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期中备考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期中备考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吸收167 kJ热量,生成1 mol N≡N键放出942 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由N2气体生成1 mol气态N4的ΔH为( )
A.+882 kJ/mol B.+441 kJ/mol
C.-882 kJ/mol D.-441 kJ/mol
答案 A
解析 N2生成1 mol气态N4的方程式为2N2(g)===N4(g),根据键能和ΔH的关系可得ΔH=2×942 kJ/mol-6×167 kJ/mol=+882 kJ/mol,故A正确。
2.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9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905.9 kJ
B.平衡时,v正(O2)=v逆(NO)
C.平衡后降低压强(增大体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的含量降低
答案 D
解析 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放出的热量小于905.9 kJ,A错误;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O2)=v逆(NO),B错误;降低压强(增大体积),平衡右移,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但气体的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C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O的含量降低,D正确。
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答案 A
解析 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含40.0 g即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A正确;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故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 kJ·mol-1,故B错误;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又因为该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所以a<b,故C错误;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D错误。
4.已知:①CO(g)+H2O(g)===CO2(g)+H2(g) ΔH1,
②CH4(g)+H2O(g)===CO(g)+3H2(g) ΔH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CO的燃烧热为ΔH3,则H2的燃烧热为ΔH3-ΔH1
B.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ΔH=ΔH2-ΔH1
C.若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ΔH2<0
D.若等物质的量CO和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前者放热更多,则ΔH1>0
答案 B
解析 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而反应①②中的水是气体,A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ΔH=ΔH2-ΔH1,B正确;若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ΔH2>0,C错误;由于对于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则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越小,所以若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前者放热更多,则ΔH1<0,D错误。
5.X(g)+3Y(g)2Z(g) ΔH=-a kJ·mol-1,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和3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s-1
B.第10 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
C.10 min内,消耗0.2 mol X,生成0.4 mol Z
D.10 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答案 C
解析 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则Y消耗的物质的量为3 mol-2.4 mol=0.6 mol,根据反应X(g)+3Y(g)2Z(g)可知,10 min内消耗0.2 mol X、生成0.4 mol Z。10 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故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10 min内X的反应速率为v(X)=×v(Y)=0.01 mol·L-1·min-1,该速率为平均速率,无法计算瞬时速率,故B错误;生成2 mol Z时放出a kJ热量,现生成0.4 mol Z,则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故D错误。
6.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混合气体的压强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A是固体,反应两边气体的质量不相等,而体积不变,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②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都是2,总的气体物质的量不会变化,混合气体的压强也不会发生变化,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是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特征;④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都是2,总的气体物质的量不会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综上所述,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①③,答案选C。
7.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 D
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A错误。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应该越快,所以b的活化能更小,速率更快,B错误。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是否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都是一样的,C错误。
8.图1是NO2(g)+CO(g)CO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2(g)与1 mol CO(g)反应放出234 kJ热量
B.若X表示CO的起始浓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NO2的转化率
C.若X表示反应时间,则Y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D.若X表示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D
解析 反应的焓变ΔH=E1-E2=134 kJ·mol-1-368 kJ·mol-1=-234 kJ·mol-1,又1 mol NO2(g)与1 mol CO(g)不可能完全反应到底,所以放热小于234 kJ,故A错误;两种反应物的化学平衡,增加一种物质的量,会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故B错误;只由气体形成的平衡体系中气体质量不变,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化学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故D正确。
9.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NO3+NO2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
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快速平衡,而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所以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故A错误;由第二步、第三步可知反应的中间产物还有NO,故B错误;由第二步的反应方程式可看出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故C正确;第三步反应为快速反应,所以活化能较低,故D错误。
10.在t ℃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NO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正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反应体系的颜色加深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
答案 D
解析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恒容时,温度升高,NO浓度减小,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的焓变为负值,A错误、D正确;恒温下扩大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NO2浓度减小,反应体系的颜色变浅,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0分)
