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丰台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北京丰台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能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是,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丰台初三一模
化 学
2022.0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 CO2 B. N2 C. 稀有气体 D. O2
2.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红磷 C. 氢气 D. 铁丝
4.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面包 B. 鸡蛋 C. 西红柿 D. 橄榄油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水蒸发 C. 食物变质 D. 蜡烛熔化
6.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 面粉 C. 植物油 D. 蔗糖
7.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 B. 石油 C. 酒精 D. 天然气
8. 能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9. 常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原子 B. 钙单质 C. 钙元素 D. 钙分子
10.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SO4 B. NaCl C. KOH D. H2O2
11.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Cu B. Fe C. Al D. Zn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13.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 K2SO4 B. CO(NH2)2 C. NH4NO3 D. Ca(H2PO4)2
14.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15.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2O2 B. 2O C. O2 D. H2O
16.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量筒 B. 胶头滴管 C. 天平 D. 酒精灯
17.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B. 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活性炭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 蒸馏可以得到纯水 D.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19.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
B. 加油站必须严禁烟火
C. 天然气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 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20. 氢氧化钠可以和硫酸铜反应: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1. 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 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 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22.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22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D. 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天宫课堂“点水成冰”实验中用到了醋酸钠。20℃时按下表配制溶液,完成下面小题。
已知: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醋酸钠的质量/g
100
120
140
1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23. 所得溶液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③④ D. ④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②中溶液质量为220g
C. 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5 D. ④中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5. 二甲醚是一种无毒、无腐蚀、易液化的清洁燃料。合成二甲醚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 B. 反应中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
C. 丙的化学式为C2H6O D. 甲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Ca(OH)2的俗称是______。
(2)Ca(OH)2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
(2)NaHCO3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27. 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1)火箭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体现氧气的性质是______。
(2)制造火箭发动机的钢材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和防锈性能。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下列物质可用于除铁锈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盐酸 B. 氯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28. 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1)淀粉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
B. 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 该反应可以完全替代光合作用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玫瑰红、草绿、钴蓝、柠檬黄…这些漂亮的颜色深受人们喜爱。每一种新的颜料出现,其所展现的颜色便被赋予了新的名字。
人类获取颜料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天然矿物:早期颜料主要来源,且大多数来自特殊地区出产的矿物。北宋《千里江山图》便是用朱砂、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石青和孔雀石等所绘,时隔千年,画卷中颜色依然层次分明、色彩浓丽、常见的矿石颜料还有紫云、蓝闪石、雄黄等。
动植物:从雌胭脂虫体内提取的胭脂虫红,用于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等生产。
从蓝草、桑、紫草中提取色素,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我们常见的紫甘蓝细胞液中含有一种花色苷的化合物,在pH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呈现出不同颜色(见下表),用其绘画十分有趣。
pH
1
3
5
7
9
11
13
颜色
红
紫红
浅紫
紫
蓝
绿
黄
合成:近代有机化学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合成颜料。但据记载早在公元四世纪,人类就掌握了合成颜料——铅白的加工方法。将铅条堆放在醋和发酵物上,置于密闭空间内,利用发酵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最终生成铅白。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靓丽的颜色点缀我们的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来自天然矿物的颜料______。
(2)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颜色依然分明,说明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向稀盐酸中加入紫甘蓝汁液,可能呈现的颜色是______(填“红色”或“蓝色”)。
(4)公元四世纪,人类使用铅条(Pb)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获得了铅白[Pb3(OH)4CO3]。铅白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颜料的命名多与来源有关 B. 矿物颜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新颜料的出现与科技发展有关 D. 铅白可能具有毒性
【生产实际分析】
30.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用氯化钠生产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中反应物一定有水,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
(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31. 利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制取亚硫酸钠(Na2SO3),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其工艺流程如下。
提示:吸收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a2CO3+H2O+2SO2=2NaHSO3+CO2
(1)吸收塔中碳酸钠溶液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干燥器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加热KMnO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一,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3. 利用下图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下方木条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和______。
34.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操作为______。
(3)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5.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可将其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6. 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关闭K,推动注射器,将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K,B中稀盐酸沿导管进入A。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液体流入A后,观察到A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7. 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B
______
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
试管2中无明显现象
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溶液变浑浊
______
【科学探究】
38. 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发生脱氧反应消耗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实验小组探究脱氧反应发生条件和影响脱氧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一 探究脱氧反应发生条件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1)结合图2分析,集气瓶②中铁粉发生脱氧反应的依据是______。
(2)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和______同时接触。
实验二 探究氯化钠、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利用5g铁粉和10滴水,改变活性炭和氯化钠的用量(见下表),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实验编号
铁粉/g
活性炭/g
氯化钠/g
1
5
0
1
2
5
0.75
0
3
5
0.75
1
4
5
1.5
1
5
5
a
2
(3)实验5中,a=______。
(4)实验1、3、4的目的是______。
(5)结合图4,对比实验2、3、5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三 探究硅藻土的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脱氧剂中还经常添加硅藻土,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 同时疏松配料,使铁粉更易于与氧气接触。室温下,在一定量的脱氧剂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硅藻土,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如图5所示。
(6)由图5可知,硅藻土用量和氧气耗尽所需时间的关系是______。
(7)结合以上实验分析,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生产实际定量分析】
39. 工业用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 + CO2CO(NH2)2 + H2O。计算68g氨气完全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参考答案
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 CO2 B. N2 C. 稀有气体 D. O2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是氮气。故选D.
