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常见与实验有关图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代表禁烟,实验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尤其是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
B.图2代表明火,实验过程中应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C.图3代表用电,禁止湿手操作,实验结束切断电源
D.图4代表锐器,实验过程中应规范实验操作,避免将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
【答案】A
【详解】A.图代表禁烟,实验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尤其是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A错误;
B.图2代表明火图示,实验过程中应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B正确;
C.图3代表用电图示,禁止湿手操作,实验结束切断电源,C正确;
D.图4代表锐器图示,实验过程中应规范实验操作,避免将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D正确;
故选A。
2.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下列常见的物质属于胶体的是
①石灰乳 ②水 ③稀豆浆 ④普通玻璃 ⑤溶液 ⑥云、雾
A.②④⑤ B.③⑥ C.①④⑥ D.①⑥
【答案】B
【详解】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 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于1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
①石灰乳为浊液;②水为纯净物;③稀豆浆为胶体;④普通玻璃不属于胶体,相当于溶液;⑤溶液 为溶液;⑥云、雾为胶体;
故选B。
3.物质分类有多种角度,从不同角度对进行归类,不属于下列哪类物质
A.酸性氧化物 B.污染物 C.气体 D.非电解质
【答案】B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C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符合题意;
C.常温常压下,CO2呈气态,CO2是气体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O2为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不仅需要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还需要通电
B.物质熔化是吸热过程,溶解是放热过程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答案】D
【详解】A.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不需要通电,故A错误;
B.物质熔化是吸热过程,溶解过程伴随能量变化,氢氧化钠固体等溶解放热、硝酸铵等溶解吸热,故B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
C.生成时,转移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答案】C
【详解】A.反应中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反应后氯气中的0价,发生得电子的反应,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KI中的-1价I是由HI变化而来,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KI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B错误;
C.反应中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反应后氯气中的0价,HI中的-1价的I也升高到氯气中的0价,生成3molI2转移5mol电子,则生成1molI2时,转移电子,C正确;
D.反应中HI为还原剂,KIO3为氧化剂,1molKIO3参加反应时,6molHI被消耗,6molHI中只有5mol做还原剂生成I2,所以在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D错误;
故选C。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44.8L所含分子数为2
B.1L1.0mol/L的盐酸含有阴离子总数为2
C.11.2LCO与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目为
D.2.3gNa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为0.05
【答案】D
【详解】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是气体,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A错误;
B.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氯化氢会全部电离出阴离子Cl-,水会部分电离出阴离子OH-,水的质量及电离程度未知,故无法计算1L1.0mol·L-1的盐酸含有阴离子总数,B错误;
C.未提到具体的温度、压强(如标况下),故无法计算11.2LNO与11.2L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C错误;
D.2.3g Na为0.1mol,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式为: 2 Na~H2,故0.1mol Na应对应生成0.05mol H2,H2分子数目应为0.05NA,D正确;
故选D;
7.NaH与水发生反应:。现将0.1molNaH与适量的水完全反应,得到100mL溶液。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NaH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
B.0.1molNaH固体中,质子数为1.2
C.所得溶液中浓度为1mol/L
D.该反应中产生的体积约为2.24L(标准状况)
【答案】A
【详解】A. H由-1价升高为0价,该反应中NaH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01NA,故A错误;
B. 0.1molNaH固体中,质子数为0.1mol×(11+1)NA/mol=1.2NA,故B正确;
C. 所得溶液中浓度为 =,故C正确;
D. 该反应中产生的体积约为0.1mol×22.4L/mol=2.24L(标准状况),故D正确;
故选A。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C.铁和稀硫酸反应:
D.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硫酸氢钠溶液混合:
【答案】C
【详解】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B正确;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过量硫酸氢钠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D正确;
故选C。
9.类比推理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显酸性,溶液也显酸性
B.少量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则少量通入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钙受热也易分解
D.CaO是碱性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详解】A.小苏打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应发生水解显碱性,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氯化钡不反应,不能生成沉淀,B错误;
C.碳酸氢钠、碳酸氢钙均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
D.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C。
10.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饱和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B.久置的氯水导电性增强,说明溶液中离子种类增多
C.新制饱和氯水能使有色鲜花变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D.向饱和氯水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含有
【答案】B
【详解】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饱和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故A正确;
B.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为盐酸,弱电解质变为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增强,溶液中离子种类减少,故B错误;
C.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新制饱和氯水能使有色鲜花变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故C正确;
D.向饱和氯水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发生反应↑,说明氯水中含有,故D正确;
选B。
