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全解全析
第Ⅰ卷
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C | A | C | C | C | B | C | D | B | B | C | D | A | B |
1.下列发电方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火力发电 D.水力发电
【答案】C
【解析】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太阳能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火力发电过程中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
B. 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C.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 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A
【解析】
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会产生粉尘等有害物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测溶液pH
【答案】C
【解析】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防止污染试剂,故该项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该项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该项操作正确;
D、测定溶液的pH时,不可将pH试纸直接置于溶液中,防止污染试剂,故该项操作错误。
故选C。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B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C |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
D |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答案】C
【解析】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说法正确;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C、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说法错误;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是网状结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答案:C。
5.“平衡膳食要会看标签。”某品牌巧克力标签如下,“营养素参考值”是指每100g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占该营养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
能量 2300kJ 27 蛋白质 6.7g 11 脂肪 34.7g 58 碳水化合物 55.7g 19 |
A. 食用该巧克力可有效补充能量
B. 食用10g该巧克力可提供蛋白质0.67g
C. 食用50g该巧克力已超过脂肪日推荐摄入量
D. 仅食用该巧克力无法满足均衡营养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该巧克力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营养素为人体提供能量,选项正确;
B、根据题意,营养成分质量是每100g所含营养素的质量,故食用10g该巧克力可提供蛋白质质量是,选项正确;
C、根据题意,“营养素参考值”是指每100g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占该营养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率,故100g巧克力所含脂肪占脂肪摄入量的,则50g该巧克力所含脂肪占脂肪摄入量的,故不超标准,选项错误;
D、人体所需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水、维生素和无机盐,故仅食用该巧克力无法满足均衡营养的需要,选项正确;
答案为:C。
6.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红色的葡萄酒
B. 紫色的高锰酸钾
C. 淡蓝色的液氧
D. 银白色的不锈钢
【答案】B
【解析】A、葡萄酒含有酒精和其他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是由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能使蛋白质变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如下:厕所清洁剂 pH=1、食盐水 pH=7、肥皂水 pH=10、炉具清洁剂 pH=12,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厕所清洁剂 B. 食盐水 C. 肥皂水 D. 炉具清洁剂
【答案】D
【解析】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
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
C、肥皂水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
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大于7,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大,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9.工业上用CH4和CO2制取合成气会产生积碳,如图是抗积碳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i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合成气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价值大
【答案】B
【解析】A、Ni基双金属在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可重复使用,正确;B、该反应为,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有+4价变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2价,未发生变化,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因此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正确;D、合成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体,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价值大,正确;故选B。
10.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②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③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④若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
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比如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正确。
②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乙为甲烷和甲为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③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比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钠属于盐,稀盐酸属于酸,错误。
④若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铜(铜和硝酸反应)、氧化物(氧化铜和硝酸反应)、酸(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碱(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或盐(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④两个。
故选:B。
11.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区分软水与硬水 B.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C.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答案】C
【解析】A、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正确;B、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可以通过相互刻画观察划痕情况比较,正确;C、红磷和白磷都和氧气接触,故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错误;D、三支试管中现象分别为:生锈、不生锈、不生锈,对比说明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正确。故选C。
12.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 序号 | 其他试剂 | 100s时O2的含量 |
① | 干燥剂 | 21% | |
② | 10滴水 | 15% | |
③ | 10滴水和1.0g食盐 | 8% |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答案】D
【解析】A、铁生锈,氧气含量会减少,②③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铁已经生锈,A正确。B、干燥剂吸水,①没有水,氧气没有减少,铁没有生锈,②加水后氧气减少,铁生锈,说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B正确。C、③加食盐后铁生锈速度加快,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C正确。D、①②③实验中没有探究炭粉对锈蚀的影响,①②③无法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D错误。故选:D。
13.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B. 表示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分别加热制取氧气
C. 表示向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 表示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A、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只减少,至完全反应减少至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B、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中,纯氯酸钾中含有的氯酸钾多,最终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多;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根据公式的值与产生氢气质量成正比,则铝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14.氯化铵常用作铁制品的除锈剂。不同温度时,氢化铵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将50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g
B. 再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烧杯中仍有固体剩余
C. 升温至40℃,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31.5%
D. 升温至6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 0g,20℃时,将50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只能溶解37. 0g,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g-37g=13g,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 0g,200g的水中能溶解74g的氯化铵,再加入100g水,50g的氯化铵充分溶解,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6. 0g,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至60℃,最多能溶解55g,50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本题共1小题,共8分)
15.(8分)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
(1)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此处氢气作为燃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条)。
(2)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采用的是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水变成冰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
(3)冬奥会场馆用低温消毒剂C9H16Cl2N4进行消毒,C9H16Cl2N4由___________种不同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答案】(1) ①. ②. 化合反应 ③. 环保
(2) ①. 物理 ②. H2O分子间间隙变大
(3) ①. 4或四 ②. 有机物
【解析】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氢气作为燃料,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2)水变成冰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来分析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根据低温消毒剂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氯、氮四种元素组成的,低温消毒剂C9H16Cl2N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三、(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若用E收集气体,完成该实验需要添加的导管是______(选填编号a~d);若改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添加导管b且伸入试管底部,目的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制取装置的组合是____(选填编号A~F),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若将大理石改成碳酸钙粉末也可制取二氧化碳,但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选填编号A~F),此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
(3)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10g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_______g。(3分)
【答案】(1) ①.
