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图书馆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图书馆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第二课时单元课时第2课时知识课题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试一试节次1设计者陈茜其它 所涉单元大概念(表述)1、能正确熟练计算进位加法:相同数位相加。2、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求和,一共。学习内容分析教科书通过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竖式的算法。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评价设计(作业设计)课堂: 课后:学习活动关键问题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理解“满十进1”。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环节关键问题(或内容)活动形式预设引导策略达成目标(或大概念)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展示后观察、表述表述完整提问引导:能有序并完整的表述吗?能够从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二环节问题:第二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画一画,填一填。先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策略:画图提问引导:“第二层比第一次多8本”是什么意思?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达成目标:在比较的背景下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加法问题。第三环节问题:第三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画一画,算一算。借助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策略:数线;画图 提问引导: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相当于我们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哪一步?达成目标: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理解算法与计数策略的关系。记录与反思学生学习表现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通过交流分享,获得更多计算方法,充分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教学过程读图找出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 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 解决问题反思与调整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交流个性化的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给学生提供在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培养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机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图书馆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跳绳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六 加与减(三)跳绳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