考点:空气的成分
2.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缺少钙元素,所以应该适量的补充钙元素,符合题意;
B、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C、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
D、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红磷 C. 氢气 D. 铁丝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不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B不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面包 B. 鸡蛋 C. 西红柿 D. 橄榄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面包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B、鸡蛋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橄榄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水蒸发 C. 食物变质 D. 蜡烛熔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详解】A、干冰升华,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蜡烛熔化,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6.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 面粉 C. 植物油 D. 蔗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
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7.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 B. 石油 C. 酒精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其它燃料是经过人工化学合成的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酒精属于其它燃料。
故选C。
8. 能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能够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B。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及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9. 常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原子 B. 钙单质 C. 钙元素 D. 钙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10.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SO4 B. NaCl C. KOH D. H2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据此判断。
【详解】A、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定义,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定义,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钾是由钾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定义,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答案为:D。
11.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Cu B. Fe C. Al D. Zn
【答案】C
【解析】
【详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给出金属中铝的活动性最强,故选C。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标签朝向手心,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13.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 K2SO4 B. CO(NH2)2 C. NH4NO3 D. Ca(H2PO4)2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能用作钾肥的是化学式中,具有钾元素的物质,故答案选择A。
考点:化学肥料
14.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是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钙放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故错误;
B、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易潮解以及和二氧化碳反应,故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会增加,故错误;
D、浓盐酸易挥发,所以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因为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导致其质量减小,故正确。
故选D。
15.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2O2 B. 2O C. O2 D. 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O2表示2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O表示2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C、O2可以表示氧气这种物质,1个氧分子,不能表示两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D、H2O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1个水分子,不能表示两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量筒 B. 胶头滴管 C. 天平 D. 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配置过程中不需要加热故此不需要酒精灯,答案为:D。
17.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B. 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电解水八字ロ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这里的“氢二氧一"指的是二者的体积比,而非质量比。
【详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故图中试管1中为H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故图中试管2中为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相产生氧气,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活性炭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 蒸馏可以得到纯水 D.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肥皂水加入后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故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有色有异味的物质,但不能杀菌消毒,选项错误;
C、蒸馏是水经过蒸发然后冷凝得到的水,没有其他杂质是纯水,选项正确;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应该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选项正确;
答案为:B。
19.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
B. 加油站必须严禁烟火
C. 天然气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 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精是易燃物,为防止火灾,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A正确。
B、加油站的汽油、柴油是易燃物,为防止火灾,加油站必须严禁烟火。B正确。
C、天然气是易燃物,为防止火灾,天然气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即隔绝可燃物。C正确。
D、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着火,为防止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立即用水扑灭。D错。
综上所述:选择D。
20. 氢氧化钠可以和硫酸铜反应: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D。
21. 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 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 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将热量传递给白磷,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使其燃烧,不符合题意;
B、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③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C、热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故不燃烧,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22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D. 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22,不符合题意;
D、由“金”字旁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天宫课堂“点水成冰”实验中用到了醋酸钠。20℃时按下表配制溶液,完成下面小题。
已知: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醋酸钠的质量/g
100
120
140
1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23. 所得溶液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③④ D. ④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②中溶液质量为220g
C. 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5 D. ④中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23. C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醋酸钠达到饱和,故该温度下,分别将100g、120g醋酸钠加到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形成的均是不饱和溶液,分别将140g、160g醋酸钠加到100g水中,均有部分溶质未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故选C;
