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法练习
展开(苏教版)一年级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6~5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巩固深化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伸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七、教学后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一比,照样子,看得数写算式,看图列式计算,数学与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北京版七 认识11~20各数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数学北京版七 认识11~20各数优秀课时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 < < <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一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