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至2022年,科研人员在重庆三峡地区发现一种植物新物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表并将其命名为———三峡白前。若想对其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检测,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不相同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颜色变化
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在高倍镜下能看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D.在检测脂肪制作装片时,利用苏丹Ⅲ染色后可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2.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引起。目前,猴痘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性事件”,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猴痘病毒经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侵入人体细胞
B.人体被猴痘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效应T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猴痘病毒消灭殆尽
D.蓝藻和猴痘病毒一样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3.很久以前,亚洲和美洲连在一起,地球上只生活着一种熊。由于地壳运动亚洲和美洲分开,一部分熊被美洲大陆带走,另一部分熊则跟随着亚洲大陆一路漂流,最终两部分熊被大海隔开。这就是现在北美大灰熊和亚洲黑熊的来历,它们现在已经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熊的进化方向相同
B.两种熊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两种熊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D.DNA检测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4.囊性纤维化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种遗传病,该病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后,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失了苯丙氨酸(转运苯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是AAA或AAG),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只存在于肺泡壁细胞中
B.从上述实例可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模板链中编码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是AAA或AAG
D.患者与正常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相同
5.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比赛在寒冷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维持平衡
B.运动员触碰冰面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一直保持活性
D.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控作用,对内脏器官活动无调控作用
6.2022年1月7日,医学专家首次将经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移植入一名心脏病人体内,尽管移植的心脏只在患者体内正常跳动了两个月,但这依然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移植的猪心脏被排斥说明该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B.移植的猪心脏主要受到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攻击
C.对猪进行的基因改造可能是敲除了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排斥的主要基因
D.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器官进行移植是解决免疫排斥反应的新思路
二、综合题
7.袁隆平院士曾说,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是他的第三个梦想。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亩产量在300公斤以上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 g/mL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A→C段,能观察到I组水稻细胞发生了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大小的变化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并未添加清水,Ⅱ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该兴趣小组继续探究了耐盐碱水稻的耐盐能力,实验结果如图2,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尝试写出他们的实验思路:_____。
(4)分析图2可知,该品系的耐盐碱水稻更适合种植在盐浓度低于_____的土壤中。
8.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________,使下丘脑的_______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__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
(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机体散热___________。
(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该刺激传至下丘脑,促进 ____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
(4)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____。
9.为揭示茄子果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绿果皮植株和紫果皮植株杂交,F1均为紫果皮,F2中紫果皮株数为84,绿果皮株数为26,初步判断茄子果皮色中____________为显性,果皮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2)用白果皮植株和紫果皮植株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亲代组合 | F1 | F2 |
白果皮植株×紫果皮植株 | 均为紫果皮 | 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 |
由表可知果皮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____________色果皮基因会阻碍____________色果皮基因发挥作用。
(3)用白色果肉植株和绿白色果肉植株杂交,F1的果肉均为____________色,且F2中绿白色果肉植株与白色果肉植株的比值约为3∶1,说明果肉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4)后续研究表明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者用一株紫皮绿白肉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和白皮白肉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杂交,F1均为紫皮绿白肉植株,F1自交得到F2中出现紫皮绿白肉、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白皮白肉4种表型,比例约为____________。F2中未出现表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绿白色果肉基因抑制了___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使表皮呈现出果肉的颜色。
10.某林场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主要种植的树种为柳杉和杉木,为速生林;其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_ 个营养级,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黑眉锦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和自然林相比,其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比较低,赤腹松鼠种群爆发,柳杉和杉木严重受损。为了降低经济树种的损失,可以利用捕食等种间关系进行________防治,防治害虫的关键是要__________其环境容纳量。
(3)图2中,①+②+③+④代表该营养级生物的___________,②部分代表用于该营养级生物_____________的能量。能量从该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农药D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毒害。某科研小组从长期受农药D污染的土壤中取样,进行了农药D降解菌的分离,分离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第二步”所用的培养基是以农药D为唯一碳源的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进行“第二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与“第二步”所用的培养基相比,培养基A中还需要加入的成分是________。涂布平板过程中进行无菌操作的措施有哪些?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对涂布的平板进行培养时,将接种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恒温箱中培养,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
(4)研究人员用0.1mL菌液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84,则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是________,使用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
