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10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9化学实验基础
展开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9化学实验基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转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升华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中正确的是( )
3.实验室制备“引火铁”(反应活性很高的铁粉)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SO4可加快反应速率
B.②和④的主要作用均为吸收水蒸气
C.实验过程中,③中固体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D.点燃酒精灯前,应先在⑤处收集气体并验纯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5.环己醇被高锰酸钾“氧化”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eq \(――→,\s\up7(KMnO4/OH-),\s\d5(<50 ℃)) KOOC(CH2)4COOK ΔH<0,(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MnO2)实验过程:在四口烧瓶装好药品,打开电动搅拌,加热,滴加环己醇,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过程应采用热水浴加热
B.装置中用到的球形冷凝管也可以用于蒸馏分离实验
C.滴加环己醇时不需要打开恒压滴液漏斗上端活塞
D.在滤纸上点1滴反应后混合物,未出现紫红色,则反应已经完成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7.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在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润湿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8.某同学欲从苯与溴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溴苯和无水FeBr3。下列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中AgNO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反应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用乙装置分离有机层和水层,可观察到图中所示的现象
C.用装置丙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干,再灼烧制得无水FeBr3
D.将经水洗、碱洗、水洗后的粗溴苯蒸馏后可以得到纯溴苯
9.下列关于装置图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吸收NH3制氨水
B.乙装置不需添加其他仪器就能检验其气密性
C.丙装置中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的紫红色逐渐褪去
D.丁装置收集并吸收多余的HCl
10.MnSO4·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斜方晶体,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硫酸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Ⅰ烧瓶中放入的药品X为CaSO3
B.装置Ⅱ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Ⅲ中NaOH溶液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代替
D.由MnSO4·H2O溶液得到MnSO4·H2O的操作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适当的试剂B并进行如下实验,正确的是( )
A.试剂B为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
B.试剂B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C.试剂B为水,能收集NO、CO等难溶于水的气体
D.试剂B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甲醛
12.研究甲醛与新制Cu(OH)2反应的固体产物(固体A),实验如图。
已知:Cu2O、CuO均能溶于浓氨水,分别产生Cu(NH3) eq \\al(\s\up1(+),\s\d1(2)) (无色)、Cu(NH3) eq \\al(\s\up1(2+),\s\d1(4)) (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与新制Cu(OH)2反应时,Cu(OH)2被还原
B.②→③无色溶液变蓝,说明固体A中存在Cu2O
C.④→⑤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因是
2Cu+O2+8NH3·H2O===2Cu(NH3) eq \\al(\s\up1(2+),\s\d1(4)) +4OH- +6H2O
D.将试管①替换为,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蓝,也能确认固体A的成分
13.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4.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②加入的试剂a是Ba(NO3)2
B.加入的Na2SO3是过量的,以除去粗品中的Br2
C.蒸馏过程中用的冷凝管为球形冷凝管
D.工业氢溴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可能含有Br2
15.柠檬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的作用。实验室从橙皮中提取橙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发生装置中安装安全管的目的是防止压强过大
B.萃取分液时,二氯甲烷需从下口放出
C.步骤1中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除去水分
