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能改变元素种类
B. 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釜底抽薪——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 烈火真金——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2.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 D. 称量固体
4.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11:6
B.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 甲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的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5.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金属元素:硒、碘、锌 B. 氧化物:干冰、生石灰、石灰石
C. 合金:生铁、黄铜、不锈钢 D. 化石燃料:煤、石油、氢气
6. 已知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理想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那么相同体积的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体积比为以上均为理想气体( )
A. 2:1 B. 1:2 C. 4:1 D. 1:4
7. 为及时发现家用天然气的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乙硫醇中含有9个原子
C. 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乙硫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8.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 |
A. 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 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 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9.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人类在应用分子上的又一次进步
B. “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 “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
D. “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0. 某容器中含有若干个分子,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则该容器内的物质是(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单质或化合物 D. 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
11.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生锈会导致铁制品全部被腐蚀,铝比铁活泼,因此铝在空气中也会全部被腐蚀
B. 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其着火点,因此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灭火
C. 进入山洞前要进行灯火试验,因此进入地下煤矿前也要进行灯火试验
D. 化学反应元素守恒,因此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氧气
12. 如图为教材中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未打磨的铝丝进行实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B. 省略丙实验也能比较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C. 甲实验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D. 实验结束后,乙中溶液的质量减小
1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①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②熔点,沸点;③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④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⑤是一种安全,绿色的消毒剂。
上述材料中属于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_ ,属于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 。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时,为黄绿色气体
B.常温下,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
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D.可以代替有毒有害消毒剂
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请写出与热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14. 黄铜渣中约含、、、,其余为杂质。某工厂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晶体,其主要流程如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
步骤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步骤Ⅱ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 。
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 ______ 填离子符号。
固体B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溶液A的质量 ______ 填“>”“<”或“=”溶液C的质量。
15. 根据如图完成填空: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A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装置B和C均可以收集,若用B收集则气体应从 ______ 端选填“b”或“c”通入;若用C装置收集,植物油的作用是 ______ 。
发生装置A用于制取的最大优点是 ______ 。
16. 小明在网上查到一个趣味小实验,用蜡烛测氧气含量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提出问题】
小明认为:蜡烛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果应该是氧气体积 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空气体积的。
带着这个疑问,小明按网上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如图1,在盛有足量水的容器中放一根燃着的蜡烛,然后用盛满空气的玻璃圆筒倒扣住蜡烛。
【现象】
一开始蜡烛继续燃烧,稍后水中冒出几个气泡,然后逐渐熄火,圆筒内液面逐渐上升,最终停留在等分线4处。请你解释进入约体积的水的原因 ______ 。
【实验探究2】
小明利用课本中红磷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继续探究:把红磷换成蜡烛,瓶中水换成足量澄清石灰水。在蜡烛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前,还振荡了瓶中的石灰水,进行这项操作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该操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打开弹簧夹后发现水只进入了约体积。
【反思评价】水为何只进入了约体积?
【实验探究3】
小明又继续探究瓶内剩余气体的成分。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发现红磷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燃烧一段时间后再熄灭,同时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
结论:蜡烛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中含有 ______ 。
【交流小结】请依据以上探究分析蜡烛能否测定氧气含量 ______ 。
【拓展探究】小明继续对红磷熄灭后的剩余气体进行探究,把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镁条仍然能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发出黄光同时生成了黄色固体物质。
小明猜测黄色固体物质不是镁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而是与氮气反应的生成物,理由 ______ 。
经分析,黄色固体物质是镁与氮气反应生成的氮化镁,已知36g镁在氮气中完全反应可以得到50g氮化镁,求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已知:氮化镁可以与水在常温下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7.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不再反应为止,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
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故A错误;
B、“钻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木头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木头发生燃烧,故B正确;
C、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C正确;
D、烈火真金,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钻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木头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木头发生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釜底抽薪,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分析;
D、根据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3,碳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6,故A正确;
B、在该反应中,该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甲物质的化学式为可知,甲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D。
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学会阅读分子的模型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图形判断分子原子构成和化学式,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金属元素都带“钅”字旁,金属汞除外,题干中只有锌属于金属元素,带“石”字旁的硒、碘均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分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其它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分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只是含碳量不同;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分类正确,故符合题意;
D、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氢气属于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分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D、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掌握元素的分类、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合金的概念以及能源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设甲烷和氢气的体积为1,需要氧气的体积分别为x、y。
1 2
1 x
2 1
1 y
相同体积的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体积比为2::1。
故选:C。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7.【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乙硫醇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正确;
B、乙硫醇是由乙硫醇分子构成的,1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个原子,故B不正确;
C、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则元素的质量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而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16,则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不正确;
D、乙硫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乙硫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乙硫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时,的溶解度是,说明在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而①中只加入了,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的溶解度是,同理可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而③中共加入了,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③>②,故B正确;
C、②④的溶液中都有剩余,所以②是时的饱和溶液,④是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于时的溶解度大于时的溶解度,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但③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多,则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故C正确;
D、时的溶解度为,则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不是,故D不正确。
故选:D。
A、根据时,的溶解度是,说明在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时,的溶解度是,同理可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进行分析;
B、根据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进行分析;
C、根据②④的溶液中都有剩余进行分析;
D、根据时的溶解度为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人类在应用分子上的又一次进步,故A说法正确;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说法正确;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
根据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考虑;
根据分子的大小考虑;
由题给信息来回答本题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人类已经能够控制分子的运动了,可以通过控制纳米车来为人类服务.
