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鱼类家族要举行运动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下列各项属于陆生动物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
①家兔体表被毛②蛇体表被角质鳞片③昆虫的外骨骼④鸟的羽毛。
A. ①和②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2. 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五大保健品”之一。下列有关蘑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蘑菇是单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 B. 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C. 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 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某些濒危物种可迁出原地进行保护 D.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4. 鱼类家族要举行运动会。鲸鱼、鲫鱼、鳄鱼、章鱼、娃娃鱼、鲨鱼、鲤鱼、甲鱼纷纷赶来。运动会组委会在赛前对报名选手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不具备参赛资格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 科学家们为科学的进步作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研究成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菌和乳酸菌
B.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
C. 巴斯德——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D. 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6. 下列是对部分动物特征的描述,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龟——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B. 家鸽——胸肌发达,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 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有肛门
D. 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7. 下列选项中,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匹配正确的是( )
A. 咸鸭蛋——腌制法 B. 午餐肉罐头——脱水法
C. 冷鲜肉——巴氏消毒法 D. 干木耳——高温灭菌法
8. 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对有关微生物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利用一些细菌净化污水 B.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C. 利用乳酸菌酿醋 D. 利用新冠病毒生产疫苗
9.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B. 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
C.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10.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事实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 能引起植物患病
C. 与植物共生 D. 与植物竞争
11. 目前多个国家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病例,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属于( )
A. 植物病毒 B. 细菌病毒 C. 动物病毒 D. 真菌病毒
12.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而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草原、无垠的荒漠、神秘的湿地等,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环境的多样性 D. 基因的多样性
13. 下列全部是恒温动物的是( )
①鲫鱼 ②娃娃鱼 ③扬子鳄 ④家鸽 ⑤猎犬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③⑤
14. 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是寄生虫,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生殖器官发达 B. 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 身体呈两侧对称 D. 体表有角质层
15. 每到夏季,如果保存方法不当,吃剩的饭菜容易腐败变质。其根本原因是( )
A. 环境温度过高 B. 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C. 食物含水量高 D. 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6. 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多种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图A为新型冠状病毒结构模式图,B、C、D为其它三种微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与BCD三种生物相比,图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①] ______ 和[②] ______ 组成,没有 ______ 结构。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体的 ______ 内才有生命活动,因而具有致病性。
(2)图B中③是 ______ ,C区别于B最显著的特征是有真正的 ______ ,属于真核生物。
(3)图中四种生物体内都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所以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4)酿酒和制作馒头时要利用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青霉素是由图中 ______ (填字母)类生物产生的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成千上万伤病员。新冠肺炎患者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17.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们在电影《狼图腾》中看到内蒙古草原上,最初,牧民与强悍的草原狼是和谐共处的,狼帮助牧民杀草原不能承载的食草动物。后来,人类因为贪婪,开始了大规模围猎狼群的战斗,大片开垦草原……。
资料二:如图是猫、虎、豹、狼、狗的分类等级图。
资料三:狼曾经是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现在不少亚种如日本狼、纽芬兰白狼、喀斯喀特棕狼、得克萨斯州灰狼等都已经绝种。
(1)狼属于 ______ 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具有 ______ 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狼群可以在头狼的指挥下团结协作,围猎几百只黄羊。由此可知,狼具有 ______ 行为。
(2)资料一中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动物对维持 ______ 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 ______ 。
(3)根据资料二按照狼所属类群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 ______ (用下列选项中的序号表示)。
①植物
②动物
③脊椎动物
④无脊椎动物
⑤哺乳动物
⑥犬科
⑦食肉目
(4)资料二中狼和猫共有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______ 。与狼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因为它与狼同属。图中各种动物所属的最大分类单位是 ______ 。
(5)从资料三可看出,因人类的捕杀使得狼的 ______ 多样性面临危机。
18. 新冠肺炎肆虐,钟南山院士提出:要保持规律运动,增强体质,提升自身免疫力。图一为伸肘动作示意图,图二为关节结构示意图,图三为投篮动作图。请据图回答:
(1)运动时,骨骼肌受 ______ 传来的刺激收缩,就会牵动 ______ 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从图一中可以看出,骨骼肌两端的[3] ______ 绕过关节附着在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的骨上。
(3)图三所示投篮动作中,图一中的[4] ______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过程中它处于 ______ 状态。
(4)关节很灵活,与图二中的 ______ (填序号)和[7]内的 ______ 有关,它们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5)同学们在打篮球奔跑的过程中会出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心跳加快的现象,由此推测,人体完成此项运动主要参与的系统有 ______ (至少填三项)。
(6)同学们在运动时经常会发生运动受伤的事情,给自己带来生活和学习的不便和痛苦。为了减少受伤事情的发生,下列建议中比较科学的选项是 ______ (填写选项字母)。
①运动前做准备活动
②运动强度适当
③不要参与运动
④佩戴护腕和护膝
⑤加大运动量
⑥增加运动时间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根据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方法步骤如下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
