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遗传因子的发现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长沙名校联考)建构模型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能用右图的数学模型表示其含义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 K+吸收速率随 O2 浓度变化的情况
B.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D.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K+吸收量与O2浓度无关,与图不符,A错误;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因此图中曲线可以表示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的速率逐渐增大,当底物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也为 0,因此该图不能表示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C错误;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吸水能力逐渐减小,与题图不符,D错误。]
2.(2021·武汉九师联盟检测)适宜温度、充足的水分及O2是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大多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的底物主要是淀粉水解所产生的葡萄糖。下列有关小麦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可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小麦种子的萌发
B.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种子萌发时持续浇水出现烂根现象,可能是根细胞无氧呼吸导致的
D.小麦种子萌发时,充足的氧气可促进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膜上的氧化分解
D [温度可影响酶活性,而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多种酶参与细胞呼吸,所以,温度可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A正确;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可进行,B正确;若小麦种子萌发长出根后,持续浇水会导致烂根,其主要原因是根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了乙醇,酒精在根细胞中积累引起酒精中毒而烂根,C正确;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不在线粒体内膜上分解,D错误。]
3.(2021·苏州百校联考)如图表示植物体内蔗糖的合成、转运和储存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光合产物可以蔗糖形式在细胞之间转运
B.蔗糖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C.蔗糖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D.液泡中蔗糖含量增多,有利于细胞吸水
C [据图可知,光合作用产物磷酸丙糖可以蔗糖形式在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转运,A正确;据图可知,光合作用产物磷酸丙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B正确;据图可知,蔗糖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通过胞间连丝也可实现蔗糖的跨膜运输,C错误;液泡中蔗糖含量增多,渗透压升高,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D正确。]
4.(2021·顺义区二模)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的癌细胞系R相比初次使用Tam的患者的癌细胞系C,死亡率明显下降,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有关细胞系R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线粒体数量减少
B.乳酸产生量降低
C.可能对Tam产生了耐药性
D.加快葡萄糖摄取以获取足够的物质和能量
B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据题可知该细胞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说明有氧呼吸减弱,则线粒体数量减少,A正确;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据题可知该细胞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说明该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乳酸的产生量应该增多,B错误;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的死亡率下降,说明癌细胞对Tam产生了抗药性,C正确;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该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可以为机体获取足够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5.(2021·齐齐哈尔三校联考)如图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图像,以下关于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细胞中高尔基体较活跃
B.②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
C.①细胞中正在进行基因重组
D.应选用①细胞对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
A [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③细胞中高尔基体较活跃,A正确;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粒未分裂,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B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洋葱根尖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C错误;一般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即图中的②细胞,D错误。]
6.(2021·南京联考)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D [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细胞中的DNA相同,但是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组织细胞是MS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组织细胞比MSC细胞更容易衰老,B错误;当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说明该细胞早就已经开始凋亡了,C错误;不同诱导因素能够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D正确。]