12.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考古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需要借助PCR技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PCR扩增的第一步是使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 DNA中G+C的含量越多,要求的变性温度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进行PCR时一般需要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其作用是__________。
(2)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荧光RT-PCR法”,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____。采集到的样本要迅速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扩增后的核酸通过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进行检测,理论上,在检测过程中,有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出现,则说明检测结果呈____(填阴或阳)性,此时可进一步检测疑似患者血浆中的______进行确诊,原因是_______。
(4)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分析利用PCR技术制备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思路:____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都是NaOH溶液和CuSO4溶液,A错误;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
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制作装片时,利用苏丹Ⅲ染色后可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溶于酒精,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与宿主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但不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被病原体寄生的细胞的清除属于基因控制的细胞凋亡,故人体被猴痘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效应T细胞可以使被病毒寄生的靶细胞裂解,但不能消灭病毒,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猴痘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无核糖体,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都属于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使得物种产生生殖隔离,但地理隔离可能对基因变异的影响不够大,所以生殖隔离并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是遗传变异的不断积累形成的。亲缘种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即为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产生了新物种。
【详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由于两种熊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两种熊的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A错误;
B、两种熊在地理隔离后,由于处于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仍会发生改变,B错误;
C、两种熊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说明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DNA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DNA检测可以为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过程叫作转录;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过程叫作翻译。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基因有些表达,有些不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另一类是指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详解】A、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但只在肺泡壁细胞中表达,A错误;
B、囊性纤维化患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失了苯丙氨酸,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出现异常,最终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即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
C、由题干知转运苯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是AAA或AAG,故mRNA上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或UUC,故基因模板链中编码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是AAA或AAG,C正确;
D、终止密码子有三种,一般不决定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5.A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3、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详解】A、人是恒温动物,寒冷环境中,人体温仍然是恒定的,只是比赛在寒冷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但仍能维持平衡,A正确;
B、大脑皮层产生感觉,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错误;
C、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错误;
D、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节,对内脏活动也有调控,比如可以通过自主神经作用到内脏器官,D错误。
故选A。
6.A
【分析】移植排斥反应是指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后者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学反应。
【详解】A、外来器官移植到人体内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因此移植的猪心脏被排斥不能说明该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A错误;
B、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移植的猪心脏会被当做抗原,受到效应T细胞的攻击,即移植的猪心脏主要受到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攻击,B正确;
C、对猪进行的基因改造可能是敲除了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排斥的主要基因,这样可尽可能减少免疫排斥,C正确;
D、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器官进行移植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解决免疫排斥反应的新思路,D正确。
故选A。
7.(1) 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 基本不变
(2)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或发生渗透吸水
(3)配置一系列浓度大于 0.3g/mL的KNO3溶液,分别将 II 组水稻细胞置于各组 KNO3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记录。
(4)0.4g/mL
【分析】分析图 1 可知,使用 0.3g/mL 的 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后,II 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发生渗透吸水;而 I 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因此初始时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液溶液浓度,因此 II 组水稻为耐盐碱水稻。
【详解】(1)A→B 段,I 组水稻发生质壁分离;B→C 段,I 组水稻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差,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2)使用0.3g/mL 的 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后,II 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发生渗透吸水。
(3)根据分析可知,II 组水稻为耐盐水稻,因此探究耐盐水稻的耐盐能力,可选用 II 组水稻进行合理分组。图2中的横坐标表明,需要配置一系列浓度大于 0.3g/mL 的 KNO3溶液,分别处理 II 组水稻细胞,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记录。
(4)据图2可知,细胞在0.4g/mL的KNO3溶液中刚好未发生质壁分离,而在0.45g/mL的 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若要其正常渗透吸水,需要将该品系的耐盐水稻种植在盐浓度低于 0.4g/mL 的土壤中。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8.(1) 致热性细胞因子 体温调节 大脑皮层 促甲状腺
(2) 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
(3) 大于 垂体
