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课件(17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3 大气运动与气候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3 大气运动与气候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构建体系·理思路,基础考点·自诊断,核心考点·课堂研,2大气环流与降水,雾形成的条件分析,核心考点三天气系统,核心考点四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微点三云与天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大气运动与气候
(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2018年7月31日~9月4日,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某一区域(73.5°N~85°N,150°W~170°W)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下图示意科考期间84次探空观测平均温度和风速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科考期间观测区域对流层顶高度大致在( )A.7~9 km B.9~11 kmC.11~13 km D.13~15 km2.科考期间观测区域( )A.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旺盛B.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C.近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稳定D.对流层和平流层物质能量交换弱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7到9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仍在对流层,A错误;9到10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到11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说明到达了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B正确;11到13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是平流层,C错误;13到15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基本保持不变,属于平流层,D错误。故选B。第2题,科考期间观测区域,近地面温度较低,说明对流运动不是很旺盛,A错误;由图可知,13到25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基本保持不变,所以降低幅度并不是很大,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B错误;由图可知,近地面风速变化为10米每秒到20米每秒,变化趋势不稳定,C错误;图中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中下部气温相差较小,说明物质能量交换弱,D正确,故选D。
(2022·浙江模拟)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3~4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A.a B.b C.c D.d4.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c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D正确,故选D。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③正确,④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乙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①正确,②错误。故选A。
(2022·湖北襄阳模拟)下图示意1980—1997年某月平均沿北纬30°纬线圈大气环流状况(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箭头粗细表示气流运动强度,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大气环流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6.图中M地所属的气压带(风带)为( )A.东北信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 D.西风带7.造成图示大气环流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地球运动 D.地形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海洋上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中心,陆地气流上升,为低压中心,表明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判断为北半球夏季,C正确。第6题,根据文字材料“北纬30°”这一关键信息,再结合M地所在经度及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判断M地属于保留在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第7题,由于北纬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受热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保留了副热带高压带,因此出现高、低气压中心相间分布的格局,B正确。
(2021·广东选择考)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核心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个能量传递过程,其过程如下:
技巧点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需注意:(1)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2)地表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3)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逆辐射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气温及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等温线弯曲及闭合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考向一 结合太阳辐射的月变化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2022·山西模拟)如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A.该地处于冬半年,正值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渡时期B.该地处于冬半年,正值冬至日到春分日的过渡时期C.日出后,太阳辐射强度呈增长趋势,正午前后达到最大D.午后2时,太阳辐射强度达到最大,然后至日落逐渐减小2.对比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不可能的原因是( )A.前一天,日落时间晚,太阳辐射强度大B.前一天,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C.后一天,有逆温现象,大气对流不旺盛,污染物较多D.后一天,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昼长小于12小时,处于冬半年,但根据材料无法获取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A、B错误;该地日出后(800左右)太阳辐射强度开始增加,到正午前后(1200左右)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一直减小到日落前后(1600左右),C正确,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数值最高在300 W/m2以上,且日落时间在1600之后,日落时间晚,后一天最高在200 W/m2左右,且日落时间在1600之前,日落时间早,A不符合题意;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太阳辐射强度增强,前一天可能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B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强度与天气的阴晴状况(云量多少)、大气污染程度和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后一天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可能因为污染物较多,C不符合题意;云量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D符合题意。故选D。