D.二氯甲烷的沸点比柠檬烯的沸点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9分)SnCl4是无色液体,沸点114.1 ℃,遇潮湿空气水解而生成SnO2和氯化氢。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备无水SnCl4:
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试验中检查制气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用浓盐酸的原因是①增强MnO2的氧化性,②增强Cl-的还原性,在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 有氯气产生,证明①正确的,在反应后固液的混合物中加入 有氯气产生,证明②正确的。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B、C装置少量漏气,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可装的试剂可以是 。
a.CaCl2 b.CaO
c.浓硫酸 d.CuSO4
(6)制备反应停止熄灭酒精灯后,将G中导管移出溶液并使导管口靠近液面,装置冷却,之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洗仪器,摆放整齐,擦干净桌面。
17.(10分)钴的某些化合物与铁的化合物性质相似,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钴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探究草酸钴晶体的热分解产物
(1)为探究草酸钴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按气体流动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 。
(2)能验证分解产物中有CO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3.66 g CC2O4·2H2O于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 g,球形干燥管增重0.88 g。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C(OH)2的还原性及C(OH)3的氧化性。取A装置所得固体溶解于稀H2SO4中得到粉红色溶液,备用。
已知试剂颜色:CSO4溶液(粉红色)、C(OH)2(粉红色)、C(OH)3(棕褐色)。
实验记录如下表:
18.(12分)无水氯化铝是有机化工常用的催化剂,178 ℃时升华,极易潮解。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下列不同实验方案制取无水氯化铝。
[实验1]利用置换反应2Al+6HCl(g) eq \(=====,\s\up7(△)) 2AlCl3+3H2制备少量无水氯化铝,实验装置如下:
(1)若a、b、B三装置中的试剂均为酸的浓溶液。为了均匀、缓慢产生HCl气体,将a中液体逐滴加入b中。则a、b、B三个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 、 、 。
(2)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D装置的曲颈瓶中加入铝箔,连接好装置,接下来有关K1、K2的操作是 ,然后加热D装置。
(3)F中干燥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 。
[实验2]仍采用上述装置,将D中固体改用氯化铝晶体(AlCl3·6H2O)来制备无水氯化铝。
(4)此实验仍需通入HCl气体的原因是 。
(5)通过实验发现得到的物质是碱式氯化铝[化学式为Al2(OH)nCl(6-n)],测定实验所得产物氯元素的含量,从而确定产物中羟基(—OH)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m1 g产品置于烧杯中,充分溶解;
ⅱ.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ⅲ.洗涤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m2 g。
①若步骤ⅲ的操作中未洗涤、干燥沉淀,将导致测得的羟基(—OH)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②若测得m1=9.65,m2=14.35,则所得产品Al2(OH)nCl(6-n)中n值为 。
19.(12分)某学习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Mr(Cu)(近似值)。甲同学模拟合成氨工业制备氨气,反应前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Mr(Cu)。装置图如下:
已知:实验室用亚硝酸盐、铵盐的混合浓溶液共热制备N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NO2+NH4Cl eq \(=====,\s\up7(△)) N2↑+NaCl+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应选用 (填“Ⅰ”“Ⅱ”或“Ⅲ”)。制备氢气时,若在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固体,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装置B的作用是:①干燥氢气和氮气;②使气体混合均匀;③ 。
(3)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燥管F中盛放的干燥剂为 (填字母代号)。
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CaCl2
(5)乙同学经过思考认为上述装置操作麻烦,并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C)称重,记为m1 g;将氧化铜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C称重,记为m2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j、d、g、a、b、 (填字母代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C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1和K2;d.打开K1和K2;e.称量装置C的质量;f.冷却至室温;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装置中充满NH3;h.关闭分液漏斗活塞;j.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根据实验记录,计算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Mr(Cu)= (列式表示)。
