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了解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理解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气候、粮食作物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 |||
教学重点 |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 |||
教学难点 | 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读图分析法等 | |||
教具 | 多媒体、模型塔、地图册。 | |||
教
学
过
程
| 环节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 课前:播放印度歌曲 印度是一个神秘又有着异域风情与宗教文化的国度。欢迎大家来到本期《实验综艺》,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探秘《印度》,先请各位嘉宾给自己所在的队起一个队名,方便最后我们统计胜出的代表队。 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图片展示)印度国旗、印度国花、印度女性的传统服饰。 提到印度不得不提到“泰姬陵”(图片展示) 问:旁边的女性与这座建筑之前有什么故事呢? 既然最后胜出的队将前往印度,我们就先了解一些“旅游常识”。(图片展示) 探秘一:位置、地形、人口 正式进入“赢比分,游印度”的比拼了。 1.位置 图片展示印度的半球位置 印度的纬度位置,总结出印度的温度带 | 倾听
分成两个队,给自己队起队名。
准备好了
欣赏
学生情景剧:一个学生朗读,其余六名学生表演。
学生拍手鼓励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更加有热情的参与课堂。
增加本课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营造紧张的气氛,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
课题:印度
| 环节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教
学
过
程 |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课堂练习
| 出示印度的海陆位置图 问:印度濒临那些海洋 印度与我国的方位关系? 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哪个方位?
给出印度的地形图 问:印度的地形按北部、中部、南部总结其主要地形区。 找出重要的河流。 总结学生答案,出示图片总结。 (图片展示)介绍恒河
视频:印度“开挂”乘火车 问:这段视频给了你什么感受?
展示“人口逐年增长图”,出示3道思考题。
展示材料,提问:人口过快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出示负面影响的图片,进一步说明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于印度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过渡:展示漫画,引出印度的两大包袱——人口和灾害。
探秘二:气候、农业 展示泰戈尔的一段关于气候的诗句,让学生预习课本第二部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给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请学生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图片出示,西南风和东北风的风向,让学生完成表格。 进一步解读西南季风的特点。
展示雨旱两季的印度图片。
过渡:问: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20世纪60年代之后成为自给有余的农业大国的原因。
出示图片印度的北方人和南方人的饮食不同,为什么他们喜欢的事物不同呢?
给出降水量分布图、水稻小麦分布图、地形图,提问:1.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材料:印度的“绿色革命”
先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之后展示“快乐探秘大总结”。
通过对印度的学习,中国和印度有哪些相似之处?两国的发展有什么可以相互借鉴的吗?
通关大比拼
总结比分,评出胜出队。 |
观察作答。
观察作答。
朗读。
学生观看,谈感受。
思考作答。
队内讨论,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中第二部分“气候”。
学生观察。
队内讨论,完成问题。
学生欣赏。
存有疑问。
答:种植的粮食作物的不同。
队内讨论,得出结论,代表发言。
学生朗读。
学生发言。
学生作答。
学生拍手鼓励。 |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拓展学生的知识。
为下一知识点做铺垫。
深入了解人口问题对印度的影响。
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更易吸收知识。
检验学生的识图水平。
深度了解热带季风雨旱两季的特点。
增加视觉效果。
以问题的形式过渡到“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渡到农业种植的不同更自然。
培养学生将地理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看问题。
回答了之前的过渡问题。
巩固提高。 |
板
书
设
计 |
印度
探秘一: 位置、地形、人口 探秘二: 气候、农业 | |||
反
思
回
顾 |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利于调控,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共5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复习要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概况, 印度人口问题,发展中的工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