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1805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1805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1805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练习题
展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指出:“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在此周小川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
A.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B.是美苏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
C.是美国单方面强加于世界的 D.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
2.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欧盟成立
C.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D.美苏冷战
3.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某一时期进行币制改革,发行了一种名为“刀平五千”的大钱(见图),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其形制将古代刀币和圜钱结合。该货币最早可能发行于( )
A.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5.下图为各个时期美元兑换黄金价格曲线图。结合所学,下列对各阶段美元兑黄金价格变化 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保证汇率的稳定
B.② 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C.③ 二战后,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D.④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之后实行浮动汇率制
6.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于是催生了金本位制。关于金本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美国推行霸权提供了条件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C.诱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D.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7.下表所示是--位经济学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看法的笔记摘录。该经济学家意在强调该体系
A.违背美国意愿 B.凸显美国主导 C.弱化黄金地位 D.存在严重缺陷
8.1944-1958年间,西欧各国为从战后废墟中恢复经济,急需用美元购买美国产品,由此出现了所谓的“美元荒”;1958-1968年间,西欧各主要金融市场上却出现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浪潮。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A.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B.滞胀危机引发西欧经济恐慌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9.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苏联担心加入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会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危险引过来,并对加入这一体系就要分享的国民生产总值、黄金储备等信息心有疑虑。但最终仍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世界银行协定。这说明,当时苏联
A.屈从于美国的经济压力 B.加入到与美国争夺经济霸主的行列
C.让渡了自身的国家利益 D.认识到经济合作与战后和平的关系
10.对如图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
A.固定汇率制仍较稳定 B.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影响不断上升
C.布雷顿体系走向瓦解 D.人民币已成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11.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1鞘=1000两)。据此表可知,当时
年份 | 旧存银数 | 新收银数 | 地方上缴税款 | 支出银数 | 实在银数 |
1851 | 844.0962 | 850.8529 | 约6095鞘、500匣 | 956.9910 | 737.9581 |
1852 | 737.9581 | 836.1837 | 约3661鞘、220匣 | 1032.6172 | 541.5246 |
1853 | 541.5246 | 475.3397 | 约2543鞘、130匣 | 847.1746 | 169.6897 |
1854 | 169.6897 | 499.6127 | 约4490鞘 | 503.1019 | 166.2006 |
A.协定关税致使税收锐减 B.五口通商增加地方收入
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瓦解 D.国内局势导致财政困难
12.1960年10月全世界出现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风潮。为此,1961年美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一起出资共同组建了“黄金总库”,以平抑黄金价格的波动。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美国对欧洲控制持续增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存在困境
C.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D.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13.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14.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银行与贫困作斗争
15.宝元二年(1039年),益、梓、利、夔州遇荒年,饥民成群,“出内库银四万两易粟”赈济贫民;庆历四年(1044年),陕西荒年“出奉宸库银三万两,赈陕西饥民。”据此可推知,北宋时期白银( )
A.成为民间流通中的唯一货币 B.法定货币的地位得到了确立
C.在国家财政支付中发挥作用 D.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货币,货币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关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围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王巍《民回金融的大突破: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
材料三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全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系是如何解决汇率问题的。
17.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材料“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可知,材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稳定了经济秩序,有利于国际合作,D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故B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是国际合作的产物,C说法错误。
2.A
【详解】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等的崛起以及美国实力的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走向瓦解,A项正确;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排除B项;材料中不涉及西欧与美国的矛盾尖锐,排除C项;美苏冷战只是次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有利于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可知该机构是组建于二战结束后初期的货币金融组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A;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排除BC;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贸易有关,和货币体系无关,排除D。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五铢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汉,而材料中的所谓“大钱”可以用五铢钱衡量价值,所以此货币最早不会早于西汉,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五铢钱”,“五铢钱”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和秦代,排除A项和B项;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币制改革并没有改变货币形状,唐依然还使用圆形方孔钱,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教材,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因此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元兑换黄金价格曲线会出现波动,而通过观察图片材料,①处曲线并没有出现波动,所以罗斯福新政不会出现在①处,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②处曲线可以显示出,美元兑换黄金的量越来越少,符合罗斯福新政后美元兑换黄金的变化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与此同时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比例保证相当长时间的稳定,③处曲线平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之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导致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比例经常发生变化,而④处曲线经常处于变动之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这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推行霸权提供了条件,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不是金本位制诱发的,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在20世纪中叶,晚于金本位制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该经济学家认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不能起到调节货币的流通作用,且兑换量受到美国黄金产量的限制及美国经济对各国货币的影响巨大,说明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D正确;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世界金融主导权,彰显了美国意愿,A排除;材料与美国的主导地位无关,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8.C
