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章 人口(单元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解析版).docx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原卷版)第1页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原卷版)第2页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原卷版)第3页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解析版)第1页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解析版)第2页
    第一章 人口   提升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 人口(单元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人口(单元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一章人口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一章人口提升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人口
    单元检测(提升卷)

    一、 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题*2分=60分)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1.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
    2.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2022·全国·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3.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4.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5.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答案】3.A    4.D    5.B
    【解析】3.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4.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B错。故答案选D。
    5.由1 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
    【点睛】
    (2021·江苏·高考真题)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
    7.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
    8.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答案】6.C    7.A    8.C
    【分析】6.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
    7.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
    8.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点睛】国务院确定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新的首都职能。
    (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10.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11.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答案】9.B    10.D    11.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的相关知识。
    9.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
    10.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
    11.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常住人口的概念,并且能够注意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曲线的异同。
    (2021·湖南·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13.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2.D    13.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12.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D。
    13.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迁移人数变化和迁移累计人数变化的概念区别。

    (2021·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4.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15.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4.C    15.D
    【分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5.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展示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
    人/km2
    1953
    43.24
    94.8
    139.51
    56.76
    5.2
    5.83
    2000
    43.24
    94.59
    303.79
    56.76
    5.41
    13.23
    2010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16.“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A.自然地理环境 B.开发历史早晚 C.计划生育政策 D.地域开放程度
    17.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德国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答案】16.A    17.B

    【解析】16.我国东南部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分布集中,人口密度大;西北部自然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人口分布稀少,人口密度小。A正确。开发历史早晚、计划生育政策及地域开放程度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胡焕庸现象”明显,ACD不符合题意。德国人口分布相对均衡,“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胡焕庸线主要描述了中国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并由此得出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埃塞俄比亚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各州人口密度(人/k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甲区域与乙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19.埃塞俄比亚中西部人口较为密集,是因为该区域(   )
    A.位于中非大裂谷带 B.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C.地处火山熔岩台地 D.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答案】18.B    19.D

    【解析】18.埃塞俄比亚的乙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地生产力较低,农业发展水平低,导致人口稀少;甲区域位于湿润的西南气流的迎风坡,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抬升作用,降水多,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人口较为密集,选项B正确。气温、地形、河流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9.位于热带地区国家的人口往往选择海拔较高之地,因海拔高,气候不闷热,适宜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根据“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可知,中西部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气候温凉,适宜人们居住、生活与生产。选项D正确。该地不位于中非大裂谷带;地势平坦、便于耕种不是主要原因;该地全部是火山熔岩台地,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埃塞俄比亚高原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境内,又叫阿比西尼亚高原,是一个平均海拔2500~3000米、在古老地层上覆盖广大玄武岩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显得十分宏伟壮丽,为非洲地势最高处,有非洲“屋脊”之称。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还特产苔麸、努格(油菊)、葛须等。
    (2021·四川·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责任公司高一期中)下图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纬度20°N至40°N的区域人口众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21.高纬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狭小 B.气候严寒 C.土壤贫瘠 D.资源匮乏

    【答案】20.B   21.B

    【解析】20.人口集中在20°N到40°N区域,主要原因是世界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其次是这一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B正确;这一区域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差异较大,A、C、D错误。故选B。
    21.高纬度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气温低,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少,B正确;陆地狭小、土壤贫瘠、资源匮乏不是影响高纬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对人口分布的作用可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来说明。除大陆内部的干旱区以及高山区以外的温带地区,水热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 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23.近期,乌克兰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22.C    23.D

    【解析】2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属于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对应③,C正确;①气候、②资源、⑥婚姻家庭等都不是民工大量迁入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3.受俄乌战争因素影响,乌克兰居民大量外迁,对应⑤,D正确;①气候、②资源、④国家政策等都不是乌克兰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有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有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其中,经济收入是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22·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三期末)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超过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2500万。下图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请完成下面小题。

    24.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25.上海市(   )
    A.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 B.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
    C.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 D.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