7.(2021·潍坊质检)细胞凋亡时会形成许多凋亡小体,而这些凋亡小体会被吞噬细胞吞噬。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凋亡小体的膜外侧有磷脂酰丝氨酸(PS),而膜外侧的PS实际上是膜内侧的PS外翻所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然更新的过程中会出现PS外翻现象
B.凋亡小体膜外侧的PS有可能是吞噬细胞识别的信号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D.凋亡小体的形成与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C [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包括细胞凋亡,所以在该过程中会出现PS外翻现象,A正确;与正常的细胞相比,凋亡小体能被吞噬细胞吞噬,可能是因为凋亡小体与正常细胞的结构存在差异,而膜外侧的PS外翻就是其中的差异,所以凋亡小体膜外侧的PS可能是吞噬细胞识别的信号,B正确;细胞凋亡确实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但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病原体的侵染、辐射等,也可以使细胞凋亡,C错误;凋亡小体与正常细胞的结构存在差异,出现PS外翻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依赖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所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与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有关,D正确。]
8.(2021·朝阳区模拟)极短纤维陆地棉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将极短纤维陆地棉(甲)与正常纤维陆地棉杂交,F1自交产生的F2中发现一些极短纤维陆地棉为纯合子(乙)。经研究发现乙获得了正常纤维陆地棉的另一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抑制了极短纤维的致死效应。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乙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C.甲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无致死个体
D.乙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有致死个体
C [极短纤维陆地棉(甲)为杂合子,与正常纤维陆地棉杂交,后代会出现极短纤维陆地棉和正常纤维陆地棉,即发生性状分离,A项错误;设相关基因为A/a,B/b,乙(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项错误;甲(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无致死个体,C项正确;乙(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无致死个体,D项错误。]
9.(2021·衡水中学检测)某种昆虫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T控制黑色性状,基因t控制白色性状,基因M对体色有淡化作用且只对基因型为Tt的个体起作用,使其呈现灰色。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黑色昆虫和白色昆虫杂交,F1全表现为灰色,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TTMM
B.F1的基因型是TtMm
C.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3∶3∶2
D.F2中灰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TtMM,也可能是TtMm
D [由F1全表现为灰色推知,F1的基因型为TtMm或TtMM,故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TTMM×ttmm或TTmm×ttMM或TTMM×ttMM等。]
10.(2021·南京二模)数量性状又称多基因性状。用纯合红色麦粒和白色麦粒亲本杂交,F1表型为中间颜色粉红色,F2中白色与红色的比例为1∶63,其中红色麦粒的颜色深浅不同,呈逐渐加深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量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不能确定麦粒颜色的遗传受几对基因的控制
C.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能增加生物的表现类型
D.F2中不同深浅的粉红色麦粒共占比例为1/8
C [纯合红色麦粒和白色麦粒亲本杂交,F1表型为中间颜色粉红色,F2中白色与红色的比例为1∶63,说明麦粒的颜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A、B项错误;F2中除了白粒和红粒都是不同深浅的粉红色麦粒,所占比例为1-1/64-1/64=31/32,D项错误。]
11.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A决定果实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会产生红色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1
B.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中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的占1/2
D [Aa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a1a1=1∶2∶1,基因型为a1a1的成熟果实会出现较多的小红斑,A错误;由于a1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小红斑,B错误;由于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a2a2成熟果实有数量较少的大红斑,C错误;因为a1a2自交后代为a1a1∶a1a2∶a2a2=1∶2∶1,所以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中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的占1/2,D正确。]
12.(2021·湛江模拟)人的V型发尖是前额正中发际线向下凸出构成的形似“V”的发尖,俗称“美人尖”。V型发尖和平发尖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兴趣小组对此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号
被调查家庭数
父母表型
V型发尖子女
平发尖子女
一
28
均为V型发尖
26
5
二
41
有一方是V型发尖
33
22
A.通过第一组和第二组均可判断V型发尖为显性性状
B.通过已有数据可以确定V型发尖为常染色体遗传
C.第一组家庭中子女V型发尖与平发尖的比例不是3∶1,表明亲代中有纯合子
D.一对V型发尖父母的儿子为平发尖,其V型发尖女儿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4
