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河南庄稼熟,国家粮食足。小麦、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素中的( )A.油脂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2.(1分)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3.(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块状固体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测溶液的pH4.(1分)在做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集气瓶中通常不加水或细沙的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5.(1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C.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6.(1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g B.氖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0 C.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D.氖气为稀有气体7.(1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 C.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8.(1分)分类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观念,水不属于( )A.单质 B.纯净物 C.氧化物 D.化合物9.(1分)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t℃时,硝酸钾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氯化钾溶液的浓度 C.把60℃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60℃时,把50 g上述物质分别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一定大于氯化钾溶液的质量10.(1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从如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B.氧化汞和氧气均是由分子构成 C.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01:3211.(1分)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硝酸铵 C.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氮气 D.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12.(1分)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13.(1分)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4.(1分)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H2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1.1g固体。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Mg Fe B.Fe Zn C.Zn Mg D.Al Fe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2分)一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 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16.(2分)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等物质,其中 (写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 作用。17.(3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 。(2)甲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3)甲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18.(2分)二氧化氯(ClO2)和75%的酒精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1)制取ClO2的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酒精需密封保存,原因是酒精有 。19.(3分)四种金属氧化物:①CuO;②MgO;③Al2O3;④Fe3O4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5.2gC2H2在点燃时能与14.4gO2反应,得到13.2gCO2、3.6gH2O和mgCO,则m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4分)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已知甲为单质,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它们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乙可以用于灭火。则甲为 ;乙和丙的性质有很大不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2)若它们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甲与氯气化合生成乙,且乙中金属元素显+3价。则乙的化学式为 ;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共10分)21.(2分)我们的祖先在科学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写出用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即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如何改进该装置 ?(2)请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3.(3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实验。(1)写出试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A处V形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 。(3)写出B处V形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3分)将一定量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1)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成分是什么 ?(2)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什么 ?(3)写出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10分)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1)生活中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这是因为生石灰具有 (填字母)。a.碱性b.吸水性c.氧化性d.脱水性(2)请简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3)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①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②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至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4)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除可用作调昧品外,还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晾晒海水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2、MgCl2、Na2SO4),如图是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 (填“烧杯”“漏斗”或“玻璃棒”)。②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③请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乙中所含有的杂质 。(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及现象)(5)工业废水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以免造成水体污染。某造纸厂欲排放100t含NaOH的废水,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用废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来处理该废水至中性,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解答】解: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油脂、维生素,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2.【解答】解:A、直接焚烧秸秆,不符合主题;B、吸烟能危害人体健康,符合主题;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D、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符合主题。故选:A。3.【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瓶口紧挨;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B。4.【解答】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以吸收二氧化硫,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以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故选项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正确。故选:D。5.【解答】解: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B、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故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C正确;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D。6.【解答】解:A、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该选项不正确。B、氖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0。C、氖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2,该选项正确。D、氖气为稀有气体。故选:A。7.【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D、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化肥、水和二氧化碳,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故选:C。8.【解答】解:水属于纯净物,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水不属于单质;故选:A。9.【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不知溶液中溶质,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 分数大小;C、不知溶液是否饱和,若饱和则一定析出硝酸钾晶体;D、6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是11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分别是110g,所以把50 g水中,氯化钾最多溶解20g,正确;故选:D。10.【解答】解:A、汞由汞原子构成。B、氧化汞和氧气均是由分子构成。C、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02:32=201:16。故选:D。11.【解答】解:A、羊毛中富含蛋白质,腈纶线中不含有蛋白质、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故A正确;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将熟石灰与氯化铵和硝酸铵分别混合研磨,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C、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氮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放热、升高,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12.【解答】解: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量取、装瓶贴签。B、量筒,烧杯,细口瓶用于盛放25%的稀硫酸。C、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如果添加顺序颠倒,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造成酸液飞溅。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3.【解答】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A图象错误。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二氧化碳逸出,但不可能减少至0。C、等质量镁,若消耗硫酸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生成氢气多,故选项C图象错误。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5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故选项D图象正确。故选:D。14.【解答】解: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0.2g÷×100%=7.6g,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1.1g﹣7.6g=4g,4g的镁、铝、锌、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Mg:=gAl:=gZn:=gFe:=g两种金属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是一种大于6.2g,一种小于0.3g,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解答】解:一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CaO。故答案为:氮气;CaO。16.【解答】解: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乳化作用。故答案为:NaHCO3;乳化。17.【解答】解:(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环保。(2)甲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3)甲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故答案为:(1)环保。(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3)隔绝氧气,提供热量。18.【解答】解:(1)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6=0。(2)酒精需密封保存,原因是酒精有挥发性。故答案为:(1)+4价;(2)挥发性。19.【解答】解:CuO、MgO2O3、Fe2O4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分别是:×100%=20%、、×100%≈47.1%、,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是氧化铝;7.2gC2H4在点燃时能与14.4gO2反应,得到13.4gCO2、3.2gH2O和mgCO,则m=5.3+14.4﹣13.2﹣3.6=2.2、氧气、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H2+3O26CO8+4H2O+5CO。故答案为:③;2.86H2+9O66CO2+8H2O+2CO。20.【解答】解: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1)若它们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都含有碳元素,所以乙是二氧化碳,碳转化成的丙会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经过验证,所以甲为C,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2)若它们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均含铁元素,甲与氯气化合生成乙,所以乙是氯化铁,所以丙是氯化亚铁,推导正确3;甲转化为丙的反应可以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8+H2↑。故答案为:(1)C;分子的构成不同;(2)FeCl3;Fe+5HCl=FeCl2+H2↑。三、简答题(共10分)21.【解答】解:(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O3+7CO2Fe+3CO8。(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1)Fe5O3+3CO2Fe+3CO2;(2)Fe+CuSO2═FeSO4+Cu。22.【解答】解:(1)若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要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6↑。也可以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二氧化锰和氧气4K2MnO2+MnO2+O2↑。故答案为:(1)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合理即可);(2)3KClO36KCl+3O2↑或6KMnO4K2MnO2+MnO2+O2↑。23.【解答】解:(1)试管内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2HCl=CaCl8+H2O+CO2↑。(2)A处V形管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B处V形管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5+H2O+CO2↑;(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CO7+Ca(OH)2=CaCO3↓+H4O。24.【解答】解:(1)由金属活动性Zn>Cu>Ag知,将一定量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5)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铜、银均不能与盐酸反应,则滤渣成分是Zn、Ag。(2)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3)8、Zn(NO3)2,可能含有AgNO5。(3)由Zn+2AgNO3═Zn(NO6)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7)2═Zn(NO3)7+Cu,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故答案为:(1)Zn、Cu;(2)Cu(NO3)2、Zn(NO4)2;(3)Zn+Cu(NO3)6═Zn(NO3)2+Cu。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解答】解:(1)生活中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b;(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①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H+和OH﹣;②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至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4)①溶解、过滤;②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2CO3和NaOH;③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乙中所含有的杂质:取少许待测液于试管,加入足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溶液变红2CO6、NaOH;(5)设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为x。2NaOH+H2SO2=Na2SO4+3H2O80 98100t×1.8% 20%×xx=7.8t答: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为9.4吨。故答案为:(1)b;(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3)①H+和OH﹣;②NaCl和HCl;(4)①玻璃棒;②除去Na2CO3和NaOH;③取少许待测液于试管,加入足量的CaCl5(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溶液变红2CO7、NaOH;(5)9.8t。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硅酸钠,将30g固体物质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94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