【24题详解】
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B、由1的分析可知,②中溶质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0g+100g=220g,不符合题意;
C、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故③中100g水只能溶解124g醋酸钠,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4g:100g=31:25,符合题意;
D、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该温度下,④中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4g,溶剂质量为100g,升温至60℃,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该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40g,溶剂质量为100g,故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二甲醚是一种无毒、无腐蚀、易液化的清洁燃料。合成二甲醚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 B. 反应中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
C. 丙的化学式为C2H6O D. 甲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甲醚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甲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每个丙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丙的化学式为C2H6O,不符合题意;
D、甲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Ca(OH)2的俗称是______。
(2)Ca(OH)2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
(2)NaHCO3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答案】 ①. 熟石灰或消石灰 ②. 建筑材料(或改良酸性土壤等) ③. 小苏打 ④. 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等)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碱的性质和盐的性质。
【详解】A、(1)Ca(OH)2的俗称是消石灰或熟石灰;
(2)氢氧化钙的用途是可以用来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等;
B、(1)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2)碳酸氢钠的用途是可以作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等。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性质。
27. 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1)火箭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体现氧气的性质是______。
(2)制造火箭发动机的钢材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和防锈性能。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下列物质可用于除铁锈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盐酸 B. 氯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助燃性 (2)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火箭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煤油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填:助燃性;
【小问2详解】
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除铁锈,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不能和氧化铁反应,不能除锈,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和氧化铁反应,不能除锈,选项错误;故选:A。
28. 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1)淀粉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
B. 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 该反应可以完全替代光合作用
【答案】(1)有机 (2)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淀粉和化学式是,可知淀粉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
【小问2详解】
A、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故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减少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代替使用粮食制作淀粉,故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选项正确;
C、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植物在叶绿素的作用下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该反应不能完全替代光合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AB。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玫瑰红、草绿、钴蓝、柠檬黄…这些漂亮的颜色深受人们喜爱。每一种新的颜料出现,其所展现的颜色便被赋予了新的名字。
人类获取颜料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天然矿物:早期颜料主要来源,且大多数来自特殊地区出产的矿物。北宋《千里江山图》便是用朱砂、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石青和孔雀石等所绘,时隔千年,画卷中颜色依然层次分明、色彩浓丽、常见的矿石颜料还有紫云、蓝闪石、雄黄等。
动植物:从雌胭脂虫体内提取的胭脂虫红,用于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等生产。
从蓝草、桑、紫草中提取的色素,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我们常见的紫甘蓝细胞液中含有一种花色苷的化合物,在pH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呈现出不同颜色(见下表),用其绘画十分有趣。
pH
1
3
5
7
9
11
13
颜色
红
紫红
浅紫
紫
蓝
绿
黄
合成:近代有机化学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合成颜料。但据记载早在公元四世纪,人类就掌握了合成颜料——铅白的加工方法。将铅条堆放在醋和发酵物上,置于密闭空间内,利用发酵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最终生成铅白。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靓丽的颜色点缀我们的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来自天然矿物的颜料______。
(2)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颜色依然分明,说明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向稀盐酸中加入紫甘蓝汁液,可能呈现的颜色是______(填“红色”或“蓝色”)。
(4)公元四世纪,人类使用铅条(Pb)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获得了铅白[Pb3(OH)4CO3]。铅白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颜料的命名多与来源有关 B. 矿物颜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新颜料的出现与科技发展有关 D. 铅白可能具有毒性
【答案】(1)朱砂、赭石、石青、孔雀石等
(2)稳定 (3)红色
(4)四##4 (5)AC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常见的矿石颜料朱砂、赭石、石青、孔雀石、紫云、蓝闪石、雄黄等;
【小问2详解】
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颜色依然分明,说明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小问3详解】
稀盐酸为强酸,显酸性,由表可知,向稀盐酸中加入紫甘蓝汁液,可能呈现的颜色是红色;
【小问4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铅白由Pb、O、H、C四种元素组成;
【小问5详解】
A、由题干信息可知,颜料的命名多与来源有关,如从雌胭脂虫体内提取的颜料名称为胭脂虫红,符合题意;
B、矿物颜料是有限的,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新颜料的出现与科技发展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靓丽的颜色点缀我们的生活,符合题意;
D、铅白中含铅元素,故铅白可能具有毒性,符合题意。
故选ACD。
【生产实际分析】
30.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用氯化钠生产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中反应物一定有水,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
(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生成物中含有氢、氧元素
(2)+4##+4价 (3)NaCl##氯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反应后生成的两种物质化学式是,反应后元素是钠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氯元素,而反应前氯化钠只含钠元素和氯元素,故反应物还有水反应,故填:生成物中含有氢、氧元素;
【小问2详解】
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化合价为,,故填:+4或+4价;
【小问3详解】
能循环使用的物质在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故由题意判断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或。
31. 利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制取亚硫酸钠(Na2SO3),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其工艺流程如下。
