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生物分类的科学依据是, 白居易诗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1.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保护家养动物 C. 保护水源 D. 保护湿地2. 生物分类的科学依据是( )A. 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 B. 生物之间数量的差异
C. 生物之间的生活环境差异 D. 生物之间的食性差异3. 我国海关禁止任何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境内,其主要原因是防止( )A. 逃税而谋取暴利
B. 防止生物入侵即防止外来生物会影响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
C. 我国生物种类增加
D. 这种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灭绝4. 白居易诗曰:“须臾十往来,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该诗描绘的是燕子的( )A. 攻击行为 B. 繁殖行为 C. 防御行为 D. 取食行为5. 马、兔和蝙蝠等动物与虎、狼、猫之间的差别很大,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胎生和哺乳的。因此它们在分类上属于同一个( )A. 目 B. 纲 C. 科 D. 种6. 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 蚯蚓的体表有黏液,这有利于蚯蚓( )A. 进行呼吸 B. 吸收营养 C. 保持水分 D. 在土壤中运动8. 下列水生动物中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 海豚 B. 海葵 C. 乌贼 D. 蜘蛛蟹9. 下列动物名称中都是有“鱼”字,但都不属于鱼类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 鲸鱼 B. 娃娃鱼 C. 章鱼 D. 鳄鱼10. 小明将这四种植物分为①③和②④两类。则他的分类依据是( )
A. 是否有根、茎、叶 B. 是否有细胞结构 C. 是否产生种子 D. 是否结出果实11. 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下列选项中属于它的特征是( )A. 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B. 用肺和皮肤进行呼吸
C. 体温不恒定 D. 胎生哺乳12. 下列特征哪项不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A. 身体有刺细胞 B. 背腹扁平 C. 有口无肛门 D. 身体呈两侧对称13. 制作甜酒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要经常打开容器闻闻香不香 B. 酒曲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地与糯米搅拌
C. 制作甜酒的工具要保持清洁 D. 发酵过程要把容器放温暖的地方14. 以下哪组植物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A. 水杉、珙桐 B. 水杉、落叶松 C. 珙桐、侧柏 D. 侧柏、落叶松15.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真空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没有细菌和真菌
B.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 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6. 如图是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的名称是 ,其中的结构①是 ,条件适宜时其生殖方式是 。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会发现它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其中③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 。生物D的⑤ 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并以它来进行繁殖。
(3)图中C与A、B、D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C无 ;除此以外,与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而细菌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4)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 才能观察到病毒的形态;病毒结构简单,由图E中的⑥蛋白质外壳和⑦ 两部分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17. 如图表示鸟类家鸽和鱼类鲫鱼的呼吸器官,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家鸽的呼吸器官是 ,它适于在 环境中呼吸。
(2)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它适于在 环境中呼吸。
(3)这两种动物中,气体交换效率高的是 ,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可辅助呼吸的结构即 。
(4)家鸽由于前肢变 ,更适宜飞翔生活,鲫鱼由于还具有鳍,更适于 中生活。
(5)鲫鱼和家鸽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两种动物属于低等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18. 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蜜蜂、蝴蝶和蝗虫都属于昆虫,一般具有两对 ,适于飞行生活;体表有 能防止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
(2)近年来世界各地蝗灾不断,蝗灾也是威胁我国人民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蝗灾时,飞蝗成群高飞,降落以后,漫山遍野,抢食作物。仔细观察上图蝗虫的结构,会发现它们身体是分节的,分节对蝗虫的意义在于 。蝗虫身体分为头、 、 三部分。(参考图中的数字编号)头部有3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其中复眼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有 对足。蝗虫利用 获取食物。
(3)有人说,“如果没有了昆虫,地球便不会有繁茂的植物”。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是因为昆虫能帮助植物 。
(4)虫害给农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科学家从食物链中得到启示,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动物具有维持 的作用。
(5)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有机物分解变成如水、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这些物质又可以重新被植物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19. 如下表为制作和观察酵母菌的实验步骤,请按照实验操作要求补充填空。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1)组装、调试显微镜①正确取放显微镜;
②组装显微镜,升高镜筒;
③正确 ,光亮合适。(2)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观察酵母菌①取洁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取一滴 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②用 染色,染色方法正确;
③先采用 倍镜观察。操作步骤正确,视野中央能见到清晰的酵母菌;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高倍镜操作步骤正确;
⑤指出观察到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3)整理仪器①将显微镜 ,安放好。
②清洁载玻片,盖玻片及桌面。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故选:A。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是将野生动、植物从原栖息处移到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答案】A【解析】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进化关系等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掌握生物的分类的概念和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解析】解: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我国境内,相当于引进了外来物种,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海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要禁止任何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我国境内,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解答此题要掌握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4.【答案】B【解析】解: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A错误。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C、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C错误。
D、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D错误。
故选:B。
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
5.【答案】B【解析】解:马、兔、蝙蝠、虎、狼、猫等动物尽管它们之间差别很大,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同属于动物界、哺乳纲。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马、虎、兔等动物之间虽然差别很大,但它们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同属于动物界、哺乳纲。
关键点:马、虎和蝙蝠同属于动物界、哺乳纲。
6.【答案】B【解析】解:A.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A不符合题意。
B.两组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符合题意。
CD.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A【解析】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蠕动。因此与蚯蚓的运动有关的是刚毛。
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完成呼吸。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蚯蚓的结构及功能,思考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蚯蚓的运动和呼吸的结构.
