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豌豆花的红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现有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均为红花;F1自交获得F2,F2出现红花和白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在花开放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B. 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F2出现白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F1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
D. 若F2出现红花:白花=3:1,说明该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花的红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表示。现有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 F1均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aa, 子一代基因型为Aa。
【详解】A、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在花蕾期应该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处理,A错误;
B、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 F1均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F2出现白花是发生了性状分离结果,B错误;
C、F1自交, 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 : Aa :a=1:2: 1,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 C错误;
D、若F2出现红花:白花=3:1,说明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该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D正确。
故选D。
2. 南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单性花,果皮的绿色和金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果皮为绿色)和乙(果皮为金黄色)两株南瓜,下列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甲植株和乙植株正、反交
B. 甲植株自交和乙植株自交
C. 乙植株自交或甲植株自交
D. 乙植株自交和甲、乙杂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 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A、若该显性性状的植株为杂合子,与隐性植株正反交,后代的结果都有显性也有隐性,且显性和隐性为1:1,不能判断,A错误;
B、若甲乙植株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都不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确定显隐性,B错误;
C、甲或乙植株若都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确定,C错误;
D、乙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乙植株为显性性状,乙植株自交,若不发生性状分离,乙植株为纯合子,再甲、乙杂交,后代性状出现了2种(甲乙两种性状)且接近1:1或只出现甲的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为乙的性状,乙为显性,因此可以判断,D正确。
故选D。
3. 蝴蝶的体色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但雌性只有白色:正常触角(B)对棒型触角(b)为显性,触角类型没有性别限定,基因A、a和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白色、棒型(♀)×白色、正常(♂)→子代雌性都是白色、正常,雄性都是黄色、正常,则亲代基因型是(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蝴蝶的体色,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棒型触角,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b)或正常类型(B)。亲本中白、正常型父本的基因型为aaB_,白、棒型母本的基因型为__bb。
【详解】蝴蝶的体色,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棒型触角,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b)或正常类型(B)。亲本中白、正常型父本的基因型为aaB_,白、棒型母本的基因型为__bb。雄子代:都是黄、正常,基因型为AaBb;雌子代:都是白、正常,基因型为_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 ×AAbb (♀),B正确。
故选B。
4. 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②细胞可能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C. ③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D. ④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I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
①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 2: 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②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2: 0: 2,没有染色单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4: 0: 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④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2: 4: 4,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
【详解】A、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
B、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正确; .
C、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
D、④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中、后期,D错误。
故选D。
5.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由乙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决定。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非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全部为非芦花鸡
B. 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若出现非芦花鸡则一定为母鸡
C. 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均可能出现芦花鸡
D. 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鸡,母鸡全为芦花鸡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母鸡为ZW,公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母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公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A、非芦花公鸡(ZbZb)和非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全部为非芦花鸡,A正确;
B、芦花公鸡(ZBZ_)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ZbW)一定是母鸡,因为该杂交产生的公鸡均为芦花,B正确;
C、芦花公鸡(ZBZ_)和非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均可能出现芦花鸡(ZBW、ZBZb),C正确;
D、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公鸡全为芦花鸡ZBZb,母鸡全为非 芦花鸡ZbW,D错误。
故选D。
6. 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遗传的奥秘,使我们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详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并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A错误;
B、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在S型死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B错误;
C、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进而开展了DNA结构模型的构建,D正确。
故选D。
7. 下图表示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转录过程中常出现mRNA与模板链难以分离的现象,此时mRNA—模板DNA链杂交体与非模板DNA链共同构成R环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酶B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
B. 鸡的输卵管细胞和红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相同
C. R环结构会降低DNA的稳定性,从而增大变异的概率
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DNA复制过程也有转录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示意图,其中酶A为DNA聚合酶,酶B为解旋酶,酶C为RNA聚合酶。
【详解】A、酶B为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鸡的输卵管细胞和红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不相同,B错误;
