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水是重要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生活中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紫铜拉丝制导线 B. 海水蒸发制食盐 C. 石油分馏制汽油 D. 煤炭干馏制焦炭
    2. 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    )
    A. 焚烧垃圾 B. 使用氢能 C. 乘坐公交 D. 植树造林
    3. 下列属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
    A. 发出蓝紫色光 B. 放出热量 C. 产生大量白烟 D. 生成二氧化硫
    4. 化肥的合理使用对粮食生产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碳酸氢铵 B. 过磷酸钙 C. 磷酸二氢铵 D. 硫酸钾
    5.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氢气 C. 氮气 D. 氦气
    6. 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烧碱
    B. 硬水软化就是要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
    C. 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 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变大
    7. 如图所示实验,其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 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 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8.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 在化合物及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9. 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
    B. 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其质量分数不变
    C. 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D. 10℃时用等质量的水分别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得乙溶液质量大于甲溶液



    10.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b B.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e
    C. a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d D. b、e被还原均可得到a
    11. 将m克的Zn粉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m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可能有三种固体 B. 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相等
    C. 取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 取滤液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沉淀产生
    12. 测得某溶液的pH=2,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猜想,下列合理的是(    )
    A. K2CO3、NaNO3、CaCl2 B. HCl、MgCl2、Na2SO4
    C. NaCl、ZnSO4、KOH D. NaHCO3、K2SO4、NaCl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加入稀硫酸
    B. 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14. 某部分发生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样品,测得其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取一定质量该样品,加入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A. 1.1g B. 2.2g C. 3.3g D. 4.4g
    15.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构成硫酸铜的微粒 ______ ;
    (2)青少年缺乏时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元素 ______ 。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
    (1)“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
    (2)“河南熟,天下足。”我省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______ 。
    17.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空间站内利用物质的转化使O2和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进行转化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物中的单质与生成物中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 ______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填“改变”或“不变”)。
    18. 镓和铟可组成一种可变形的液态合金。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镓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 。
    (2)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 周期。
    (3)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

    19. 硫酸是生活生产、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取10mL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______ g。
    (2)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 。
    (3)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0.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生成,“-”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

    (1)E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 。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C→F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1. 请从微粒的观点解释: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22. 如图所示装置,A中所加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连接A、B、C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A装置补画完整。
    (2)若实验时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若A中产生的是氧气,则实验时B、C中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

    23. 用如图装置进行模拟冶铁的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验证气体产物。其中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反应原理为:H2C2O4H2O+CO↑+CO2↑。

    (1)B中Ca(OH)2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
    (2)在点燃C装置的酒精喷灯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为什么? ______
    24. 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
    (2)请写出加入稀硝酸,部分固体溶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简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______ 。
    25.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 。(填字母)
    A.纯碱属于碱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如图。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时间40s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 。
    (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欲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可将样品溶解后进行下列操作:a.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b.加过量的Y溶液;c.过滤;d.加过量盐酸;e.蒸发结晶。
    ①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加入过量Y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e操作中的作用是 ______ 。
    ④若交换c和d的顺序,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 。
    (4)若2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2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紫铜拉丝制导线,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海水蒸发制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石油分馏制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煤炭干馏制焦炭,生成新物质焦炭,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焚烧垃圾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会增大空气中PM2.5浓度,故A不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
    B、使用氢能不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B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
    C、乘坐公交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C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D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
    故选:A。
    A、根据焚烧垃圾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进行分析;
    B、根据使用氢能不会生成可吸收颗粒物,进行分析;
    C、根据乘坐公交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进行分析;
    D、根据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可吸收颗粒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
    B、燃烧会放出热量,故B正确;
    C、硫燃烧没有白烟,故C错误;
    D、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以及它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相互联系等等。

    4.【答案】C 
    【解析】解:A、碳酸氢铵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过磷酸钙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硫酸钾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食盐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软化不一定是要完全除去水中的Ca2+、Mg2+,也可以使水中的Ca2+、Mg2+含量较少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体现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变为水蒸气时,分子间间隔增大,分子体积没有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甲试管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有氧气接触,不会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B正确;
    C.白磷燃烧,红磷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不正确;
    D.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甲试管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乙试管的铁钉只有氧气接触,不生锈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燃烧,红磷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黄铜可在纯铜上刻下明显划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8.【答案】C 
    【解析】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e和Mg,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He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故B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产生新物质,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不等于零,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原子内部结构分析;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He和Mg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解答;
    D、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进行解答。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掌握有关信息中涉及的基础知识,题型全面注重基础。