11.氢气是一种高效而又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制取:2H2O(l)===2H2(g)+O2(g)。以水为原料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是可以燃烧的能源,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热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用以分解水获得氢能源
答案 BD
解析 水不分解也就是物质不变化,物质不变化也就不会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物质就没有氢气,故A错误;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这是可行的,故B正确;水分解产生氢气,但需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氢气,这是可行的,故D正确。
12.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 H2O中 H—O键 | O2中 O===O键 | H2中 H—H键 | H2O2中 O—O键 | H2O2中 O—H键 |
键能kJ/mol | 463 | 496 | 436 | 138 | 463 |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 mol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2H2O2H2↑+O2↑
B.过程Ⅰ吸收了926 kJ能量
C.过程Ⅱ放出了574 kJ能量
D.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总反应为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H2↑+O2↑,故A正确;过程Ⅰ为2 mol H2O分子变成2 mol氢原子和2 mol羟基的过程,吸收的能量=463 kJ×2=926 kJ,故B正确;过程Ⅱ为2 mol氢原子和2 mol羟基生成1 mol氢气和1 mol过氧化氢,放出的能量=436 kJ+138 kJ=574 kJ,故C正确;过程Ⅲ为1 mol过氧化氢变成1 mol氧气和1 mol氢气,断开1 mol H2O2中2 mol H—O键和1 mol O—O键,形成1 mol O2中O===O键和1 mol H2中H—H键,吸收的能量=463 kJ×2+138 kJ=1064 kJ,放出的能量=496 kJ+436 kJ=932 kJ,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该过程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13.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分子的活化包括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
B.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0.29 eV的能量
C.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 eV
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氧分子的活化是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0.29 eV的能量,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18 eV,故C错误;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而炭黑颗粒可以活化氧分子,因此炭黑颗粒可以看作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故D正确。
14.把3 mol P和2.5 mol Q置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Q(g)xM(g)+2N(g),5 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 mol N,经测定M的平均速率是0.1 mol/(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5 mol/(L·min)
B.Q的转化率是25%
C.Q的平衡浓度是1 mol/L
D.x的值为2
答案 BD
解析 把3 mol P和2.5 mol Q置于2 L密闭容器中,5 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 mol N,则:
3P(g)+Q(g)xM(g)+2N(g)
起始量(mol): 3 2.5 0 0
变化量(mol): 1.5 0.5 0.25x 1
平衡量(mol): 1.5 2 0.25x 1
v(P)==0.15 mol/(L·min),故A正确;Q转化率为×100%=20%,故B错误;Q的平衡浓度为=1 mol/L,故C正确;根据M的速率,则0.25x=0.1 mol/(L·min)×5 min×2 L,解得x=4,故D错误。
15.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平衡浓度(mol·L-1) | ||
c(PCl5) | c(PCl3) | c(Cl2) | c(Cl2) | |
Ⅰ | 0.4 | 0 | 0 | 0.2 |
Ⅱ | 1.05 | 0.05 | 1.95 |
|
Ⅲ | 0.8 | 0 | 0 |
|
A.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比容器Ⅱ中的大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6∶31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l2的体积分数大于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0.4 mol·L-1<c(PCl5)<0.8 mol·L-1
答案 BD
解析 容器Ⅰ PCl5(g)PCl3(g)+Cl2(g)
起始浓度(mol·L-1) 0.4 0 0
转化浓度(mol·L-1) 0.2 0.2 0.2
平衡浓度(mol·L-1) 0.2 0.2 0.2
此时=1,K===0.2,容器Ⅱ,开始时≈1.86,此时Q=≈0.09<K,说明容器Ⅱ中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l2)增大,c(PCl5)减小,达到平衡时>1.86>1,则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比容器Ⅱ中的小,故A错误;假设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6∶31,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容器Ⅰ总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3=0.6 mol·L-1,说明容器Ⅱ总物质的量浓度为3.1 mol·L-1,根据A得出容器Ⅱ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列化学平衡三段式,
容器Ⅱ PCl5(g)PCl3(g)+Cl2(g)
起始浓度(mol·L-1) 1.05 0.05 1.95
转化浓度(mol·L-1) x x x
平衡浓度(mol·L-1) 1.05-x 0.05+x 1.95+x
容器Ⅱ总物质的量浓度为3.1 mol·L-1,则3.1=1.05-x+0.05+x+1.95+x,解得x=0.05;
则平衡时c(PCl5)=1 mol·L-1,c(PCl3)=0.1 mol·L-1,c(Cl2)=2 mol·L-1,此时Q==0.2=K,说明此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假设成立,故B正确;容器Ⅰ达到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为=,若容器Ⅲ容积为2 L与容器Ⅰ为1 L,起始c(PCl5)为0.4 mol·L-1,是等效平衡;容器Ⅲ是1 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l2的量减小,所以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l2的体积分数小于,故C错误;若容器Ⅲ容积为2 L与容器Ⅰ为1 L,起始c(PCl5)为0.4 mol·L-1,是等效平衡,容器Ⅲ是1 L,若此时平衡不移动,则c(PCl5)=0.4 mol·L-1,但容积体积变为1 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PCl5)增大,所以c(PCl5)>0.4 mol·L-1,又因反应开始,消耗PCl5,所以c(PCl5)<0.8 mol·L-1,则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0.4 mol·L-1<c(PCl5)<0.8 mol·L-1,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8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 kJ·mol-1,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5 kJ·mol-1,CH3OH(l)+O2(g)===CO2(g)+2H2(g) ΔH=-a kJ·mol-1,则a 726.5(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
答案 (1)M (2)<
(3)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 kJ·mol-1
(4)98 kJ
解析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ΔH=+88.6 kJ·mol-1,该过程是吸热反应,根据反应物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M稳定。
(2)燃烧热是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
(3)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2 mol氯气反应放热290 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 kJ·mol-1。
(4)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转移12 mol电子放热1176 kJ,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98 kJ。