C、RNA环中DNA分子的非模板链为裸露状态,使DNA稳定性降低,从而增大变异的概率,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DNA复制过程也有转录过程,D正确。
故选B。
8. 科学家通过推测与实验破解了遗传密码,并将64个密码子编制成了密码子表,终止密码子包括UAA、UGA和UAG,其中UGA还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UAG还可以编码吡咯赖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4个密码子中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个
B. 密码子是指位于基因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C. UGA、UAG既可以作为终止密码子又能编码氨基酸,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
D. tRNA的3'端游离羟基能够结合氨基酸,其上的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故密码子位于mRNA上。
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一种tRNA只能识别和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64个密码子中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3个,A错误;
B、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即密码子位于mRNA上,B错误;
C、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一种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的情况,而UGA只可以编码一种硒代半胱氨酸、UAG只可以一种编码吡咯赖氨酸,C错误;
D、tRNA的3’端能结合氨基酸,其上的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将氨基酸放在肽链合适的位置上,D正确。
故选D。
9. 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基因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
B. 该动物群体中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
C. 该实例说明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控制
D. 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该动物眼色这一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析题意可知,该动物眼部细胞内存在无色底物,当只存在A基因时,合成酶A,催化无色底物转化猩红色产物1,动物眼色为猩红色眼;当只存在B基因时,合成酶B,催化无色底物转化猩红色产物2,动物眼色为猩红色眼;当存在A、B基因时,合成酶A和酶B,催化无色底物转化为深红色产物,动物眼色为深红色眼。
【详解】A、当B基因表达时,转录合成的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动物群体中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生物的一个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C正确;
D、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有色物质的合成,从而使该动物表现出相应的眼色性状,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A。
10. 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 “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 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形成新的性状,所以“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11.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细胞癌变的信号传递途径。当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就会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从而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和转移
B. 原癌基因过量表达会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C.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D. 没惠癌症的人体细胞内不存在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增殖过程中受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共同控制,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大量增殖引起恶性肿瘤。
【详解】A、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因此易分散和转移,A正确;
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细胞变成恶性增殖的癌细胞,B正确;
C、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而靶基因的表达也是阻止细胞异常增殖,因此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正确;
D、人体细胞需要增殖,增殖过程中需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共同调控,所以正常人体细胞内存在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正确。
故选D。
12. 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用“该遗传病的患病数/被调查的正常人数×100%”进行计算
B.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
C. 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D. 遗传咨询可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用“该遗传病的患病数/被调查的人数×100%”进行计算,A错误;
B、通过基因诊断不能确定所有遗传病类型,比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C正确;
D、遗传咨询可分析新生儿可能患某些单基因遗传病,但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羊水检查)确定,D错误。
故选C
13. 遗传造就生命延续的根基,变异激起进化的层层涟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代的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遗传给子代的
B.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使后代具有多样性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
C. 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
D. 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亲代的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遗传给子代的,A正确;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大量产生变异的个体,即提供了选择的原材料。有变异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会产生新种,有新种才可能有进化,因此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易位、倒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4. 人们平常食用的西瓜是二倍体,用二倍体植株做父本,四倍体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倍体母本植株上结的是无子西瓜
B. 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
C. 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三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相比,果实大、含糖量低、抗逆性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时的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最终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
【详解】A、四倍体是可育的,四倍体母本植株上结的是有子西瓜,A错误;
B、三倍体无子西瓜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即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其性状可遗传,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三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相比,果实大、含糖量高、抗逆性强,D错误。
故选B
15. 朱鹮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朝鲜半岛。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降低,1981年全球只剩余13只朱鹮,其中中国7只、日本6只。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朱鹮的数量已经由7只发展到7000多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 朱鹮曾经近乎灭绝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C. 朱鹮天敌的存在不利于朱鹃种群的进化
D. 通过测定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可比较朱鹮与丹顶鹤亲缘关系的远近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色素c是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生物氧化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脊椎动物的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已测定了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在内的几百种生物种属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并进行比较,结果发在进化上亲缘关系越近,其顺序同源性越大。