C [第一组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平发尖为隐性性状,而第二组无明显的比例关系,且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不一定相同,无法根据第二组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本题所给数据没有体现出性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故不能判断该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假设控制V型发尖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平发尖的基因用a表示,若为常染色体遗传,且第一组家庭中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时,子代应该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而题中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5∶1,表现出显性个体多,说明亲本中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若为伴性遗传,第一组家庭中亲本父方的基因型都为XAY,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5∶1,说明亲本母方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C正确。由题意可知,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儿子为平发尖,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V型发尖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即V型发尖女儿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若考虑为伴性遗传,则父母的基因型为XAXa与XAY,V型发尖女儿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1∶1,即V型发尖女儿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D错误。]
13.(2021·南开区模拟)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翅型、眼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用一只灰身、残翅、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长翅、红眼雄果蝇杂交,对所得的大量子代表型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红眼∶白眼
长翅∶残翅
1/2灰身
3∶1
1∶1
1/2黑身
3∶1
1∶1
A.不能确定体色与翅型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B.不能确定体色与眼色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C.不能确定体色与眼色基因是否为伴X遗传
D.不能确定控制翅型的基因是否为伴X遗传
B [体色和翅型的后代分离比是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在连锁遗传和独立遗传的情况下结果是一样的,因此不能确定体色与翅型基因是否独立遗传,A项正确;体色和眼色的后代分离比是3∶1∶3∶1,可以确定体色和眼色的遗传是独立遗传,B项错误;后代体色和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该实验结果,C项正确;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该实验结果,D项正确。]
14.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控制,其中基因C决定红色素的形成,其隐性等位基因c则为白化基因;基因B决定红色素的沉积,基因b在纯合时则表现为粉色(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向某基因型为BbCc的植株中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3∶1∶2,由此判断导入基因s的染色体上同时含有( )
A.基因B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c
C [由题意可知,红色植株基因型为B_C_,粉色植株基因型为bbC_,白色植株基因型为__cc。s为隐性致死基因,当基因型为ss时,个体死亡。若将基因s导入某花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该基因与s基因连锁,即该基因纯合时个体死亡。若基因s导入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基因型为BB__的个体死亡,BbCc自交得(2Bb∶1bb)(3C_∶1cc)→6BbC_(红色)∶3bbC_(粉色)∶2Bbcc(白色)∶1bbcc(白色),即红色∶粉色∶白色=2∶1∶1,A错误;若基因型为bb的个体死亡,BbCc自交后代中红色∶白色=3∶1,B错误;若基因型为CC的个体死亡,BbCc自交得(3B_∶1bb)(2Cc∶1cc)→6B_Cc(红色)∶2bbCc(粉色)∶3B_cc(白色)∶1bbcc(白色),即红色∶粉色∶白色=3∶1∶2,C正确;若基因型为cc的个体死亡,BbCc自交后代中红色∶粉色=3∶1,D错误。]
15.(2021·胶州实验中学)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只考虑甲病,图中正常女性都为杂合子
C.若Ⅲ1与Ⅲ3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5
D.Ⅱ2产生同时含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是1/4
D [据图分析,Ⅱ4患甲病,但Ⅰ3和Ⅰ4都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又由于Ⅱ2患乙病,其父亲正常,故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若只考虑甲病,图中Ⅰ1无法确定,Ⅲ2无法确定,其余正常女性都为杂合子,B错误,若甲病相关基因用 A/a表示,由于Ⅱ2的基因型为 Aa,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二者婚配,子代的基因型为2/6AA、3/6Aa、1/6aa,Ⅲ1为正常,其基因型为2/5AA、3/5Aa,Ⅲ3基因型为 Aa,生aa概率为3/5×1/4=3/20,若乙病相关基因用D/d表示,由于Ⅱ2基因型为XDXd,Ⅱ3基因型为XdY,故Ⅲ1基因型为XdY,Ⅲ3基因型为XDXd,生患乙病孩子XDY概率为1/4,故Ⅲ1与Ⅲ3婚配,生正常孩子概率为(1-3/20)×(1-1/4)= 51/80,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51/80=29/80,C错误;Ⅱ2 基因型为AaXDXd,在减数分裂中产生同时含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是1/4,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2021·日照二模)某小组为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t1、t2、t3温度下,分别用淀粉酶水解淀粉,保温相同时间后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b>a>c,温度各升高相同幅度,重复上述实验,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a′>a,b′>b,c>c′。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t2~t3之间
B.当温度为t1时,可通过提高淀粉浓度来提高酶的活性