(4) 一 非特异免疫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至38.5℃,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此激素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①过程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详解】(1)据图可知,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调定点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激素X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进而使产热增多。
(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引起机体散热减少。
(3)发烧时体温上升期间,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
(4)皮肤、黏膜等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属于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均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9.(1) 紫果皮(或紫皮) 分离
(2) 紫 绿
(3)绿白
(4) 9∶3∶3∶1 白皮绿白肉 白色果皮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F1均为紫果皮,F2中紫果皮株数为84,绿果皮株数为26,紫果皮:绿果皮≈3:1,说明紫果皮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白果皮与紫果皮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子一代自交,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紫色果皮基因会阻碍绿色果皮基因发挥作用。
(3)F2中绿白色果肉植株与白色果肉植株的比值约为3∶1,说明绿白色果肉对白色果肉为显性,故F1的果肉均为绿白色。
(4)已知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两对性状独立遗传,F1均为紫皮绿白肉植株,F1自交得到F2中出现紫皮绿白肉、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白皮白肉4种表型,F2中出现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说明出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A/a、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中紫皮绿白肉(A_bbC_)、紫皮白肉(A_bbcc)、绿皮绿白肉(aabbC_)、白皮白肉(aabbcc)=9∶3∶3∶1,aabbC_的基因型应为白皮绿白肉,但表现型却为绿皮绿白肉,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绿白色果肉(C_)基因抑制了白色果皮(aabb)基因的表达使表皮呈现出果肉的颜色(绿皮绿白肉)。
10.(1) 5 黑眉锦蛇、猫头鹰 捕食、竞争
(2) 抵抗力 生物 降低
(3) 同化量
未利用的植物、枯枝落叶
③÷(①+②+③+④)×10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析】分析图1:图1为食物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草、柳杉和杉木为生产者,其余生物都为消费者,生产者为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从生产者开始,到猫头鹰结束,该食物网一共含有12条食物链。
分析图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图2中②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1)图1中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食草昆虫→蛙→黑眉锦蛇→猫头鹰,有5个营养级;草、柳杉和杉木属于第一营养级,根据图中食物网可知,食物网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黑眉锦蛇、猫头鹰,黑眉锦蛇和猫头鹰都捕食黑腹绒鼠,为竞争关系,猫头鹰捕食黑眉锦蛇,为捕食关系,故黑眉锦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2)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和自然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利用捕食等种间关系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防治害虫的关键是要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3)①为呼吸释放的能量,②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③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④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因此①+②+③+④的能量表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图2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②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即未利用的植物、枯枝落叶。能量从该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③(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①+②+③+④)×10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了解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并数出食物链的条数,弄清楚不同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还要能够利用同化量计算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1.(1) 选择 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 筛选并增加农药D降解菌的浓度
(2) 琼脂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涂布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作为对照,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灭菌彻底(或是否被污染)
(4) 8.4×106 少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本操作目的是分离农药D的降解菌,而选择培养基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故“第二步”所用的培养基是以农药D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只有能够分解农药D的微生物才能生长,所以该步骤目的是筛选并增加农药D降解菌的浓度。
(2)培养基A上可获得菌落,应为固体培养基,所以与“第二步”所用的培养基相比,培养基A中还需要加入凝固剂,如琼脂;涂布平板的过程中,将沾有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灼烧引燃,涂布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目的都是防止杂菌污染。
(3)对涂布的平板进行培养时,将接种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恒温箱中培养,目的是作对照,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灭菌彻底。
(4)微生物计数时,应选择菌落在30-300之间的进行计数,研究人员用0.1mL菌液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84,则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是84÷0.1×104=8.4×106个;使用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只观察到一个菌落。
12.(1) DNA中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含量越多,其氢键越多,变性时所需温度越高 为反应提供原料和能量
(2) 逆转录酶、TaqDNA聚合酶 提高样本转运和检测阶段的安全性
(3) 阳 新冠病毒(IgM/IgG)抗体 病毒进入体内后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最终由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
(4)利用RT-PCR技术大量扩增新冠病毒特定抗原基因生成cDNA,制备成DNA疫苗(或利用扩增后的cDNA大量转录生成抗原的RNA,制备RNA疫苗;或利用cDNA大量表达产生抗原蛋白,制备蛋白质疫苗)
【分析】PCR技术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1)PCR扩增的第一步是使双链模板 DNA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DNA中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含量越多,其氢键耐越多,变性时所需温度越高。dNTP既能提供PCR需要的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又能提供能量。
(2)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要运用该技术,需要用到的酶是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为DNA)和TaqDNA聚合酶(PCR扩增用);采集到的样本要迅速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其目的是提高样本转运和检测阶段的安全性。
(3)理论上,在检测过程中,有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出现,则说明检测结果呈阳性。由于病毒进入体内后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最终由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所以疑似患者的抗体检测如果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新冠患者。
(4)提取新冠病毒RNA上特定的抗原基因,利用RT-PCR技术大量扩增特定抗原基因生成cDNA,制备成DNA疫苗。也可利用扩增后少量的cDNA大量转录生成抗原的RNA,制备RNA疫苗;或利用cDNA大量表达产生抗原蛋白,制备蛋白质疫苗)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