【详解】A、由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故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A正确;
B、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朱鹮曾经近乎灭绝说明朱鹮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B正确;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共同进化”的概念可知,朱鹮天敌的存在会促进朱鹮种群的进化,C错误;
D、在进化上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越大,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
16. 柑橘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为黄色,否则为橙色。现有三株柑橘进行如下甲、乙两组杂交实验,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甲: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
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
A. 果皮的色泽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B. 实验甲中亲代和子代的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
C. 实验乙橙色亲本有4种可能的基因型
D. 实验乙的子代中,橙色个体有9种基因型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甲中: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相当于测交,说明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的定律,即ABC基因同时存在时为红色,没有ABC基因就为黄色,其余基因型就为橙色。因此,其基因型为AaBbCc×aabbcc。乙组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后代出现黄色1/16aabbcc,亲本中红色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橙色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详解】A、根据分析,测交后代黄色占1/8=1/2×1/2×1/2,故果皮色泽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正确;
B、实验甲亲代、子代中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Cc,B正确;
C、实验乙中,红色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橙色亲本有3种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C错误;
D、实验乙中亲本红色基因型是AaBbCc,橙色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红色子代有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2种基因型,黄色子代有aabbcc1种基因型,子代中共有3×2×2=12种基因型,所以橙色基因型是12-2-1=9种,D正确。
故选ABD。
17. 羊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XY性染色体,其中XY染色体有XY同源区段、X非同源区段、Y非同源区段。某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F2中黑毛∶白毛=3∶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若出现基因型为XMY、XmY的个体,视为纯合子)
A. F2白毛基因的频率为1/2
B. 亲本公羊的基因型为mm
C. F2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1/3
D. 白毛基因为隐性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假设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MM(♀)×mm(♂),F1的基因型为Mm,F2中产生了MM:Mm:mm=1:2:1,则F2中白毛基因(m)的频率为1/2,而F2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1/3;假设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M/m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MXM(♀)×XmY(♂),F1的基因型为XMXm和XMY,F2中产生了XMXM:XMXm:XMY: XmY =1:1:1:1,则F2中白毛基因(m)的频率为1/3,而F2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2/3。
【详解】A、由分析可知,F2白毛基因的频率为1/2或1/3,A错误;
B、亲本公羊的基因型为mm和XmY,B错误;
C、F2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1/3或2/3,C错误;
D、不管控制毛色的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白毛基因均为隐性基因,D正确。
故选D。
18. 已知用32P标记的某噬菌体DNA含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让该菌体侵染用31P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 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 该噬菌体的DNA复制四次,含31P的DNA有14个
D. 该噬菌体的DNA第四次复制时需要15(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AB
【解析】
【分析】DNA分子中A与T之间为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为三个氢键。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为专性寄生生活,其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可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A正确;
B、A与T之间为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为三个氢键,已知某噬菌体DNA含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由于A=T,G=C,所以腺嘌呤有m-n个,故该噬菌体DNA含有(m-n)×2+3n=(2m+n)个氢键,B正确;
C、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该噬菌体增殖四次,所形成的16个子代噬菌体中均有31P,C错误;
D、腺嘌呤有m-n个,该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24-1×(m-n)=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AB。
19. 下列关于“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应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和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分别放置在培养基的不同区域
B. 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取细菌继续培养,重复几代后抑菌圈直径变大
D. 对细菌来说,本实验中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2.实验原理: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在该抗生素纸片周围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病原菌对抗生素越敏感,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不敏感,则不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A、实验中应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和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分别放置在培养基的不同区域,以形成对照实验,A正确;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B正确;
C、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C错误;
D、在本实验中,能够耐药性的细菌生存下来,不能耐药的细菌不能生长繁殖,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下,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是有利变异,D正确。
故选ABD。
20. 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Ⅰ2、Ⅰ3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
C. Ⅰ4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 Ⅲ1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该系谱图Ⅰ3女患者,但是子代儿子正常,说明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2患病,但是Ⅱ1女儿正常,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说明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设该病用A、a基因表示。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者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Ⅰ3和Ⅱ2基因型都为Aa,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2、Ⅰ3和Ⅱ2基因型都为aa,B正确;
C、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4为aa,Ⅱ4为aa,Ⅰ4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4为1/2Aa或者1/2AA,Ⅱ4为Aa,Ⅰ4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0%;C错误;