考向二 结合不同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差异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2022·贵州一模)一个地方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下图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年较差(单位:℃)。据此完成3~4题。
3.丙城市为(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4.导致丁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与地表形态 B.海陆位置与地表形态C.太阳辐射与地表植被 D.太阳辐射与大气环流
【解析】 第3题,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因此四城市夏季温度较高;但冬季太阳直射点到南半球,因此纬度越低,冬季气温越高,年温差越小,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年温差越大,按照纬度由低到高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因此丙城市是武汉,故选B。第4题,由题3可知,丁城市是哈尔滨,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且受冬季风影响更大,温差更大,D正确;地表形态、地表植被对温差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
(2022·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核心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关键点
(1)理清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2)抓住根本原因:两地冷热不均。(3)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弯曲状况的应用(1)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2)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3)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3.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1)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二、归纳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1)气温差异→气压差异→风力强弱。(2)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削减风力)。(3)地形(山脉阻挡风→风力减弱;垭口或峡谷地带且风向与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增强)。(4)地势高差大小→下沉气流强弱。(5)经过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较小。
三、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四、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1)热力环流与降水
方法点拨:有关“降水”问题的思维流程
考向一 结合布拉风考查大气运动的成因及规律(2022·四川泸州二模)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地方性剧烈大气运动,它所经之处会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布拉风形成的原理类似( )A.季风 B.陆风 C.焚风 D.台风2.一天中最有利于布拉风形成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午夜C.日落前后 D.午后2点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从陆地吹向海岸,到达海岸时风速骤然增大。其形成原理类似于陆风,B正确;季风形成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夏季风从海吹向陆,也有冬季风从陆吹向海,因此与此并不完全相似,A错误;焚风是暖湿气流沿山地爬升后,在背风坡形成的干热风,方向相反,C错误;台风是海洋上的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的形势,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到日出前后,海洋和陆地温差达到最大,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日出前后,A正确,故选A。
考向二 结合大湖效应考查降水及影响因素(2022·湖北荆州模拟)寒冷干燥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高纬冰雪覆盖的内陆地区,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越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称为大湖效应。北美五大湖水域南部大湖效应强,下图为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1996年11月9日至14日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查尔顿地区大量降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部湖面广阔,利于冷空气南下 ②冷气团滞留时间短 ③南部地势较高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 ④查尔顿地区暖气团水汽充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观测发现冬季该地区多数时间只能产生弱降雪,最主要原因是( )A.经过湖面的风速小 B.经过湖面的风速大C.湖面已全部结冰 D.受湖泊影响气温较高
5.我国某些地区冬季也具有明显的大湖效应,下列地区最典型的是( )A.湖南南部 B.浙江北部C.云贵高原东部 D.山东半岛北部
【解析】 第3题,阅读材料“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越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由此可知,查尔顿北面是湖面广阔的伊利湖,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将导致大量降雪,①正确;冷气团受地形阻挡,滞留时间较长,②错误;受南部地形的抬升,水汽迅速凝结,导致降雪增加,③正确;冬季时间内,由于查尔顿属于纬度相对较高区域,冬季较为寒冷,主要受到冷气团的控制,气候干燥,④错误。①③正确,选A。第4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季该区域内气温较低,伊利湖蒸发的水汽较少,且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
风力较大,经过湖面的速度较快,带来的水汽较少,因此降雪量小,B正确;第5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湖效应发生在纬度较高区域,湖南南部、浙江北部、云贵高原东部都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最冷月均温高于0 ℃,降雪可能性小,A、B、C错误;只有山东半岛北部纬度较高,且受到来自北冰洋或西伯利亚寒冷气流的影响,在经过渤海后带来水汽,易发生降雪,形成大湖效应,D正确。
(2022·湖南高考)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2)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一、天气系统的判断方法1.根据天气要素特征判断天气特征主要包括气温、气压、阴晴、风力、风向和湿度等,结合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要素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所属的天气系统类型。2.根据等压线图判断在等压线图上,不同锋面类型可利用不同的气压形式或锋面符号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则可通过气压状况和风向等信息判断。