②. d ③. 将试管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2) ①. DF ②.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n端导管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③. C ④. 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得到平稳的气流
(3)解: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52g
答: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3.52g
【解析】
(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即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成该实验需要添加的导管是d;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若改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添加导管b且伸入试管底部,目的是将试管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可选D,D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F,故填:DF;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m端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n端,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若将大理石改成碳酸钙粉末也可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故发生装置应选C,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解: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52g
答: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3.52g
四、(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7.(8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微观变化如图,图中方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如下图,请将丁图补充完整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物质有3种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某碳酸钠溶液中Na+的质量分数是4.6%,则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已知:醋酸(CH3COOH)是一种弱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溶于水时部分醋酸分子会发生解离。已知常见的醋酸盐有醋酸钠(CH3COONa)等。某同学取了一个烧杯,放入洗净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然后放一些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表面皿盖住。
①写出醋酸和碳酸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②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③烧杯中鸡蛋壳表面有气泡生成,将此时烧杯里的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______(粒子数目不做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答案】(1) ①. ②. A
(2)10.6% (3) ①.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②. CO2+Ca(OH)2=CaCO3↓+H2O ③.
【解析】
(1)①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丁是N2,丁的微粒图为: ;
②A.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故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CO2)和丁(N2)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
故选:A。
(2)某碳酸钠溶液中Na+的质量分数是4.6%,则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4.6%÷(×100%)=10.6% 。
(3)①根据已知常见的醋酸盐有醋酸钠(CH3COONa)分析可得,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
③由以上反应分析可知:醋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烧杯里的溶液中除了存在CH3COO-和H+外,还存在Ca2+,液面上方存在CH3COONa、CO2两种分子,其微观粒子图为。
18.(9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①第一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2),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和白色沉淀生成。
Ⅰ.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B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Ⅲ.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三种可能:第一种为NaCl;第二种为NaCl、Na2CO3;第三种为NaCl、BaCl2.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溶液,就确定了滤液的溶质成分,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兴趣小组同学撕开某雪饼包装袋,发现袋内有一包生石灰干燥剂。
Ⅰ.干燥剂干燥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甲同学想探究这包干燥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不含碳酸钙。
ⅡI.乙同学用一支试管做实验就证明了该包干燥剂仍然有效,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Ⅳ.丙同学在乙同学的实验基础上,认为这包干燥剂(假定都是含钙物质)其成分有两种可能,即CaO或CaO、Ca(OH)2,于是又设计了如下方案:
若bg沉淀所含钙元素质量等于__________时,该包干燥剂成分为CaO。
【答案】 (1).
(2). HCl、BaCl2 (3). 稀H2SO4(或稀硫酸) (4).
(5). 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6). 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手感觉试管外壁发烫(或放热) (7). ag氧化钙所含钙元素质量(或5/7ag)
【解析】
①Ⅰ.A试管中反应为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B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和白色沉淀生成。故A中碳酸钠剩余,B中氯化钡剩余,混合后,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B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HCl;
Ⅲ.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可加入稀硫酸,如无明显现象,则为第一种,如产生气泡,则为第二种,如产生白色沉淀,则为第三种;
②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用作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不含碳酸钙;
Ⅲ.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手感觉试管外壁发烫(或放热),说明仍然有效;
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ag干燥剂中钙元素的质量与bg沉淀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如果该包干燥剂成分为氧化钙,则钙元素的质量为:。
五、(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19.(13分)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_g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10%。(填“大于”或“小于”)
(2)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①_______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
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_______(填“强”或“弱”)。
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_____能量的结论(填“吸收”或“释放”)。
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
【答案】(1) 烧杯 搅拌加速溶解 72 大于
(2) 试管1 弱
(3) 稀盐酸 NaCl、NaOH 释放 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解析】
(1)①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故填:烧杯。
在配制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②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80gx10%=8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故填:72。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故填:大于。
(2)①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试管1中溶液变为红色,故填:试管1。
②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自左向右逐渐减弱,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u的活动性比Zn弱,故填:弱。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其中的盐是氯化铜,两种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①由图像知,开始反应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所以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恒压漏斗内溶液是稀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逐渐增大,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的pH>7,显碱性;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的pH>7,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Cl和滴加后未反应的NaOH,故填:NaCl、NaOH。
②由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图知,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内温度升高,说明稀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故填:释放。
③因为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出稀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故填: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化学(四川成都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四川成都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6页。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重庆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重庆卷)(全解全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米的青铜大立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苏州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苏州卷)(全解全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