11.100 mL0.5 mol/LMgCl2 溶液和 200 mL1 mol/LNaCl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 B.0.75 mol/L C.1 mol/L D.1.50 mol/L
【答案】C
【详解】混合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n(Cl-)=0.1 L×0.5 mol/L×2+0.2 L×1 mol/L×1=0.3 mol,溶液的体积V=0.1 L+0.2 L=0.3 L,故混合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c=,故合理选项是C。
12.某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24倍,该气体可能为
A.CO, B., C.NO, D.,
【答案】D
【分析】某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24倍,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24×2=48。则选项的两种气体,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应该大于48,一种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8。
【详解】A.CO、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28、44,都小于48,因此二者的平均值不可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8,A错误;
B.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B错误;
C.NO、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0、17,都小于48,因此二者的平均值不可能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8,C错误;
D.Cl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71、32,因此二者的平均值可能为48,D正确;
故选D。
1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共存的是
A.溶液:、、、
B.溶液中:、、、
C.溶液:、、、
D.溶液中:、、、
【答案】A
【详解】A.Ba2+、OH-、Na+、K+、Cl-、ClO-,各离子不反应,可以共存,故A正确;
B.0.1 mol·L-1NaHSO4溶液为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B错误;
C.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Fe2+,故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酸性高锰酸根离子会把氯离子氧化为氯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4.某学习小组需要用配制溶液48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前应将用坩埚加热除去结晶水,避免引起误差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晶体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容量瓶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需再加水至刻度线
D.取200mL该溶液,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B
【分析】用配制溶液480mL,需使用500mL的容量瓶,需要质量为0.1mol/L×0.5L×250g/mol=12.5g。
【详解】A.直接称量12.5g,用坩埚加热除去结晶水容易导致硫酸铜分解,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晶体,B正确;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需再加水至刻度线,水体积偏大,浓度偏小,C错误;
D.溶液均一稳定,取200mL该溶液,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D错误;
故选B。
15.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A.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
B.用溶液除去中含有的HCl气体
C.用烧碱溶液鉴别溶液、溶液、溶液
D.除去溶液中杂质:通入
【答案】B
【分析】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详解】A.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淀粉溶液为胶体分散系,现象不同,可鉴别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故A正确;
B.氯气和水生成盐酸,也会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错误;
C.MgCl2溶液、CuCl2溶液、FeCl3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Na2CO3溶液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能达到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16.下列实验操作、方法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A.图①为制取少量并可以控制反应停止
B.图②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图③为比较二氧化锰、氯气和硫的氧化性
D.图④为配制100mL2mol/L稀硫酸溶液
【答案】A
【详解】A.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A正确;
B.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液化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B错误;
C.浓盐酸和二氧化碳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小烧杯中稀释,然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故D错误;
故选A。
17.标准状况下,现有①;②个HCl分子;③;④,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②>①>③>④ B.氢原子个数:①>④>③>②
C.电子数:②>①>③>④ D.质量:②>①>③=④
【答案】D
【分析】①标准状况下,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6.72L÷22.4L/mol=0.3mol;
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0.5mol;
③的物质的量为3.4g÷34g/mol=0.1mol;
④0.2molNH3。
【详解】A.由上述计算可知,物质的量为②>①>④>③,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可知,氢原子分别为1.2mol、0.5mol、0.2mol、0.6mol,氢原子个数:①>④>②>③,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可知,电子数分别为10×0.3mo=3mol、18×0.5mo=9mol、18×0.3mo=5.4mol、10×0.2mo=2mol、,电子数:②>③>①>④,故C错误;
D.甲烷质量为0.3mol×16g/mol=4.8g,HCl的质量为0.5mol×36.5g/mol=18.25g,硫化氢的质量为0.1mol×34g/mol=3.4g,氨气质量为0.2mol×17g/mol=3.4g,由上述计算可知,质量为②>①>③=④,故D正确;
故选D
18.X、Y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同温同压下,0.1molX的单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L;0.1molY的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B.X、Y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一定为
D.由一定能确定产物中X、Y的化合价
【答案】D
【分析】设与1mol X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amol,与1mol Y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b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以及H原子守恒可知、。
【详解】A.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因此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故A正确;
B. X、Y反应过程中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因,因此,故B正确;
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为,由B项可知,故C正确;
D.因短周期金属单质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有+1、+2、+3三种情况,因此存在a=1,2,3,b=0.5,1的多种情况,由可知,当a=1,b=0.5时,=1,当a=2,b=1时,=1,两种情况下X、Y的化合价不同,因此根据可能无法确定X、Y的化合价,故D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D项,故答案为D。
19.在150℃时,加热高氯酸铵发生分解反应2NH4ClO4N2↑+Cl2↑+2O2↑+4H2O↑,其气态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40.75 B.29.375 C.14.69 D.无法计算