3.根据特殊的气象特征进行判断冷锋快速过境时,在春季可能形成沙尘暴,冬季形成寒潮、暴雪,夏季形成暴雨;暖锋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海洋上的气旋会带来强降雨,还会发展成台风(飓风);亚洲高压形成干冷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
二、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
1.判断所在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由上图所示风向可判断为北半球。2.判断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3.判断锋面类型:无论南北半球,气旋西部低压槽均为冷锋,东部低压槽均为暖锋,只是锋面移动方向有差异。上图所示锋面逆时针方向移动。
4.判断降水位置: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全部在锋前。判读等压线图时,明确高低压中心和锋面的位置。注意观察、分析冷暖气流和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然后将图像信息与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对接起来。
三、主要准静止锋及分布
四、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两大技法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2.活动规律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1)冷锋→主要在冬半年→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2)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的冬雨)、华南准静止锋。(3)高压(反气旋)系统→7~8月份长江流域的伏旱(副热带高气压)、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4)低压(气旋)系统→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春季和秋季的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华北、东北地区。
技巧点拨:天气系统图的判读步骤
考向一 结合气象要素的特征考查锋面系统(2022·重庆模拟)某年7月21日,北京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下图示意锋面移动及图示区域内三个气象站测得的部分气象资料。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市这一天最可能出现( )A.暴雨 B.暴雪 C.沙尘暴 D.强降温2.推测①②③气象站分别为( )A.延庆、海淀、固安 B.海淀、固安、延庆C.固安、海淀、延庆 D.固安、延庆、海淀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某年7月21日,北京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读图可知,此时为当地夏季,且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超过100 mm的降水量,因此受冷锋影响,北京市这一天最可能出现的是暴雨天气,B错误,A正确;根据气象资料可知,这一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较小,D错误;由于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超过100 mm的降水量,而降水对沙尘暴有抑制作用,此时又正值盛夏,植被茂密,出现沙尘暴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选A。第2题,读图可知,②气象站12—14时气温下降,之后趋于平缓,出现少量降水,风向由偏东风转为东北风,说明此时锋面过境,且气温相对较低,海拔相对较高,应为延庆站;③气象站14—16时气温下降,之后气温趋于平缓,风力加大,降水增多,锋面过境,应为海淀站;①气象站20—21时气温下降,之后气温趋于平缓,并开始出现大量降水,风向在20时由偏东风转为偏北风,锋面过境,应为固安站。由以上可知,①②③气象站分别为固安、延庆、海淀,D正确。
考向二 结合气压分布图考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022·河北模拟)图为我国局部区域某时段海平面与5 000 m高空气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控制重庆、武汉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A.冷锋 气旋 B.气旋 反气旋C.反气旋 气旋 D.反气旋 冷锋4.下列四地中该时段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重庆 B.上海 C.长沙 D.南昌
【解析】 第3题,一般来说,高空气压比近地面要小得多,高空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值较小,因此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差越大间接表明近地面气压越高。读图可知,此时重庆、武汉近地面应当分别受高压、低压控制,控制两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反气旋、气旋,C正确。故选C。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重庆位于高压中心,不可能出现阴雨天气,A错误;上海位于低压槽的北侧,应位于暖锋锋前,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正确;长沙、南昌均位于低压槽的东侧,应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C、D错误。故选B。
(2020·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1)~(3)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 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稀树草原景观反映热带草原气候;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三、气候特征描述技巧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所示。
技巧点拨:局部地区河谷干热的分析思路:1.干。(1)降水少→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2)蒸发量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3)逆温→夜晚山坡上部的冷空气下沉至谷底,(抑制对流)增强谷底干旱。
2.热。(1)纬度:纬度低,气温高。(2)海拔:海拔低,气温高。(3)焚风:背风坡处,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4)谷底多荒漠,比热小,吸热快,增温。
四、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一 结合等温线分布考查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2022·广西柳州二模)下图为某区域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甲地附近等温线平行且密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洋流 ②地形 ③纬度 ④植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关于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最合理的描述是( )A.由西南向东北升高 B.由西南向东北降低C.由东南向西北升高 D.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3.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①甲地与丁地冬季易受锋面气旋影响 ②乙地附近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类型单一 ③丙地因受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和来自热带的暖空气影响,气温年较差大 ④丁地夏季干燥无雨,日照强,炎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等温线平行且密集区是东北太平洋与北美西北区域一带,太平洋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洋,增温作用明显,同时大陆西侧有海岸山脉,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下降明显,温差大,导致等温线密集,①②正确;因纬度差异形成的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而图示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③错误;植被对等温线影响较小,④错误。A正确,故选A。第2题,图示区域跨纬度20度,气温应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即南高北低,而密集平行等值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气温沿西南向东北递变,据此判断区域内西南气温高、东北气温低,B正确,故选B。第3题,甲地、丁地均位于40°N~