10.【答案】D
【解析】解:容器中含有若干个分子,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种类不同,为混合物;分子种类相同,为纯净物,若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为单质,若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为化合物。
故选:D。
根据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依据定义即可判断。
11.【答案】B
【解析】解:A、铝在空气中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腐蚀,故A错误;
B、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因此,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故C正确;
C、地下煤矿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元素守恒,因此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氧气错误,生成物中一定有氧元素,不一定有氧气,故D 错误。
故选:B。
A、根据铝在空气中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腐蚀进行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C、根据地下煤矿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元素守恒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锈蚀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A
【解析】解:A、将未打磨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铝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错误;
B、若省略丙实验,也能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甲可知铝比铜活泼,由乙可知铜比银活泼,故正确;
C、由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将铜置换出来,生成了硫酸铝,所以,铝丝上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故正确;
D、乙中是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乙中溶液的质量减小,故正确。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3.【答案】①②③ ④
【解析】解:属于的物理性质有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沸点;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或见光易分解、有强氧化性、很强的腐蚀性;
的沸点是,时,为液体,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常温下,100g水中大约能溶解,选项说法正确;
C.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所以用棕色试剂瓶盛装并置于冷暗处保存,选项说法正确;
D.中,氧元素显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氯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
。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来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即可。
14.【答案】过滤 、 混合物 <
【解析】解:过量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和铜反应;故步骤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Ⅱ将固液分离,故操作名称是过滤。
由以上分析知,溶液A的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故阳离子有、。
固体B是不反应的铜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
溶液A转化到溶液C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得出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64份质量的铜,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由质量关系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因此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C的质量。
故答案为:;
过滤;
、;
混合物;
。
根据过量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和铜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步骤Ⅱ将固液分离,故操作名称是过滤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A的溶质为硫酸锌、硫酸铜进行分析;
根据固体B是不反应的铜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A转化到溶液C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5.【答案】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解: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A制二氧化碳,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装置B和C均可以收集二氧化碳,若用B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长导管即b管口通入;若用C装置收集,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在水面上加上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故答案为:b;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用于制取的发生装置A,当关闭活塞时由于气体增多使试管内气压变大,把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的管体内,液面低于隔板,不与碳酸钙接触,达到固液分开,不再反应,打开活塞则气体导出,液面回升,固液接触继续反应,所以此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来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小于 蜡烛燃烧放热,气体逸出装置,装置内压强减小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发生反应 氧气 不能 镁与氧气反应,发出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解析】解: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压强变化较小,实验结果应该是氧气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
蜡烛燃烧放热,气体逸出装置,装置内压强减小,反应停止后最终进入约体积的水。
在蜡烛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前,还振荡了瓶中的石灰水,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发生反应;该操作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燃烧一段时间后再熄灭,说明瓶内还有氧气,蜡烛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中含有氧气,因此蜡烛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镁与氧气反应,发出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而装置内有氮气,故黄色固体物质不是镁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而是与氮气反应的生成物。
镁在氮气中完全反应可以得到50g氮化镁,则氮气的质量为,氮化镁中镁原子和氮原子的个数比为,故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刺激性气体应为氨气,即氮化镁和水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小于;
蜡烛燃烧放热,气体逸出装置,装置内压强减小;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发生反应;;
氧气;不能;
镁与氧气反应,发出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
。
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压强变化较小进行分析;
根据蜡烛燃烧放热,气体逸出装置,装置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根据在蜡烛熄灭后打开弹簧夹前,还振荡了瓶中的石灰水,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发生反应;该操作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瓶内还有氧气,蜡烛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中含有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镁与氧气反应,发出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进行分析;
根据36g镁在氮气中完全反应可以得到50g氮化镁进行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产生氧气的质量。
故答案为:。
设参加反应的质量为x。
245 96
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模拟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模拟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