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区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2021湖北武汉蔡甸实验高中月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2.(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B.血浆内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C.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D.激素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
题组二 熟记体温调节过程
3.(2022湖南邵东一中月考)如图表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部分生理变化过程,其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数字表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A为下丘脑,能调节人体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并能产生冷觉和热觉
B.寒冷环境中,④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C.人因寒冷而添加衣物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调节③分泌的方式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4.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5.(2022辽宁阜新第二高级中学月考)人类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图甲表示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甲
乙
(1)图甲的A具体是指 ,B是 。
(2)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可以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这种调节方式叫 。
(3)图乙表示人和青蛙的机体耗氧量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其中,M是 ,N是 。
(4)人体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 ,少部分 ;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主要的散热部位是 。
题组三 熟记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6.(2022河北衡水十四中月考)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即被灭活
B.抗利尿激素由垂体细胞合成并释放
C.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D.人体大量排汗会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7.(2021山东潍坊期中改编)醛固酮的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C.醛固酮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
8.(2021黑吉两省十校联考)医生建议: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出血的发生。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直接饮用,往往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一个人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9.(2022湖北仙桃中学期中)某医院收治了一名有昏迷、抽搐、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的54岁男性患者。该患者已经罹患肺癌1年,此次昏迷前曾在运动后大量饮水。入院后,患者的化验结果显示: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升高,血浆Na+浓度为112 mol·L-1(正常范围为140~160 mmol·L-1),血浆渗透压为230 mOsm·L-1(正常范围为290~310 mOsm·L-1),尿液渗透压为950 mOsm·L-1。医生诊断患者为ADH分泌异常综合征,与其体内的肺瘤细胞异常分泌ADH有关。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由 释放,使其分泌增加的有效刺激为 升高。
(2)该患者发病时,尿量 ,推测患者昏迷可能与脑组织
(填“水肿”或“失水”)有关。
(3)患者清醒后,医生嘱咐该患者要限制饮水,原因是 。
(4)为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医生建议适量补充 (填“0.45%”或“3%”)NaCl溶液,并口服托伐普坦(ADH受体拮抗剂)(注意:拮抗剂可以与受体结合,但结合后不引起生物学效应,起到阻断受体的作用。),托伐普坦可以抑制 和 对水的重吸收。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掌握体温调节
1.(2022辽宁阜新第二高级中学月考)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还会引起发烧、咳嗽等症状。为了防控疫情,通过测量体温来初步判断是否发生感染。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温度是衡量人体内环境是否维持稳态的理化性质
B.被感染者在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是因为病毒感染影响了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
C.下丘脑通过激素调节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人体产热量增多
D.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盖棉被虽然能增加排汗但却影响体内热量散失,是错误的退烧方式
2.(2021山东德州期中)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T2
B.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
C.a~b是由机体进入T2环境中产热量增加导致的
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
3.(2021山东日照期中)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为37 ℃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控,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上述学说的相关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热觉感受器兴奋
B.bc段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当
C.cd段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现象
D.曲线所示的体温变化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组二 掌握水盐平衡调节
4.(2022北京海淀期中)洄游鱼类(如大麻哈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高盐度的海水中,在生殖时期会进入淡水水域产卵。从海水进入淡水后,它们饮水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并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环境中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增多,经鳃排出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减少,从而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麻哈鱼在淡水中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B.洄游鱼类在淡水中时,是排水、保盐的状态
C.在淡水中,洄游鱼类摄入盐分需要消耗能量
D.洄游鱼类维持水盐平衡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结果
5.(2021山东枣庄八中月考)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
6.(不定项)(2022湖南长沙师范附中期中)如图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
B.抗利尿激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C.抗利尿激素可以使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进而加强对水的重吸收
D.直接参与该激素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7.(2022河南名校大联考期中改编)小明同学因吃了隔夜饭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被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常规检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理指标 | 测定值 | 正常值 |
腋下体温/℃ | 38.9 | 36.0~37.2 |
白细胞计数/ (个·L-1) | 13.5×109 | (4~10)×109 |
(1)小明生病时,体温维持在38.9 ℃,此时他的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小明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会导致机体大量失水,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 (填“升高”或“降低”),刺激 ,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使
的作用加强。
(3)已知药物A可通过灌胃方式给药。为验证药物A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排尿量的,某研究小组将若干只实验小白鼠灌胃适量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小白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及排尿量。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及解决方案: 。
题组三 剖析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8.(多选)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或产生的相关激素,乙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表示下丘脑,则甲刺激→乙→①→胰岛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B.过程②③是分级调节,寒冷条件下,乙是调节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
C.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则④表示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尿量减少
D.若甲刺激是血钠含量降低,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 2.B | 3.A | 4.B | 6.B | 7.D | 8.D |
|