D、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2为Aa,Ⅱ3为aa,则Ⅲ1是患病男孩(Aa)的概率为1/2×1/2=1/4;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为aa,Ⅱ3为Aa,则Ⅲ1是患病男孩(Aa)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21. 果蝇为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眼色(红眼与朱红眼)和翅型(长翅与残翅)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其中眼色受基因A、a控制、翅型受基因B、b控制。野生型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长翅。某研究小组针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及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探究。
(1)与有丝分裂相比,在减数分裂I中等位基因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出现的特殊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的某个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1条染色体上有2个A基因变为1条染色体上有1个A基因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考虑染色体互换现象的发生,则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基因分离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相应的造传方式,研究小组利用野生型果蝇和朱红眼果蝇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一代(只)
♀
♂
♀
♂
甲组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402)
野生型(198)
朱红眼(201)
乙组
野生型
朱红眼
野生型(302)
残翅(99)
野生型(300)
残翅(101)
①分析甲、乙两组实验可知,果蝇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实验中,子一代野生型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探究乙组子代中的某只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利用该果蝇进行了测交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②. 使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化(配子种类多样化)
(2) ①.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II后期 ②. 减数分裂I后期和减数分裂II后期
(3) ①. 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BXA:BXa:bXA:bXa=2:2:1:1 ③. 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XAY;若后代全是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XAY
【解析】
【分析】已知野生型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长翅,根据甲组可知,朱红眼为隐性性状,且在子代中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乙组子代雌雄均为野生型:残翅=3:1,说明翅型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且残翅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与有丝分裂相比,在减数分裂I中等位基因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出现的特殊行为是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同源染色体,其导致的结果是使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化(配子种类多样化)。
【小问2详解】
由1条染色体上有2个A基因变为1条染色体上有1个A基因,即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的时期,即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II后期。若考虑染色体互换现象的发生,则由于交叉互换姐妹染色单体上也可能出现等位基因,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基因分离发生的时期可能是减数分裂I后期和减数分裂II后期。
【小问3详解】
①甲组中亲本均为野生型,子一代中雌性都是野生型,雄性中野生型:朱红眼=1:1,说明该性状的与性别有关,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即果蝇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根据乙组中子代无论雌雄都是野生型∶残翅≈3∶1,说明翅型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且残翅为隐性性状,结合上述判断眼色为伴X隐性遗传,子代都是野生型,可知乙组亲本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子一代野生型雌果蝇基因型为1/3BBXAXa,2/3BbXAXa,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XA∶BXa∶bXA∶bXa=(1/3×1/2+2/3×1/4)∶(1/3×1/2+2/3×1/4)∶(2/3×1/4)∶(2/3×1/4)=2∶2∶1∶1;
②根据乙组中子代无论雌雄都是野生型∶残翅≈3∶1,说明翅型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且残翅为隐性性状,所以若测交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XAY;若后代全是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XAY
22. 研究发现,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通过直接结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进核小体上组蛋白H4的第二十位氨基酸发生二甲基化修饰,带有二甲基化修饰的H2A.Z的核小体能进一步招募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蛋白ORC1,完成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分裂,但在出生前后被阻滞在减数分裂I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环化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雌性个体性成熟后,卵母细胞才少量分批继续进行减数分裂。cAMP调控减数分裂I的过程如图所示。
(1)DNA复制起始位点被识别后,首先与复制起始位点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T细胞是一种能进行增殖且发挥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研究人员特异性地去除T细胞染色体上的H2A.Z核小体后,T细胞的增殖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在胚胎时期,cAMP抑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填“信号分子1”或“信号分子2”)的调控,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解除分裂抑制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组蛋白上其他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或磷酸化等,能招募特定种类的蛋白质与之结合,决定特定基因的表达是打开还是关闭,从而使亲子代均表现出一定的表型,根据上述发现,研究人员得出了“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的结论。请根据表观遗传的概念、结合材料中的描述,概括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解旋酶 ②. 去除H2A.Z核小体后,DNA复制起始位点无法被识别,T细胞无法进行DNA复制,增殖速率降低
(2) ①. 23 ②. 活化酶P,抑制减数分裂I ③. 信号分子1 ④. 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的作用,使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从而解除了对减数分裂I的抑制作用
(3)组蛋白发生修饰后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亲子代均表现一定的表型,说明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 作用。
【小问1详解】
DNA分子复制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中DNA首先要解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故DNA复制起始位点被识别后,首先与复制起始位点结合的酶是解旋酶;分析题意,去除H2A.Z核小体后,DNA复制起始位点无法被识别,T细胞无法进行DNA复制,增殖速率降低,故特异性地去除T细胞染色体上的H2A.Z核小体后,T细胞的增殖速率降低。
【小问2详解】
人体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共46条,而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复制后联会形成的,故人体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含有23个四分体;通过图示可知,信号分子1与S1蛋白结合,激活G1蛋白,G1蛋白激活酶A,酶A催化ATP水解产生cAMP,cAMP活化酶P,活化状态的酶P抑制减数分裂Ⅰ,所以在胚胎时期,女性体内的卵原细胞就已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停滞,该过程需要信号分子1的调控;进入青春期后,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使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从而解除了对减数分裂Ⅰ的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组蛋白发生修饰后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亲子代均表现一定的表型,说明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故研究人员得出了“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的结论。