C.当温度在t2~t3之间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D.b>c是因为温度为t3时部分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AD [由题干分析可知,t2温度低于最适温度,且在三个温度中最接近最适温度,而t3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故最适温度在t2~t3之间,A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与淀粉浓度无关,B错误;升高温度后b′>b,证明在t2时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强,C错误;根据题干分析可知,最适温度在t2~t3之间,所以t3时部分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
17.(2021·苏州模拟)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最终可能分裂成1个双核细胞和1个单核细胞
B.细胞B最终可形成两个双核细胞,每个核中有20条染色体
C.双纺锤体可能会导致多核细胞的产生从而终止胚胎发育
D.药物N能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其最可能是秋水仙素
ABC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
18.(2021·南通联考)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它们通过分解葡萄糖释放能量。人体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排出细胞核——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成熟红细胞——凋亡
A.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网织红细胞在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DNA序列会缩短
C.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D.成熟红细胞分解葡萄糖时不产生二氧化碳
BC [幼红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网织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线粒体,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C错误;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在分解葡萄糖时不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19.(2020·山东等级考模考)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性状的表型不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
C.F1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个体
D.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4/49
AC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27∶9∶21∶7,比值之和为64=43,说明籽粒颜色和甜度由三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其分离比可转化为(9∶7) (3∶1),其中紫色∶白色=9∶7,说明籽粒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D);非甜∶甜=3∶1,则甜度由一对基因控制(假设为B)。且A和D同时存在为紫色,其余均为白色;B_为非甜,bb为甜,A正确;F2发生性状分离,则F1的基因型应为AaBbDd,亲本的基因型可为AAbbDD×aaBBdd,其表型为紫色甜、白色非甜,B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Dd,可产生AbD的配子,经秋水仙素加倍后可获得纯合紫色甜粒玉米,C正确;白色籽粒基因型可能为A_dd、aaD_、aadd,且比例为3/7(1/7AAdd、2/7Aadd)、3/7(1/7aaDD、2/7aaDd)、1/7(aadd),其所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d∶aD∶ad=2∶2∶3,则随机交配后产生紫色籽粒(AaDd)的概率为2/7×2/7×2=8/49,D错误。]
20.(2021·邢台十校联考)已知某种鸟(2N=4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表示,且A+对A为显性。研究人员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
亲本
子代
1
灰红色(甲)×蓝色(乙)
2灰红色∶1蓝色∶1巧克力色
2
蓝色(丙)×蓝色(丁)
3蓝色∶1巧克力色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A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亲本甲的基因型为ZA+W或ZA+Za
C.该种鸟体内某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40条染色体
D.让实验2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
C [该种鸟羽毛颜色的遗传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分析实验2,亲本都是蓝色,子代中出现了巧克力色,说明巧克力色对于蓝色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1亲本是灰红色和蓝色,子代中灰红色占1/2,说明灰红色对蓝色是显性,根据题干中A+对A为显性,说明A+控制的是灰红色,A控制的是蓝色,a控制的是巧克力色。亲本甲是灰红色,后代出现了蓝色和巧克力色,所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ZA+W或ZA+Za,而乙基因型是ZAZa或ZAW,B正确;在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体细胞的两倍,该鸟有40条染色体,所以最多时有80条,4个染色体组,C错误;实验组2中亲本是ZAZa和ZAW,子代中的蓝色雄鸟有1/2ZAZA、1/2ZAZa,蓝色雌鸟是ZAW,随机交配后,后代中雌鸟蓝色和巧克力色为3∶1,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2分)(2021·汕头二模)水分和光照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当水分和光照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植物光合特性发生改变。研究人员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干旱和遮荫环境,测定马尾松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不同处理条件下马尾松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生理指标
叶绿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mmol·
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对照组
1.02
0.36
307.79
14.82
干旱
1.10
0.09
212.09
9.26
遮阴
1.62
0.18
307.43
8.56
干旱+遮阴
1.51
0.05
213.77
5.25