提示:吸收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a2CO3+H2O+2SO2=2NaHSO3+CO2
(1)吸收塔中碳酸钠溶液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干燥器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3)除去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吸收塔中碳酸钠溶液以雾状喷洒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可知,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故要得到亚硫酸钠固体,则应在干燥器中除去水,故填:除去水。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加热KMnO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一,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3)氧气不易溶于水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图,a是热源,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一,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二氧化碳可向集气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故填: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33. 利用下图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下方木条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和______。
【答案】(1)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3)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小问2详解】
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B中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
【小问3详解】
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故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和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34.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操作为______。
(3)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BAC (2)过滤
(3)搅拌,加速溶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C;
【小问2详解】
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溶液分离,故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操作为:过滤;
【小问3详解】
如图,B是溶解,则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5.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可将其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1)
(2)打开止水夹,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为20mL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进入水的体积为:100mL×1/5=20mL,故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打开止水夹,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为20mL。
36. 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关闭K,推动注射器,将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K,B中稀盐酸沿导管进入A。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液体流入A后,观察到A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答案】(1)
(2)有气泡产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B中液体流入A,盐酸与A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7. 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B
______
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
试管2中无明显现象
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溶液变浑浊
______
【答案】 ①.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 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 试管1中为氢氧化钠溶液,试管2中为碳酸钠溶液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B、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试管1中为氢氧化钠溶液,试管2中为碳酸钠溶液。
【科学探究】
38. 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发生脱氧反应消耗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实验小组探究脱氧反应发生条件和影响脱氧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一 探究脱氧反应发生条件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1)结合图2分析,集气瓶②中铁粉发生脱氧反应的依据是______。
(2)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和______同时接触。
实验二 探究氯化钠、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利用5g铁粉和10滴水,改变活性炭和氯化钠用量(见下表),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实验编号
铁粉/g
活性炭/g
氯化钠/g
1
5
0
1
2
5
0.75
0
3
5
0.75
1
4
5
1.5
1
5
5
a
2
(3)实验5中,a=______。
(4)实验1、3、4的目的是______。
(5)结合图4,对比实验2、3、5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三 探究硅藻土的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脱氧剂中还经常添加硅藻土,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 同时疏松配料,使铁粉更易于与氧气接触。室温下,在一定量的脱氧剂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硅藻土,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如图5所示。
(6)由图5可知,硅藻土用量和氧气耗尽所需时间的关系是______。
(7)结合以上实验分析,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氧气含量减小
(2)水##H2O (3)0.75
(4)探究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5)室温下,在铁粉、水、活性炭质量相同时,氯化钠用量在0、1、2g时,随着氯化钠用量增加,脱氧反应速率加快
(6)室温下,脱氧剂质量相同时,硅藻土用量在0.15g—0.65g范围内,随着硅藻土用量增加,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7)温度、疏松程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2可知,集气瓶②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小,说明铁粉发生了脱氧反应;
【小问2详解】
集气瓶①和集气瓶②中变量是水,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图2可知,集气瓶①中氧气含量几乎不变,集气瓶②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小,说明集气瓶②中发生了脱氧反应,说明发生脱氧反应需要铁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小问3详解】
由图4可知,实验2、3、5为一个实验组,故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氯化钠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a=0.75;
【小问4详解】
由表可知,实验1、3、4中,活性炭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问5详解】
实验2、3、5中,氯化钠的用量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由图4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氯化钠的用量越大,氧气含量减少的越多,说明室温下,在铁粉、水、活性炭质量相同时,氯化钠用量在0、1、2g时,随着氯化钠用量增加,脱氧反应速率加快;
【小问6详解】
由图可知,室温下,脱氧剂质量相同时,硅藻土用量在0.15g—0.65g范围内,随着硅藻土用量增加,氧气耗尽所需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小问7详解】
由以上实验可知,脱氧剂的反应速率还可能受温度、疏松程度等影响。
【生产实际定量分析】
39. 工业用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 + CO2CO(NH2)2 + H2O。计算68g氨气完全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设: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 g
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解析】
【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姐姐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由反应的氨气质量计算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
【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北京通州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共28页。
这是一份2022北京顺义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石景山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下列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下列物质由氧分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