内
10.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如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 min和后30 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30 min
注射后30 min
健康人
<10
10~40
甲
10~40
>40
乙
<10
<10
A.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
B.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升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C.甲、乙两人病变部位不同,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高
11.紫杉醇是一种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工厂化生产紫杉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杉醇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B.培养过程需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细胞
C.愈伤组织需经再分化产生特定的组织细胞后才能产生紫杉醇
D.培养的细胞收集后一般要经过破碎才能提取紫杉醇等有效成分
12.如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②过程产生的乙醇不是丙酮酸直接被[H]还原而形成
C.人体剧烈运动消耗的大量能量主要由③过程提供
D.酒驾司机呼出的过量酒精是人体细胞内①②过程产生
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HIF1α和ARNT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1α,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即
HIF1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当氧气供应正常时,细胞内HIF1α会被蛋白酶降解;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α将转移到细胞核中,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EPO是人体内的一种糖蛋白激素,能促进人体产生更多新生血管和红细胞,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细胞。
13.下列关于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氧气供应不足,HIF1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B.EPO可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HIF1α与EPO基因调控序列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D.缺氧诱导因子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存在信息交流
14.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干扰HIF1α的降解可能为治疗贫血提供创新性疗法
B.研发促进EPO基因表达的药物可用于癌症治疗
C.能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药物可能适用于治疗与缺氧相关的
疾病
D.EPO及其功能类似物是运动比赛的违禁药物
15.自然生物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中喜鹊筑巢的位置高低错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沙漠仙人掌为争夺水分形成的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同一水平方向上植被出现镶嵌性分布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
D.群落的组成和类型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
结构
16.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群压力会导致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
B.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直接使种群数量降低
D.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甲、丙、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甲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C.此图揭示了在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D.丙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18.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对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在子代噬菌体乙中检测到放射性,则不需要对照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若图中实验所用同位素均为32P,则子代噬菌体甲和乙带有放射性的概率分别是100%和0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具有放射性一定是保温时间过短造成的
D.若让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高放射性
19.如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重组质粒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等结构
B.完成第Ⅱ步操作得到由两个DNA片段连接成的产物,必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C.第Ⅲ、Ⅳ步之间必须进行的操作是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到胚胎干细胞的过程
D.小鼠胚胎移植后要对受体雌鼠进行是否妊娠检查
20.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两个子细胞中一个只含14C,一个只含32P
B.若进行减数分裂,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
射性
D.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与含32P染色体的比值不可能是2∶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分)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如图是某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的食物网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鸭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鸭从该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原因是 。
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鱼在某时刻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总量称为 。
(2)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除了图中所示外,还缺少 。
(3)只考虑杂草、水稻和鸭三者之间构成的食物网。若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a、杂草固定的太阳能为b,鸭从水稻和杂草中摄入的能量为c,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e,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
,d也称为 生产量。
(4)一个家庭农场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 。
(5)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既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农场的效益。请尝试从生态学角度阐述其理由: 。
(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22.(8分)某研究小组研究盐浓度变化(S0为清水组,其余组盐浓度S4>S3>S2>S1)对黑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O2产生速率)的影响,部分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黑藻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通常先用有机溶剂 光合色素,然后分别在不同 的光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值。由图1可知,实验范围内的不同盐浓度处理 (填“均能提升”“均能降低”或“低浓度提升,高浓度降低”)黑藻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2)据图1、图2分析,在实验条件下,低盐浓度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使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 增多,从而促进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过程。高盐浓度可使细胞失水,发生 ;同时使叶绿素含量下降,对光能的 下降,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
