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2835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展开探幽寻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用典鉴赏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大意,能准确地把握辛弃疾在词作中抒发的情感。
(2)通过两首词的比较鉴赏,发现辛弃疾对用典手法的细节运用并感受其抒情效果。
(3)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能从辛弃疾和苏轼的不同人生选择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两首词的比较鉴赏,发现辛弃疾对用典手法的细节运用并感受其抒情效果。
教学方法
比较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课型
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学。
请同学们借助古汉语字典、对照课文注释口述两词大意,认真完成“导学案”并订正。
(二)课堂导入。
【导入语】人在历史当中行走,常常会与历史相遇,尤其当我们驻足古迹,回望历史之时。让我们齐读两首词。(生齐读两首词)
(三)对比赏读。
1、选择描人或绘事
(1)这两首词在用典上有什么不同?(PPT展示两词典故内容列表)
【明确】苏词用典少,辛词用典多:
(2)岳珂评论辛弃疾这首词:“微觉用事多尔。”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明确】这些典故都与战争成败有关,尤其与北伐有关,多个典故一起共同影射了异族入侵,南宋江山风雨飘摇,朝廷急功近利欲轻率北伐的现状。苏词着墨于描写一人,而辛词重在叙说古事,这是由辛弃疾所处之境、所怀之情决定的。
辛词:描绘国事,畅怀“千古江山”,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的壮志。
苏词:描绘人物形象,畅怀“千古风流人物”,表达自己对生命浮沉的思索。
2、选择人物
对照表格,两位词人同是想到了三国往事,为什么第一个朝他们走来的是不一样的人物呢?
(同桌合作讨论)
【明确】选择人物也是由词人所处之境,所怀之情决定的。
苏词:词人驻足于赤壁,沉浸于自己“乌台诗案”后的生命价值思考,而周瑜正是苏轼所向往的文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大成的典范,周瑜这一志得意满的臣子形象,与同样身为臣子却失意落寞的苏轼境遇形成鲜明对比。
辛词:驻足于北固亭,沉浸于国家风雨飘摇,中原沦丧于金人铁蹄之下,而朝廷抵抗无力的悲愤之中,而孙权这一冷静果断、深谋远虑、礼贤下士、雄心勃勃的君主形象,正是辛弃疾所呼唤的强有力的统治者的典型代表,与辛弃疾所忧虑的南宋国君形象,及其所统治下的南宋战事形势形成鲜明对比。
3、选择语序
(1)口述两词大意一遍,你觉得这两首词还有什么不同?(生自由口述大意)
【明确】苏词大意口述起来更为顺畅,而辛词口述起来更艰涩,除了辛词用典数量多的缘故,还有辛词多处语序颠倒的缘故。如: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刻意的语序颠倒并非格律的平仄所能完全解释,从中你能感觉到词人怎样的深意呢?
(小组合作讨论)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对比: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对比:人道寄奴曾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气吞万里如虎(对比:如虎气吞万里)
④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对比: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明确】①突出“英雄”二字,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以抗击金人收复国土为己任,这首词是一个无用武之地的失意英雄对统治者的内心呼喊。②突出“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场景,突显刘裕出身卑微,隐射自己当下处境,表达出“英雄不问出处”的壮志。③突出“气吞万里”,表达出收复万里河山的决心。④突出“四十三年”“烽火”,感慨时间之长,而当年的烽火漫天之景,与后文佛狸祠下百姓祭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辛弃疾对国土沦丧、有志难伸的悲慨和对朝廷偏安避战、百姓斗志不再的忧思和激愤。
【小结】
关于情感:面对生命浮沉,苏轼以智者的思索选择了旷达;而面对江山飘零,辛弃疾英雄的喟叹中却透着一种“无可退”的决绝,正如他《上梁文》中所道:“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 那是他因力主抗金被朝廷第一次罢黜时所写,坐在乡间新建的屋子里,望着屋外茂盛的庄稼,他从此自号为“稼轩”。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却一生未竟英雄之志,这一生,他满心想的都是“千古江山”,萦绕在他周围的却满是谗言和阻碍,因此他的词中永远有着内在的奋勇与外在的压抑两种力量在盘旋激荡,而这种力量感,正是豪放词与众不同之处。
关于用典:辛弃疾被号称是最喜欢用典且最擅长用典的词人,他的用典不但注重描人和绘物的选择、人物的选择,还注重语序的选择,而这些用典处的细致安排,正影射着词人所处之境,隐藏着词人所怀之情。
(生齐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拓展应用
品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用典描写,你在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词人的独特情感?请择一二处品析,写成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教学板书
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作业,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表达了时光流逝,整体感知,文本细读,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共5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