    9.【答案】B 
    【解析】解:A、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甲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蒸发结晶法提纯,故A错误;
    B、10℃时,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要大于20g20g+100g×100%≈16.7%,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在此过程中,溶质没有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质量分数不变,故B正确;
    C、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所以不能确定析出甲、乙的质量,故C错误;
    D、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用等质量的水中分别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得乙溶液质量小于甲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甲大,进行分析;
    B、根据将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降温到10℃,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在此过程中,溶质没有析出进行分析;
    C、根据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进行分析;
    D、根据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答案】D 
    【解析】解:A、a为铁单质,b为铁显+2价铁的氧化物,是氧化亚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生成氧化亚铁,故错误;
    B、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e为铁的氧化物,铁元素显+3价,该物质是氧化铁,故错误;
    C、a是铁单质,铁单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中铁元素显+2价,而d中铁显+3价,即可制得c而不是d,故错误;
    D、b、e分别是氧化亚铁、氧化铁,与还原剂反应,被还原均可得到a(单质铁),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种类以及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C、根据铁与酸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炼铁的原理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类价二维图的含义、掌握化学式、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m克,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亚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A、滤液呈浅绿色,说明含有硝酸亚铁,加入的锌全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和铁,不含锌,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滤渣中含有铁,加入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
    D、综上分析,硝酸银全部反应,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向滤液滴加稀盐酸,不反应,一定没有沉淀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B 
    【解析】解:pH为2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溶液中的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和氯化钙也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正确。
    C、KOH中的氢氧根离子和溶液中的H+能结合生成水,且硫酸锌和氢氧化钾也不能共存,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HCO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溶液中的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13.【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18份质量铝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故A错误;
    B、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当硝酸钾也达到饱和时,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错误;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此过程中碳酸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钙反应,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pH不变,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pH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18份质量铝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进行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不断增加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得到的酸性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B 
    【解析】解: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
    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2HCl------CaCl2
     73 111
    75×14.6%x
      73111=75g×14.6%x
    x=16.65g
    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6.65g×40111×100%=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则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g1244×100%=2.2g。
    故选:B。
    根据氢氧化钙固体样品变质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物成分的判断,熟悉氧化钙的性质及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u2+、SO42−  Ca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它们的离子符号分别为:Cu2+、SO42−;
    (2)青少年缺乏时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是:Ca。
    故答案为:(1)Cu2+、SO42−;
    (2)Ca。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答案】清除可燃物  糖类 
    【解析】解:(1)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小麦中富含淀粉,主要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糖类。
    故答案为:(1)清除可燃物;(2)糖类。
    (1)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
    (2)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小麦和大米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要充分理解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答案】2H2O2H2↑+O2↑2:9 改变 
    【解析】解:(1)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2)反应物中的单质是乙氢气,生成物中的氧化物是丁水,图中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方程式为:4H2+CO2CH4+2H2O,氢气和水的质量比=(4×2):(2×18)=2:9;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存在于化合物中,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氢元素化合价改变。
    故答案为:(1)2H2O2H2↑+O2↑;
    (2)2:9;改变。
    (1)根据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8.【答案】31 四  −3 
    【解析】解:(1)在镓原子中,镓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2+8+18+3=31;
    (2)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原子核电子层数在数值相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镓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根据化合价规律,在化学反应中镓一般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化镓(G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故答案为:(1)31;
    (2)四;
    (3)−3。
    (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原子中的核外电子层数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19.【答案】71.76浓硫酸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解:(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
    10mL×1.84g/mL×98%=(10mL×1.84g/mL+x)×20%
    x=71.76g。
    (2)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稀释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为:(1)71.76;
    (2)浓硫酸;
    (3)Fe2O3+3H2SO4=Fe2(SO4)3+3H2O。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二氧化碳  2H2O22H2O+O2↑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解:(1)E是二氧化碳;
    (2)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3)C→F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2H2O22H2O+O2↑;
    (3)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A∼F都含有氧元素,已知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属于单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过氧化氢、水和氧气都含有氧元素,氧气属于单质,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则C是氢氧化钙,C能转化为F,F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F是碳酸钙;D(O2)能转化为E,C(氢氧化钙)能与E反应,F(碳酸钙)与E能相互转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将猜想代入构图,猜想成立。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构成不同。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解析】解:(1)根据题意A装置是气体发生装置,为了使产生的气体只从而导气管导出,A长颈漏斗应插入溶液以下,如图:;
    (2)若B中蜡烛熄灭,C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A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实验时B、C中分别观察到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为:(1);
    (2)CaCO3+2HCl=CaCl2+H2O+CO2↑;
    (3)B中蜡烛燃烧更旺,C中溶液变浑浊。
    (1)根据为了使产生的气体只从而导气管导出,A长颈漏斗应插入溶液以下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3.【答案】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B中Ca(OH)2溶液的作用是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避免对气体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其中混合氧气(空气),在点燃或加热前易发生爆炸,在点燃C装置的酒精喷灯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证明原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
    (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其中混合氧气(空气),在点燃或加热前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BaCO3+2HNO3=Ba(NO3)2+H2O+CO2↑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合理即可)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3)根据分析可知,固体还有氢氧化钠,不能确定,由于已确定原混合物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具体方法是: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故答案为:(1)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
    (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合理即可)。
    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水并搅拌,烧杯内最终有固体剩余;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搅拌,烧杯内固体又有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5.【答案】C 放热  NaOH、NaClBa(OH)2+MgSO4=Mg(OH)2↓+BaSO4↓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解析】解:(1)A、纯碱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故B错误;
    C、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错误;
    故选:C;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说明反应还没有结束,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NaCl;
    (3)①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故答案为:Ba(OH)2+MgSO4=Mg(OH)2↓+BaSO4↓;
    ②Y溶液应为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故答案为: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③c、e操作中均使用的玻璃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答案为: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④先加入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钡与氯化钠混在一起;故答案为:生成的沉淀又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与氯化钠混在一起;
    (4)解: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HCl+NaOH=NaCl+H2O
             4058.5
           20gx(20g+20g)×5.85%
    4058.5=20gx(20g+20g)×5.85%
    x=8%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8%。
    (1)A、根据纯碱属于盐分析;
    B、根据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分析;
    C、根据酸和碱的定义分析;
    D、根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分析;
    (2)①根据题干分析;
    ②根据时间40s时,温度未达到最高,氢氧化钠还有剩余分析;
    (3)①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分析;
    ②根据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分析;
    ③根据在蒸发操作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分析;
    ④根据盐酸会与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

    相关试卷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微粒构成物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