取两套相同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步骤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步骤3
把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步骤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①实验步骤2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______ 。在这步前,要把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 ______ ,然后才可以使用。
②实验中设置①号和②号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______ 。其中 ______ 号培养皿是对照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在 ______ 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出现菌落,则证明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③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发现培养基上的有些菌落有如下特征: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______ 菌落。
(2)根据“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结合图回答:
①做“观察酵母菌”实验过程中,用碘液进行染色,显微镜下可见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 ______ 和淀粉粒。如图所示酵母菌正在进行 ______ 生殖。
②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直立菌丝,青霉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直立菌丝顶端长有青绿色的 ______ 。
(3)关于“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实验前,要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B.小鼠走迷宫要比蚯蚓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少些
C.小鼠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D.用一只小鼠做一次实验即可得到实验结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水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相比,比较干燥,陆生动物应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哺乳动物的毛、鸟类的羽毛具有保持体温和保护作用,不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蛇体表的角质鳞片首尾相接、无缝隙,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昆虫的外骨骼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从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生活的特点进行分析。
只有无缝隙的结构,才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2.【答案】C
【解析】解: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故选:C。
本题考查蘑菇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作答。
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要加以应用,较为简单。
3.【答案】B
【解析】解: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在全世界现存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我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我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种数的14%。A正确。
B、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B错误;
C、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相应机构进行特殊保护,C正确;
D、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D正确。
故选:B。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4.【答案】D
【解析】解:鲫鱼、鲨鱼、鲤鱼都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
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鳄鱼、甲鱼属于爬行动物。
章鱼属于软体动物。
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所以不具备参赛资格有5种。
故选:D。
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5.【答案】A
【解析】解:A、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A错误。
B、袁隆平,北京人,汉族,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B正确。
C、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细菌只能来自细菌,而不能凭空产生,否定了自然发生说,但他不是最早发现细菌的人。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C正确。
D、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了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感染其他烟草,发现了“滤过性病毒”D正确。
故选:A。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关生物学历史,解生物学家所作出的贡献。
6.【答案】D
【解析】解:A、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A错误。
B、家鸽属于鸟类,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有发达的气囊,在肺内进行2次气体交换,可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C错误。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D正确。
故选:D。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7.【答案】A
【解析】解:A、咸鸭蛋是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也叫腌制法,正确。
B、午餐肉罐头食品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罐藏法,错误。
C、冷鲜肉主要保存方法是冷冻法,错误。
D、干木耳主要保存方法是脱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熟悉食品保鲜的原理和生活中的保鲜方法。并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A、在污水和废水中的有机物,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作为细菌的营养物质。因此,城市污水处理是利用细菌类生物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A正确;
B、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B正确;
C、酿醋过程需要添加醋酸杆菌,并在敞口状态下不断搅拌。醋酸杆菌利用酒精等有机物生长繁殖,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C错误;
D、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利用新冠病毒可以生产疫苗,D正确。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9.【答案】D
【解析】解:A、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
B、鹦鹉学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C、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强,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D。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题要掌握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10.【答案】A
【解析】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该诗句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体现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
故选:A。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本题考查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解: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根据材料可知,猴痘病毒能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即该病毒寄生在人和动物身上,故属于动物病毒。
故选:C。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根据病毒宿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