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都受温带锋面气旋影响,降水较多,①正确;乙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为高山气候区,垂直差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②错误;丙地等温线稀疏,地处北美中部平原地区,南北贯通,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大,③正确;丁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湿润,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考向二 结合降水柱状图考查气候成因(2021·广东汕头第一次统一检测)地处南美洲的甲城市(15°47′S,47°56′W)海拔1 100米;乙城市(3°7′S,60°1′W)海拔45.40米。下图为甲、乙两城市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甲、乙两城市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季节变化较小B.干湿季节明显C.夏半年降水少,冬半年降水多D.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降水少5.图中甲、乙两城市降水量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 )A.甲城市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乙城市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乙城市时间长D.东南信风带控制甲城市时间短
6.10~12月,乙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第4题,甲、乙两城市均位于南半球,其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是10月~次年4月降水多,5~9月降水少,即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降水少,D项正确,A、C两项错误;乙城市全年降水均较多,干季并不明显,B项错误。第5题,根据甲、乙两城市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城市受东南信风带影响的时间长,乙城市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的时间长,C项正确。第6题,乙城市位于赤道以南,10~12月赤道低压带移到赤道以南,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D项正确。
一、地形云1.地形云的形成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
2.地形云的类型(1)旗状云:气流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的旗状云。(2)帽状云:当气流上升到峰顶,周围气流很稳定,上升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云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静止不动的帽状云。(3)荚状云:山区气流越过山峰,可激发出地形重力波,在背风坡,受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荚状云。
二、看云识天气1.认识鱼鳞云鱼鳞云指的是许多的云块如同鱼鳞一样,一片片排布在天上。通常有两种类型:(1)若云块如同白色细鱼鳞状,气象学称之为“卷积云”,大范围的卷积云出现,多预示着风雨天,如“云势若鱼鳞,来日风不轻”。
(2)若云块很像是大块的鱼鳞,规则地排列在天空中,如同粗大的鱼鳞斑或者瓦片,这便是另一种云称为“高积云”,若这种云在阴雨之后出现,多预示晴好天气的到来,如“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
2.鱼鳞云与天气(1)卷积云:若天空中出现大面积密布的卷积云,说明有很强的扰动或者空气抬升作用,从而把空气中的水汽输送到高空大气层中,这种情况一般说明距离本地不远的地方有强的气旋或锋面的作用,同时卷积云的存在说明高空大气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会从上至下影响中层、甚至低层的大气,使整个大气都变得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本地不远的气旋或锋面靠近,加之大气不稳定,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天气转阴,风雨随之影响本地。
(2)高积云:在高压控制下特别是从冷高压转变为暖高压时,本地的空气稳定抬升,由于没有强烈对流,不会出现大朵的棉絮状云,而是大范围水汽稳定抬升,在高空冷凝形成范围很大的、边界清晰的粗鱼鳞状云,这也预示着天气将晴好下去。3.滚轴云与天气滚轴云是水平的管形状云,它的出现通常预示着暴风雨的到来。当暴风雨逼近时,寒冷的向下气流扩展开来,形成滚轴云。冷气流下沉至热气流之下,热气流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云层,这种快速的下沉气团袭击陆地表面,造成较大危害。
(2022·河北模拟)2021年7月31日和8月1日,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出现一种较为罕见的气象奇观——乳状云。乳状云常出现在对流旺盛的云底,是较冷的下沉气流与快速上升的较暖气流相遇形成。乳状云底部高度与上升气流的强度有关。下图为乳状云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在形成乳状云的区域,最可能伴随其出现的天气是( )A.风和日丽 B.白雾茫茫C.阴雨霏霏 D.暴雨雷电2.在下垫面温度决定上升气流强度的区域,云底较高的乳状云多出现在( )A.黎明 B.午后 C.黄昏 D.子夜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乳状云出现说明快速上升的暖湿气流与下沉冷空气相遇,易形成剧烈的强对流,出现暴雨雷电天气,D正确,故选D。第2题,通常,上升气流强度越大,乳状云的底部高度越高。在下垫面温度决定上升气流强度的区域,日出前后的黎明、黄昏、子夜下垫面温度较低,对流较弱,云底较低,而午后下垫面温度较高,对流强烈,云底较高,B正确,故选B。
(2022·福建漳州二模)帽状云(下图)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且极为罕见。有专家指出,当帽状云稳定在珠峰峰顶附近时,适合登顶珠峰。据此完成3~4题。
3.在高山地区帽状云出现概率极小,主要原因是山顶大气( )A.温度低 B.湿度高 C.压强低 D.难稳定4.“当帽状云稳定在珠峰峰顶附近时,适合登顶珠峰”,说明“帽状云”景观具有( )A.经济价值 B.文化价值C.美学价值 D.科学价值
相关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3影响降水的因素,命题点二河流特征,微专题3湖泊,2按成因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命题点二大气运动,②大气环流与降水,命题点三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图判读,命题点四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2 旅游地理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2 旅游地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二旅游地理,构建体系·理思路,基础考点·自诊断,核心考点·课堂研,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安全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