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夯实练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细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细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致死S型细菌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2.(2023·江苏南京中华中学高三检测)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检测到子代噬菌体全部都有放射性的实验有(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2023·北京朝阳区高三质检)赫尔希和蔡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4.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C.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亲代,蛋白质全部来自大肠杆菌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5.(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中)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相关实验,为生物遗传物质探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图示为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获得含32P的细菌是标记噬菌体DNA的前提B.过程①时间越长,噬菌体侵染细菌越充分,结果更可靠C.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彼此分离D.过程③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证明DNA是遗传物质6.科研人员将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加入蛋白酶,丙组加入RNA酶,丁组加入DNA酶。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草叶片上病斑的数量。能正确表示结果的图示是( )7. (2023·湖北黄石高三检测)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破碎细胞的目的是释放核内遗传物质B.步骤②去除蛋白质的原理是氯仿催化蛋白质水解C.步骤③用多糖水解酶去除多糖利用了酶的专一性D.步骤④转化成功后培养基上仅出现S型细菌菌落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他们所做的两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噬菌体不同标记组别放射性检测结果上清液中沉淀物中甲35S标记75%25%乙32P标记15%85%A.上述实验方法与艾弗里的不同,但二者最关键的设计思路相同B.甲、乙两组相互对照可以得出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结论C.甲组沉淀物中有25%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将甲组沉淀物中的噬菌体进一步培养,得到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放射性9.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B.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所以上清液中会出现少量的放射性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进行标记,再转入未被标记的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10.(2023·江苏泰州高三调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证明了DNA具有双螺旋结构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二、非选择题11.(2023·河北唐山高三模拟)科学家用去污剂裂解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细胞,然后抽取裂解产物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S型细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细菌无荚膜也无毒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__(填序号)对照能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2)除了通过观察注射后小鼠的存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区别R型细菌和S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实验利用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与“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作用”的实验思路相比,本实验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请简述对照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2)实验步骤: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②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组别ABCD注射溶液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________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3)结果预测及结论:①A、C组发病,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注射的物质看,该探究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现象预测和相关判断看,该实验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该病毒的遗物物质为DNA,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____________种。
参考答案1.D 2.C3.B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但这并不是实验成功的原因,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完全分离,这样可以单独地研究二者的功能,B正确;DNA和蛋白质外壳都含有N元素,因此不能用15N标记DNA,C错误;蛋白质外壳不含P元素,不能用32P标记蛋白质外壳,D错误。]4.B [噬菌体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若本实验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则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A错误;子代噬菌体的DNA部分来自亲代,部分为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C错误;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错误。]5.A [因为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故培养获得含32P的细菌是标记噬菌体DNA的前提,A正确;过程①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会裂解,使其释放子代噬菌体所在的上清液中带有放射性,结果不可靠,B错误;过程②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C错误;过程③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但不能据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6.B7.C [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步骤②中氯仿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催化蛋白质水解,B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用多糖水解酶去除多糖,利用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处理后得到的沉淀物为DNA,与R型细菌混合后只有少量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步骤④转化成功后培养基上既出现S型细菌菌落又出现R型细菌菌落,D错误。]8.B [甲、乙两组相互对照只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得出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结论,B错误;乙组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上清液中含有15%的放射性,可能是有一些噬菌体还未来得及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到了上清液中,而甲组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含有25%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正确;甲组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将甲组沉淀物中的噬菌体进一步培养,得到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有放射性,D正确。]9.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而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因此这不影响上清液中的放射性,C错误。]10.C [格里菲思通过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但没有提出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模型构建不能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构建了模型,模型是将他们的发现更好地呈现出来,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11.(1)①和⑤ (2)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菌落表面光滑,则为S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 (3)专一性 避免物质纯度不足带来的干扰12.(1)蛋白质和DNA DNA (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沉淀物 (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5)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重复上述实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解析 (1)T2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其中有磷元素的是DNA。(3)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可以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由于32P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重复上述实验,由于35S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13.(2)②DNA酶 生理盐水 (3)①B、D组未发病 ②B、C组发病,A、D组未发病 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4)酶具有专一性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 (5)6解析 (2)因为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相应的酶能水解核酸,故应在B处加入该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和DNA酶,而D组作空白对照,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3)如果A、C组发病,B、D组未发病,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因为DNA酶可将DNA水解。如果B、C组发病,A、D组未发病,说明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因为RNA酶可将RNA水解。(5)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共6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0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透),文件包含第20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原卷版docx、第20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16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32:DNA的结构与复制,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