分析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马尾松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该结构上合成的储存有化学能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可利用________(试剂)提取叶绿素。
(2)干旱处理的初期,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组达到最大光合速率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干旱和遮阴处理均可导致马尾松光合速率下降,同学甲认为导致二者下降的原因不同。请结合表中数据,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导致二者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植马尾松林时,若遭遇长期干旱天气,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采取遮阴措施来缓解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马尾松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膜结构是类囊体薄膜,该结构上可以进行光反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叶绿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
(2)干旱处理的初期,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减少,消耗五碳化合物减少,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将增加。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组净光合速率下降,干旱处理组最大光合速率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减小。
(3)干旱主要导致气孔导度下降,马尾松吸收CO2减少,暗反应减弱,光合速率下降,遮阴主要导致光反应减弱,生成的ATP和NADPH减少,进而暗反应减弱,两种情况下光合作用减少的原因不同。
(4)据表分析可知,干旱和遮阴都导致净光合下降,因此种植马尾松林时,若遭遇长期干旱天气不能采取遮阴措来缓解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是干旱条件下遮阴处理会进一步降低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类囊体薄膜 ATP和NADPH 无水乙醇 (2)增加 减小 (3)①干旱主要导致气孔导度下降,马尾松吸收CO2减少,暗反应减弱,光合速率下降(2分);②遮阴主要导致光反应减弱,生成的ATP和NADPH减少,进而暗反应减弱(2分) (4)不能 干旱条件下遮阴处理会进一步降低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2分)
22.(7分)(2021·常德模拟)鸡的脚胫颜色受色素影响,根据鸡胫的表皮层下有无色素可分为深色胫和浅色胫两类(相关基因为B/b),胫色可以作为一个品种的标志。鸡胫的长度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c控制,最终鸡表现出高脚或矮脚性状。研究人员开展的杂交实验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公鸡
母鸡
公鸡
母鸡
实验1
矮脚♀×高脚♂
矮脚28 高脚26
实验2
高脚♀×矮脚♂
矮脚43 高脚48
实验3
高脚♀×高脚♂
矮脚0 高脚60
实验4
矮脚♀×矮脚♂
矮脚186 高脚94
实验5
浅胫♂×深胫♀
全部浅胫
深胫18(全为母鸡) 浅胫56
(1)实验1和实验2互为________,根据实验__________可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4亲本矮脚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实验4中F1的矮脚鸡和高脚鸡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矮脚鸡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实验5中控制胫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F1雄鸡产生的含有B基因的精子占全部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1和实验2互为正交与反交,实验4矮脚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新的高脚性状,说明高脚性状为隐性性状,实验5浅胫与深胫杂交后代全部为浅胫,可知浅胫为显性性状。
(2)由于鸡胫的长度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C和c控制,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矮脚鸡基因型均为Cc。
(3)实验4的F1矮脚鸡和高脚鸡自由交配,雌雄中Cc∶cc=2∶1,雌雄产生的配子中都是2/3c和1/3C,自由交配结果为CC∶Cc∶c=1∶4∶4,其中CC致死,则后代中矮脚鸡和高脚鸡各占1/2。
(4)实验5深胫母鸡(ZW)和浅胫公鸡(ZZ)交配,F1都是浅胫,说明浅色胫为显性性状,又由于F2深胫全为母鸡,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中深胫母鸡的基因型为ZbW,浅胫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则F1中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B基因。
[答案] (每空1分,共7分)(1)正反交 4和5 矮脚和浅胫 (2)Cc (3)1/2 (4)Z 1/2
23.(10分)用野生型果蝇培育出两个果蝇突变品系——黑檀体和黑条体,两个品系都是由于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且这2个突变品系与野生型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
(1)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若实验预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推测野生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经大量实验,实验结果不支持上述推论。为进一步确定突变品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利用黑檀体和黑条体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
①若F1未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黑檀体与黑条体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基因。
②若F1表现为野生型,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可知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F1表现为野生型,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说明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互换)
