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4
化 学(南通专用)
2023年南通市化学中考基本保持不变:试卷的特点是:1、考查初中的必备知识: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化合物知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考查关键能力:(1)图表的分析,如:部分质量守恒定律相关题型,推断题、实验操作题,部分计算题;(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根据图示判断物质的类别,写出化学方程式;(3)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流程图,要求学生综合分析、证据推理能力;(4)实验探究题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素材情境的创设,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4、特别注重试题的创新,突出试题的原创性、有新意。
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在考查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进一步加强对文字表述题的考查和对实验设计的考查,实验设计要有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思想,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e-56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D.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A
【解析】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且对人体也不好,该选项符合题意;
B、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有利于保护地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保护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碱:火碱、纯碱 B.合成材料:塑料、蚕丝
C.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 D.有机化合物:干冰、乙醇
【答案】C
【解析】A 、火碱即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即碳酸钠,属于盐。A不正确;
B、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正确;
C、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正确;
D、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是无机物,乙醇是有机物。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过滤泥水
C.稀释浓硫酸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C
【解析】A、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通过图中方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匹配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氧气有助燃性,用于医疗急救
C.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制铅笔芯
D.金刚石无色透明,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A
【解析】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A说法正确;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B说法错误;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电极,石墨质软呈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故C说法错误;
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解析】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说法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正确;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碳酸钙、碳酸钠等碳酸盐,均属于无机物,说法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说法错误。
故选B。
6.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上用活性炭来软化硬水
B.医疗上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
C.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但不能吸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用来软化硬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医疗上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反应,则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说法正确;
D、工业上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空气”。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气体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蒸气
B.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C.实验中测定的水蒸气减少的质量不可能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可燃空气”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72g,理论上铁管增加的质量为0.64g
【答案】C
【解析】A、水蒸气遇冷液化,将气体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蒸气,说法正确;
B、该实验中水生成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了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说法正确;
C、根据选项B的分析可知,实验后还生成了氢气,所以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加上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管增加的质量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说法正确。
故选C。
8.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NaCl和MgCl2等物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的主要原理是降温结晶
B.t°C时,85g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5g
C.向MgCl2饱和溶液加入少量NaCl溶液质量不变
D.升高温度能使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海水晒盐”的主要原理是蒸发溶剂,选项错误;
B、如图t°C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则85g MgCl2 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是,选项正确;
C、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因此氯化镁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会继续溶解,选项错误;
D、如图,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升温仍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B。
9.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燃烧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探究甲烷组成含有氢、氧元素
D.收集干燥的氢气
【答案】B
【详解】A、稀硫酸和氯化钠不能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所以过程中木屑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但是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0.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分析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 | |||
反应前的质量(g) | 16 | 64 | 0 | 1 |
T时刻的质量(g) | 4 | m1 | m2 | m3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0 | m4 | 37 |
A.4+m1=m2+m3 B.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C.16:64=4:m1 D.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C
【详解】 A、 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 16+64+0+1=4+m1+m2+m3 , 77 -m1=m2+m3 , 故A不正确;
B、16+64+0+1=0+0+m4+37 , m4=44 , 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没有化学方程式,不知道个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每个丙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相同,(16-0):( 64-0)=(4-0):(m1-0) , 则16:64=4:m1 , 故C正确;
D、16+64+0+1=0+0+m4+37,m4=44 , 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44-0):(37-1)=11:9 , 没有化学方程式,不知道个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所以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能确定,故D不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1.(8分)如图1是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
(2)若F的元素符号为Sr,则C、F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2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表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CO),请回答:
①最简单有机物对应的点是______(填字母)。
②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合理分析后,写出该盐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我们常常借助几何图形来表示微观粒子的反应变化,根据图3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3中不同的小球分别表示不同类的原子,则反应的Z、W表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
②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图4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用符号表示)。
③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5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
A.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钠属于酸
B.硫酸氢钠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C.硫酸氢钠溶液能与铜粉反应生成氢气
D.硫酸氢钠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答案】(1)AE (2)Sr2C (3) A
(4) 2:3 Ba2+、SO42- BD
【解析】(1)由图1可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填:AE;
(2)若F的元素符号为Sr,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C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C的核外电子数为2+4=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6号元素是碳元素,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最外层4个电子,从而带上4个单位的负电荷,故C、F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r2C;
(3)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碳元素显-4价,故对应的点是A;
②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且碳元素显+4价,故该盐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由图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可表示为:,故反应的Z、W表示的粒子个数比为2:3;
②由图可知,该反应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氢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则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Ba2+、;