【详解】根据材料“1944-1958年间,西欧各国为从战后废墟中恢复经济,急需用美元购买美国产品,由此出现了所谓的‘美元荒’;1958-1968年间,西欧各主要金融市场上却出现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浪潮。”可知,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出现“美元荒”,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滥伐美元,导致美元贬值,各国开始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浪潮,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冲击的信息,排除A项;滞胀危机出现在70年代,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系统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由材料可知苏联最终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世界银行协定,这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明苏联认识到经济合作与战后和平的关系。故选D;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因此并不存在苏联屈从于美国的经济压力,A错误;苏联当时未与美国争夺经济霸主,B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于苏联也是有利的,让渡国家利益错误,排除C。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币从2016年以来在世界主要储备的货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固定汇率问题,排除A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欧元、日元占世界储备的主要货币比重变化不大,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从材料数来看,清朝户部新收银数在1851至1854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地方政府上缴的税款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主要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及列强入侵有关,导致财政出现困难,D项正确;协定关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与地方收入增加无关,排除B项;C项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故选D项。
【点睛】
12.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其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但到1960年10月全世界出现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风潮。为此,1961年美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一起出资共同组建了“黄金总库”,以平抑黄金价格的波动。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存在困境,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出现问题,且美国与欧洲国家共同出资组建“黄金总库”,表明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减弱,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促进自由贸易,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存在,美元仍处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并未遭到严重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迁移。公元前217年秦朝已经统一中原地区,并以秦半两钱作为通用全国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再中原流通,故选C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和额度增加,意味着当时新兴独立国家数量增多,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益于关贸总协定,排除B项;经历“滞涨”后,80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荒年开支白银,用于赈济救灾,以稳定社会秩序,说明白银在政府财政支付中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宋代流通的货币除了白银,还有纸币,铜钱,排除A项;白银在清朝确定了法定货币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不涉及海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任答2点即可)
(2)原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国内流通货币混乱;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等。(任答2点即可)
(3)背景: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为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等。(任答2点即可)解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详解】(1)根据材料“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可得出,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结合当时中外时代特征可得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2)根据材料“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白银外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根据材料“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关业爆发”可得出,国内流通货币混乱,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全融体系的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国际金融秩序混乱;根据材料“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目的是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二小问,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来回答,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17.(1)特点:中国古代货币自成体系;与小农经济相适应;长期采用铜铸币的形式;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示例
阶段1:历史背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货币变化:秦统一币制;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影响:五铢钱的长期使用影响商业发展和后来的货币制度。
阶段2:随着隋唐大一统国家的重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铜铸币经验的积累,唐朝铜铸币从重量货币发展为名义货币,铸造标准进一步规范,质量提高。铜铸币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对后世货币制度影响深远。
阶段3: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并大量流通,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官府利用大量发行纸币搜刮人民,导致纸币信用丧失。
阶段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新航路开辟后,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限制了官府对人民的剥削,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受国外经济形势影响的可能。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可得出,中国古代货币自成体系;根据材料一“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得出,与小农经济相适应;根据材料一“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可得出,长期采用铜铸币的形式;根据材料一“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可得出,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可知,材料二给出了四个阶段的主要货币形态变化,任选其中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根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影响即可。如可以选取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从秦朝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背景、秦汉时期货币的变化和影响,隋唐大一统国家的重建,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背景,唐朝铜铸币与之前相比的变化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也可以选择其它阶段,言之成理即可。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