17.(12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 。
答案 (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2)1、3、4、6、8或2、5 (3)反应温度 6、7或8、9
(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的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并且硫酸过量,产生的热量相等,所以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
18.(12分)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
(2)100 ℃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
①T 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②列式计算温度为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
(3)温度为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答案 (1)大于 0.001 0.36
(2)①大于 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②1.28
(3)逆反应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1)根据题意知,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ΔH大于0。根据题给图像知,0~60 s时段,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0.060 mol·L-1,根据公式v=计算,v(N2O4)==0.001 mol·L-1·s-1;分析题给图像知,二氧化氮的平衡浓度为0.120 mol·L-1,四氧化二氮的平衡浓度为0.040 mol·L-1,K1==0.36。
(2)①根据题意知,改变反应温度为T后,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为温度升高,T大于100 ℃。②根据题意知,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mol·L-1·s-1×10 s×2=0.160 mol·L-1,c(N2O4)=0.040 mol·L-1-0.002 mol·L-1·s-1×10 s=0.02 mol·L-1,K2==1.28。
(3)温度为T时,反应达到平衡,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即增大压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9.(14分)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 (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分析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始充入的CO为2 mol
B.增加CO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再次达到平衡时会减小
(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H2)= ;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且p1<P2)。
(5)已知CH3OH(g)+O2(g)===CO2(g)+2H2O(g) ΔH=-192.9 kJ/mol,又知H2O(l)===H2O(g) ΔH=+44 kJ/mol,请写出32 g的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b 放热 (2)AC
(3)0.15 mol/(L·min) 12 减小
(4)
(5)CH3OH(g)+O2(g)===CO2(g)+2H2O(l) ΔH=-280.9 kJ/mol
解析 (1)根据图像可知曲线b表示的活化能小,所以b曲线表示使用了催化剂。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容器容积为2 L,根据图像可知起始充入的CO为1 mol/L×2 L=2 mol,A正确;增加CO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CO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容器中压强恒定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C正确;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再次达到平衡时会增大,D错误。
(3)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10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生成甲醇是0.75 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是0.75 mol/L×2=1.5 mol/L,所以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5 mol/L÷10 min=0.15 mol/(L·min);平衡时氢气的浓度是2 mol/L-1.5 mol/L=0.5 mol/L,甲醇和CO的平衡浓度分别是0.75 mol/L、0.25 mol/L,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4)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甲醇的含量降低。又因为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含量增大,所以其图像可表示为
(5)已知①CH3OH(g)+O2(g)===CO2(g)+2H2O(g) ΔH=-192.9 kJ/mol,②H2O(l)===H2O(g) ΔH=+44 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即得到32 g的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O2(g)===CO2(g)+2H2O(l) ΔH=-280.9 kJ/mol。
20.(14分)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
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 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衡速率(a)= kPa·min-1。467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 。489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 。
答案 (1)大于 (2)C
(3)小于 2.02 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4)0.0047 b c a d
解析 (1)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数据可知用H2还原CoO制取金属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g)+CoO(s)Co(s)+H2O(g),平衡混合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K1===39;CO还原CoO制取金属Co的化学方程式为CO(g)+CoO(s)Co(s)+CO2(g),平衡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K2==≈51.08。K1<K2,说明还原CoO制取金属Co的倾向是CO大于H2。
(2)H2(g)+CoO(s)Co(s)+H2O(g)①
CO(g)+CoO(s)Co(s)+CO2(g)②
②-①可得CO(g)+H2O(g)CO2(g)+H2(g)
设起始CO、H2O的物质的量为a mol,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容器容积为1 L,则:
CO(g)+H2O(g)CO2(g)+H2(g)
起始/mol·L-1 a a 0 0
转化/mol·L-1 x x x x
平衡/mol·L-1 a-x a-x x x
则该反应的K==≈1.31,
求得:x≈0.534a,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为=0.267。
(3)根据图像,初始时反应物的总能量为0,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0.72 eV,则ΔH=-0.72 eV,即ΔH小于0。由图像可看出,反应的最大能垒在过渡态2,则此能垒E正=1.86 eV-(-0.16 eV)=2.02 eV。由过渡态2初始反应物COOH*+H*+H2O*和结束时生成物COOH*+2H*+OH*,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4)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a)=≈0.0047 kPa·min-1。由(2)中分析得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在0.25~0.50之间,CO的物质的量分数在0~0.25之间,在同一容器中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H2的分压始终高于CO的分压,据此可将题图分成上下两部分,a、b表示的是H2的分压,c、d表示的是CO的分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分压增加,H2分压降低,故467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b、c,489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a、d。
新教材2023高中化学期末质量评估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化学期末质量评估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期中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期中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