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片等资料,能够识别不同的植被类型,说明其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及其形成原理。
2.归纳和掌握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的典型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圈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2.理解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的典型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西部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以大致了解草原植被的特点。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地表植被的欲望。
【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知道了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生物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圈层。那么你知道生物圈的定义是什么吗?其范围包括哪些部分呢?生物圈对地表环境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及作用呢?还有,什么是植被呢?地表分布有哪些植被类型呢?各类植被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生长特征呢?要知道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生物圈与植被”吧!
(板书)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
一、认识生物圈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生物圈?
2.生物圈的分布范围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生物圈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总和。广义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分布范围: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教师展示系列生物圈各组成成分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
(问题承上)3.生物圈对地表环境有哪些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3.影响:
(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影响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2)对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地表的平均气温长期保持15℃左右,原因在于生物圈的自我调节功能。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过程。
阅读教材P46的“活动”材料和图2-3-2,说明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过程。
生:(可能的答案)光合作用过程中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1)图中的绿色植物与阳光、大气、水和岩石圈表层的土壤等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圈为绿色植物提供了CO2,水圈提供了水分,岩石圈提供了矿物养分,而绿色植物将水、CO2和矿物质等无机物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同时向大气圈中释放出O2。
(3)正是由于光合作用,生物改造了大气圈。植物的根系、苔藓、地衣等促进了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4)绿色植物在地质时期被掩埋于地下,形成了煤炭等矿物燃料。
【归纳提升】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完成表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 表现 | 原理 |
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 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影响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 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 |
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 | 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始终围绕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地面气温15℃左右)上下波动 | 地球表层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个自我调节功能来自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圈 |
【承转过渡】地表植被是生物圈重要的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地表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主要特征等。
(板书)二、识别植被类型
1.植被的概念与类型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植被?
2.植被有哪些类型?
生:(可能的答案)1.植被:指覆盖地表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植被的分类: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有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
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板书)2.森林植被
回答:什么是森林植被?其典型类型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森林植被:指的是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典型的森林植被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板书)(1)森林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常绿阔叶林?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试推测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3.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生长特征是什么?
4.常绿阔叶林有哪些典型树种?
生:(可能的答案)1.常绿阔叶林:指主要由常绿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所谓常绿就是一年四季常青。
2.主要分布区: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生长特征:树冠浑圆,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4.典型树种:樟树、椰子树等。
(板书)(2)森林植被——落叶阔叶林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落叶阔叶林?
2.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试推测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3.落叶阔叶林的一般生长特征是什么?
4.落叶阔叶林有哪些典型树种?
生:(可能的答案)1.落叶阔叶林:主要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2.主要分布区:湿润、半润湿的温带气候区。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3.生长特征: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4.典型树种: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
(板书)(3)森林植被——针叶林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针叶林?
2.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试推测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3.针叶林的一般生长特征是什么?
4.针叶林有哪些典型树种?
生:(可能的答案)1.针叶林:主要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2.主要分布区: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
气候特点: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生长特征:叶子呈针状、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4.典型树种:云杉、冷杉、落叶松等。
【知识拓展1】区分针叶林与亚寒带针叶林。
学生阅读以下文字材料。
【特别提醒】针叶林并不等同于亚寒带针叶林。针叶林的分布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针叶树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亚寒带针叶林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寒带地区,主要由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一些耐寒树种组成。主要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主要由云杉、冷杉组成的称为暗针叶林。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
1.要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什么季节比较容易?
2.在夏季,如何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生:(可能的答案)1.秋冬季节。
2.可根据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特征进行识别。
常绿阔叶树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落叶阔叶林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总结提升】三种典型的森林植被。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完成表2.比较三种典型的森林植被。
植被类型 | 常绿阔叶林 | 落叶阔叶林 | 针叶林 |
主要分布区 | 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 湿润、半润湿的温带气候区 | 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 |
气候特征 |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 夏季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
生长特征 | 由常绿的阔叶树组成,树冠浑圆,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 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 由针叶树组成,叶子呈针状、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
典型树种 | 樟树、椰子树等 | 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 | 云杉、冷杉、落叶松等耐寒树种 |
(板书)3.草原植被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草原植被?其典型类型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草原植被:指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典型的草原植被有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类。
(板书)(1)草原植被——热带草原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热带草原?
2.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试推测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3.热带草原的一般生长特征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热带草原:指的是热带地区的草原植被。
2.主要分布区: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上。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500~1000mm,主要集中在湿季,干季几乎没有雨水。
3.生长特征: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旱性,成片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草木枯黄,一片凋萎。
【知识拓展2】了解草原动物大迁徙现象。
热带草原植被的季节变化,往往引起一些动物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以东非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最为壮观。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
(板书)(2)草原植被——温带草原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温带草原?
2.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试推测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3.温带草原的一般生长特征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1.温带草原:指的是温带地区的草原植被。
2.主要分布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气候特点: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3.生长特征:草原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和地被层,植物具有耐旱特征,且“一岁一枯荣”(夏绿冬枯)。
【总结提升】两种典型的草原植被。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共同完成表2.比较两种典型的草原植被。
植被类型 | 热带草原 | 温带草原 |
主要分布区 | 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上 | 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
气候特征 | 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500~1000mm,主要集中在湿季,干季几乎没有雨水 | 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
生长特征 | 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旱性,成片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草木枯黄,一片凋萎 | 温带草原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和地被层,植物具有耐旱特征,且“一岁一枯荣”(夏绿冬枯) |
【知识拓展3】旱生植物的一般特征。
旱生植物的一般特征
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旱生植物的植株往往变得粗壮矮化,根系发达,茎常常肉质化,叶片退化,形成针状。有些没有退化的叶也呈厚且小的叶状。沙漠地区的很多木本植物,由于长期适应干旱的结果,多形成灌木丛。地中海气候区的常绿硬叶林为适应夏季炎热干旱的气候特点也表现出耐旱植物的一些特征。
(板书)4. 荒漠植被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荒漠植被?
2.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试列举一些典型分布区。
生:(可能的答案)1.概念:指植被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
2.主要分布区: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
典型地区:非洲撒哈拉地区、中亚、中国西北地区等。
(问题承上)3.荒漠植被有哪些特点?
4.荒漠植被对环境有何不利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3.为适应严酷的生态条件,荒漠植被呈现出的一般特点有:
①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以减少水分蒸腾。
②有的植物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水分。
③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灼热。
④多数植物根系发达,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4.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植被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植被是指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 )
A.森林 B.盆栽
C.一树花枝 D.几株灌木
2.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
①原始森林 ②荒漠 ③农作物 ④城市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单位:%)。读图,完成3~4题。
3.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原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4.该植被的类型和生物产量取决于(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1.A 2.B 3.A 4.B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1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