【答案】B
【详解】设NH4ClO4的物质的量是2mol,其质量=117.5g/mol×2mol=235g,2mol该物质完全反应生成1mol氮气、1mol氯气、2mol氧气、4mol水蒸气,所以生成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是8mol,则其平均摩尔质量M===29.375g/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375,故选B。
20.查找资料得知:溴水()显橙黄色,碘水()显棕黄色;还原性:,在溶液中被氧化时一般生成。有一无色未知溶液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溴水,振荡,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下列关于无色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可能含有、,肯定不含
B.肯定不含、,肯定含有,可能含有、
C.肯定不含、,肯定含有,可能含有、
D.肯定含有、,可能含有,肯定不含、
【答案】A
【详解】根据题设分析可知:溶液为无色溶液肯定不含,向部分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振荡,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由于被溴水氧化生成,则向①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钾离子;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和,肯定不存在,可能存在和,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多选题
21.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甲、乙两容器内,分别盛有、,下列有关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数之比为1∶1 B.密度之比为8∶11
C.质量之比为11∶8 D.氧原子数之比为2∶3
【答案】CD
【详解】A.同温同压同体积下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分子数之比为,故A正确;
B.同温同压同体积下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甲、乙两容器内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密度之比为32:44=8:11,故B正确;
C.同温同压同体积下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质量之比为32:44=8:11,故C错误;
D.同温同压同体积下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由化学式可知氧原子数之比为2:2=1:1,故D错误;
故选CD。
三、单选题
22.在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不含 B.溶液中一定含有
C.溶液中一定含有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答案】B
【详解】A.若溶液中的固体为Cu,则溶液中可能含有,A不正确;
B.不管溶液中的固体是Fe和Cu还是只有Cu,溶液中一定含有,B正确;
C.若溶液中的固体为Fe和Cu的混合物,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不正确;
D.剩余固体中可能只含有Cu而不含有,D不正确;
故选B。
2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和的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A.取ag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bg固体
B.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答案】D
【详解】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bg固体是碳酸钙,利用守恒法可列出关于ag和bg的两个等式,进而确定试样的组成,A项正确;
B.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质量减少bg,可确定试样中的质量,结合ag混合物,可计算试样组成,B项正确;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列出关于ag和bg的两个等式,进而确定试样的组成,C项正确;
D.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但是两者具体的质量未知,无法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项错误;
答案选D。
24.白磷()有毒,实验时若皮肤接触到白磷,应立即用稀溶液清洗,发生两个反应:
反应①为和反应生成Cu、和;
反应②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①和②中,只作还原剂
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C.反应②中每消耗,被硫酸铜氧化的为0.3mol
D.由于①②都产生硫酸,所以还应使用NaOH溶液做后续清洗
【答案】B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②中白磷转化为磷化亚铜和磷酸,磷元素的化合价即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白磷即是反应的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A错误;
B.反应①中磷元素化合价0变为+5,升高被氧化,磷酸是反应的氧化产物,铜元素的化合价+2变为0,降低被还原,铜是还原产物;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故B正确;
C.反应②中白磷转化为磷化亚铜和磷酸,11个P4中24个P原子化合价0变为+5,升高被氧化,,每消耗,被硫酸铜氧化的为0.6mol,故C错误;
D.用稀硫酸铜溶液清洗皮肤后,应再使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清洗,除去残余的硫酸铜溶液,并中和反应生成的磷酸和硫酸,不能选用碱性较强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否则会灼伤皮肤,故D错误;
故选B。
25.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L(标准状况下)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
B.物质的量浓度c=
C.溶液密度ρ=
D.相对分子质量M=
【答案】D
【详解】A. 标准状况下,V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故该气体的质量为,溶液的质量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V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该气体的质量为,溶液的质量为,溶液的体积为,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B错误;
C. 根据可知,溶液密度,故C错误;
D. 由A项分析知,溶质的质量分数,整理得相对分子质量M=,故D正确;
故选D。
四、填空题
26.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重要工具,按要求完成下列计算
(1)中含0.4mol,则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_______。
(3)某人的血糖化验单显示血液中葡萄糖(;)为,此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_______mg。
(4)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所得溶液中的和的浓度之比为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则其中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答案】(1)62g/mol
(2)2NA
(3)0.9
(4)1:3
(5)0.5mol
【详解】(1)中含0.4mol,则为0.2mol,其摩尔质量为12.4g÷0.2mol=62g/mol;
(2)1个水分子含有10个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的电子2mol,数目为2NA;
(3)血液中葡萄糖(;)为,此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1×10-3L×180g/mol×103mg/g=0.9mg;
(4)1L1.0mol/LNaOH溶液中含1molNaOH,吸收,,消耗0.5mol生成0.5mol,,消耗0.3mol、0.3mol生成0.6mol,故所得溶液中的和的浓度之比为(0.5mol-0.3mol):0.6mol=1:3;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体积为22.4L(为1mol),设CO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a、a,则(1mol-a)×28g/mol+ a×44g/mol=36g,a=0.5mol。
五、实验题
27.某种胃药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测定其中碳酸钙含量的操作如下(设该药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配制0.5mol/L的稀盐酸和0.5mol/LNaOH溶液
②向一粒研碎后的药片(1.0g)中加入20.0mL蒸馏水
③用0.5mol/L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稀盐酸,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④加入25.0mL0.5mol/L的稀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该实验共进行4次,若需配制0.5mol/L的稀盐酸10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