    【答案】24.A    25.C

    【解析】24.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域有限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也有限,而且目前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已达46%超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因此,土地资源成为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物种较为丰富,且生物资源也不是影响人口规模的限制性因素,故C错误。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淡水资源较多,故B错误。上海市所处地区矿产资源虽然相对较少,但上海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通过外运来解决该问题,因此矿产资源不是制约其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故答案选A。
    25.上海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据图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故C正确。从图中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可知,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又增再减,是波动状态,故A错误。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常住外来人口÷常住人口x100%,计算可得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所占比例接近40%,故B错误。常住人口数量在2009-2010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在2011年以后基本保持稳定,增速不快,故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h和GV从人口增长率为百分率,其增长率若小于0,即意味着人口负增长,人口总量减少,只要人口增长率大于0,意味着人口正增长,人口总数增加。
    (2022·贵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二期末)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00亿左右。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按图推算,世界人口突破警戒值的时间大约在(   )
    A.2025年 B.2050年 C.2075年 D.2125年
    27.下列有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少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无影响

    【答案】26.B    27.C

    【解析】26.材料信息显示,未来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00亿左右。由图可知,大约2050年,人口数量达到100亿左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相对越多,A错误;科技越发达,人们可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B错误;消费水平越高,同样的资源养活的人口越少,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C正确;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拥有资源的数量,也会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等。其中,资源因素是首要制约因素,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2022·河南·沈丘县县直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城市2017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该城市2017年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351万 B.106.6万 C.97.3万 D.204万
    29.图中制约该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30.下列有关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均土地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行政管理功能越完善,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D.医疗卫生水平越先进,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答案】28.C    29.A    30.B

    【解析】28.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据此可知该城市2017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劳动就业因素决定的,其数值为97.3万,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根本因素,据图可知,制约该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最根本因素是土地资源不足,A正确;市政、教育、劳动就业对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是最根本因素,而且通过改善条件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很快提高的,BCD错误。故选A。
    30.人均土地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A错误;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B正确;行政管理功能和医疗卫生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二、 综合题(40分)
    31.(2022·江西省安义中学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支持下,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平原灌溉区,进行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2020年随着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材料二图为宁夏国家级贫困县分布示意图。

    (1)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
    (2)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答案】(1)山区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2)人口数量减少,人均(耕地、水)资源增加,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西海固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脱贫的积极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从材料“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地形崎岖,耕地不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2)
    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均耕地、水等资源增加,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部分居民外迁,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便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
    32.(2022·陕西渭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迅猛增长,规模不断扩大,而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经历长期快速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期。2005年起,人口跨省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意愿明显减弱,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尤其是回流到中西部省会城市的趋势更为明显。下图示意1982-2015年东部地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变化。

    (1)描述2005年以后东部地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的变化特点。
    (2)说出人口流向东部给东部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析2005年起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明显,尤其是回流到中西部省会城市的趋势更为明显的原因。
    【答案】(1)2005年以后东部地区吸纳的全部流动人口和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逐渐回落(或2005年以后东部地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逐渐降低)。
    (2)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镇化进程。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省会城市经济规模大,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分析】本题以1982-2015年东部地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在2005年时达到最大值,吸纳的全部流动人口占比达到65%,吸纳的跨省流动人口占比大约为80%,2005年以后东部地区吸纳的全部流动人口和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逐渐回落,2005年以后东部地区吸纳流动人口占全国的比重逐渐降低。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流向东部地区的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使东部地区增加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入东部地区,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也增多,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人口由中西部地区大量迁入东部地区,促进文化交流;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大多进入到东部地区的城市中,使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加,推动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在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城市等级高,受到政策优惠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规模大,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设施比较完善,因此回流的人口多涌入到中西部的省会城市。
    33.(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 分别描述芬兰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说明地理环境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答案】(1)南多北少;平原多,丘陵少;沿海、沿湖、沿河多。
    (2)南部纬度低,气候温和,人口多;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北部以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南部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利于农业发展,农作物丰富。

    【分析】本题以芬兰区域图为材料,涉及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到,90%人口分布北界位于该国的中部地区,故该国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从该国地形来看,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河湖众多,地势平坦开阔,人口、城镇分布呈现平原多,丘陵山地少的特点。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到沿波罗的海和沿河流湖泊周边城镇分布较多,呈现出沿海、沿河、沿湖多的特点。
    (2)芬兰大部分位于北纬60度以北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南部纬度相对较低,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带影响较为显著,气候更加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故人口数量较多。从地形来看,南部河湖众多,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更加平坦开阔,便于建城;同时地形平坦,气候温和,也便于农业发展,利于耕种。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同时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不平,人口分布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90%人口分布北界以南,河流湖泊众多,水源条件优越,利于农业发展,其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可满足人类生存需要。

    相关试卷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件包含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提升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提升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提升卷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提升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