(3)测定黑藻光合速率还可通过精密试纸检测溶液pH来估算,其理由是 。
23.(12分)采用寒湿刺激+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感染小鼠复制出与新型冠状病毒相似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为验证某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与试剂进行了
实验。
材料与试剂:健康小鼠、某口服液、HCoV229E、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健康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批,1批正常饲养,另外1批进行寒湿征造模。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别
处理方法
A
B
对寒湿征小鼠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
C
对正常小鼠以适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 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
D
对寒湿征小鼠 ,每日1次,连续2 d。初次感染当天,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
E
对寒湿征小鼠以等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每日1次,连续2 d。初次感染当天,以 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
③检测小鼠的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论:与A比较,感染对照组、寒湿感染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寒湿感染组比较,口服液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分组:
A: 。
D: 。
E: 。
(2)以条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新型冠状病毒会引起人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其过程是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这属于 调节过程。由于肺部毛细血管丰富,故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部 ,严重可危及生命。
(4)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新冠疫苗研制更加重要。病毒载体疫苗比灭活的病毒疫苗能更好地诱导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原因是
。
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
。
24.(14分)野生稻是抗病、抗虫和耐盐等一系列有利基因的资源库。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疣粒野生稻(2n=24)则对它具有高度抗性。疣粒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02428(2n=24)虽然染色体数相同,但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为了向栽培稻02428转移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育种工作者在这2个种之间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将栽培稻正在发育的种子 (填“灭菌”或“消毒”)后接种于含一定比例 和0.7%琼脂粉的MS培养基上诱导 过程,产生愈伤组织,并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愈伤组织接种于特定的液体培养基进行100 r/min的振荡培养,每星期传代一次。
(2)收集悬浮培养物加入 酶液去壁,获得原生质体。用IOA(IO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处理栽培稻原生质体15 min,培养5~8 d后能够完全抑制细胞分裂(细胞仍存活)。用同种方法获取疣粒野生稻的原生质体,用一定强度的X射线照射,造成染色体的随机消减,处理后的原生质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细胞仍存活)。
(3)将处理过的2个亲本原生质体按1∶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化学促融剂。由于杂种融合细胞 ,会再生许多细胞团,最终经
发育为多株再生植株。挑选再生植株的新鲜根尖,经解离和漂洗后,进行 和 ,然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对体细胞杂种系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记数,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的数目在27~38条之间(杂种细胞含有栽培稻02428全部的染色体)。
(4)杂种植株中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并不完全相同,说明
。
(5)之前的研究发现,若对疣粒野生稻不进行X射线照射而是直接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的体细胞杂种不仅没有把双亲的优点结合起来,甚至失去了它们各自原有的有益特性。据此分析X射线处理疣粒野生稻随机消除大量染色体的优点是
,缺点是 。
(6)获得的抗性杂种多数都表现为不育,原因主要是
。
25.(16分)猫有纯色(如黑色、白色等)和色斑的毛色性状。该毛色性状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所控制且这组复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是A(白色)、A1(大色斑)、A2(小色斑)、A3(纯有色)。猫的毛长性状分为长毛和短毛,由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正反交)。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杂交亲
本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小色
斑短
毛
小色
斑长
毛
纯有
色短
毛
纯有
色长
毛
白色
短毛
白色
长毛
大色
斑短
毛
①
白色短
毛×白色
短毛
25%
75%
②
白色长毛×
纯有色长毛
50%
50%
③
小色斑短
毛×大色
斑长毛
25%
25%
50%
④
小色斑短
毛×大色
斑短毛
?
?
?
6.25%
(1)分析第 组的杂交结果,可知毛长中 是显性性状。
(2)分析第③组的实验结果可知,F1中小色斑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第②组F1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3)若决定毛色与毛长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第④组F1中小色斑短毛的比例应该是 。
(4)上述杂交组合及结果可证明A2对A1是 (填“显性”或“隐性”),A对 是显性。若要验证A对其他的复等位基因也是显性,利用上述实验中的个体进行杂交,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
选考模拟测试卷3
一、选择题
1.C 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化学信息传递;蜜蜂跳舞向同伴传递蜜源属于行为信息传递;家猫舔舐皮毛清除体表杂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海豚依赖超声波进行捕食属于物理信息传递。
2.B 给实验狗的颈部动脉注射1.5%的NaCl溶液后,1.5%的NaCl溶液进入乙(血浆),使得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3.B 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而配制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取样器的枪头放在专用塑料盒中可用高压蒸汽灭菌;取出已经灭菌过的物品,如未用完,不应立即放回,否则会污染其他物品;植物材料可先用一定浓度酒精处理后,再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中。
4.B “吞噬细胞”在识别到外来入侵者(如细菌)后会将其吞噬进细胞内形成吞噬泡,再通过某种细胞器将其“消灭”,可推测出能“消灭”细菌的是溶酶体,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5.A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为胞吞,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细胞内的线粒体提供;形成吞噬泡会导致细胞膜的面积变小;细胞发生了形变,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对吞噬对象进行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6.D 由题图可知,DNA中的C/G碱基对替换成了A/T碱基对,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中的密码子有一个由原来的UCG变成了UAG,从而导致原来的丝氨酸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7.B 向性运动作用机理主要是单向刺激引起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和生长抑制剂分布不均匀,是植物对光、重力等环境信号的一种生长反应;长日照植物,更确切地说是短夜植物,植物是否开花主要与夜长有关;叶片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感受光周期的重要物质;春化作用是指低温对越冬植物开花的诱导和促进作用。