③A、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氢钠溶液中还含有钠离子,故硫酸氢钠不是酸,不符合题意;
B、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氢离子,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硫酸氢钠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符合题意;
C、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氢离子,但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氢离子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硫酸氢钠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题意。
故选BD。
12.(8分)燃煤电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CaCl2、MgCl2、MgSO4等物质。软化废水(除去废水中的钙、镁离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_______鉴别硬水和软水,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2)“沉淀”步骤要不断的搅拌,目的是_______。
(3)写出“一级沉淀池”中的一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
(4)固体Y是_______(填名称),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
(5)在该流程中,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肥皂水 煮沸 (2)加快反应速率
(3)Ca(OH)2+MgCl2=Mg(OH)2↓+CaCl2或Ca(OH)2+MgSO4=Mg(OH)2↓+CaSO4
(4) 碳酸钙 除去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5)钙离子除不尽,不能达到软化目的
【解析】(1)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煮沸能够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则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2)“沉淀”步骤要不断的搅拌,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故填加快反应的速率。
(3)由图可知,“一级沉淀池”中的反应有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Mg(OH)2↓+CaCl2,还有熟石灰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SO4=Mg(OH)2↓+CaSO4,故填Ca(OH)2+MgCl2=Mg(OH)2↓+CaCl2或Ca(OH)2+MgSO4=Mg(OH)2↓+CaSO4。
(4)由图可知,固体Y是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与“一级沉淀池”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的碳酸钙,故填碳酸钙;
加入稀盐酸能够与二级沉淀池后的滤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还能够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故填除去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5)该流程中,碳酸钠能够除去流程中的钙离子,如果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颠倒,则导致钙离子除不尽,不能达到软化目的,故填钙离子除不尽,不能达到软化目的。
13.(9分)材料在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金属材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1)《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注: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相较于铜、锡的特点是_______。
(2)分别向盛有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加入铜片,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请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
II.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4)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______(填序号)。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坩埚钳
(5)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表,所列出的四种氯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写化学式)。
成分 | 二氧化硅 | 氧化铝 | 氧化铁 | 氧化镁 | 其它 |
质量分数% | 69.51 | 14.15 | 2.55 | 1.31 | 12.48 |
(6)“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图1,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O,第二个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______。
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古代窑炉(如图2)构造不断变迁。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B.相对增加空气鼓入
C.增加排气口数量 D.减少排气口数量
【答案】(1)硬度大 (2) (3)保持铁的表面清洁干燥
(4)C (5) (6) CO2 (7)AD
【解析】(1)根据题意,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硬度大;
(2)铜的活动性排在锌后,排在银前,因此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
(3)铁和水氧气共同作用生锈,因此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保持铁的表面清洁干燥;
(4)烧杯、集气瓶是玻璃材质,坩埚钳是金属材质,蒸发皿是陶瓷材质,故选:C;
(5)二氧化硅中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其是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是:;
(6)①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第二个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7)A、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则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B、相对增加空气鼓入,则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增加排气口数量,会加快空气的流动,使氧气充足,则会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减少排气口数量,则会使氧气不充足,碳燃烧后生成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AD。
14.(10分)铜以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Ⅰ.铜的应用
(1)我国是世界青铜器之乡。如图为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立人像表面出现绿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可能是铜和氧气、水、_______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碱式碳酸铜被认为是“无害锈”,请结合图2分析原因是_______。
(2)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Ⅱ.铜的性质
(3)西汉时《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III.铜的性质
某学习小组将螺旋状铜丝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足量的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红色固体产生,将铜丝取出洗净;重复上述实验2~3次,红色固体逐渐增多,沉淀后滤出红色固体,滤液呈浅蓝色。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Cu与O2在高于900℃时会反应生成红色的Cu2O
②;
③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同学们认为红色固体全部是Cu,不含Cu2O。
【实验验证】学习小组取经过干燥的红色固体,采用如图4装置验证猜想。
(4)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开始加热,目的是_______。
(5)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继续追问】Cu2O能与H2SO4发生反应,为什么稀硫酸足量但固体中仍含有Cu2O?
【提出猜想】可能是由于稀硫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Cu2O与H2SO4反应变慢,Cu2O没有完全反应,故红色固体中仍含有Cu2O。
【设计方案】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u2O与H2SO4反应快慢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简述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Cu2O、质量分数为5%和35%的稀硫酸)
【答案】(1)二氧化碳或CO2 铜锈蚀后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形成致密的膜层,阻碍了内层的铜被进一步锈蚀 (2)导电 (3) 置换 (4)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D中白色固体变蓝 取等质量的Cu2O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稀硫酸和35%的稀硫酸中观察,35%的稀硫酸溶液变蓝的速度明显高于5%的稀硫酸溶液,得出结论:稀硫酸的浓度越大,Cu2O与H2SO4反应越快
【解析】(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方程式应为;其原理类似Al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即铜锈蚀后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形成致密的膜层,阻碍了内层的铜被进一步锈蚀。
(2)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常被用作导线。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实验时,应先将产生的氢气通入装置C中,排净装置内空气,因为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气体的氢气,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待排尽装置内空气,再开始加热;
(5)若红色固体中有Cu2O,和氢气一起加热时,反应会生成铜和水,生成的水会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所以可以观察到D中白色固体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设计方案:设计实验时应注意唯一变量原则,题干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u2O与H2SO4反应快慢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故设计:取等质量的Cu2O分别加入相同试管中等体积5%的稀硫酸和35%的稀硫酸中观察,35%的稀硫酸溶液变蓝的速度明显高于5%的稀硫酸溶液,得出结论:稀硫酸的浓度越大,Cu2O与H2SO4反应越快。
15.(5分)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1)实验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某次实验中,将10克10.8%的稀硫酸倒入盛有98克水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得A溶液,则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3)将A溶液全部倒入电解水装置,当通电反应到所剩溶液中的含水量为98%时,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答案】(1)氧气或O2 (2)1% (3)6克
【解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可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或O2;
(2)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1%;
(3)解:设分解的水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由于稀硫酸不参与反应,所以电解水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54 g
y=6 g
答:当通电反应到所剩溶液中的含水量为98%时,可制得6 g氢气。
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4-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广西专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5-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南通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