8.【答案】A【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
A、海豚是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A不正确;
BCD、海葵是腔肠动物,乌贼是软体动物,蜘蛛蟹是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BBC正确。
故选:A。
(1)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9.【答案】C【解析】解:A、鲸鱼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娃娃鱼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属于两栖动物,B不符合题意。
C、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C符合题意。
D、鳄鱼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属于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10.【答案】C【解析】解: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③蕨属于蕨类植物,它们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②银杏属于裸子植物,④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它们分类的依据是否产生种子。
故选:C。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明确植物分类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C【解析】解: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A【解析】解:A、身体有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的特征,不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A符合题意。
BCD、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身体呈两侧对称都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的特征。
13.【答案】A【解析】解:A、经常打开容器会有杂菌进入,造成污染;同时空气也会进入,影响酵母菌的发酵,因为酵母菌发夹制酒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A错误。
B、酒曲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地与糯米搅拌,这样能使酵母菌充分发酵分解糯米。B正确。
C、制作甜酒的工具要保持清洁,能去掉污物、杂菌,防治杂菌的干扰,C正确。
D、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发酵过程要把容器放温暖的地方,D正确。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做这题的关键是掌握做甜酒的注意事项,甜酒的制作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好好理解和掌握,最好能应用于生产实际.
14.【答案】A【解析】解: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水杉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形优美,是植物中的“活化石”,是裸子植物,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特点。
15.【答案】D【解析】解:A.真空包装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隔绝空气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A错误。
B.细菌和真菌通过寄生动植物,而使其患病,B错误。
C.细菌和真菌有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掌握细菌、真菌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酵母菌 细胞核 出芽生殖 孢子 菌褶 成形的细胞核 叶绿体 电子显微镜 遗传物质 寄生【解析】解:(1)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酵母菌,其中的结构①是细胞核。酵母菌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会进行出芽生殖,母体上会长出芽体,成熟后与母体分离。条件恶劣的时候进行孢子生殖,图中酵母菌进行的是出芽生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③是直立菌丝,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孢子,其颜色是青绿色。在生物D蘑菇菌的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孢子这种结构。
(3)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霉菌,C是细菌,D是蘑菇。图中C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B、D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C无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因此除此以外,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而细菌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叶绿体。
(4)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故答案为:(1)酵母菌;细胞核;出芽生殖
(2)孢子;菌褶
(3)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
(4)电子显微镜;遗传物质;寄生
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霉菌,C是细菌,D是蘑菇,E是病毒,①细胞核,②孢子,③菌丝,④DNA,⑤菌褶,⑥蛋白质外壳、⑦内部的遗传物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的结构以及营养方式等。
17.【答案】肺和气囊 陆地 鳃 水 家鸽 气囊 翼 水 鲤鱼 家鸽【解析】解:(1)家鸽的呼吸器官是肺,还有气囊辅助呼吸,它适于在陆地环境中呼吸。
(2)卿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它适于在水环境中呼吸。
(3)鸟类体内有发达的3气囊,气囊都与2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家鸽等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即一次呼吸两次气体交换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气体交换的效率更高。
(4)家鸽由于前肢变成翼,更适宜飞翔生活,鲫鱼由于还具有鳍协调游泳,更适于水中生活。
(5)鲫鱼是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家鸽是鸟类,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
(1)肺和气囊;陆地。
(2)鳃;水。
(3)家鸽;气囊。
(4)翼;水。
(5)鲤鱼;家鸽。
图中1气管、2肺、3气囊。A鳃盖,B鳃丝。
掌握鱼类、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翅 外骨骼 使身体运动灵活 胸 腹 三 口器 传粉和传播种子 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解析】解:(1)蜜蜂和蝴蝶、蝗虫都属于昆虫,具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足和翅是运动器官,运动能力比较强,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更好适应陆地生活。
(2)蝗虫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除躯干外,蝗虫的1触角和2足也都分节。分节使蝗虫的身体运动更灵活。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头部有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其中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复眼,而单眼仅能辨别明暗。蝗虫有三对足。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
(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蚂蚁抬一些植物的种子到不同的地方。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了昆虫,地球便不会有繁茂的植物”。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是因为昆虫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虫害给农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科学家从食物链中得到启示,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动物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5)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翅;外骨骼;
(2)使身体运动灵活;胸;腹;三;口器;
(3)传粉和传播种子;
(4)生态平衡;
(5)物质循环。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
(2)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图中:一为头部,二为胸部,三为腹部,1为触角,2为中足,3为后足,4为翅,5为气门。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9.【答案】对光 酵母菌 碘液 低 复原【解析】解:(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其中对光时有四转: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⑤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2)①观察酵母菌时,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会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液泡,说明这就是酵母菌。
②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时,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③使用显微镜,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3)观察完毕,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将显微镜复原放进镜箱。
故答案为:
(1)③对光;
(2)①酵母菌; ②碘液;③低;
(3)①复原。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固定安装片、调整、收镜等次序。
解答此题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