8.B 土壤中的镉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可随着食物链对生物造成伤害;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植物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就可将重金属移出土壤,成效明显,但治理周期较长;垃圾处理应首先分类回收,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垃圾的分类和性质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掩埋或焚烧,故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控制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继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
9.D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发挥作用,摧毁大多数的病毒;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得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缺失,当HIV的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几乎全部丧失;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逆转录时,需依赖于逆转录酶且发生在细胞质内,逆转录形成的DNA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进入细胞核中。
10.C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升高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的结果;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甲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故耗氧量比正常
人低。
11.C 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紫杉醇直接培养愈伤组织的细胞即可,不需要再分化处理。
12.B ①过程只能释放出少量能量,还有大量的能量在丙酮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就更少;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先脱去CO2生成乙醛,乙醛再被[H]还原为乙醇,故②过程产生的乙醇不是丙酮酸直接被[H]还原而形成;③过程不释放能量,不会形成ATP,人体剧烈运动消耗的大量能量主要由需氧呼吸过程提供;人体细胞呼吸不会产生酒精。
13.D 合成EPO的细胞内持续表达HIF1α,氧气充足时细胞内的HIF1α被降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α将转移到细胞核中,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可见,若氧气供应不足,HIF1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EPO基因表达可以促进红细胞的产生,但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一步分裂与分化。EPO基因中不存在起始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上。在缺氧诱导因子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中,诱导因子会刺激细胞的相关受体,进行信息传递,进而发生基因表达,所以该过程中存在信息交流。
14.B 干扰HIF1α的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α可以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促进EPO基因表达的药物,促进EPO的生成,促进人体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和红细胞,与治疗癌症无关;据图示可知,抑制脯氨酸羟化酶活性的药物可促进HIF1α转移到细胞核中,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产生更多新生血管和红细胞,利于治疗与缺氧相关的疾病;EPO及其功能类似物是运动比赛的违禁药物,属于兴奋剂。
15.C 森林中的喜鹊是同一种物种,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沙漠仙人掌为争夺水分形成的均匀分布也是一个种群内的分布型,未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同一水平方向上植被出现镶嵌性分布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镶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而类型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于演替。
16.C 据题图可知,当社群压力个体数量增加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导致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下丘脑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当社群压力增大时,通过下丘脑的调控,导致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出现低血糖或休克;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社群压力影响下丘脑为神经调节,下丘脑影响垂体分泌对应激素为体液调节,生长激素减少导致代谢障碍、抗体数量减少影响免疫调节,故图中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的方式有神经、体液、免疫三种。
17.C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而图中甲、丙和丁构成生物群落,因此碳在甲、丙、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甲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一定是自养型生物;题图揭示了在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物质的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丙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18.D 若在子代噬菌体乙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仅据此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要对照才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且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若图中实验所用同位素均为32P,则子代噬菌体甲带有放射性的概率是100%,子代噬菌体乙有少量带有放射性,概率并不为0;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若让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离心后使沉淀物中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19.B 重组质粒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等;完成第Ⅱ步操作得到由两个DNA片段连接成的产物,不一定是载体与棕褐毛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也可能是目的基因之间自连接或载体之间自连接形成的DNA分子;第Ⅲ步操作,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转移到胚胎干细胞中,因此经过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的胚胎干细胞的过程,才能将该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囊胚中;小鼠胚胎移植后要对受体雌鼠进行是否妊娠检查。
20.B 若进行减数分裂,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14C和32P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子细胞一个含14C,一个含32P;若进行减数分裂,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14C和32P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子细胞一个含14C,一个含32P,两个子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两个含14C,两个含32P,四个细胞都有放射性;若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再平均分配,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含有14C和32P,但由于半保留复制,含有放射性的DNA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分离后的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故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若进行有丝分裂,根据DNA半保留复制,每个细胞含14C的染色体最多只有一条,不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1)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鸭获得最少能量的食物链为最长的食物链即水稻→昆虫→鱼→鸭或杂草→昆虫→鱼→鸭,共4个营养级。杂草→鱼→鸭食物链中,鱼属于第二营养级;杂草→昆虫→鱼→鸭食物链中,鱼属于第三营养级;水稻→昆虫→鱼→鸭食物链中,鱼属于第三营养级,故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鱼在某时刻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总量称为生物量。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示中杂草、水稻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d+ea+b×100%。d也称为净次级生产量。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家庭农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该家庭农场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理由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答案:(1)水稻→昆虫→鱼→鸭或杂草→昆虫→鱼→鸭 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该食物链营养级最多,损失的能量最多 二、第三 生物量