23.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表面具有脂质双层膜和镶嵌在膜上的包膜蛋白,其中的s—刺突糖蛋白被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然后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程。在宿主细胞内以+RNA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该酶使病毒的核酸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形成全长的-RNA和大小不等的-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RNA,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①~⑤过程中最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RNA”或“-RNA”)才能作为该病毒翻译的模板链。
(2)新冠病毒中含有的核苷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RNA复制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新冠病毒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标明+RNA或-RNA)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标记的新冠病毒,侵染人肺细胞来探究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③ ②. +RNA
(2) ①. 4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RNA→-RNA→+RNA(→蛋白质)、+RNA→蛋白质
(3) ①. 否 ②. 因为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病毒,以+ RNA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该酶可以使病毒的核酸( + RNA)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形成全长的-RNA和大小不等的-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 RNA。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最先进行③(翻译过程形成RNA复制酶),-RNA通过复制过程合成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 病毒,只有+ RNA才能作为该病毒翻译的模板链。
【小问2详解】
新冠病毒的核酸只有RNA,因此新冠病毒中含有的核苷酸有4种,+ RNA复制形成-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新冠病毒增殖过程中(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RNA→-RNA→+RNA(→蛋白质)或+RNA→蛋白质。
【小问3详解】
不能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标记的新冠病毒,侵染人肺细胞的方法来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其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
24. 黑麦(2n=14)有高秆(A)和矮秆(a)、抗病(B)和不抗病(b)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图表示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请回答问题:
(1)利用⑥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时,诱发变异的因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若此过程中a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但性状并未发生改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过程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黑麦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形成单体。单体与单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不易存活)。甲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一株7号染色体单体,欲判断B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物理 ②. 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控制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2) ①. 基因重组 ②. ①④⑤
(3) ①. ⑤和⑦ ②. 低温处理
(4)将该单体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杂交,通过分析子代的表型来判断B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 ,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
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方式,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小问1详解】
⑥利用射线处理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发变异的因素属于物理因素,但是即使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也未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性状,原因是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控制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小问2详解】
①②③过程属于杂交育种,应用的是基因重组的原理。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该过程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小问3详解】
图中①④⑤属于单倍体育种,⑦属于多倍体育种,⑤和⑦都需要用到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还有低温处理。
【小问4详解】
将该单体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杂交,通过分析子代的表型来判断B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①若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0、bb, 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 b0=1: 1,即子一代表现为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
②如果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 杂交后代基因型将全为Bb,即子一代均表现为抗病类型 。
25. “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20%)、Aa(7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
(1)该种群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应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2)若该种群出现了白翅蝶且数量逐年增多,说明该蝴蝶种群发生了进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大丽王蝴蝶中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属于同一个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丽王蝴蝶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一般认为新物种形成经过的3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大丽王蝴蝶的生存环境,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 ①. 55% ②. 49.5% ③. 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同翅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均等;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
(2) ①.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②. 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3) ①. 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自然选择 ②. 物种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小问1详解】
根据亲代基因型的比例AA(20%)、Aa(70%)、aa(10%),可计算出其A的基因频率是55%,a的基因频率是45%。亲代随机交配,所以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55%×45%×2=49.5%。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应具备的条件有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不同翅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均等;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
【小问2详解】
进化的依据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白翅蝶且数量逐年增多,说明该蝴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发生了进化。大丽王蝴蝶中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
【小问3详解】
新物种形成经过的3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由于属于物种数量的变化,这是在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