[解析] (1)已知野生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这个隐性突变在性染色体上,使用测交的方法,杂交方式如下述操作,野生型雄性与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杂交,实验结果预期就应当是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2)已知野生型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而是在常染色体上,利用黑檀体和黑条体果蝇杂交:①若F1未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黑檀体与黑条体基因的关系是互为等位基因。②若F1表现为野生型,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为9∶7。③若F1表现为野生型,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为1∶1。
[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野生型雄性和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 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 (2)①等位 ②9∶7 ③1∶1
24.(13分)(2021·烟台二模)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Ⅱ、Ⅲ、Ⅳ号为常染色体。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黑体和灰体由等位基因D、d控制。在自然情况下,现有若干灰体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1)通过数据可以判断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子代灰体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2)若让某白眼截毛雌果蝇与纯合的红眼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中雄果蝇表现为白眼刚毛,雌果蝇表现为红眼刚毛。这一结果说明控制刚毛、截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有一对相对性状展翅(E)对正常翅(e)为显性,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E纯合致死。研究人员欲探究控制灰体和黑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发生互换),现选取相同基因型的双杂合的灰体展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4)研究人员发现,自然状态下,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E基因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基因可能会消失。为了保存致死基因,科研人员找到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与E基因紧邻的另一个显性纯合致死基因G来“平衡”,G基因控制果蝇黏胶眼性状。其方法是选择展翅正常眼果蝇与正常翅黏胶眼果蝇杂交,从后代中筛选平衡致死品系(永久保存的品系),实现永久保存E和G基因的目的。请简要写出筛选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1)常 灰体与黑体的遗传不与性别相关联 3/5
(2)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X染色体
(3)灰体展翅∶黑体正常翅=2∶1或灰体展翅∶灰体正常翅=2∶1(2分) 灰体展翅∶黑体正常翅∶黑体展翅∶黑体正常翅=6∶3∶2∶1(2分)
(4)EE纯合致死导致E基因频率逐代降低(2分) 从F1中选择展翅黏胶眼(EeGg)个体相互交配,F1全部为展翅黏胶眼(EeGg),即为平衡致死品系(永久保存的品系)(2分)
25.(13分)(2021·南京模拟)果蝇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A个体不能成活;果蝇眼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有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两组实验,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甲
翻翅
乳白眼
翻翅
淡色眼
翻翅淡色眼∶正常翅淡色眼为2∶1
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为2∶1
乙
翻翅
伊红眼
正常翅
淡色眼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为1∶1∶1∶1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为1∶1∶1∶1
(1)翻翅与正常翅这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复等位基因e、t和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淡色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果蝇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果蝇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若两只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三种眼色,不考虑基因突变,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5)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则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若将F1中伊红眼果蝇相互交配,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翅为隐性性状。
(2)据题意分析可知, e对t和i为显性、t对i为显性;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淡色眼雌果蝇的基因型:XtXt、 XtXi,有2种。
(3)据题意分析,甲杂交组合中亲本果蝇基因型分别是AaXtY、AaXiXi,乙杂交组合中亲本果蝇基因型分别是aaXtY 、AaXeXt。
(4)若两只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三种眼色(即e、t、i都出现),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亲本基因型(只考虑眼色)是XtY、XeXi或XiXt、XeY。
(5)翻翅伊红眼雌果蝇(AaXeXi)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AaXiY)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aaXiY),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3 (aa)×1/2(XiXi)=1/6;若将F1中伊红眼果蝇相互交配(XeXi×XeY),在翅形表现上均为1/3aa、2/3Aa,则F2中正常翅可用配子法进行计算:1/3A、2/3a→1/9AA(死亡)4/9Aa、4/9aa→1/2Aa(翻翅)、1/2aa(正常翅),伊红眼(1/4XeXi、1/4XeY、1/4XeXe),正常翅伊红眼果蝇的概率为1/2×3/4=3/8。
[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1)正常翅 常
(2)e对t和i为显性、t对i为显性(2分) 2
(3)AaXtY、AaXiXi(2分) aaXtY 、AaXeXt(2分)
(4)XtY、XeXi或XiXt、XeY(2分) (5)1/6 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