1.D 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教材第57页),且并非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系统,如植物,A错误;有的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但神经调节的信号既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排尿反射过程中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脊髓的调控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D正确。
2.B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错误;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小、比较局限,C错误;激素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但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D错误。
3.A 由题图可知,A为下丘脑,B为大脑皮层,C为垂体,D为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肾上腺素。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
4.B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处于0 ℃和30 ℃的环境中,只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产热量≈散热量,但与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因此a1>a2,b1>b2,B错误;人进入0 ℃的环境中,寒冷的刺激使相关神经兴奋后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使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与此同时汗液的分泌量减少,机体代谢产生的水分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导致尿量增加,C正确;寒冷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易错提醒
(1)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存在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变温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机体代谢也会随之改变。
5.答案 (1)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2)反馈调节 (3)青蛙 人 (4)以热能形式散失 储存在ATP中 增加汗腺分泌 皮肤
解析 (1)结合反射弧结构可知,A为皮肤的冷觉感受器,B为下丘脑。(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为反馈调节。(3)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N的耗氧量逐渐增加,释放的能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则N代表恒温动物,如人;而M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耗氧量逐渐降低,释放的能量减少,则M代表变温动物,如青蛙。
6.B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B错误;大量排汗导致失水过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7.D 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A错误;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离子的排出,B错误;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合成,C错误。
8.D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A错误;遇到海难的人体内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会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错误;单位时间内,机体内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对平衡时,机体的渗透压会维持相对稳定,机体能够维持水平衡,D正确。
9.答案 (1)垂体 细胞外液渗透压 (2)减少 水肿 (3)饮水过量易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加重脑水肿 (4)3% 肾小管 集合管
解析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2)(3)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该患者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升高,导致尿量减少;患者昏迷可能是因为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患者清醒后,医生嘱咐该患者要限制饮水,以免加重脑水肿。(4)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是细胞的等渗溶液,与正常的血浆Na+浓度相比,患者血浆Na+浓度偏低,需要补充更多的钠离子;托伐普坦可以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能力提升练
1.C | 2.C | 3.A | 4.A | 5.B | 6.AB | 8.ACD |
|
1.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体液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激素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人体产热量增多,C错误。
2.C 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T2的环境时,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为机体进入寒冷环境的变化,故T1>T2,A正确;进入寒冷环境,机体产热量因散热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乙曲线上升比甲曲线上升迅速且曲线乙上升得更多,可知曲线乙表示散热量,曲线甲表示产热量,B正确;机体进入寒冷环境,先是散热量增加,而后引起产热量增加,故a~b是由机体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导致的,C错误;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D正确。
3.A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相对稳定。ab段体温升高,是人的冷觉感受器兴奋,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的结果,A错误;bc段持续高热,此人的体温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等现象,增加散热量,使体温下降,C正确。
4.A 洄游鱼类(如大麻哈鱼)从海水进入淡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需进行排水、保盐,A错误,B正确;在淡水中,洄游鱼类摄入盐分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5.B 本题需要依据饮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后的生理变化来分析曲线的含义。生理盐水为人体等渗溶液,快速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量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曲线d表示的是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变化,进而推出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1 L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曲线c表示饮用1 L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而曲线b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A、C错误。生理盐水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浆,会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饮用大量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会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D错误。
6.AB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进行全身运输,只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相关基因表达,B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以使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进而加强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直接参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正确。
7.答案 (1)等于 (2)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不合理,缺少对照实验,应增加一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的小白鼠作对照,相同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白鼠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和两组小白鼠的排尿量(或在实验前检测小白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及排尿量)
解析 (1)(2)小明体温维持在38.9 ℃,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小明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会导致机体大量失水,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作用加强。(3)设计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题干给出的实验方案中,缺少对照实验,所以实验设计不合理,应增加一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的小白鼠作对照,相同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白鼠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和两组小白鼠的排尿量。
8.ACD 如果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变化,则甲刺激→乙→①→胰岛过程是神经调控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下丘脑→②→垂体→③→甲状腺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但最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则乙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尿量减少,C正确;若甲刺激是血钠含量降低,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D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随堂练习题,共7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体温调节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