③在本实验中,若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使测定结果Mr(Cu)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12分)[2022·河北卷,14]某研究小组为了更准确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10.00 g香菇样品和400 mL水;锥形瓶中加入125 mL水、1 mL淀粉溶液,并预加0.30 mL 0.010 00 ml·L-1的碘标准溶液,搅拌。
②以0.2 L·min-1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滴定消耗了1.00 mL碘标准溶液。
③做空白实验,消耗了0.10 mL碘标准溶液。
④用适量Na2SO3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O2的平均回收率为95%。
已知:
Ka1(H3PO4)=7.1×10-3,Ka1(H2SO3)=1.3×10-2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 、 。
(2)三颈烧瓶适宜的规格为 (填标号)。
A.250 mL B.500 mL C.1 000 mL
(3)解释加入H3PO4能够生成SO2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 、洗涤、润洗;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 mg·kg-1(以SO2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单元检测9 化学实验基础
1.D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花为原料,通过加热产生蒸气,然后冷凝成液体,便制成花露水,所以此操作为蒸馏。
2.C 移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混合液中硫酸浓度仍较大,若向混合液中倒入水,硫酸溶液稀释放热,可能会使液体飞溅,造成危险,B错误;浓盐酸和高锰酸钾混合产生黄绿色的氯气,说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氯气进入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单质,现象为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C正确;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需要控制温度为170 ℃,题图装置缺少温度计,且题图方法制得的乙烯中混有杂质SO2,需除杂后再用溴水检验,D错误。
3.C 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SO4时,Zn与置换出的Cu形成很多微小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②的主要作用是干燥H2,④的主要作用是防止⑤中水蒸气进入③中,B正确;Fe3O4和生成的铁粉均为黑色,C错误;点燃酒精灯前,应先用H2排尽装置中空气,D正确。
4.B A.溴水也是棕黄色,Br2也能氧化I-生成I2,使溶液变蓝,错误。B.SO3溶于水生成H2SO4,H2SO4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硅酸沉淀,说明非金属性:S>Si,正确。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有沉淀出现,说明蛋白质发生了盐析而不是变性,错误。D.长期放置的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打磨后的铝能置换出铜,错误。
5.B A.氧化过程需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35 ℃左右,要用35 ℃的热水浴,正确;B.如用球形冷凝管,则馏分不能完全流出,应用直形冷凝管,错误;C.分液漏斗和四颈烧瓶压强相等,恒压条件下,打开旋塞,可使液体顺利滴下,不需要打开恒压滴液漏斗上端活塞,正确;D.为证明“氧化”反应已结束,则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所以在滤纸上点1滴混合物,若观察到未出现紫红色,即表明反应完全,正确。
6.C Na2CO3能与适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A错误。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B错误。锌能与过量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H2SO4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会把原物质除去,D错误。
7.B 制备乙酸乙酯时,正确的加液顺序是先加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浓硫酸和乙酸,B项错误。
8.D 由于溴易挥发,溴溶于AgNO3溶液也能产生淡黄色沉淀,A项错误;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B项错误;加热FeBr3溶液,促进Fe3+的水解,蒸干、灼烧得到的是Fe2O3,C项错误;粗溴苯经水洗、碱洗和水洗后得到的是苯和溴苯的混合液,通过蒸馏可以得到纯的溴苯,D项正确。
9.B 甲装置不能防倒吸,故A错误;将乙装置中分液漏斗上面的橡皮管拆下和烧瓶的支管口相连接就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B正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乙酸溶液不反应,丙装置中溶液的紫红色不会逐渐褪去,故C错误;丁装置不能收集和吸收HCl,故D错误。
10.C 装置Ⅰ为SO2的发生装置,CaSO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aSO4、H2O、SO2,CaSO4微溶,覆盖在CaSO3表面会阻止反应发生,X不可能为CaSO3,A项错误;装置Ⅱ中用“多孔球泡”,可以增大SO2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SO2的吸收速率,B项错误;装置Ⅲ中NaOH溶液可吸收SO2尾气,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代替,C项正确;由MnSO4溶液制备MgSO4·H2O,实验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若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MgSO4·H2O容易失去结晶水,D项错误。
