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1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1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1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1.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 分布 | 形成 |
|
A | 赤道低压带 | 南北纬5°之间 |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
C | 副热带高压带 | 30°附近 |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
E | 副极地低压带 | 60°附近 | 近地面气流上升 |
G | 极地高压带 | 极地地区 | 终年寒冷,空气 堆积下沉 |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 |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 分布 | 风向 |
|
B | 东北信风带 | 赤道~30°之间 | 东北风 |
D | 盛行西风带 | 30°~60°之间 | 西南风 |
F | 极地东风带 | 60°~90°之间 | 东北风 |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 |
【微点拨】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微点拨】(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即学即练1】下图为不同节气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气压带的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甲节气时,重庆市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D.秋高气爽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知识拓展】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2)分布
时间 | 原因 | 陆地 | 海洋 |
7月 |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 亚洲低压 | 高压中心 |
1月 |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 亚洲高压 | 低压中心 |
2.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
(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2)分布及成因
①东亚季风区
②
【微点拨】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即学即练2】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B.乙风1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2.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降水稀少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我国东部沿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D.印度半岛吹东北风
考法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地球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典例1】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考法0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1)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
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冬季
夏季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 大西洋 | 亚欧大陆 | 太平洋 |
7月 | 亚速尔高压 | 亚洲低压 | 夏威夷高压 |
1月 | 冰岛低压 | 亚洲高压 | 阿留申低压 |
(3)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2.季风环流
(1)成因:①海陆的热力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冬季时,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南亚处在高压的南部,吹东北季风;东亚处在高压的东部,吹西北季风,如下图所示:
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南亚;东亚处在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吹东南季风,如下图所示。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
|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气候 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
季节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
风向 | 西北风 | 东南风 | 东北风 | 西南风 | |
成因 | 海陆的热力差异 |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特点 | 寒冷、干燥 | 炎热、多雨 | 温暖、干燥 | 炎热、湿润 | |
主要 影响 地区 |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 |||
【典例2】“合掌造”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相关的是( )
A.冬季暴雪 B.台风频发 C.多洪涝灾害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右上图中的( )
A.a地 B.c地 C.b地 D.d地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平流雾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合适的风向、风速。下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是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建筑和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平流雾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我国易出现平流雾景观的地区是( )
A.西北内陆 B.东部沿海
C.横断山区 D.四川盆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冰岛主要位于( )
A.极地高气压带 B.极地东风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4.冰岛(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地带 B.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C.位于英国的西南部 D.多飓风等气象灾害
5.推测冰岛城市的分布规律( )
A.高海拔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逐水而居 D.沿海地区
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如图甲)。洞里萨湖一年内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生活在洞里萨湖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可以移动的高脚木屋内,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船屋”聚落景观(如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洞里萨湖一年中水量最大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7.洞里萨湖湖畔水面上“船屋”特殊聚落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 B.紧临湖区,利于水产养殖
C.用水方便,水运便利 D.适应湖水涨落,便于搬迁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左图中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左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D.甜菜
9.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
A.东南信风北移 B.东北信风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D.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读南美洲1月、7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1月等压线图 B.乙图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冬半年
C.图中①地多气旋雨 D.图中②地多地形雨
11.关于图中各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地以北区域盛行西北风 B.②地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
C.③地长时间受副高控制,降水稀少 D.乙图中,④地此时草木枯黄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13.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B.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14.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和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分别为( )
A.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高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 D.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低压
K岛(37°S,12°W)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海拔较低地区生长着蕨类等茂密植被,它们依靠微小的孢子和种子通过风力传播和繁殖。岛上人口较少,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当地政府希望雇佣英国农民,并为本岛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种植技术,以减少对食品进口的依赖。下图示意K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点中,与岛上植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里约热内卢 B.开普敦 C.布宜诺斯艾利斯 D.罗安达
16.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可信的是( )
①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欠缺 ②随处可见黑色多孔的岩石
③气候温和湿润 ④进口水果、蔬菜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航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可用季风指数的大小来度量。图中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冬、夏季风指数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期间,我国季风环流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弱 B.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夏季风小
C.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强 D.冬季风和夏季风均偏强
18.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1960~1965年期间( )
A.华北地区河流结冰时,冰层偏厚 B.北方出现降雪的频率偏低
C.东北地区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提早 D.江南地区桃花开花较早
19.与2000年相比,196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少,面积减小 B.泥沙沉积多,面积增大
C.泥沙沉积少,面积增大 D.泥沙沉积多,面积减小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是否适合登山。珠穆朗玛峰7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下图示意珠峰旗云成因及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旗云”多出现在( )
A.阴雨天 B.日出前后 C.晴朗白天 D.晴朗夜间
21.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
A.山谷风 B.东亚季风 C.湖陆风 D.盛行西风
22.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现象最合理的是( )
A.旗云上扬利于登山 B.旗云上扬对流弱
C.旗云平飘利于登山 D.旗云平飘风力弱
“雷打雪”是指因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导致降雪时常伴有闪电、打雷的天气现象。“雷打雪”发生时当地一般会出现逆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雷打雪”发生时( )
A.暖湿空气被迫下沉 B.强冷空气被迫抬升
C.大气水平运动显著 D.大气垂直运动显著
24.“雷打雪”的闪电、打雷现象主要发生在( )
A.逆温层之上 B.逆温层之下
C.逆温层顶部 D.逆温层底部
25.“雷打雪” 发生前,当地( )
A.气温偏高、湿度偏大 B.气温偏低、湿度偏大
C.气温偏高、湿度偏小 D.气温偏低、湿度偏小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图中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1970-198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27.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980年 B.1960年 C.1940年 D.1920年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速尔群岛(北纬36°55'~39°43',西经25°01'~31°07'),位于欧洲大陆往西一千三百多千米的北大西洋深处,散落着圣米格尔岛、圣玛丽亚岛、科尔武岛、弗洛雷斯岛、法亚尔岛、皮库岛及特塞拉岛等九座风光旖旎的火山岛,黑色的火山熔岩犬牙交错。材料二维拉弗兰卡岛是亚速尔群岛东侧的小岛,一座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形成直径约一百五十米的圆形潟湖。由于外形似指环,这座小岛又被称为“公主指环之岛”。
(1)描述亚速尔群岛的地理位置特点。
(2)指出亚速尔高压最强盛的月份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分析维拉弗兰卡岛潟湖形成过程。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濒临印度洋,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占澳大利亚总面积1/3,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首府为珀斯。该州多沙漠和盐湖,人口不到全澳大利亚总人口的一成,绝大部分集中在首府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产资源居澳大利亚之冠,其主要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发。
材料二: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材料三:西澳大利亚州被称为“上帝遗落在东印度洋的一块调色板”,该州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呈现出黄、白、蓝、绿等不同色彩,下图示意西澳大利亚州位置。
(1)分析珀斯被称为“风城”的原因。
(2)分析西澳大利亚州出现多种色彩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