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导学案
展开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1)概念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范围
①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1.体温的调节
(1)热量的主要来源:代谢产热。
①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②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2)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其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的。
(3)体温调节过程
①寒冷条件下:
寒冷→eq \a\al(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冷觉感受器eq \(――――→,\s\up10(接受刺激),\s\d10(产生兴奋))
②炎热条件下:
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2)人体内的无机盐
①存在形式: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②Na+的来源和去路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①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③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总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的某一区域。( )
3.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
4.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
6.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
提示:1.× 除激素外,其他化学物质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2.√
3.× 人体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即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下产热均等于散热。
4.√
5.× 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6.√
体温调节过程
1.图示
由图分析知,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体温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2.关于体温调节的相关结构和激素
(1)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和热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参与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生活联系:1.农业露天作业时,人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气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中暑后产热和散热还平衡吗?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平衡。外界温度过高致使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
2.某同学所处的环境温度从40 ℃降至15 ℃,试分析其体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1)体内产热如何变化?尝试解释其原因。
提示:产热增加。当环境温度低于正常体温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脏和肌肉等产热增加。
(2)体内酶的活性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条件下,人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3)尝试写出寒冷条件下冷觉的神经传导途径。
提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1.(多选)研究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前体温的维持不需要下丘脑参与
B.运动中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运动终止时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
D.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减弱后增强
ABD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图示的任何时期的体温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A错误;运动中机体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但散热量并未减少,B错误;运动结束时,体温较高,继而恢复运动前体温,因此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增强后减弱,D错误。]
2.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
(2)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
(3)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
(4)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人在冬天比在夏天排尿量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产生冷觉的A是大脑皮层。(2)由“下丘脑”“甲状腺”可推知,图中B为垂体,①②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B(垂体)时,可抑制①和②的分泌,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可提高靶细胞的代谢速率,故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B(垂体)的效应为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提高垂体细胞代谢速率。(3)饥寒交迫时,人体内血糖含量较低,机体会通过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此可推出:C为胰岛A细胞,④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相互拮抗。(4)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摄水量和排水量处于动态平衡,在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人在冬天几乎不排汗,基本依靠排尿来排水,故冬天的排尿量比夏天的排尿量多。
[答案]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反馈 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2)肝脏细胞 胰岛素 (4)汗液分泌较少
体温调节的“三、二、一”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和解读
(1)模型
(2)解读
①神经调节(反射弧)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②体液调节
eq \a\al(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2.血钠平衡调节
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反之则醛固醇分泌量减少。
生活联系:1.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盐含量的变化。
2.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提示:不可取。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内环境的紊乱。
1.给动物饮用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健康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后不久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D [动物摄入食盐过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故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故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D项正确。]
水平衡调节的考查侧重于“抗利尿激素”的来源(下丘脑产生)、作用部位及作用效果,此外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诱发因素即渗透压变化也多有考查。解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简洁记忆5项指标的变化(记两头联中间,即两头一致中间相反)
此外,做题时常混淆“渴觉感受器”与“渴觉形成场所”——前者为“下丘脑”,后者为“大脑皮层”。
[课堂小结]
1.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之一
B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错误;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正确;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CO2、H+等,D正确。]
2.(多选)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ABD [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判定C项错误。]
3.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D [人体每时每刻都进行产热、散热过程。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C [大量饮水会使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会减少;渴觉中枢兴奋说明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会增加;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说明渗透压降低,尿量会增加。]
5.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请分析回答:
(1)受到寒冷刺激后,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最早增加;图中的③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提高细胞的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2)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器官C中的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图中④__________激素释放增加,促进器官B中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3)从图中可看出甲状腺本身受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调节;甲亢病人③的含量过多,会使神经系统__________。
[解析] 由题干和题图综合分析可知,器官A、C分别是垂体、下丘脑,而①②③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1)受到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激素②,激素②作用于甲状腺并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使④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进而促进器官B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维持机体的水平衡。(3)甲状腺受神经系统的间接调节,成年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出现甲亢,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 (1)① 代谢(呼吸)速率 (2)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间接 兴奋性提高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 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树立稳态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通过建立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养成关注人体健康的习惯。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核 心 语 句 归 纳
1.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有激素、CO2等,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
3.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代谢产热,热量的散出主要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方式进行。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5.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6.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生物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共7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导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