11.B 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不能达到洗气的目的,故A错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从而能达到洗气的目的,故B正确;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集气瓶中应该“短管进气长管出气”,故C错误;甲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需要加热,该反应未加热,故D错误。
12.D A.甲醛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Cu2O,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则Cu(OH)2被还原,正确;B.由已知Cu(NH3) eq \\al(\s\up1(+),\s\d1(2)) (无色),Cu(NH3) eq \\al(\s\up1(2+),\s\d1(4)) (蓝色),且Cu2O、CuO均能溶于浓氨水,则②→③无色溶液变蓝,说明固体A中存在Cu2O,正确;C.已知:Cu2O、CuO均能溶于浓氨水,固体A经浓氨水浸泡后得到红色固体应为Cu,则④→⑤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因是2Cu+O2+8NH3·H2O===2Cu(NH3) eq \\al(\s\up1(2+),\s\d1(4)) +4OH- +6H2O,正确;D.将试管①替换为,没有密封,空气中的氧气可能参与反应,则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蓝,不能确认固体A的成分,错误。
13.C A.正确;B.探究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探究;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氯化铁水解会导致颜色变深,其他条件相同,只控制温度变化来观察水解程度变化,可以用来探究温度对Fe3+水解程度的影响,正确;C.甲苯上的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原因是苯环活化了甲基,错误;D.向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浑浊,表示有硫单质生成,表明氯水氧化硫化钠制备硫,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S,则可证明非金属性:Cl>S,正确。
14.D Br2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H2SO4,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Br2氧化SO2放出很多热量,液溴、氢溴酸易挥发,混合①使用冰水降低温度,防止Br2和HBr挥发,然后蒸馏得到硫酸和氢溴酸粗品,粗品中可能含有挥发出的Br2,加入Na2SO3,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使反应生成SO eq \\al(\s\up1(2-),\s\d1(4)) 转化成硫酸钡沉淀,再进行过滤分离,无色溶液中含有HBr及NaCl,再蒸馏得到精制的氢溴酸。由流程图可知,混合②后过滤生成硫酸钡,滤液蒸馏产生NaCl溶液,故钡离子、氯离子应是加入试剂a引入的,故试剂a为BaCl2溶液,故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加入Na2SO3的目的是以除去粗品中的Br2,但用量需要防止过量,因为Na2SO3过量,能与HBr反应,会导致氢溴酸的产量降低,故B错误;蒸馏过程中用的冷凝管为直形冷凝管,故C错误;溴单质具有挥发性,工业氢溴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可能含有挥发出的Br2,故D正确。
15.D 水蒸气发生装置中安装安全管的目的是防止压强过大,A正确;二氯甲烷的密度比水的大,萃取分液时,二氯甲烷需从下口放出,B正确;无水Na2SO4是干燥剂,作用是除去水分,C正确;分析题中实验流程可知,二氯甲烷挥发出来被冷凝接收,因此二氯甲烷的沸点比柠檬烯的沸点低,D错误。
16.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D右端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微热A中烧瓶,导管口出现气泡,冷却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水柱
(2)少量浓硫酸 NaCl固体
(3)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团围到出气口处 (4)干燥氯气 (5)abd
(6)拆开AB连接处用洗耳球持续往装置中吹气,直到装置没有颜色为止,将D装置中产品倒入试剂瓶中密封,拆除其它装置将有用的试剂倒入指定的试剂瓶,没用的试剂倒入指定的垃圾桶
解析:本实验是利用实验室制备的Cl2和Sn粉加热反应来制备SnCl4,故A装置为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为MnO2+4HCl(浓) eq \(=====,\s\up7(△)) MnCl2+Cl2+2H2O,B装置是用饱和食盐水来除去Cl2中的HCl,C装置是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D装置为制备SnCl4的发生装置,反应为:Sn+2Cl2 eq \(=====,\s\up7(△)) SnCl4,E装置是收集SnCl4,由于SnCl4与水易发生水解,故F装置为干燥装置,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G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据此分析解题。(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可知,本试验中检查制气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D右端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微热A中烧瓶,导管口出现气泡,冷却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水柱;(2)装置A中用浓盐酸的原因是增强MnO2的氧化性,即MnO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更强,故在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有氯气产生,证明①正确的,增强Cl-的还原性,即Cl-浓度越大,Cl-的还原性越强,故在反应后固液的混合物中加入NaCl固体有氯气产生,证明②正确的;(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B、C装置少量漏气,由于Cl2有毒,故需及时处理,利用Cl2能与碱性液体反应的性质,可采取的措施是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团围到出气口处;(4)由分析可知,C的作用是干燥氯气;(5)由分析可知,装置F的作用为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引起发生水解反应,由实验图可知F为U形干燥管,其中需装入固体干燥剂,故F中可装的试剂可以是CaCl2、CaO、CuSO4,不能是浓硫酸;(6)制备反应停止熄灭酒精灯后,将G中导管移出溶液并使导管口靠近液面,装置冷却,此时整个装置中还有大量的氯气,如不处理将污染环境,故之后的操作是拆开A、B连接处用洗耳球持续往装置中吹气,直到装置没有颜色为止,将D装置中产品倒入试剂瓶中密封,拆除其它装置将有用的试剂倒入指定的试剂瓶,没用的试剂倒入指定的垃圾桶,清洗仪器,摆放整齐,擦干净桌面。