熟记病毒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雨量,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即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故选:B。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解答即可。
虽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13.【答案】C
【解析】解:①鲫鱼属于鱼类,是变温动物;
②娃娃鱼属于两栖类,是变温动物;
③扬子鳄属于爬行类,是变温动物;
④家鸽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
⑤猎犬属于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故选:C。
(1)变温动物定义: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2)恒温动物定义:又叫温血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覆盖,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熟记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关键知道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方式。
14.【答案】A
【解析】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A。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15.【答案】D
【解析】解:食品腐败变质的本质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分解变化过程。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能够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分解,从而使食品腐败变质。故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故选:D。
所谓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败变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6.【答案】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 细胞 活细胞 遗传物质 细胞核 叶绿体 C D 不能
【解析】解:(1)图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①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②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而具有致病性。
(2)图B中③是遗传物质,细菌与酵母菌的区别: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一个遗传物质比较集中的区域(核区),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3)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图中四种生物体内都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所以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4)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作馒头时要用到C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青霉属于真菌;“新冠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因此新冠肺炎患者不能青霉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
(1)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细胞;活细胞;
(2)遗传物质;细胞核;
(3)叶绿体;
(4)C;D;不能。
图中:A是病毒;B是细菌;C是酵母菌;D是青霉菌。
①是蛋白质外壳;②遗传物质DNA;③DNA;④细胞质;⑤细胞膜;⑥细胞核;⑦液泡;⑧孢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加练习。
17.【答案】哺乳 胎生哺乳 社会 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③⑤⑦⑥ 目 狗 界 基因(或遗传)
【解析】解:(1)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狼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等级分工,具有社会行为。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狼属于②动物、③脊椎动物、⑤哺乳动物、⑦食肉目、⑥犬科。
(4)狼和猫共有的最小的分类单位是食肉目。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图中生物,与狼的共同特征最多的生物是狗,因为它与狼同属于犬属。图中五种动物所属的最大分类单位是界。
(5)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偷猎导致狼面临威胁。因此,从资料二可看出,因人类的捕杀使得狼的基因(或遗传)多样性面临危机。
故答案为:
(1)哺乳;胎生哺乳;社会
(2)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
(3)②③⑤⑦⑥
(4)目;狗;界
(5)基因(或遗传)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
18.【答案】神经 骨 肌腱 不同 肱三头肌 收缩 9 滑液 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B
【解析】解:(1)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1肌腹(红色)和两端较细的3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3)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图三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①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投篮时,上肢处于伸肘状态,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关节面上覆盖着9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7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跑步运动员在听到跑步发令枪响后,奋力向前冲,在奔跑的过程中会出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心跳加快的现象,完成此项运动主要参与的系统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
(6)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为了减少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事情的发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建议中比较科学的选项是①运动前做准备活动、②运动强度适当、④佩戴护腕和护膝。
故选:B。
故答案为:
(1)神经;骨。
(2)肌腱;不同。
(3)肱三头肌;收缩。
(4)9;滑液。
(5)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6)B。
图一种1是肌腹、2是肱二头肌、3肌腱、4肱三头肌。图二中5是关节头,6是关节囊,7是关节腔,8是关节窝,9是关节软骨。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运动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接种 密封处理 形成对照 ② ① 细菌 细胞核 出芽 孢子 D
【解析】解:(1)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因此,方法步骤中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接种;要把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接触到其它细菌、真菌影响实验结果;②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①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硬币上的擦取物,②号培养皿对变量未做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如果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能观察到菌落,则证明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2)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取一滴黄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观察青霉时,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3)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小鼠比蚯蚓高等,所以小鼠走迷宫比蚯蚓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小,B正确。
C、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C正确。
D、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D不正确。
故答案为:(1)接种;密封处理;形成对照;②;①;细菌;
(2)细胞核;出芽;孢子;
(3)D;
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行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生殖、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四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