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469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469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469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反思
展开学 科 | 语文 | 教材名称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教材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课 题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年级 | 高一 | 学期 | 第一学期 | 学段 | 高中 | |||||
任 务 分 析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的一篇七言律诗,文章所在单元是第三单元,该单元的学习目标为“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 不禁抚今思昔, 心潮激荡,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 |||||||||||
学 情 分 析 |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应该并不陌生,但对于词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较为浅的层次上面,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用典较多的诗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对典故的理解,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 |||||||||||
教 学 目 标 |
| |||||||||||
教 学 重 难 点 |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的内涵和用意。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悲凉意境,感知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 |||||||||||
课 时 | 45分钟 | |||||||||||
教学过程预设 | ||||||||||||
| 环节 |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 设计意图 | ||||||||
|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记得多少?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齐背)好,那在词史上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面对赤壁的惊涛骇浪,苏轼怀念古人,引起无限遐想。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 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 | 这样安排,即复习检查了上节课的知识,又因这两首词同为豪放词,同为怀古词,利于学迁移旧知识,接受新知识。 | ||||||||
二、整体感知 | (一)知人论世: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先来了解一下辛弃疾其人,回想一下初中时,曾学过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时老师肯定介绍过辛异疾的生平,或者同学们对辛弃疾有什么新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例1: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 例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例3:其祖父辛赞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例4: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大家说的都不错,那么关于辛弃疾在作这首词时,是处于一个怎样的背景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多媒体)弃疾作本词已经是66岁高龄,四十三年前奉表南归后一直不被朝廷重用,后来被执掌大权的韩住胄起用。登高望远,面对饱经风雨摧残的千古江山之际,心头便涌上无限的历史感与现实感,雄心壮志与人生感叹的交织。他在登临怀古当中,渗透着对伐金的清醒认识和老当益壮尚思沙场报国的热切愿望,情感炽烈,气势豪迈。然而这种壮士是难以实现,充满遗憾的。接着,他就写下了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众所周知,永遇乐是一一(生答:词牌名),而“京口北固亭怀古”则点明本词的题材是一首咏史怀古作品。在咏史怀古作品当中,用典是及其常见的艺术技巧,用典作为辛弃疾个人鲜明的创造的特色,在这首词当中更是十分明显。 |
回答问题。
| 从辛弃疾本人出发,知人论世。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 |||||||||
三、文本细读 |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找一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与自己读的不一样的地方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2.诗人登北固亭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4.再次自由朗读,你能读出词人对他们怎样的情感? 明确:尊敬敬仰 明确: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明确:惋惜之情 明确:无觅,总被雨打风吹去,曾住,总被,想当年。 (过渡)词人为什么要叹息英雄无觅?当时的南宋时局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让我们来一起从对下阕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明确: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元嘉,刘义隆年号。 7.作者写这个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表现作者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明确:因为那时作者是抗金义士,奋勇杀敌。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明确:扬州路是行政区划,指上下齐心,共同抗敌的士气。 明确:安定宁静的生活场景,却是在“佛狸祠下”,佛狸是拓跋焘小名。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在。金人统治的地区百姓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大宋子民,习惯了金人的统治。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形成对比关系,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悲伤愤懑 总结:这两个典故用意不在于反思历史,而是借古讽今,批评当朝统治者要么轻敌冒进,要么无所作为的态度,表达内心的悲愤之情,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的叹息,他在叹息,国家命运艰难,前途未卜。 教师介绍:廉颇为赵国名将,在他70岁时,已经赋闲在家,赵王因为国势危急需要启用廉颇,就派使者问候,廉颇一顿饭吃掉“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可用,却被郭开谗言诋毁,最终没有被启用,可谓英雄末路。他在叹息,报国无门。 这时,南宋偏安一隅,主战派轻敌冒进;写作之时词人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这只是一个文官而不是武将;这样的安排,难以实现作者想要沙场杀敌的理想,因此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来比喻自己。 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为国效力的渴望(饭否),年事已高的悲伤(老),怀才不遇的愤懑(凭谁问) 在这首词中,词人主要用了5个典故,发出了内心的三声叹息,一叹英雄无觅,二叹国运艰难,三叹报国无门,我们综合来看,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学生答)。 |
自由朗读并回答问题。
朗读并回答问题。
|
分析诗歌用典,使学生体会用典的魅力以及辛弃疾诗的特色。
品析字词,划分音步,感受辛弃疾对伐金的清醒认识和想要沙场报国的热切愿望。
| |||||||||
四、总结提升 | 教师总结:典使得作品具有含蓄简洁却韵味无穷的特色。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纵观全词,用典虽多,但是抒情的脉络却十分清晰,除却廉颇之典,都是与镇江相关的史实,切合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时这首词也与作者的情感紧密联系,更是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 |
|
深化学生对本课难点的认知,了解用典的作用和价值,加强对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情感的认识。 | |||||||||
|
四、板书设计 |
|
| |||||||||
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作业,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共5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