17.答案:Ⅰ.(1)C→D→B (2)D装置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3)CC2O4·2H2O eq \(=====,\s\up7(890~920 ℃)) CO+CO↑+CO2↑+2H2O↑
Ⅱ.①2C(OH)2+H2O2===2C(OH)3
②2 C(OH)3 +6H++2Cl-===Cl2↑+2C2++6H2O
③C(OH)3、Cl2、C(OH)2[或C(OH)3>Cl2>C(OH)2]
解析:Ⅰ.(1)检验产物的顺序是检验水蒸气、检验CO2、除去CO2、干燥CO、检验CO、吸收尾气。C装置可吸收CO2并干燥CO。装置连接顺序为A、E、C、D、B。
(2)D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有CO生成。
(3)CC2O4·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3,n(C)= eq \f(3.66 g,183 g·ml-1) =0.02 ml,n(CO2)= eq \f(0.88 g,44 g·ml-1) =0.02 m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了CO,n(CO)=0.02 ml,剩余固体含钴、氧元素,剩余固体中含氧元素n(O)= eq \f(1.5 g+0.02 ml×59 g·ml-1,16 g·ml-1) =0.02 ml,故固体的成分为CO,依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①根据实验现象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H)2+H2O2===2C(OH)3;②C(OH)3被浓盐酸还原为C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H)3+6H++2Cl-===2C2+ +Cl2↑+6H2O;③C(OH)2与浓盐酸混合,未见气体产生,说明C2+不能氧化Cl-,则氧化能力C(OH)3>Cl2>C(OH)2。
18.答案:(1)浓硫酸 浓盐酸 浓硫酸
(2)关闭K2,打开K1
(3)吸收过量的HCl气体,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4)抑制AlCl3水解,同时带走水蒸气 (5)①偏低 ②4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及装置图可知,a、b、B三装置是用于制取干燥HCl气流,因为三装置中所用试剂均为酸的浓溶液,考虑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及稀释放热,因此可用浓盐酸与浓硫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要“均匀、缓慢产生HCl气体”,需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盐酸中,反之,浓盐酸滴入浓硫酸中时,可能会使液体飞溅,且放出大量热,无法控制HCl的挥发速度。(2)实验时,需要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一是防止HCl与铝反应生成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二是防止Al与空气中的O2反应,故关闭K2,打开K1,让HCl气体充满装置后,再加热D装置。(3)根据题干信息知,无水AlCl3极易潮解,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HCl气体,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4)AlCl3易水解,AlCl3·6H2O脱水需要在HCl气氛中进行,以抑制AlCl3水解,同时带走水蒸气。(5)①若沉淀未洗涤、干燥,则氯化银质量偏高,计算出的氯元素含量偏高,羟基含量偏低。
②根据氯元素守恒列出关系式:
Al2(OH)nCl(6-n) ~ (6-n)AgCl
54+17n+(6-n)×35.5 (6-n)×143.5
9.65 g 14.35 g
解得n=4。
19.答案:(1)Ⅰ 增大 (2)观察和控制气体的流速
(3)2NH3+3CuO eq \(=====,\s\up7(△)) N2+3H2O+3Cu
(4)A (5)①f、h、c、e ② eq \f(16(m3-m1),m2-m3) ③偏大
解析:(1)实验室用亚硝酸盐、铵盐的混合浓溶液共热制备N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NO2+NH4Cl eq \(=====,\s\up7(△)) N2↑+NaCl+2H2O,属于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则C装置应选用Ⅰ。Zn先与CuSO4反应置换出Cu,Cu、Zn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制备氢气时,若在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固体,反应速率将增大。(2)装置B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混合气体,还可以使氢气和氮气混合均匀,还可观察和控制气体的流速;(3)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生成氮气、铜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 eq \(=====,\s\up7(△)) N2+3H2O+3Cu。(4)干燥管F装置用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但不能吸收氨气,应该为碱石灰,无水硫酸铜只能检验水的存在;五氧化二磷和无水CaCl2均能吸收氨气,不能选,答案选A;(5)①根据图示装置及实验目的可知操作步骤为: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氨气排出装置中空气→加热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C的质量,即j.