②配制时的操作的顺序是B→___→F(填字母)。
③若配制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误差
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配制溶液浓度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下同);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造成配制溶液浓度___;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补加水会造成配制溶液浓度___。
(4)某同学4次测定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V[NaOH(aq)]/mL
13.02
13.60
12.98
13.00
根据这个同学的实验数据,这种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②④③
(2) CaCO3+2H+= Ca2++H2O+CO2↑
(3) 胶头滴管 100mL容量瓶 EAGCHD 偏高 偏低 偏低
(4)30.0%
【分析】实验通过消耗氢氧化钠的量计算过量的盐酸,从而计算出和碳酸钙反应的盐酸的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含量;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详解】(1)测定其中碳酸钙含量步骤为:①配制0.5mol/L的稀盐酸和0.5mol/LNaOH溶液;②向一粒研碎后的药片(1.0g)中加入20.0mL蒸馏水;④加入25.0mL0.5mol/L的稀盐酸;③用0.5mol/L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稀盐酸,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过量的盐酸从而计算出和碳酸钙反应的盐酸的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含量;
故为①②④③;
(2)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H2O+CO2↑、;
(3)①需配制0.5mol/L的稀盐酸100mL,所必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②配制时的操作的顺序为B.量取E.稀释A.冷却G.转移C.洗涤2-3两次烧杯内壁和玻璃棒H.振荡D.定容F.摇匀;故为EAGCHD;
③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会造成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损失部分溶质,会造成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补加水,水的体积增大,会造成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4)由表可知,第2次数据误差较大,舍弃;平均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3.00mL,,过量的HCl为13.00×10-3L×0.5mol/L=6.5×10-3mol,,则碳酸钙为(0.5mol/L×25.00×10-3L-6.5×10-3mol)÷2=3.0×10-3mol,这种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六、工业流程题
28.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石灰石和海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
(2)操作B和操作C中都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_______、_______。
(3)氯气与滤液反应生成漂白粉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操作C采用低温蒸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5)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分析此处食盐水采用饱和的原因:_______。
【答案】(1)蒸发结晶
(2) 引流 搅拌
(3)
(4)漂白粉中的受热易分解,具有不稳定性
(5) 加快反应速率且能得到更多的氯气
【分析】海水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粗盐,再精制得到饱和食盐水,石灰石再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生石灰,生石灰加足量水溶解生成氢氧化钙,过滤得到氢氧化钙溶液,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漂白粉,低温蒸干得到较纯的漂白粉。
【详解】(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及其他杂质,实验室通过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
(2)操作B是过滤,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操作C是低温蒸干,玻璃棒起搅拌作用。
(3)与反应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
(4)漂白粉中的受热易分解,具有不稳定性,所以采用低温蒸干。
(5)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处食盐水采用饱和食盐水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能得到更多的氯气。
七、实验题
29.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室温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步骤:
①装好实验装置;
②_______;
③把适量高锰酸钾粉末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a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气管高度,使其液面高度与水准管液面高度相平;
②使装置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③(请填写步骤代号)。
(3)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_______L/mol(含a、b、c)。
(4)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分析下列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②实验前未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_______;
③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_______。
【答案】(1)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的出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2) ② ①
(3)
(4) 无影响 无影响 偏大
【分析】KMnO4受热分解产生K2MnO4、MnO2、O2,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O2的质量,根据O2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利用,可得O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测量的O2的体积,利用Vm=计算室温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在制取气体前,组装好装置后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加入药品,为更准确量取O2的体积,在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之前,先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调节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然后读数,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1)装好实验装置,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出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2)要准确测量气体体积必须保持量筒内外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因此在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之前,应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再调节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③;
(3)由实验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m(O2)=a g-b g=(a-b)g,n(O2)=,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Vm=;
(4)①高锰酸钾未分解完全,产生氧气的质量减少,对应的氧气的体积也减小,因此对气体的摩尔体积无影响;
②装置内的空气不影响氧气体积的测定,因此对气体的摩尔体积无影响;
③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氧气的体积偏大,导致气体的摩尔体积偏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