(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d+ea+b×100% 净次级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22.解析:(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一般加入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来提取;测定黑藻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将提取的色素在不同波长的光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值。S0为清水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可知,实验范围内的不同盐浓度处理均能提升黑藻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2)据图1、图2分析可知,在实验条件下,低盐浓度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使得光反应增强,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增多,NADPH和ATP可用于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植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开,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叶绿素含量下降,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吸收、传递、转化效率)下降,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
(3)CO2溶于水,使水呈现弱酸性,光合作用消耗CO2,使pH上升(改变),因此可通过精密试纸检测溶液pH来估算光合速率大小。
答案:(1)提取 波长 均能提升
(2)ATP和NADPH 质壁分离 利用效率(吸收、传递、转化效率)
(3)光合作用消耗CO2,使pH上升(改变)
23.解析:实验目的是验证某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口服该口服液,因变量是检测细胞因子含量。
实验过程: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
③检测小鼠的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A比较,感染对照组(C组)、寒湿感染组(D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寒湿感染组比较,口服液组(E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该口服液有治疗效果。
(2)实验结果图示见答案。
答案:(1)A:对正常小鼠以适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
D:以等量的HCoV229E滴鼻感染
E:等量口服液
(2)
(3)正反馈 组织水肿(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4)细胞免疫 灭活的病毒疫苗没有感染性,一般不能进入细胞内,病毒载体疫苗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更好地诱导细胞免疫 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病毒变异快,可能导致疫苗失效等
24.解析:(1)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保持种子的活性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MS培养基中通常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经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2)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3)处理后的原生质体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经化学促融后,获得的杂种融合细胞通过代谢互补可恢复分裂能力,细胞能正常分裂,异源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细胞团经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需将根尖经解离和漂洗后再进行染色、制片观察。
(4)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使得这些抗白叶枯病的杂种植株中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
(5)对疣粒野生稻不进行X射线照射而是直接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的体细胞杂种不仅没有把双亲的优点结合起来,甚至失去了它们各自原有的有益特性,由此可见X射线处理疣粒野生稻随机消除大量染色体具有防止疣粒野生稻其他性状(或基因)对栽培稻的优良性状造成干扰的优点;由于一定强度的X射线照射,造成染色体的随机消减,可能会将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消除,从而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
(6)获得的抗性杂种多数都表现为不育,原因主要是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无同源染色体,无法两两配对。
答案:(1)消毒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脱分化
(2)纤维素酶和果胶
(3)通过代谢互补可恢复分裂能力 再分化 染色 制片
(4)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5)防止疣粒野生稻其他性状(或基因)对栽培稻的优良性状造成干扰 可能将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消除(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
(6)来自疣粒野生稻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
25.解析:(1)依据表格的数据可知,第③组实验中短毛和长毛杂交,后代出现的全是短毛,可知毛长中短毛是显性性状。
(2)分析第③组的实验结果可知,亲本小色斑和大色斑杂交后得到小色斑、大色斑和纯有色三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2∶1,可以知道纯有色为隐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小色斑(A2A3)、大色斑(A1A3),F1中个体的基因型有A3A3(纯有色)、A1A3(大色斑)、A2A3(小色斑)、A1A2(大色斑),所以F1中小色斑个体的基因型有1种。第②组F1基因型为A3A3(纯有色)、AA3(白色),所以A3的基因频率是2+12×2×100%=75%。
(3)根据表格,第④组F1中纯有色长毛(bbA3A3)占6.25%,比例是1/16=1/4×1/4。根据前两步的分析,可以推知第④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1A3Bb和A2A3Bb,决定毛色与毛长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第④组F1中小色斑短毛的比例应该是3/4×1/4=3/16。
(4)题述杂交组合及结果可证明A2对A1是隐性,A对A3是显性。若要验证A对其他的复等位基因也是显性,利用题述实验中①组亲本白色个体与③组亲本小色斑个体、大色斑个体分别杂交;若白色个体×大色斑个体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白色∶大色斑∶纯有色=2∶1∶1,则A对A1为显性;若白色个体×小色斑个体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白色∶小色斑∶纯有色=2∶1∶1,则A对A2为显性。
答案:(1)③ 短毛 (2)1 75% (3)3/16
(4)隐性 A3 用①组亲本白色个体与③组亲本小色斑个体、大色斑个体分别杂交;若白色个体×大色斑个体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白色∶大色斑∶纯有色=2∶1∶1,则A对A1为显性;若白色个体×小色斑个体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白色∶小色斑∶纯有色=2∶1∶1,则A对A2为显性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8: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8,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7: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7,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6: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6,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第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