检验装置气密性、d.打开K1和K2、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装置中充满NH3、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f.冷却至室温、h.关闭分液漏斗活塞、c.关闭K1和K2、e.称量装置C的质量,则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为j、d、g、a、b、f、h、c、e;②CuO的质量为(m2-m1) g,该CuO中含有O的质量为:(m2-m3)g,n(O)= eq \f(m2-m3,16) ml,则n(Cu)=n(CuO)=n(O),Cu的质量为(m3-m1)g,则Cu的摩尔质量为 eq \f(16(m3-m1),m2-m3) g·ml-1,所以Cu的相对原子量为 eq \f(16(m3-m1),m2-m3) ;③在本实验中,若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测定的m3偏大,根据Mr(Cu)= eq \f(16(m3-m1),m2-m3) 可知,测定结果偏大。
20.答案:(1)球形冷凝管 酸式滴定管 (2)C
(3)Ka1(H3PO4)与Ka1(H2SO3)相差不大,H3PO4与亚硫酸盐反应存在平衡:H3PO4+SO eq \\al(\s\up1(2-),\s\d1(3)) ⇌HPO eq \\al(\s\up1(2-),\s\d1(4)) +H2SO3、H2SO3⇌H2O+SO2,加热使SO2不断逸出,促进反应向生成SO2的方向进行
(4)检漏 蓝色 SO2+I2+2H2O===4H++2I-+SO eq \\al(\s\up1(2-),\s\d1(4))
(5)偏低 (6)80.8
解析:(1)装置图中a是用于冷凝回流的球形冷凝管,b带玻璃旋塞,为酸式滴定管。
(2)三颈烧瓶中加入400 mL水,由于三颈烧瓶盛放的溶液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eq \f(2,3) ,故选用1 000 mL,C正确。
(3)Ka1(H3PO4)与Ka1(H2SO3)相差不大,H3PO4与亚硫酸盐反应存在平衡:H3PO4+SO eq \\al(\s\up1(2-),\s\d1(3)) ⇌HPOeq \\al(\s\up1(2-),\s\d1(4))+H2SO3、H2SO3⇌H2O+SO2,加热使SO2不断逸出,促进反应向生成SO2的方向进行。
(4)滴定管使用前需检漏,在确认不漏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淀粉遇碘变蓝,则滴定终点时,溶液呈蓝色;滴定过程中SO2被氧化为SO eq \\al(\s\up1(2-),\s\d1(4)) ,I2被还原为I-,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4H++2I-+SO eq \\al(\s\up1(2-),\s\d1(4)) 。
(5)若先加磷酸,生成的少量SO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消耗的碘标准溶液减少使测定结果偏低。
(6)由离子方程式SO2+I2+2H2O===4H++2I-+SO eq \\al(\s\up1(2-),\s\d1(4)) 可得n(SO2)=n(I2),而V(I2)=V消耗+V预加-V空白=1.20 mL,则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 eq \f(0. 010×1.2×10-3×64×103,95%×10×10-3) mg·kg-1≈80.8 mg·kg-1。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棕黄色待测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待测液变为蓝色
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3+
B
将一定量的SO3加入水玻璃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非金属性:S>Si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出现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
将一长期放置的铝片插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无变化
铝不能置换出铜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D
H2SO4(HNO3)
加Ba(NO3)2溶液、过滤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探究温度对Fe3+水解程度的影响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比较溶液颜色
C
证明甲苯中的甲基能够活化苯环
分别取甲苯和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观察酸性KMnO4溶液的褪色情况
D
证明非金属性:Cl>S
向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1
取少许粉红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l·L-1NaOH溶液,生成粉红色沉淀,并将该沉淀分成两份
实验2
取一份实验1中所得的粉红色沉淀,加入3%的H2O2溶液,粉红色沉淀立即变为棕褐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实验3
向实验2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浓盐酸,固体逐渐溶解,并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
实验4
取另一份实验1中所得的粉红色沉淀滴加浓盐酸,粉红色沉淀溶解,未见气体生成
酸性条件下,Cl2、C(OH)2、C(OH)3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 。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10有机化学基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10有机化学基础,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2物质的量: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单元检测2物质的量,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